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山东:干部当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2013年08月19日 13:45

在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委领导纷纷深入基层,以闻过则喜的态度问计于民,客观真实地查找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作风、新变化、新气象。(《济南日报》8月14日)

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真正能做到“听意见闻过则喜”却并非易事。唐太宗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在对待下属提意见的时候,也并不能做到每次都很淡定,比如,《贞观政要》就记载,唐太宗曾想建一座宫殿,魏征却劝谏:大战乱以后,百姓急需休养生息,这时盖宫殿,就比隋炀帝更甚。听闻此言,唐太宗当时也很不乐意,但他最终还是接纳了魏征的意见,因为太宗深知一个道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没有他宽广的胸怀,容纳不和谐之音的雅量,大唐也不会有日后的“贞观之治”。换言之,假如没有来自基层的监督、约束和针砭,李世民即使天赋再高、能力再强,最终也可能毫无建树,甚至有可能重蹈隋王朝之覆辙。

人都是爱面子的,没有谁喜欢被人批评。就算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也不愿意整天被人说三道四,更不要说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礼遇的领导了,可通常有些领导就是听不进任何不和谐音。现实中,正是因为某些领导不积极听取民意、刚愎自用,拍脑袋做出了错误决策,才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难以(灭的损失。这种教训,我们经历的还少吗?

特别是在涉及教育、医疗、廉租房、旧城改造、环境改造、物价上涨等关系民生的问题时,更需深入群众,广纳民意;否则,就是在造“空中楼阁”,不接地气。远离民意的政策法规,只能是离民心越来越远,有时,甚至会在领导意见与群众意见之间形成无法逾越的鸿沟,形成官民对立。“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古谚中蕴含的道理大有深意。其实,中央之所以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作为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经常照照镜子,多听取来自基层的意见,查找自身不足,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否则,有些领导又怎能“洗澡”、“治病”呢?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19/7284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