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为了孩子读书办假证的教育悲情

2013年08月29日 10:24

 

【百姓心声案例】

【事件介绍】

母亲为儿上学办假证被抓 自称走投无路实属无奈

1

韩美丽回到家中,双手一直攥着取保候审决定书,哭泣不止。

想将儿子送进北京的公立小学,但“五证”中的暂住证达不到时限,山东老家出具的无监护证明信笺纸手写被指不合格,借读证明办不下来,山东籍母亲韩美丽想到了办假证、买假章,结果交易时当场被抓。8月16日晚11点,韩美丽被取保候审,离开昌平区看守所回了家。

对于韩美丽来说,这一切就像一场梦。谈及7天的拘留经历,她说“自己很后悔,但也十分委屈”。17日凌晨,韩美丽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详细还原了事件始末和帮孩子求学的心路历程。

□说动机

走投无路实属无奈

京华时报:怎么想到刻章、买假证解决问题?

韩美丽:孩子上不了学,每天都发愁,吃饭想,睡觉想,走着路也想。2013年8月8日,在上班途中我看到路边小广告,说可以刻章办证,我就照着打了个电话试试,对方听完后,说这件事刻个章就能解决,还可以办一个符合条件的暂住证,说第二天就可以去取,我就想终于有了一丝希望。

约好第二天在北店时代广场给我,我骑着电动车就去了,见到了一个小伙子,我正在脱手套,突然就有警察上来把我按住了。警察从小伙子手里抢走证件问我“这个暂住证是不是你的?这个假证是不是你的?”我当时吓傻了,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带到了派出所。

京华时报:有没有想过其他办法?

韩美丽:我想破了头也没想出,怎么给孩子找个学校。没办法了,我们2013年5月10日左右就开始去办事处办(借读)证,说要我的工作证明、劳务证明、暂住证、无人监护证明、户口簿什么的,我们就都去准备,家里人、朋友都帮忙,好不容易所有证都凑齐了,回龙观街道办事处的人又说暂住证时间不够,还有无人监护证明是手写的,不合格。最后才想到了刻章办证,实在走投无路了。

京华时报:为什么不回老家再开一个无人监护证明?

韩美丽:来回一趟起码得五六百块,没那么多钱,公司的假不好请,请了怕一回来工作就没了。再说也来不及啊,马上就开学了。我上班,孩子爸爸得看孩子,谁离开都不行,孩子没人带。

京华时报:那为什么不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学?

韩美丽:2006年,孩子没出生几个月我就带着他来到了北京,从小到大都是我带的,没离开过我,我舍不得啊。而且家里边婆婆有乳腺癌,已经做过两次手术,放疗、化疗,身子一直很弱,公公身体不好,孩子小,难带,他们带不了。

京华时报:因为这个事你被拘留了,有埋怨丈夫吗?

韩美丽:现在埋怨有什么用,出来了就好。两口子过日子,计较不了这么多。

 

□谈违法

真没想过这会犯法

京华时报:知不知道这么做是违法的?

韩美丽:我真不知道这犯法。我从小到大没有拿过别人一分钱,都是踏踏实实赚钱,我花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老老实实、本分赚来的。我从来没想过去骗谁,去害谁。我心里有那个尺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情我绝对不会做。

京华时报:什么时候意识到这件事情问题大了?

韩美丽:被警察抓到那会儿,我一下蒙了,不明白怎么回事,后来到了派出所才反应过来。到了第二天晚上,被转到昌平看守所,看到看守所几个字,我两眼发晕,我想这次完了,可能得坐牢。

京华时报:想过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韩美丽:我想过可能会被关一年。我就想,那我的孩子怎么办啊,孩子吃饭,两个孩子的衣服一直都是我洗,那这一年,我的孩子谁来管?

京华时报:被拘留期间都在做什么,想了些什么?

韩美丽:我很后悔,但也觉得委屈,我不知道这是犯法,我就想让孩子有个公立学校可以上,好点差点没关系,可是真的太难了。我不知道要怎么办。进了派出所后我整个大脑一片空白,我没想要违法,没想犯错。在看守所里,我每天都在想,怎么会进监狱坐牢了?以后别人会怎么看我?以前从来没有来过这种地方,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京华时报:你觉得你的委屈是谁造成的?

韩美丽:我自己,我自己犯错误。可是孩子上学办那么多证,那么多要求,我不知道找谁说。

□聊儿女

不想耽搁孩子前途

京华时报:什么是你现在最大的担忧?未来有何打算?

韩美丽:我现在最大的担忧是没有学校会收留我的孩子。对于未来我不知道,只能走一步是一步了。我还是希望能有学校可以收留我们家孩子。不想因为我们把他给耽搁了。

京华时报:平时工作、生活是什么样的?

韩美丽:每天早上8点上班,有时候早上6点就起来开会,然后下午5点下班,回家给孩子做饭。孩子的生活什么的都是我在照顾,他(李刚)就是懒,家里面的事情几乎都不管,有时候,什么事都是我来做。

京华时报:这次是离开孩子最久的一次?

韩美丽: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孩子这么久,以前每天晚上都是我带着他睡觉,搂着他哄他睡着的。所以当时我在看守所不知道孩子现状,会不会睡不好,会不会太热了,他(李刚)会不会给他扇扇子,越想越烦躁。

京华时报:因为孩子办借读证上学的事,夫妻双方是否有过矛盾?

韩美丽:嗯,证件没通过,回来就吵了一架,好几天谁也没理谁。我就想啊,他不弄我来弄,我是妈妈,总不能让孩子没有学校可以念书。

 

□讲未来

没害人希望能轻判

京华时报:其他担忧呢?工作这边怎么说,单位知道这个事吗?

韩美丽:单位现在还不知道这个事,但是现在媒体报道了,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单位也会知道。可能觉得我犯过错,坐过牢,不要我了。

京华时报:你很珍惜这份工作?

韩美丽:嗯,每个月两千多块钱,但总算是有一份工作,踏踏实实赚自己的钱,还给交社保,这样的工作对于我们的文化程度来说,很难找。

京华时报:这次事件以后,你觉得什么发生了改变?

韩美丽:以后做事之前会好好考虑后果再做,长教训。

京华时报: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韩美丽:想休息两天,平复一下,我现在真的大脑一片空白,这几天没有我也不知道孩子过得怎么样。然后就是等着最后的结果吧。我希望有好的结果。

京华时报:你指的好的结果是什么?

韩美丽:看在我不是故意要犯法,也没有害人的份上,能够轻判。

□律师说法

或撤销刑案或被判缓刑

韩美丽的代理律师北京凯泰律师事务所段吉胜表示,此案可能会有两个走向,一个是公安机关将刑事案件撤销,转为治安案件来处理,拘留一段时间,罚一定数额款项,“可能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又或者算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这个具体还不好说。”

段吉胜称,再一个可能,对本案的定性不变,还是刑事案件,只是被取保,案子仍然要送到检察院审理,那么就有可能会被判缓刑,“具体会怎样处理,我仍然不能得出一个明确结论”。

段吉胜称,目前,取保期间公安机关要求韩美丽不得离开北京,保持通讯畅通,随传随到,他已将这些内容告知韩美丽本人。“因为目前是周末,案件要等到周一才会有一个结果。”段吉胜说。

“假证母亲”被抓 引发教育公共服务三重追问

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办假证、买假章已经涉嫌违法,韩美丽理应为其行为“埋单”,接受法律的惩处。但与此同时,这一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教育公共服务缺乏等问题也当引起重视。梳理整个事件过程,至少有三个问题值得追问。

一问:外籍户口借读真的需要设置那么多“证明门槛”吗?

首都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如果完全不限制外籍户口学生在北京上学,大量外籍户口学生涌入,势必会影响到北京本地户籍学生的教育权益。因此,对非京籍户口学生在京上学采取一些限制性的措施也在情理之中。问题在于,这种限制门槛应该设置多高,才能既保障本地学生的权益,又不把确需在京上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挡在门外?按照北京市有关规定,非京籍儿童在京上学,其父母需办齐暂住证、在京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五证”。按常理,只要父母确实是长期在当地工作和居住,孩子就应该随父母就近入学。这样既能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也不用与父母分开,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而要证明在京工作和居住,其实只需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居住证明即可,何须其他证明?设置过多的“证明门槛”,必将把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挡在公立小学的门外,迫使其离开父母回老家上学。在忍受骨肉分离的同时,这些孩子还面临着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

 

二问:除了说不行,“办证部门”是否应提供更多服务?

据报道,韩美丽在办理借读证过程中,街道办工作人员以当地无监护人证明是手写的而不是打印为理由拒绝办理。且不说这个理由是否牵强,即便这个理由成立,作为公共服务单位,也应该提前将孩子上学所需的所有证件、证明向社会公布告知,如果遇到办事群众有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也应为他们解释、说明,避免群众跑“冤枉路”。可纵观韩美丽的“办证记”,自始至终都是在摸石头过河。

三问:孩子的教育信息可否全国“漫游”?

现实中,为繁琐的借读手续而来回奔波的家长不在少数,但奔波之后还不见得有如愿的结果。教育公共服务能否更周到?孩子的教育信息能不能全国“漫游”?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学位证书等信息可全国联网查询验证,这证明教育信息联网并非不可能。那么,为增加教育公共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便捷度,相关部门能否探索实行学生信息全国联网的便民举措。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电子档案,是否符合异地入学的条件,相关部门点击鼠标查询便知。如此,外地户籍家长也就不用来回奔波劳民伤财伤心了。

【启示与思考】

北漂母亲为了孩子上学铤而走险,在硬性的法律规定面前,她恐怕难逃处罚,只是这个案例很难让人把她与其他同样办假证、刻假章的人同样看待,因为她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儿子能上学,能和他身边的同龄人一样,得到公平的教育权利,而且她的做法虽然破坏了规则,但却不具备对别人的伤害性,再者说,如果规则本身就存在不合理性质,那么更要客观看待突破规则之人。

从这位母亲为子求学的全过程看,在一开始,她是按照北京市的“五证”要求去办理的,在花了半个月把“五证”办齐之后,却发现社保缴纳证明需要开具夫妻双方的,一个人的不行,暂住证办理时间低于6个月,不行,在老家无人监护证明是手写的,不行……左一个不行,右一个不行,等到这些条件都行了,孩子办理借读手续的时间也超过了,情急之下向办假证者“求助”,是这位母亲的“糊涂”,但更多却是她的无奈——在这种无望的境地里,谁能为她提供帮助?

繁琐的借读手续一向为非本地户籍的家长们所诟病,同时也被认为是阻挡所有孩子接受平等教育的人造门槛,为一纸证明来回奔波的家长不在少数,但奔波的过程不见得取得如愿的结果,家长们为此焦虑,孩子们为此失望,当一位母亲为了孩子上学而面临坐牢惩罚时,谁来为这个社会的冷漠付费?谁为这个社会逼迫一位母亲为了孩子上学去犯罪埋单?这位母亲被处罚会让冰冷的规则有所变动吗?当她为她的行为负责时,感到耻辱的绝不仅仅是她一人。

当然,不加限制地允许外地人在北京读书考学也是问题,谁让全中国只有一个北京呢,集中的优质资源,肯定接纳不了那么多人。这虽然在理论上是有悖公平公正的——毕竟自由迁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现实因素也不得不考虑。这正是国家不放开北京对外地人各种限制的根本原因,也是北京异地高考政策保守的关键所在。

但国情不应该永远成为不改变、不进步的理由。现在很多时候,国情就是一个借口,背后是不愿放弃的地方利益。退一万步说,可以允许北京不对外地人开放一些政策,但不代表不应该从其他方面入手,比如通过转移支付弥补区域差异、平衡资源分配,不同样可以改进一些吗?试想,假如军军的父母在山东老家就可以给孩子看病,还需要到北京吗?假如在山东老家考学比在北京考学容易,是不是可以鼓励他们回去呢?就像那个美国地方法院宣判偷面包养孙子的老太太有罪却又给她捐款一样,相关部门在对军军的母亲采取法律措施之后,能不能也为他们的难题做一些贡献?甚至于,因为这个极端的、可怜的母亲,反思一下有关限制措施,哪怕从外围缓解一下,也是进步。

制度与规则的制定,是约束人去遵守的,而当某种制度与规则承受着众多人的怨气冲动时,有必要去反思它的合理性,也有必要去修正以让更多人心甘情愿地去遵守。当一项制度成为荆棘之墙令人难以忍受时,翻墙之人的做法便具备了某种必然性。以违规的方式去追求公平正义,也就成为了一种嘲讽。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829/7304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