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新西兰国宝级蜂蜜曝丑闻 生产企业切勿利令智昏
2013年08月28日 09:42
新西兰的国宝级产品麦卢卡蜂蜜日前被曝光弄虚作假,激起国际市场一片哗然。从恒天然乳品出现“肉毒杆菌污染事故”到麦卢卡蜂蜜被指“挂羊头卖狗肉”, 新西兰农产品声誉的国际形象大大受损。同时,这些案例也说明,“财帛动人心”的古话放之四海而皆准,“洋品牌”在高利润的诱惑面前也同样放弃底线。不过弄虚作假者终会被识破,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市售麦卢卡蜂蜜被指“挂羊头卖狗肉”
麦卢卡是新西兰的一种天然茶树,主要分布在新西兰南北岛的山地和海湾,尤其是北岛东海岸的干燥地带。麦卢卡蜂蜜是蜜蜂采集这种茶树花酿制而成的蜜,其中含有一种独特的活性抗菌物质——独麦素,它具有很强的抗菌及抗氧化作用,可以促进机体伤口自然愈合,尤其在调养胃肠道方面表现极佳,被喻为新西兰“国宝”,进而使得新西兰蜂蜜在国际市场上独占鳌头。
然而,近期有媒体披露,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出口产品乱象丛生,一些不含独麦素的新西兰产蜂蜜也在商标上标注为麦卢卡蜂蜜,以此获取高额利润。
据新西兰《星期日先驱报》25日报道,英国食品标准局已发布消费警示,要求各地监管部门重点检查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因为经过检测发现一些麦卢卡蜂蜜中根本不含活性抗菌物质,存在产品成分标识不实、误导消费者现象。
报道说,相关英国食品研究机构此前对5个品牌的新西兰麦卢卡蜂蜜进行抽样检测,结果发现有4个品牌的新西兰麦卢卡蜂蜜中根本不存在活性抗菌物质。
据调查,一罐重量为250克的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在英国的零售价高达35英镑(约合350元人民币),是普通蜂蜜价格的20多倍。在亚洲市场,号称为新西兰麦卢卡蜂蜜的品牌众多,质量也参差不齐,情况亦不容乐观。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说,新西兰一家蜂农协会估计,新西兰每年大约只出产1700吨麦卢卡蜂蜜,但仅在英国每年就销售了大约1800吨标注为麦卢卡的蜂蜜;而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大约销售1万多吨标注为麦卢卡的蜂蜜。
(图片:2010年9月新西兰展品首次登陆东北亚博览会,参观者在观看新西兰展位上展示的蜂蜜)
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乃罪魁祸首
新西兰蜂蜜的年出口额约为1.2亿新西兰元(约合6亿元人民币),但新西兰政府并未制定麦卢卡蜂蜜的统一标准。
新西兰《星期日先驱报》25日在一篇评论中说,新西兰麦卢卡蜂蜜行业的混乱局面有损新西兰“干净、绿色”食品的形象。
新西兰独麦素蜂蜜协会主席约翰·罗克利夫说,新西兰销售的麦卢卡蜂蜜数量超过其产量是行业内众所周知的秘密,但可惜该行业未能就此有效应对,现在应当严厉打击假冒麦卢卡蜂蜜的行为,制定统一的标准,以维护麦卢卡蜂蜜的声誉。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的新闻发言人表示,如果新西兰的产品质量达不到应有标准就会令消费者失望。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将与蜂蜜行业的代表及其他政府部门合作,为麦卢卡蜂蜜制定一个国际上广泛认可的、科学的定义标准。
企业切勿利令智昏
麦卢卡蜂蜜弄虚作假,是继新西兰恒天然乳品出现“肉毒杆菌污染事故”后,对新西兰农产品声誉的又一次打击。这种为谋暴利而以次充好的欺诈行为如不及时纠正,将对新西兰农产品的国际声誉造成恶劣影响。
其实,在新西兰业内,麦卢卡蜂蜜的销售乱象早已不是秘密,但为何错误行为没有及时得到制止?这折射出新西兰相关行业组织和食品安全检查部门的监管体系存在严重漏洞。一方面,政府和行业组织迟迟不制订统一标准,为众多“李鬼”提供了滥竽充数之机;另一方面,明知存在假冒产品,却碍于种种原因不及时出手打击,客观上为造假行为推波助澜,最终酿成国际丑闻。
目前,新西兰独麦素蜂蜜协会、新西兰初级产业部都已相继表态,要采取措施遏制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出口业的弄虚作假行为。但愿此次事件能为新西兰蜂蜜业提供亡羊补牢的机会,也希望其他行业及企业能以此为镜鉴,勿做利令智昏之举。(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28/7302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