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天价矿泉水”引发质疑应“反思”

2013年08月20日 12:16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8108f834-dc6d-4bf3-a89d-6e164f4d6240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微博截图

07dd15bd-7a26-47dd-b9f8-b41572cef8d4

                                      阿尔山矿泉官网截图

甘肃红会澄清“天价矿泉水”疑云:500毫升的水每瓶4.5元 与市场价相符 系企业捐赠 已抵灾区

“7月24日,网友质疑甘肃红十字会发往灾区的矿泉水约4.3元一瓶,是“天价矿泉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回应称该批矿泉水系企业捐赠。

企业捐赠的物资为何以红十字会的名义发出?甘肃省红会回应称因微博转述时漏掉了关键信息,导致了误会。目前该批矿泉水已抵达灾区,正等灾区统一发放。”

矿泉水1900箱19.44万元?

“什么水这么贵!”

23日下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其官方微博中发布:“23日下午,甘肃省红十字会向岷县漳县地震灾区紧急转运价值19.44万元的饮用矿泉水1900箱。截至23日16时,省红十字会累计向灾区下拨、转运款物合计265万余元。”

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平均下来一箱矿泉水约102元,按每箱24瓶计,每瓶约为4.3元。按照市场价来看,一瓶普通的矿泉水1至2元不等,如果按照一瓶2块钱来计算,一箱24瓶装为48元,1900箱为9.12万元,比红会公布的19.44万元至少少了10万元,而且这还是按照没有折扣的零售价来算,就算加上运输费也要不了这么多钱。对此,许多媒体和网民纷纷提出质疑,“好贵的矿泉水!”

中国红会澄清:矿泉水系企业所捐

24日下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出消息:“7月23日下午,甘肃建新集团阿尔山矿泉水公司向甘肃省红十字会捐赠价值19.44万元的阿尔山饮用矿泉水1900箱(其中每瓶1.5升规格600箱、每箱9瓶共108元;每瓶500毫升规格400箱、每箱24瓶共108元,每瓶330毫升规格900箱、每箱24瓶共96元)”。在消息中,中国红十字会称此批1900箱阿尔山矿泉水(价值19.44万元)为企业捐赠,红十字会转运,而非用捐款采购,中国红十字会已开出捐赠收据,并且附有阿尔山矿泉水向甘肃省红十字会发出的捐赠函。

记者随后向阿尔山公司确认,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企业是按照正规的流程向红十字会捐赠的物资。“报价绝对没有问题,确实是按照真实的售卖价格。”记者查询了阿尔山企业官网后发现,其330毫升矿泉水4.2元/瓶,500毫升矿泉水4.5元/瓶。而此次捐助的水实际价格为330毫升矿泉水4元/瓶,500毫升矿泉水4.5元/瓶。

对于红十字会的澄清,有网友评价:“讲清楚就好。”但是也有网友表示不解,“既然是企业捐的,为什么要以红十字会的名义呢?”

 

微博漏掉关键信息:导致误会

7月24日下午,记者在甘肃省红十字会官网上看到其官方通告:“23日下午,省红十字会向岷县漳县地震灾区紧急转运甘肃建新集团阿尔山矿泉水公司向灾区捐赠的价值19.44万元的饮用矿泉水1900箱,物资到达后,将尽快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以解燃眉之急。”

针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布的消息中称“甘肃省红十字会向岷县漳县地震灾区紧急转运价值19.44万元的饮用矿泉水1900箱”,甘肃省红十字会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袁博告诉记者,微博上的内容无误,只是漏掉了关键信息“转运阿尔山矿泉水公司向灾区捐赠的矿泉水”。

袁博说:“如果网友知道了这个关键信息,他们就会明白,首先,阿尔山矿泉水确实是比较贵的。其次,物资是我们直接转运的,不是我们购买的。现在阿尔山矿泉水总公司已经出具了说明,数量价格都很清楚。这是我们要吸取的一个教训,在发微博的过程中,对一些要素要转述清楚,如果大家都知道是阿尔山矿泉水捐赠的,质疑就少了。

甘肃红十字会:企业捐赠物资流程严格

在电话中袁博告诉记者,企业向红十字会捐赠物资,首先要向红十字会发捐赠函,在捐赠函中要写清楚公司信息以及捐赠物品信息,包括物品的价值要另附清单。

“这次阿尔山公司捐赠的矿泉水也有清单,并且清单上很清楚。”袁博说,“如果是市场流通的商品,像矿泉水、方便面都是经国家质量检验后才能上市的,不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验收,因为也是从正规的渠道来的。但是如果是药品的话,就算是正规渠道来的,也必须经过食药局的检测。”企业将物资交给红十字会之后,红十字会清点完会出具接受函,物资被装车运到灾区之后,灾区会集中发放。

24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了甘肃省红十字会正在赈灾前线的赈济处副处长宋庭武,宋庭武称物资已经抵达岷县灾区接收点,接收点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统一调配。

4元一瓶矿泉水,救灾物资何必如此“奢侈”

“企业捐赠、红会转运、市场零售价报价”,似乎事情已经得到了完满的解释。但笔者仍有疑问,四块钱一瓶的矿泉水,远超过普通纯净水一元一瓶的价格,连平常百姓恐怕都要望而却步,难道甘肃灾区的群众需要喝这么贵的水?

甘肃省定西市自7月22日发生6.6级地震,已造成5.18万间房屋倒塌,58.16万人受灾。灾区急需帐篷、夜间御寒的衣被、食物和水。截至23日18时,灾区已接收社会捐款163万元,被褥13020套,矿泉水18399件……,甘肃省也向灾区下拨资金500万元,调运救灾帐篷600顶,方便面20000件……。但所有这些,相对于58万受灾群众,显然还不够满足需求。

阿尔山矿泉水公司捐赠的1900箱矿泉水,无疑正是灾区需要的。但四元一瓶的价格,让笔者感触,如果换成一元一瓶的普通纯净水,那不就相当于7600箱182400瓶?那将会有更多的受灾群众可以喝到。面对灾区58万受灾群众,救灾物资在质量和数量上,笔者更倾向于在数量上多多益善,质量上符合要求就行。4元一瓶的矿泉水,在功用上和1元一瓶的纯净水没什么区别,喝这么贵的水显得有点奢侈了。

当然,社会的每一笔捐助,都是爱心的表现,阿尔山矿泉水公司捐赠1900箱矿泉水也不例外。只是,面对网友的纷纷质疑,笔者想建议红十字会以及向灾区捐助的企业和个人:基于有限的资金,向灾区捐助的物资是不是也应该讲求个“价廉物美”,从数量上让更多的受灾群众得到帮助?奢侈的4元一瓶矿泉水,还是少些的好。

企业给灾区捐高价矿泉水也有错?

凡是涉及红会的新闻总会很热,更何况是100多元一箱的矿泉水。因此,人们对这么贵的矿泉水产生疑惑也是很正常的。甘肃红会很快对外解释说,此次捐赠非红十字会采购,而是企业捐赠,并按市场零售价报价。此外,红会还详细列出了捐赠的矿泉水品牌、具体的规格以及每种规格的价格。按说这已经非常详细了,但还是有很多网友表示坚决不信,网上各种质疑声不断。

如果是红会采购如此高价的矿泉水发往灾区,那当然有问题,因为这涉及资金利用效率,背后可能还有采购腐败;问题是,现在是企业主动捐赠的,这里面又有什么问题呢?难道因为其价格高昂,所以红会为了避嫌应该拒收?又或者,企业给灾区捐赠高价矿泉水也有错?总不能说因为是送往灾区救灾的,所以高价矿泉水企业就不应该来“掺和”。

当然,更多人质疑的可能还是价格本身。由于这是一个公众并不太知道的矿泉水品牌,所以当然也不清楚其价格。但是,这其实是很好查证的,人家有官网,人家还有淘宝店,折算一下每箱的价格很好计算。质疑者连这点工夫都不肯花,就一味地开骂,实在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

我想说的是,质疑之前先花点工夫去查证一下,去思考一下,这应该成为一种习惯。惟其如此,我们的质疑才能更为有力。光是盲目地“连标点符号都不信”,有时候非但不能证明自己的强大,反而会让自己在事实面前不堪一击。做一个理性的公民,就应该抛弃成见与偏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只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习惯性地去批判一个“印象中认为必须被批判”的人或事。

矿泉水即使“干净”,红会也该反思

针对舆论质疑,红会方面能第一时间通过媒体予以回应,这种直面质疑的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笔者看来,即使红会能自我澄清,此事也仍有值得反思和改进之处。

公众之所以质疑声一片,主要原因在于红会对于捐赠信息发布得不详。试想,如果红会在最初发布捐赠信息时,就能“一五一十”,具体到数量、价格、品牌等捐赠物品的细节,想必也不会遭此质疑。

信息公开的欠透明,难免再次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这才是造成红会负面影响的根源。因此,作为公益组织,红会应再一次吸取信息公开方面的教训。而且,随着救灾工作的深入开展,捐款捐物数量的增多,信息披露和公开的要求就会更高,公众要求的标准也会更高。红会当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多些反思。

 

其次,即使红会澄清了高价矿泉水的真相,也依然暴露出慈善工作的短板——即使每瓶水都能对得上账,每箱近百元的高价仍让人觉得“贵得离谱”,自然就会怀疑有“猫腻”。当然,并不排除捐赠企业的市场价格就是这么定的。可问题是,震区缺水不假,但普通的瓶装水完全可以解决问题,为何非得选择高价矿泉水?红会在接受捐赠时,能否主动发挥自身的协调、建议功能,选择震区人民最急需的物品?既然接受如此高价的矿泉水,又是否该在第一时间,及时、完整地公布相关信息,以消除公众疑虑?

捐赠高价矿泉水,企业方面或有自己的考虑,既然给震区人民送去了生活必需品,也该给予掌声。红会方面及时澄清误会,也是一种进步。但纵观此次事件,一次普通的捐赠,最后竟然演变成舆论场的“讨伐”,其中缘由,红会是否应该反思?

【启示与思考】

无论网友还是红会,都应该从捐水风波中获得启示,该监督的继续监督,毫不留情;该透明的必须透明,绝不延宕。

网友似乎冤枉了红会和相关企业。但是,不必把板子完全打在网友身上。网友猜测乃至质疑,纯属公民合法监督的范畴,之所以出现了监督偏差,并非故意插科打诨或者无理取闹,而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披露的信息确实过于简疏,堪称一句话消息,这就给网友猜测预留了空间。如果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发布该信息时,同时附上详细的捐赠明细表,网友一目了然,还会无故质疑吗?

从此次捐水风波,可以得出不少有益的启示。首先,没有真相就没有和解,“瓦解”质疑的最好方式就是信息透明,所谓的信息透明至少应该包含三个层面:及时、准确和全面。其次,珍视公众监督,才能不断修复公信力。最后,还应该看到红会要重塑形象,路途遥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当然,红会虽洗刷冤枉,并不等于此次回应就没有瑕疵。从23日晚引发质疑,到24日下午才回应,动作迟缓了些,以至于质疑声越来越高。此外,企业捐赠物品,究竟该如何报价?按市场零售价报价合不合理?有网友称,还不如按酒吧售价报价呢,那么会更高。虽是讽刺,倒也反映出网友的困惑与情绪。即便可以按市场零售报价,也应该事先注明,以消除可能发生的误解。

一则小小的捐水消息引发风波,这也许出乎红会的预料,但从结果看,未必就是坏事。无论网友还是红会,都应该从此次事件中获得启示,该监督的继续监督,毫不留情;该透明的必须透明,绝不延宕。红会与公众之间,多一些良性互动,红会才有可能收复昔日的荣光。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20/7290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