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婴儿被烤死案”:舆论声讨与专业解释的较量
2013年08月21日 14:32
【网络传媒案例】
【事件介绍】
婴儿疑在医院保温箱被烤死 院方称死于感染
泉州新生婴儿疑在保温箱被烤死
2013年7月18日,网爆福建泉州“新生婴儿放保温箱,温度太高被活活被烤死”,微博中一并贴出女婴皮肉开裂的后背照片,惨不忍睹,引发网络大规模声讨。目前,医院与女婴家属在女婴死因方面各执一词。
泉州市卫生局2013年7月18日晚通报:“泉州市卫生局已组织由省、市两级专家、卫生管理、纪检监察及临床、检验等人员组成的调查组进驻泉州市儿童医院,封存相关病历和患儿使用过的恒温箱等,对该患儿的救治过程及相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认真分析。”
女婴的父亲叶怡龙证实,女儿叶琬楦(以下简称小楦)2013年7月6日中午在泉州市儿童医院出生,因生产时间太长,出现缺氧症状,经医生建议,留在新生儿救护中心恒温箱观察,“一个疗程大概需要10天”。
2013年7月15日,文医生对家属表示小楦有些小感冒,出现轻微感染症状。2013年7月16日下午4时许,叶怡龙与文医生联络时,被告知孩子“一切正常,明天便可出院”。但是2013年7月17日上午8时15分,医院传来噩耗,孩子已经过世。
2013年7月17日下午,叶怡龙从家里拿来女儿还未来得及穿的新衣服,准备替她换上。在解开包裹着孩子的小毯子时,叶怡龙发现,女儿的皮肤有异常,翻过身来看,孩子背部、臀部及腿部均有明显烧伤的痕迹,并且血肉模糊。
家属立即要求医院给说法。家属向记者透露,儿童医院医院一吴姓副主任医师曾告诉他们,孩子是死于感染,但该说法遭到了强烈质疑。因孩子的背部皮肤类似烧烫伤,家属怀疑,孩子是因为恒温箱的温度过高而被活活烫死的。
叶怡龙还透露,医院监控已遭删除。“孩子出生后,2013年7月6日至11日的监控是正常的,但2013年7月12日至17日期间的监控已经没了,2013年7月17日上午10时,监控又恢复了正常。没有监控的那段时间内,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希望院方能给出说法。”但该说法暂未得到医院证实。
2013年7月18日22时20分许,网民为“中山大学颅脑神内科檀帅”的网友发表题为《三问医院烤死婴儿——关于中性温度?关于婴儿保温箱?关于SSSS?》,他在文中指出是否烤死有待进一步调查,并认为不能排除一种叫SSSS(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疾病。
目前,女婴的主治医生文医生至今仍未出面给说法。泉州市儿童医院办公室魏姓工作人员表示,针对此事的联合调查组已经成立,可能在2013年7月19日上午公布初步调查情况。该工作人员一再强调,目前未有明确死因判断。
泉州新生儿“被烤死”的说法站不住脚
2013年7月18日,网上传出一组新生儿后背皮肉开裂的照片。名为“福建泉州儿童医院烤死新生儿”的微博称,泉州市儿童医院将一名新生儿放保温箱里,因温度太高,患儿被活活烤死。接下来的几天里,该事件持续发酵。
患儿病历显示,其CRP(C-反应蛋白)实验室检测值高达7.44毫克/升,PCT(血浆降钙素原)检测值高达50毫微克/毫升,提示存在严重感染,经福建省、泉州市专家初步认定,患儿是因感染致死。
专家认为,患儿可能因感染葡萄球菌导致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但必须根据尸体病理解剖和相关病源体检验方可确定。可是,在2013年7月20日,患儿的遗体已被火化。公众期待的真相虽然永远也无法展现,但是医学界人士判断,“被烤死”的说法恐怕站不住脚。
网曝新生儿“被烤死”
据媒体报道,这名女婴出生于2013年7月6日,泉州市儿童医院医生称,该女婴出生后因缺氧一直在重症监护室治疗,2013年7月17日上午心跳减弱、病情危急,医生从8时抢救到14时,最终告知家属抢救无效死亡。
泉州市卫生局称,女婴因“新生儿脑病”和“心肌损害”,转该院ICU住院治疗,2013年7月17日死亡。患儿家属发现遗体背部皮肤异常,对医院的诊疗提出异议。
新生儿家属称,2013年7月17日下午,在为孩子遗体换新衣服的时候,发现宝宝的背部、臀部及腿部都有明显的“烧伤”痕迹。院方解释为感染所致,但家属怀疑是恒温箱的温度太高导致婴儿死亡。
“暖箱”变“烤箱”可能性不大
从有关部门了解到,2013年7月18日晚,泉州市技术监督局选派专家对封存的涉事保温箱进行质量检测,温度偏差、温度均匀度、温度波动度符合JJF1260-2010《婴儿培养箱校准规范》要求。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唐军表示,在保温箱运作正常、医务人员监控规范的情况下,保温箱“烤死”新生儿的可能性不大。
唐军说,医务人员对进入保温箱的新生儿要定时喂奶、换尿布,人工观察孩子的皮肤颜色、动作反应、生命体征,有的孩子还需接上监护仪器,实时监控各种生命体征。“可以说,这是一种全方位的监控。”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发布过一组数据:自2002年~2011年,共收到有关婴儿培养箱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332份,其中温度失控167例、通风系统故障50例、划伤4例。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以上数据来看,虽说婴儿保温箱的故障发生率极低,但“温度失控”确实是此类医疗器械容易出现的故障之一,值得生产企业、监管部门以及使用的医疗机构重视。
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或为罪魁
正当许多网友根据家属曝出的照片,认定新生儿是被“保温箱烤死”时,2013年7月18日晚,名为“医者在途”的网友发文质疑,指出婴儿被烤死的可能性很低,并提示不能排除是由一种叫SSSS(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疾病所致。文章一经发布,就被众多医学专业人士转发。
至此,一种几乎不为人知的急性皮肤炎症——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走进人们的视野。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所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导致。新生儿既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在产道被感染,也可能是在医院被感染。”某大型三级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表示,该病主要见于小于6岁的儿童,尤其新生儿多见,大都突然发病,是小儿皮肤科少数几种急性病之一。发病初期在口周或眼睑四周发生红斑,后迅速蔓延躯干及四肢近端。
该主任表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表现为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皮肤大面积剥脱后留有潮红的糜烂面,外观上状似烫伤,皱褶部位明显。病情轻者1周~2周后痊愈,重者可并发败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对这类患儿最好参照药敏实验结果,及早使用抗生素。同时,要加强护理,因为护理妥善与否直接影响预后。”
另有网友认为,婴儿尿布内外皮肤创伤程度类似,不符合灼伤时衣服内皮肤一般较裸露皮肤受伤更轻的规律。
还有不少人认为除SSSS外,新生儿坏疽也可能造成类似病变。
理性对待才可接近真相
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患儿死因已经被舆论定义为“烤死”,在广泛传播中,引得群情激奋。专业人士则认为,媒体应该采访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以在残酷表象下寻求合理的医学解释。
采访中,有医生表示,舆论场中的对立,首先与医患信息不对称有关。患方由于专业知识有限,同时出于对医院和主管部门的不信任,发生医疗纠纷后,倾向于用容易吸引眼球的手段来博弈。可以说,出现这样严重的对立,还是源于中国医疗领域长久以来的弊病积累。
而在这次事件中,不少医疗界专业人士也积极利用自媒体传播自己的声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淑霞认为,公众应该理性看待这类事件。如果只被愤怒的情绪牵着走,很可能先入为主,忽略常识,离真相越来越远。
杨淑霞说,在这次事件中,令人欣慰的是,专业人士在网上发声,普及医学常识,与公众冷静沟通,建立了判断事件的新坐标系,使网上的观点没有一边倒。今后碰到类似事件,期望专业声音的影响更大一点。
将婴儿被“烤死”定为医院失职为时过早
2013年7月18日,福建泉州儿童医院一刚出生12天的婴儿在保温箱内死亡,家属称因保温箱温度太高被烤死。事件发生后,泉州卫生局相关领导已前去医院调查此事,具体情况将对外公布。
家属认为婴儿是被烤死,而且在微博中贴出婴儿皮肉开裂的后背照片,对此,当事另一方的医院称,孩子是感染导致死亡。在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下,看了照片的网民更多的是认同婴儿家属的说法,因此,对医院展开了大规模声讨。
然而,此时就将婴儿之死定论为医院的责任或失职可能为时较早。因为,不仅普通事情的判定需要证据,在涉及专业和技术方面的问题上更需要调查和证据。因此,此事需要有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组进行调查,而且应当有回避原则。
目前而言,专业方面可能给予的一个解释是,婴儿也可能是患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简称4S综合征。这一疾病的身体表征与已经死亡的婴儿的身体表征有相似之处。由于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开始会产生红斑皮损,起始部位依次为面部、颈、腋下、口周以及眼周,此后在1-3天迅速蔓延,甚至波及全身,尤以皮肤皱折处严重。这时体表出现全身弥散性红斑,在红斑的基础上伴有水泡、脓疤,然后表皮皲裂、剥脱、糜烂,有些患者眼部还有充血及脓性分泌物、眼睑水肿。如果此时不治身亡,则与照片上的婴儿背部的皮肉开裂有相似处。
但是,即便是4S综合征也并非是难治的疾病,只要诊断准确,治疗及时,使用抗生素加辅助治疗,是完全可能治愈的。例如,在疾病早期选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的抗生素,如头孢硫咪、青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另外使用氨基酸补液营养支持治疗,在5天至一周之内就会让患儿缓解。在8-13天,患儿的皮肤糜烂会逐步形成脱皮、结痂、脱屑和痊愈。
因此,现在的情况是,调查组应当调查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是否得当,患儿的伤口倒底是因4S综合征而形成的皲裂、剥脱、糜烂,还是因为高温灼烤之后的坏死和皮肉开裂,通过病理学和组织学的检查是不难辨别的。
不过,从医院透露的情况看,似乎有难言之隐,也因此引发了围观中的趋向性。问题之一是,医院为何删除医疗监控。婴儿的父亲叶怡龙透露,医院是7月17日上午8时15分宣布婴儿死亡的。在婴儿出生后的6日至11日的医疗监控是正常的,但12日至17日期间的监控缺如,到17日上午10时,监控又恢复了正常。所以,家属质疑,没有监控的那段时间婴儿到底经历了什么,院方应予解释,而且为什么要删掉监控。不过,医院是否删除监控,还需要调查证实。
另一个问题是,为何婴儿死亡后,院方要对婴儿的家人称,责任护士已经离开医院了。如果不是因为重大责任事故,而且没有过失,同时婴儿也根本不可能是烤死的,为什么责任护士要离开医院。而且,按常理,事故还没有处理,情况还不完全清楚,当事人完全有责任和义务留下来帮助进行调查,澄清责任,弄清原因,总结经验,以警示未来,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但是,责任护士的离院意味着当事人和医院在出现问题后采取了放任和不负责任的逃离,这就有点类似发生交通事故后的逃逸,出现问题后逃逸,则意味着心虚和有问题,首先是不利于对事故的调查,更是难以弄清真相。因此,即便医院有理,也会是跳进黄河洗不清。按照交通规则的处理方法,逃逸者要对事故负主责。所以,医院现在已经陷于不利的境地。
当然,即便按院方的说法婴儿是因感染而亡,这也可以通过调查弄清,但是为何院方此前对孩子家人的说法并不一致,而且没有把真相告诉婴儿的家人。原本7月14日医院跟孩子的妈妈说孩子可以出院,但后来又改口称孩子感冒了不能出院。后来,医院又称婴儿是因感染死亡。当然,感冒是可以继发感染,形成继发性肺炎之类的重症,但这一切并没有告诉孩子的家人,这也让孩子的家人接受不了。
所以,希望调查组能按照严格的程序和规范进行调查,还原孩子死亡的真实原因和过程,不要试图用遮掩、回避、推诿和顾左右而言他来处理问题,否则,将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群体事件,也不利于未来汲取教训,避免类似问题的一再发生。
【启示与思考】
孩子出生才十来天,还没来得及感受这世间的美好,就被活活烤死?如此令人发指的事情居然发生在本应对其悉心呵护的医院,而新生儿保温箱竟成了烤箱?综合了婴儿、烤死、医院等关键词的惊悚传闻迅即在网上汇聚成汹涌的愤怒和悲情,网民直指这是又一起医疗责任事故,且是以骇人听闻令人绝难相信的方式出现,其冲击力可想而知。而家属在婴儿死亡的前一日还被告知“一切正常,明天便可出院”、监控视频神秘消失,再加上主治医生及当班护士全都不见疑似“逃跑”的传闻,更加坚定了大多数网民对医护人员玩忽职守的“合理”怀疑。
这虽是死亡婴儿家属的一面之词,但却足以让医院所称的“婴儿死于感染”的辩解受到压倒性质疑。不过,也有医学人士从专业角度对网民先入为主的做法不以为然,比如,微博认证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生“中山大学颅脑神内科檀帅”的网友发表题为《三问医院烤死婴儿--关于中性温度?关于婴儿保温箱?关于SSSS?》的文章,他在文中指出是否烤死有待进一步调查,并认为不能排除一种叫SSSS(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疾病。这种相对冷静和理性的声音虽然在众声喧哗的网络上极为微弱,普遍缺乏医学知识的公众更不知“SSSS”为何物,属于再次“被科普”,但他毕竟提供了看问题的另一种视角,因此,一些人的看法也有所转变,开始思考保温箱升高到能把人烤熟的温度且整个过程孩子没哭闹引起注意也有点离奇。而再联想到两年前的深圳“8毛钱治愈”、不久前的安徽“孕妇胎儿丢失”等偏听偏信闹出的乌龙,也开始让一些人呼吁在事件未调查清楚之前,切勿忙着站队。
因此,在网络舆论强大和猛烈之时,就需要有权威、公信的部门及时介入调查,以专业和法制的手段定纷止争。
总之,面对“婴儿被烤死”疑云,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有关部门应以最大决心、最大诚意、最大努力解决合理诉求,还原事件真相,舆论也应抱有最大的耐心坐等调查结果,而不是让真相在喧嚣和鼓噪中更为模糊,使医患矛盾进一步恶化,弄得两败俱伤。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闫文刚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21/7292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