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河南:如何才能让群众不担心?

2013年08月22日 13:38

“上上下下说要为居委会减负,减了几十年了,没有感觉到减了多少事,却感到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这是上海长宁区虹储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朱国萍的心里话。基层干部的担心,让出席会议的所有干部出了一身“汗”(见8月11日《人民日报》)。

基层干部为上海市委常委学习会上课,“五个担心”让领导出一身“汗”。转作风惊出一身“汗”,仅仅是一个美好的开始,真正的是如何才能让群众不担心,让群众变“担心”为放心。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实生活中,常常是上级一个文件,基层就得管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由于事情没管好、没做好,群众难免会担心。如果这项工作没干好,那项政策没落实,就会一次又一次地让群众担心。在许多情况下,有时不是因为工作能力有问题,而是责任心不强、做事经常丢三落四、虎头蛇尾、上班不是迟到就是早退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本来完全可以避免,但却经常发生,而且屡教不改,一错再错,一犯再犯。如此作风,怎能让群众不担心?其实,这既是对群众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作为领导干部,既然组织上委以重任,就应当全力以赴履职尽责,多为群众排忧解难。如果工作上出现失误一次两次情有可原,那么三番五次岂能不让人担心?如果在其位不谋其政,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视群众利益为“儿戏”,又如何能让人放心?

“群众的担心”反映出领导职责的缺位。如何让群众变“担心”为放心,不是反映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能力。通过学习,不仅熟练掌握干好本职工作的技能,防止因能力不足而走形式主义的老路、步官僚主义的后尘,更要锤炼坚忍不拔的意志,防止干工作因吃不了苦、受不了累而半途而废。

其次是完善制度,提高执行力。制度问题带有稳定性、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健全落实政策、鼓励开拓创新等一系列激励机制,坚持做群众工作有章可循,为群众服务有据可依。不仅如此,更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用“一把尺子量长短”,不分亲疏远近,坚持“条子”服从条件、面子服从标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让违纪、违法者打消念头,不敢越雷池半步,让实干者得到实惠。

让群众不担心,让群众放心,认真履行职责非常重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少说多做,多替群众着想,把群众的难事办妥,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这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工作作风、一种思想理念。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22/7291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