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美联储QE退出预期未减 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受搅动
2013年08月28日 14:01
8月22日-24日,一年一度的全球央行行长会议在美国堪萨斯的杰克逊霍尔举行。尽管美欧英三大央行行长没有出席会议,但与会者对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进行了充分讨论,认为美联储很有可能在今年剩下的时间内缩减购债规模,新兴经济体的金融状况因此将受到一定冲击。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内的官员和学者警告说,退出量化宽松(QE)需谨慎。
美联储退出预期未减
从杰克逊霍尔会议期间的讨论来看,与会人士普遍认为美联储将于9月开始小幅度放缓购债进度。高频经济学公司美国首席经济学家奥沙利文表示,从目前信息来看,美联储准备在9月采取行动,“我没有听到任何显示出美联储不会在9月份行动的信息”。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家巴里·艾肯格林表示,央行有回归传统货币政策的意愿。但他同时表示现在经济环境尚未恢复正常。
(图片:美联储在今年剩余时间内退出QE3的预期未减。)
美联储与会高层中,亚特兰大联储主席洛克哈特明确表示,如果现在至下个月的数据显示经济增长“可以持续”且未表现出经济将偏离轨道,将支持美联储在9月开始缩减资产购买规模。他预计2013年全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2.5%,预计失业率在年底前降至7.2%-7.4%。
旧金山联储主席威廉姆斯预计,由于来自财政政策领域的拖累已经逐渐得到消除,美国经济增速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有望明显加速。如果经济增长继续进步,美联储在“今年晚些时候”减少刺激性的购买资产措施是明智之举。威廉姆斯同时认为,美联储当前每月85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购债规模,尚不足以在金融市场上引起资金配置全面失衡的状况。
鸽派委员、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则表示,自己不会对美联储9月会采取什么行动做出预先判断,但他认为美联储在逐步放缓购债的问题上应该慎重,需要等待看经济会否在下半年进一步增强。
与会的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院长格伦·哈伯德认为,美联储应该等到12月份再开始放缓购债,因为目前尚缺少美国经济走向的明确指引。
新兴市场金融状况受关注
随着美联储退出QE3的市场预期愈演愈烈,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正呈现出一定幅度的震动。
根据各国央行5月、6月和7月的申报,自今年5月初以来,由于资本外流和外汇市场干预,不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央行的紧急储备已经锐减810亿美元,相当于所有发展中国家央行储备的2%左右。其中,从4月底到7月底,印尼的央行储备流失13.6%,土耳其减少12.7%,乌克兰减少近10%,印度的外汇储备减少近5.5%。由于这些措施没有产生明显效果,很多央行的储备可能在8月继续下滑。
专家认为,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的波动并非偶然因素,背后显现出目前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趋紧、资金外流的新趋势。一些经济学家甚至警告亚洲金融危机“幽灵”重现。
显然,新兴经济体金融状况成为此次会议的一个关注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表示,“即使我们尽到了最大努力,大坝依然可能出现裂缝。”她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准备好提供政策建议和财政支持。
相比于发达经济体,QE3的退出对新兴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美国联储退出QE3,新兴市场将受伤最深。
(图片:8月23日,泰国曼谷,一位女士走过外汇汇率广告牌。截至8月22日,泰铢对美元降至3年来的低点。)
“美联储近年的几轮量化宽松政策让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入了新兴市场,带来新兴市场的繁荣。在此过程中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增加了消费和外债,染上高借贷、高外贸赤字、高财政赤字的三高症状,一些国家的通胀水平还居高不下。一旦热钱断流,国际收支便迅速恶化,触发资金恐慌式外流。”陶冬指出。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由于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结构矛盾突出,经常账户赤字较大,过去靠资本流入来维持平衡,未来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将带来一定规模的资本流出,同时由于总体风险偏好降低,可能引发对新兴市场资产的抛售行为。
对中国而言,彭文生认为,QE3的退出或将加剧人民币贬值预期,导致国内流动性偏紧,对经济增长构成压力。但彭文生认为,与其他新兴市场相比,中国经济基本面较好,经常账户存在盈余、通胀温和、经济增速较高。同时,中国外汇储备充足,资本账户未完全开放,央行对汇率管理能力较大,政策的回旋余地大,因此,中国受到的负面影响将小于其他新兴市场。
退出量化宽松需谨慎
拉加德8月23日在年会上表示,全球主要央行利用非常规货币刺激措施提振了各自国家的经济,目前还不是撤出刺激措施的合适时机。
一位前法国央行官员表示,放大效应、反馈机制的漏洞以及风险感知能力等因素使得退出任务更为复杂,中央银行之间需要密切、持续的对话以及合作。他认为,在金融危机期间,央行进行了成功的合作,以后也可以。
(图片:IMF总裁拉加德认为目前还不是撤出刺激措施的合适时机。)
英国央行由副行长查理·贝恩出席会议。贝恩的说法或多或少代表了英国央行的政策取向,他表示,我们应设法让央行制订的政策更加有效实用,而不应一味向市场注入过多资金。
除了央行行长们的辩论,经济学家的报告同样引人注目。一些报告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效应提出了质疑。斯坦福大学的罗伯特·霍尔认为,由于受到几乎为零的低利率的制约,非常规货币政策没有效果。他对央行试图给金融市场提供前瞻指引的有利影响进行了驳斥。他认为,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和前瞻指引显然都只有弱效应。论据是美联储实施了很长时间的宽松政策,美国的经济却未能强劲反弹。另一份对美联储的购买资产计划进行质疑的报告认为,央行所实施的量化宽松产生的效应十分有限,并没有央行自己说的那么显著。而西北大学的教授阿尔温德·克里希纳穆尔蒂还对QE的溢出效应影响市场的渠道进行了研究,并且就此设定了一个美联储退出QE的具体步骤。
尽管多项研究对美联储量化宽松提出了各种质疑,但几乎没有人呼吁立即撤回货币刺激政策。斯坦福大学的罗伯特·霍尔还认为,美联储如果太快提高利率将是最大的错误。(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28/7302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