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美国经济提速为美联储添“底气”
2013年09月02日 08:47
美国商务部29日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2.5%,高于此前估测的1.7%,与第一季度的1.1%相比大幅提高,显示美国经济韧性增强,这样的经济表现可能使美联储在权衡削减货币政策刺激时更有底气。
二季度GDP上修幅度超预期
此前经济学家普遍预测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速将被上修至2.2%,但实际上修幅度略却高于市场预期。
美国商务部表示,第二季度经济增长较前一季度提速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和非居民住房固定投资增长,以及联邦政府开支削减幅度下降。本次数据修正则主要反映出口和进口增幅的变化。
修正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美国出口增长8.6%,增速高于此前估测的5.4%,而前一季度为下降1.3%;进口增长7%,增幅不及此前估测的9.5%,但大于第一季度的0.6%。出口和进口对经济的贡献正负大体相抵。
综合来看,消费和投资是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数据显示,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个人消费开支二季度增长1.8%,增幅与此前估测相同,但低于前一季度的2.3%,为当季GDP增长贡献了1.21个百分点。
同时,二季度美国非居民住房固定投资增长4.4%,增幅略低于此前估测的4.6%,而前一季度为下降4.6%;住宅类固定投资增长12.9%,增幅小于此前估测的13.4%,但略高于前一季度的12.5%。非住宅固定投资和住宅类固定投资共为当季经济增长贡献了0.9个百分点。
此外,当季美国联邦政府支出下降1.6%,降幅小于前一季度的8.4%。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特德·怀斯曼认为,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总体增长1.8%,在承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75%的财政拖累情况下,经济表现出了十足弹性。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第二季度私营部门增加库存投资的热情在第三季度将难以再现,这可能成为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
美国商务部通常会根据不断完善的信息对季度经济增长数据进行两次修正,本次公布的是第二季度经济的首次修正数据。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的终值数据将于9月底公布。
下半年经济表现预期更强劲
很多分析人士对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长怀有更高期待。较为主流的观点是,随着财政紧缩影响逐渐退去,下半年经济表现将更为强劲。
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在8月初发文指出,美国经济的增速与就业市场的改善程度不相符,这样的情况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要么GDP增幅会上扬,要么就业增长会出现反复。穆迪对前景的谈判倾向于前一种情况:即就业市场将保持目前的态势,而未来GDP增长将逐渐加速,经济扩张态势将在2015年得到全面体现。
美国劳工部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8月24日的一周内,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减少6000至33.1万,略低于经济学家平均预期的33.2万。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保罗·阿什沃思认为,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的下降意味着就业市场的进一步改善。
不过,在积极的预期之下,美国经济仍面临的一些隐忧。比如,一些负面事件可能会令美国消费者信心迅速偏离上升的轨道。
标普/凯斯席勒报告警告称,随着抵押贷款利率走高,房价可能难以保持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叙利亚的局势也打击了股市。叙利亚局势或埃及冲突的升级将推高能源价格,这将全面挫伤消费者信心。
此外,美国财政部表示,将在10月中旬触及其举债上限。美国国会必须在未来两个月提高债务上限,否则联邦政府将面临停摆风险。
万神殿宏观经济(Pantheon Macro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伊恩·谢泼德森担心,10月份的预算之争可能会重新唤起人们对2011年的记忆,当时人们对联邦政府的违约和停摆风险忧心忡忡。他警告说,当时消费者信心一度大跌,现在这一幕可能会轻松重演。
美联储9月份行动可能性增大
上周公布的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高层就年内削减量化宽松形成基本共识,但行动的时机尚待确定。市场普遍预期9月份将是重要节点,而这并非板上钉钉。有专家认为第二季度经济增速上调将增加美联储9月份行动的可能性。
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保罗·阿什沃思认为,更为强劲的第二季度增长将给美联储更多信心相信,随着财政政策拖累逐渐淡化,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将更加高涨。
他认为,美联储将更有可能在9月份开始削减资产购买规模,尽管这样的决定很大程度还有赖于即将于9月6日出炉的8月份就业数据。
此前路透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被调查的经济学家中,有65%认为美联储将在今年9月份开始缩减购债规模。
美联储今年议息的机会只剩下最后三次。有分析认为,无论美联储是如市场预期的那样从9月份开始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还是在此后的10月份或者12月份开始采取行动,经济表现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美联储内部对于具体退出时间的分歧正说明了美国经济仍需要证明自己,因此接下来几个月的数据值得关注。(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02/7309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