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家长宴请老师醉死”背后的思考
2013年08月20日 13:16
【网络传媒案例】
【事件介绍】
海口教育部门调查“家长宴请老师醉死”事件
海南省海口市教育部门成立调查组,调查近日海口一家长为孩子入学宴请教师醉死事件。教育部门表示,将严肃处理扰乱招生秩序、违规收费等行为。
2013年8月7日,海南万宁籍男子许某为给女儿办理小学入学手续,在宴请海口某小学两名教师后身亡。
了解到,目前海口市纠风和教育等部门已经成立调查组就此事件开展调查工作。海口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口市教育部门正在核实“家长给学校两万元手续费”和参加宴请的人员是否为教师等情况。“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实行就近免试划片入学,学校不得收取任何与招生相挂钩的费用,针对该事件反映的问题,如涉及学校及该校教职工,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该负责人表示。
许某的姐姐许志娟2013年8月10日告诉记者,许某是为了让女儿在海口上一所好的小学,通过朋友托关系“跑路子”给女儿弄入学“指标”。许某的妻子吴少霞称,2013年7月曾交给中间人2万元,但最近许某发现海口某小学新生录取名单上并没有其女儿的名字,随即在2013年8月7日晚邀请该学校两位老师吃饭,协调女儿入学。
“2013年8月7日晚我接到电话,说我老公喝醉了,叫我扶他回家。”吴少霞说,她赶到酒店时,丈夫许某已经醉得不省人事。吴少霞告诉记者,事发后,海口市纪委的工作人员已经将许某的手机收去,进一步了解情况。
海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2013年8月10日向记者证实,海南省教育厅高度关注此事件,但由于涉及此事件的小学为海口市的一所区直属小学,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先交由海口市区两级教育部门进行调查。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中小学校秋季招生期间,海口市纠风办、教育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已经到各学校检查招生工作情况,如发现扰乱招生秩序、违规收费等行为,将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海口回应家长宴请老师醉死:宴请人员无教师
2013年8月11日,海口市公布家长“宴请老师醉死事件”的初步调查结果:2013年8月7日晚许某宴请的10人中并无教师,收钱的所谓“王老师”系企业下岗人员王仁军,目前王仁军因涉嫌诈骗,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由海口市纠风办和教育部门组成的调查组调查显示,死者许某生前为女儿入学事宜,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实际身份为企业下岗人员的王仁军。许某在与王仁军的交往过程中,一直称王仁军为“王老师”,王仁军也默认了该称谓。王仁军向许某承诺可帮其女儿入读海口市某小学,并提出需要两万元,随后许某将两万元交给王仁军。
调查组调查发现,2013年8月初,许某得知海口市某小学公布的第一批新生录取名单并没有其女儿后,便于2013年8月7日晚宴请王仁军并询问有关情况。当日,许某和7名朋友,王仁军及其妻子与一名男性朋友共11人在海口某饭店吃饭。当晚22时许,饮酒后的许某回到家中后身亡。
针对当晚“死者宴请的主要是两位老师”的说法,海口市龙华区公安分局通过调取事发饭店的监控录像,对当晚与许某一同就餐的10名人员进行了逐一调查核实,证实10人中并没有海口某小学的教职员工。
调查组调查后核实,该涉事小学已录取公布和拟录取公示的入学新生名单中均无死者女儿的姓名。同时,已登记的所有新生入学申请名单中也没有死者女儿的入学申请信息。目前,王仁军因涉嫌诈骗,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海口市教育局再次强调,海口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新生招生,实行免试就近划片入学政策,并提醒广大家长,不要轻信社会上有人自称能够“花钱买入学指标”等不实说法,谨防受骗上当。
为孩子入学宴请老师醉死背后的苍凉与思考
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找个好学校上,做家长的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的找关系,寻门路,赔笑脸,送大礼,可以说,每个为孩子入学找过关系求过人的,都可以说出一把超级血泪史,只不过大家都没有像海南的这个家长那么倒霉悲催,竟然为了女儿的入学,在宴请老师之后直接醉死了。
目前海口市纠风和教育等部门已经成立调查组就此事件开展调查工作。海口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口市教育部门正在核实“家长给学校两万元手续费”和参加宴请的人员是否为教师等情况。“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实行就近免试划片入学,学校不得收取任何与招生相挂钩的费用,针对该事件反映的问题,如涉及学校及该校教职工,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对于此类信誓旦旦的表态,相信很多人已经麻木了,其实作为学生家长,我们真的不需要相关部门的人在事情出了之后出来信誓旦旦的表态要追查,以安抚大家,还是需要教育部门能够踏踏实实的做点实事,及时的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向上级部门反馈,将本辖区内的教育资源包括优秀教师资源的分配以及划片招生等大家关心的问题公开,透明,严格划片招生的同时,将招生的最终结果公布在网上,方便大家共同监督,这样才能“正本清源”,才能挡住一些家长想通过找关系给孩子上好的小学“加塞”的可能性。
之所以家长不辞辛苦的为了孩子能上好的小学而东奔西跑,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好的小学,生源好不说,老师的综合素质也好,各种教学硬件投入也很大。而差的小学因为影响力不行,加上现在大多数家长都一个孩子,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不惜血本,稍微差一点的学校就不考虑了,所以只能造成差的学校越来越差,好的学校越来越好,两极分化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
而也正是因为这种教学质量悬殊的存在,所以也给了教育部门的一些人权力寻租的机会。据了解,在一个中等城市好的小学当校长或者教务主任的人,一年各种灰色收入突破百万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当然,前提是你得敢收……其实这种受贿的可能性的存在也恰恰说明了在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实语境中,作为家长需要付出的代价和艰辛。
如何尽快调配资源,改变目前好的小学越来越好,差的小学越来越差的现状,公开招生程序和结果,完善监督,恐怕比信誓旦旦的表态更重要。
从海口家长为孩子入学宴请老师醉死“读”出了什么
死者为了让女儿在海口上一所好学校,曾通过用钱托关系“跑路子”,但是,没有成功,随即才邀请老师吃饭,协调女儿入学,从而酿成了悲剧。为了孩子入学而意外死亡,从此,孩子将一生失去父爱,对于死者和家属,这样的代价太沉重太令人痛心了!透过此类事件,我们能“读”出什么呢?
读出了教育部门招生秩序的“乱”。面对家长醉死事件,当地教育部表示要严肃处理与此事相关的人和事,而其实,每一次处理,都是在发生了大大小小的不良事件之后,才把民众的难题摆在当前,这是严重的渎职行为。如果早早做好对策,必然能扼杀此类行为,又怎么会有人受伤甚至致死呢?
读出了缺乏理性的餐桌文化。在这个事件里,我们又一次目睹了餐桌上交易的危害性。作为家长,宴请两名老师,用得着喝得人事不省吗?现今的餐桌文化,总是以喝得酩酊大醉来形容人耿直不耿直,耿直的人就使劲喝,而往往坚持“原则”的人,却成了餐桌上被轻蔑的人,弄得一张小小的餐桌都产生了不和谐的音符,迫于无奈,酒让很多人在餐桌上失去了理智。醉酒,小致伤害自己,大致因酒失去神智伤害别人。我们的餐桌文化,什么时候才能走向理性?
读出了走群众路线没“踩”出脚印。我们常说社会缺少温暖,这与民众办事不尽人意紧密相关。花钱办事仿佛成了一种习惯,对于有些家庭,花钱有时都找不到办事的地方,这就造成了社会的焦虑、民众的怨气。在今天,一些人屡屡突破道德底线,给社会带来动荡不安,给人民群众带来各种伤害,这都与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没“踩”出脚印密切相关。走群众路线,就是需要干部切实为民众解决难题,而孩子上学这个难题由来已久,为什么在各地还是大量存在孩子入学难的问题呢?
每一次事件,都是一次深刻地教训,但愿每次教训都能让我们找到解决办法,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杜绝后患,从而,提升干部办事能力,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启示与思考】
“上学掏钱请客”似乎已成“明规则”。近年来,城市中因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而导致教育水平的高低差别,让那些一心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为择一好学校而不惜“一搏”。也许,为了孩子入学醉死的家长是第一个,但为了孩子入学八方奔走、四处打点的家长绝不是第一个。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实行就近免试划片入学”,这是当地规范招生秩序的一条规定。按理说,既然有明文规定,那么孩子入学就该按照属地原则,离哪近在哪读。可放眼全国,教育的现实是,一方面城区重点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不断优化,尽管严格实行划片招生,但舍近求远、慕名而来的学生家长却断不了也拦不住,这在客观上就给学校和老师提供了寻求利益的“温床”,助长了择校风和乱收费;另一方面,其他一般社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则前景堪忧,教育投入不均衡导致硬件设施和环境不良姑且不论,重点学校以好名声、高待遇等优厚条件吸引优秀教师,导致普通学校师资大量流失,留不住老师、保不住学生,逐渐进入恶性循环,这是普通学校的普遍问题。
当然,绝对的教学公平是达不到的,因为还要受到地域、人口、发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但目前不合理的现状却是可以改善的。既要加大对普通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关注力度,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让学校有底气留住学生、有能力教好学生;又要淡化重点学校的地位和作用,让他们从光环中走出来,从扰乱招生秩序、违规收费的怪圈中走出来。
我们期待通过政府的有效作为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机会人人均等,这才是遏止择校泛滥、避免家长醉死悲剧重演的治本良方。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闫文刚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20/7290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