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洋奶粉”神话正在倒塌

2013年08月18日 20:42

 

【百姓心声案例】

【事件介绍】

恒天然乳粉检出肉毒杆菌 涉及3家中国客户

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发布最新消息,称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要求进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污染产品。恒天然集团2013年8月3日上午回应,已就涉及2012年5月在其一家新西兰工厂生产的三批次特殊类型的浓缩乳清蛋白粉(WPC80)的质量问题向包括3个中国客户在内的共8家客户发出了提醒。但恒天然公司目前不肯透露这8家公司和相关产品的名称,引发对其“包庇”大客户的质疑。

管道被污染祸及38吨产品

据了解,消息最早是由恒天然与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公布的。通报透露,有三批浓缩乳清蛋白粉出现质量问题,这些产品是去年5月在新西兰本地一家工厂生产的,涉嫌被污染的产品总量为38吨。

援引NZ Herald、Stuff消息,恒天然公司New Zealand Milk Products执行董事Gary Romano在8月3日上午召开的发布会上透露,污染源是该公司在怀卡托地区Hautapu工厂一根被污染的管道。

恒天然公司表示,检测结果显示,这些浓缩乳清蛋白粉可能含有肉毒杆菌的菌株,有可能造成食用者中毒。

流向婴儿奶粉和运动饮料

恒天然公司透露,可能受污染的产品被用于婴儿奶粉和运动饮料的生产。

据介绍,这种浓缩乳清蛋白粉被广泛用于婴儿奶粉、儿童成长奶粉和运动饮料中。但一般的乳制品如鲜奶、奶酪、酸奶和经过超高温消毒的牛奶产品,则不会受到影响。

恒天然公司称,目前还没有收到问题产品引发的健康问题报告。

已通报8家客户紧急开查

恒天然公司透露,周五时已经将情况向8家客户进行通报。目前,这些客户已紧急展开调查,看产品是否受到影响。如有必要,将会展开召回。据悉,在这8家客户中有3家是中国客户。

恒天然公司首席执行官Theo Spierings表示,公司对公众安全非常重视。目前,恒天然公司尽全力协助这8家客户进行检查,确保受感染的产品从市场收回,同时让公众知情。“超市下架,如果已经卖出就退货。”Spierings说。

但2013年8月3日下午从广州市内几家大型超市了解到,目前还没有收到任何品牌的产品要下架的通知。

 

恒天然处事态度遭质疑

尽管恒天然公司本次主动对外宣布旗下部分产品可能含有肉毒杆菌毒素(botulism),并迅速展开补救行动,但公司却不肯向公众公开8家涉事客户和相关产品的具体信息。

恒天然公司一名发言人对外媒表示,目前不能透露这8家公司和相关产品的名称,也不能透露这些产品销往什么国家。

“估计都是恒天然公司的大客户,我想不排除国内排名靠前的几家洋奶粉品牌,”著名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记者,“包括婴儿奶粉在内的很多含蛋白质的食品都必须用到乳清蛋白粉,我国的使用量较大,大概一半都来自恒天然公司,其余来自美国等其他乳品出口国。”

王丁棉介绍,目前全世界都不允许直接从牛奶中提取乳清蛋白粉,因为一旦取走牛奶就会失去主要营养成分,要得到乳清蛋白粉只能从奶酪等副产品生产中获取。由于产量大、信誉好,恒天然公司是全球知名的乳品供应商,国内相关产业对其依赖度很高。

“涉事的8家公司如果是直接用户的话,那还相对好追踪一些,如果其中有经销商,从恒天然公司进口乳清蛋白粉之后再批发给不同的生产型企业用户,那危害会更广,查起来需要更多时间。”王丁棉说。

王丁棉认为,作为一家勇于披露问题的讲诚信的知名企业,恒天然公司不应该因为顾忌大客户的损失而傲慢地轻视消费者利益,有必要立即将涉事公司和相关产品的详细信息告知大众,尽力减小社会危害。“故意‘包庇’大客户而牺牲公众利益是不对的,要把消费者利益看成企业的最大利益。”

此外,王丁棉还指出恒天然公司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懈怠”,坐失了将危险消灭于源头的良机。

据恒天然公司透露,最早是在今年3月发现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当时,一批产品在杆菌检测中呈阳性反应。由于杆菌种类繁多,大部分都是无害的,因此需要进一步检测。接下来几个月,产品样本经过严格检测。在7月31日星期三,其中一个样本的结果显示,可能含有肉毒杆菌。王丁棉质疑:“早在3月发现产品有问题时为什么没有先扣下相关产品?等有问题的产品流向市场以后再来召回补救,效果当然不如一开始就控制住好。”

专家呼吁消费者理性看待

其实,恒天然并不是第一个曝出食品安全问题的外国乳制品企业。近年来,包括美赞臣“金属门”、日产奶粉“缺碘门”在内的“洋奶粉”安全负面事件层出不穷。

王丁棉表示,希望消费者能够理性看待国内外的奶粉质量事件,一方面事实证明外国奶粉并不如大家以为的那么安全可靠,而国产奶粉的质量安全在监管强化下确有明显提高。

中国质检总局要求:进口商立即召回问题乳粉

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的三批次浓缩乳清蛋白粉中检出肉毒杆菌,现正在向包括3个中国客户在内的共8家客户发出了提醒。国家质检总局在获悉消息后,高度重视,并要求进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污染产品。

2013年8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紧急消息称,该局已与新西兰驻华使馆取得联系,要求新方立即采取措施,防止问题产品影响中国消费者健康。同时,要求进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污染产品,并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进一步加强新西兰输华乳制品的检验监管。国家质检总局表示,将对此事继续给予关注。

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研究员钟凯博士介绍,肉毒杆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菌,比如土壤、动物粪便中经常可以发现它。“任何食品的生产环境都不可能无菌,奶粉中的肉毒杆菌也很可能是乘着空气中的小颗粒物飞入生产管线,恰巧又逃过了定期消毒程序的清理。”

钟凯称,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乳品标准或者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里对该物质在乳品中的限量都没有规定,原因是肉毒杆菌在乳品中并不是常见的污染物。“本次乳粉污染仅仅是一次偶发事件,恐慌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没有被召回或下架的产品依然是安全的。”不过他也指出,监管部门应该严格把关,确保污染批次的产品全部下架或召回。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建议:暂停给婴儿喂食可瑞康2段奶粉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2013年8月3日发表声明,建议新西兰父母暂停为6个月以上宝宝喂食“可瑞康”牌2段婴儿配方奶粉,因为这种奶粉可能使用含有肉毒杆菌的浓缩乳清蛋白粉。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负责食品安全事务的代理局长斯科特·加拉赫表示,目前已经确定5个批次“可瑞康”牌2段婴儿配方奶粉使用含有肉毒杆菌的浓缩乳清蛋白粉。其中3个批次在奥克兰仓库中,1个批次在货轮上,另1个批次在澳大利亚。这些“问题奶粉”不会被投放到市场销售。

据悉,这些可能造成服食者中毒的受污染浓缩乳清蛋白粉被提供给8家制造商,用作生产婴儿奶粉、儿童成长奶粉和运动饮料的原料,涉事产品估计达到900吨。

恒天然集团拒绝透露这8家制造商的名称和受到影响的国家。但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表示,受影响国家包括澳大利亚、中国、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沙特阿拉伯。

据了解,恒天然全球首席执行官Theo Spierings2013年8月3日已从欧洲出发赶来中国,向相关机构和客户通报最新情况。

分析

信息不透明引发民众担忧   新西兰奶粉再临信任危机

由于信息不透明,“板子”打在了整个新西兰乳品业身上,消费者对新西兰奶源产品的态度从趋之若鹜变为闻之色变。

2013年初,同样是恒天然公司,被曝早在去年9月就有部分奶粉产品被检出三聚氰胺残留。因为位于新西兰的恒天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此事一度激起消费者对新西兰奶源质量安全的忧虑。

当时,恒天然公开宣布,所有在中国出售的乳制品完全符合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并通过了中国监管机构规定的检测;恒天然向中国出售的乳制品都不存在任何食品安全风险或对人体、动物有害。一众与恒天然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中外乳品企业也纷纷撇清关系。

从三聚氰胺事件中的三鹿供应商开始,身为新西兰乳业代表的恒天然公司的大名屡次出现在乳品质量风波中。新西兰乳品安全可靠的信誉形象开始在消费者心目中松动,更多的人把目光集中到欧洲奶粉身上来。

一位张姓超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消费者非常关心奶源地,以前是专门找新西兰的买,出事后就避开新西兰的买。

消费者王女士翻看着柜台上的奶粉不时询问服务员:“是不是新西兰奶源?”她的孩子此前一直喝新西兰某品牌婴儿奶粉,看到新闻后,立刻决定要给孩子换掉奶粉。

雅培卷入肉毒杆菌事件专家:向恒天然索赔难度大

又有在华乳企卷入新西兰恒天然乳品原料受肉毒杆菌污染事件。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8月6日公告,雅培(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两个批次婴幼儿配方奶粉存在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风险。雅培当天发布声明称,决定对这两个批次的产品进行预防性回收并销毁。此外,目前还没有消费者或涉事企业向恒天然索赔的消息,法律专家表示,如果进行理赔诉讼难度很大。

国家质检总局6日凌晨紧急公告称,接到新西兰驻华使馆通报,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为雅培(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批次婴幼儿配方奶粉存在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风险。产品名称为雅培幼儿喜康力(3段)900克/罐装,批号分别为287834K 402和287844K 402,生产日期均为2013年5月2日,失效日期为2015年10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已要求雅培公司履行主体责任,召回相关产品,切实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

公告发出后引发广泛关注,雅培被认为是继娃哈哈、多美滋及可口可乐之后的第四个受污染的在华品牌。

雅培中国相关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雅培并非此前恒天然集团首席执行官史毕根斯提到的“不愿公开名称的奶制品生产商”。雅培从未使用恒天然受污染的乳品原料进行生产。

 

雅培(上海)贸易有限公司6日的声明称,雅培供应中国市场的所有产品均未使用恒天然受污染的乳清蛋白粉。但经恒天然8月4日晚间确认,有两个批次供应中国市场的雅培金装幼儿喜康力3段(1岁以上儿童)听装奶粉在恒天然公司包装线上实施包装,但该包装生产线在使用有问题原料后未经彻底清洗即开始包装雅培产品。

雅培中国相关人士向记者形容,“如果把受污染的乳清蛋白粉比作炒菜用的盐,有人用它炒了菜,雅培则在别人炒完菜后用了同一口锅。”

雅培(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在声明中表示,虽然这两个批次并未使用受污染的乳清蛋白粉,但公司仍决定对这两个批次进行预防性回收并销毁。目前已确认这两批次产品共有7181箱,除约112箱已售出外,其余7069箱已被隔离封存。

此外,据记者了解,目前还没有消费者或涉事企业向恒天然索赔的消息。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杜江涌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这次事件中,无论是涉事企业还是消费者,遭受的损失都很难量化,如果对恒天然进行理赔诉讼,难度很大。

涉事企业有关人士也表示,当务之急是召回问题产品,对于是否要求恒天然赔偿一事还无法回应。

雅培陷毒奶粉事件 为何奶粉频频出事

恒天然“肉毒杆菌”污染事件似乎并没有消停的意思,继可瑞康、多美滋等品牌牵扯其中外,2013年8月7日另一个奶粉品牌雅培也被通报。杭州各家超市2013年8月7日相继收到供应商发出的公函,不过据相关负责人透露,雅培此次涉嫌受污染的批次并没有发往杭州。“目前各门店可以退换货的只有多美滋的问题批次,其他品牌以及未被厂家确认的奶粉都不接受退换货。”世纪联华、华润万家、家乐福等超市客服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1

雅培称涉毒批次奶粉未进入杭州雅培中国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雅培已确认,可能存在肉毒杆菌污染的两批次幼儿喜康力奶粉。雅培宣布对已售出产品实施预防性召回,已购买相关批号产品者可立即与雅培联系退换。被召回的产品共有7181箱,除约112箱己售出外,其余7069箱己被隔离封存。

雅培表示,雅培供应中国市场的所有产品均未使用恒天然受污染的乳清蛋白粉。但经恒天然方面2013年8月4日晚间确认,有2个批次供应中国市场的听装奶粉在恒天然公司包装线上实施包装,但该包装生产线在使用有问题原料后未经彻底清洗即开始包装雅培产品。

据超市收到的供应商公函内容为:虽然雅培涉嫌涉毒的这两个批次并未使用受污染的乳清蛋白粉,而且不会对健康构成任何威胁。但本着对产品高质量的承诺,雅培决定预防性回收并销毁此两批次产品。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奶粉采购表示,供应商明确提出问题批次并没有发往杭州。

“我们第一时间排查了架上进行销售的雅培奶粉,问题批次的生产日期为2013年5月2日,目前在销售的商品均为2012年的批次,因此不受影响。”杭州各超市都已经确认雅培的问题批次在货架和库存都没有发现。

雅培涉事产品信息如下:

超市仅对多美滋问题批次进行退换货继新西兰奶粉污染事件曝出后,事件中多家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超市门店方面表示目前暂时只对多美滋的问题批次进行退换货,可瑞康、雅培虽然也牵扯其中,但是问题批次并没有进入杭州,供应商也不提供退换货。

2013年8月7日走访各大超市,询问了门店的相关负责人,像世纪联华庆春店、杭州大厦地下超市、华润万家施家桥店、物美大卖场西城广场店等门店目前雅培奶粉仍然在售,并没有下架。

“供应商确定没有流入杭州市场,现在消费者的神经非常敏感,贸然下架雅培,更会让客人产生质疑,是不是超市心虚把货品收回去了。”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历了这两天多美滋的退换货风波,超市方对奶粉的上下架动作非常谨慎。

另一家超市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收到的相关受污染奶粉退换通知暂时只有多美滋奶粉,所以其他品牌的奶粉在现阶段如果无质量问题超市是无法进行无条件退换的,如需退换可以拨打奶粉品牌的400官方客服进行咨询商榷。

“如果说质检总局等职能部门只是公布品牌,那么我们会下架该品牌,并登记消费者已购买的商品,方便之后退换货。但是现在已经明确公布了相关批次、产品编号,按照供应商的确认函因此只能针对问题产品进行退换货,希望消费者理解。”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后高端超市可能减少“洋奶粉”

恒天然“肉毒杆菌”污染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近几天消费者担惊受怕,不敢给宝宝喝奶;而另一边商家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仅要处理问题批次的退换货,还要排查货架上的批次、产品编号,同时还要接待解决客人的烦恼。

“卖奶粉又不赚钱,还这么累,图什么?”众多业内人士向记者抱怨。

据了解,从超市的商品品类上分奶粉归为婴童类,也就是和奶嘴、尿不湿、洗发水等产品归在一起,相比之下,奶粉最不赚钱。

根据客群来分,奶粉的消费者大多会去网络、母婴店选购。超市的销量一般来自于送礼的群体,或者每到节假日的促销打折会带动销量上涨。

“反垄断调查一个月了,从表面上看洋奶粉价格没降多少,其实这些调下来的差价大多是零售商在支付。当时反垄断调查一有风声,品牌商就表示,除了调低出厂价,供应商和商家来平摊其余下调差价,让我们让出几个点。本身奶粉的利润就薄,现在更是微利。”一家奶粉采购经理透露。

而恒天然污染事件爆发,杭州有一家高端超市幸免未卷入。“这家超市既不卖多美滋,也不卖可瑞康,雅培涉事产品也没流入杭州。因此省去许多排查的程序,连顾客退换货的事也不用做。我们在考虑之后洋奶粉的筛选要更加慎重了,省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业内人士表示。

业内预测,可能污染风波后杭州高端超市的洋奶粉或将面临洗牌,“事故频发,让商家也不愿赚这辛苦钱。”

【启示与思考】

恒天然乳品涉“毒”及其处理,破除了消费者对洋品牌奶粉的盲目崇拜心理,中国乳品企业也应当引为镜鉴。今年全国人大开启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我国食品安全主要监管部门从五个减少为两个——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农业部,以往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九龙治水”的乱象,在体制上得到初步解决,对食品安全的“无缝监管”正在进一步完善中。今年5月,最高法、最高检发布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了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提出了相关罪名的司法认定标准,从执行层面增强了严惩食品安全犯罪分子的可操作性。

相信我国正在健全的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可以让在中国境内的所有乳制品企业都心存畏惧,并逐步培养起应有的商业道德。这不仅可以使食品安全事件处在可控状态,更是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必要前提。

“毒奶粉”事件为何屡禁不绝,频频推陈出新?其主要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把企业责任抛之脑后,无视社会公德、践踏市场准则,甚至不惜以戕害他人性命为代价。二是监管部门“多龙治水”、权责不明。奶粉安全监管体制不顺、监管力量不足,检验检测技术支撑薄弱,如目前奶粉安全监管是由卫生、质检、工商、农业等多个部门实行分段监管,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权责不明,相互推诿,监管断链脱节,一些检测技术仍待提高和创新。三是惩处不严、违法成本低。这些不法企业和商家面对成倍的暴利,由于惩处不严,违法成本低廉,往往铤而走险、甘愿违法。四是一些消费者对洋奶粉过度迷信迷恋,使得洋奶粉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售罄,甚至供不应求,便难免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状况。

民以食为天,如今民以食为忧。要根治“毒奶粉”这颗毒瘤,笔者认为必须出重拳、用猛药、打组合拳,给广大父母吃上一颗“安心丸”。一是要继续完善监管体系,强化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乳业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乳业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将奶粉安全问题与责任干部升迁、提拔等联系起来,重大“毒奶粉”事件责任人员实行任用“一票否决制”,避免管理错位、漏洞、推诿等问题,尽可能消除监管盲区。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乳业安全法规体系。要完善乳业安全机制,加强乳业安全立法,加强乳业源头控制能力建设,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法规的制修订工作,进一步规范奶粉安全监测工作,严惩重处奶粉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从根本上扭转奶粉安全违法犯罪频发的势头。三是要加强乳业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定期公布诚信奶粉生产企业和优质食品,引导消费。四是加强乳业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探索建立奶粉生产经营者安全信用档案,切实增强奶粉安全主体责任意识。

食品安全是全世界的难题,没有哪家可以独善其身。乳品本来就是易变质产品,乳品生产又有着超长的产业链条,养牛、制品、运输、存储、交易,哪一环都不能掉以轻心,一点疏忽就能酿成大祸。

由此可见,国外奶粉不代表靠谱,买贵的不能保证买对了,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圆,奶粉安全与否不在于姓"洋"还是姓"中",还是要看本身的质量。国外企业如果监管不力,也会出现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国内企业如果质量把控够严,也一样能生产让宝宝健康成长的好产品。到了消费者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破除"洋奶粉"迷信,实事求是客观理性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18/7284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