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山东:“不留位”是以常识矫正官本位

2013年08月26日 09:58

“请站在后面的观众往前移,不要怕坐官员的位置,他们来迟了,就应该站着听。”出现在广州南国书香节上的易中天本来是谈中国文化传承的,但是最让他的听众和读者感到兴奋的,却是他关于空置座位的一些调侃与抨击。(8月19日新华网)

“给领导留位”其实是一种官本位的体现。这倒不是说,领导不可以参加书展,不可以做一个听众,他们完全可以像普通人一样,表现出自己热爱阅读,喜欢读书的一面,甚至表现出他们对一本书的喜好,对一个作家的追捧,这是他们在阅读层面的自由与权利。

但如果,书展没有预约留位的服务,亦或者,官员无法准时参加书展的讲座,那么给他们预留的座位就会变得显眼——为什么其他人得不到这样的服务和待遇?当一种服务和待遇,是因为身份而产生时,这种身份总会让人联想到特殊、特权。而且,这样的现象,按照易中天的说法,还比较普遍。

官本位这个词,看起来空洞抽象,但在现实中,它就是如此细微地表现出来。哪怕,官员只是参加一次讲座,哪怕,他们只是听众不是主角,他们依然需要通过保留座位来体现他们的地位和尊贵。这倒未必是官员的刻意要求,在组织者看来,这只是一种常规的安排——当一个环境中有官员出现时,难道不该给予官员更高的待遇?否则,尊重如何体现,周到细致的服务如何体现?

这种自觉正是官本位思维深入渗透的表现。尽管,一个社会在作出判断时有很多价值排序,但是,一旦这个判断涉及到官员,那些原有的价值排序就可能被打乱,或者说被简化——只要按照官员的序列进行排列即可。就像,在书展上,原本的序列是,越爱读书的人越应该听到讲座,获得座位,但一旦官员参加,人们就可能靠边站。就像,在学校庆典上,原本的序列是,教授应该成为座上宾,但一旦官员参加,教授的位置就可能向后靠。这已经成为现实社会招待中的常识。

而事实是,有些时候,有些环境,官员的地位是没有必要突出的。如果突出,反而会让人觉得有些尴尬和无奈,也会让官员的形象变得突兀与孤立。所以,在书香节上,易中天对空位现象发表了评论——他不能接受位子空在那里,等迟到的官员;他更愿意看到这些位子让给那些想听讲座的普通人。这既是对普通人的尊重,也是对生活常识的重申:在一个讲座的组织中,那些真正想听讲座的人,更需要尊重和照顾;在日常生活中,先来后到是基本的秩序,这个秩序应该被所有人遵守,不能随意地破坏和逾越。

易中天的不满完全有道理,易中天的不满也值得尊重——在他眼中,只有听讲座的人,没有官员和普通人的差别。作为一个知名的知识分子,易中天应该有这种自觉和魄力——知识分子必须在现实之上,追求一种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包含着独立和超越的一面。如果,官本位的思维在他身上也深深存在着,那么悲哀的就不是易中天一个人,而是一种整体的社会风气。当然,易中天也只是易中天,有多少人能够像他一样,不把领导赏脸看成是一种荣誉,反而把领导迟到当成一种过错,我们不得而知。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26/7296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