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毛泽东的李自成情结和习近平的西柏坡情怀

2013年09月03日 16:34

 

在毛泽东心目中,李自成既是一位历史英雄,又是一面历史明镜。每每在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关头,常常提起。尤其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时刻,毛泽东更是以李自成这个浴血奋战16年,却只在紫禁城坐了41天皇位就被赶下台的失败者,来警示自己、告诫全党。

在延安时,当毛泽东读了描写李自成起义的章回体历史小说《永昌演义》和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后,就为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失败唏嘘不已,称其是自秦两千余年来,推动社会向前进步的几十次农民战争中极著名的一次。但因骄傲而腐败,因腐败而亡国。一个含辛茹苦冲锋陷阵,流血流汗打出来的政权,居然没几天就糟蹋殆尽,真可谓“打江山18年,坐江山18天”。这个悲惨的结局令人胆寒,这种“错误”谁犯得起?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的讲演中指出:“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延安《解放日报》两天全文转载了《甲申三百年祭》。1948年底,中共中央接管平津两市之后,毛泽东在对接管干部的重要谈话中,又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他说,我们不能像李自成进北京,一进城就变了。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把此行比作“赶考之旅”,他特意号召全党同志再次看一看《甲申三百年祭》。 “小心,不要中了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不要当李自成。”这是毛泽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难以忘怀的情结。

习近平对西柏坡这一革命圣地,怀有极为深厚的情感。早在30多年前,习近平还在正定县工作时就到过西柏坡,其后又来多次。2008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近平冒着严寒和大雪,专程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深切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看望老区的人民群众。今年7月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再次来到西柏坡。他满怀深情地对当地干部群众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习近平这段感人肺腑之言,表达了他对西柏坡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至真、至诚、至深的情怀。香港媒体称习近平此番考察西柏坡,是政治上的“寻根”,宣示了新一代领导人对于党的历史的尊重和继承。

 

从毛泽东的李自成情结到习近平的西柏坡情怀,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伟人和当今领袖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汇——

 

同样的忧思:如何保持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创业不易,守成更难。必须居安思危,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战略家,早在延安时期,就对中国共产党未来的全面执政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高瞻远瞩地预见到胜利后居功自傲、贪图享受是导致政权腐败,并最终走上覆亡之路的重要因素。著名的“延安窑洞对”,反映了毛泽东对跳出“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律的成熟思想应对。党执政60多年来,这一历史周期律如高悬在中国共产党人头上的一把利剑,令人不敢高枕无忧。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多次向全党发出要居安思危的告诫。他说:“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一段对话,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习近平情系西柏坡,就是向世人宣示:要永葆党不变质、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同样的敬畏: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人民群众是党和政权的生命源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毛泽东离开西柏坡时说:“进了城,我们就正式管理这个国家了,更要多为人民着想。李自成胜利了就忘记了人民,不然他是不会失败的。”习近平则把人民支持和拥护视为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他还多次强调,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之时,习近平再访西柏坡,就是为全党做出表率:要心系老百姓、永远不忘本。

同样的法宝:坚持“两个务必”。这是避免重蹈李自成覆辙的重要思想武器。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优良作风。而习近平每次来西柏坡,想得最多的也是“两个务必”。他说:“‘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要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就要靠头脑清醒,靠保持‘两个务必’。”习近平的这些精辟阐述,不仅把“两个务必”的思想提到了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也增强了全党践行这一法宝的自觉性。

 

同样的心态:时刻保持“赴考”的精神状态。毛泽东把执掌政权视为“赶考”,“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出来。”从毛泽东当年给郭沫若信中的这段话,充分可以看出毛泽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境。60多年后的今天,虽然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但习近平仍然告诫全党,要保持清醒头脑。他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他还郑重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全党都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李自成是反面的历史教员,西柏坡是光辉的历史象征。对共产党人来说,无论是借鉴历史教训,还是继承优良传统,都将获得丰富的营养剂和更多的正能量。从毛泽东的李自成情结到习近平的西柏坡情怀,一代代人的“赴考”、一代代人的接力、一代代人的牺牲、一代代人的胜利——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轨迹和向人民交出的历史答卷!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03/7315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