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禁止公款送月饼,过一个风清气正的中秋节
2013年09月05日 09:29
【反腐倡廉案例】
【事件介绍】
中纪委:刹住公款送月饼之风
中秋国庆临近,日前举行的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特意强调,纠正“四风”必须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推进。当前,要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过一个欢乐祥和、风清气正的中秋和国庆佳节。
日前中央纪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四风”要持之以恒的重要批示精神。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再次显示了中央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的坚定决心,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格执纪执法、发挥监督作用提出更高期望和要求,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四风是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纠正“四风”寄予厚望,最担心的是不能持续。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各级党委均有具体的决定,必须持之以恒狠抓落实。要清醒地认识到“四风”积习甚深,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纠正“四风”是长期、艰巨的任务,纪检监察机关如果不能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就是失职。要加强检查监督,铁面执纪,对顶风违纪者坚决查处并不断给予曝光,向全党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要创新执纪监督方式,发现宣传好典型,查处曝光反面典型,抓两头,带中间。
会议强调,纠正“四风”必须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推进。当前,要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过一个欢乐祥和、风清气正的中秋和国庆佳节。对顶风违纪者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提高执纪监督的实效性、震慑力,坚决防止反弹。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监察干部要带头纠正“四风”,争当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表率。
“禁止公款送月饼”让中秋风清气正
公款送节礼、公款吃喝等现象在中央八项规定的高压之下仍然没有完全消失,政府官员高档酒店公款消费、高档会所藏身公园专门招待政府官员等偶有曝光。为了整顿这些公款吃喝的奢侈浪费现象,中央再次坚定纠“四风”的决心,严肃纪律,狠抓落实,便从这个中秋的月饼下手了。
公款送节礼、公款吃喝等现象犹如顽疾毒瘤一般,存在于党政系统内,这种现象严重地损害着党的形象,和国家机关干部作为人民公仆的形象,让群众疏远党和国家干部,让原本血浓于水的干群关系日益紧张。我们党一直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党政干部原本就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而现在,却凭借国家干部的身份公款吃喝、奢侈浪费,难怪群众反感厌恶。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四风”在党政系统内可谓是积习甚深,因而中央、中纪委严肃地纠正“四风”,将它作为一个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就是为了通过长期不间断的严肃整治彻底扫清“四风”,真正实现风清气正。
利用中秋节,整治公款送月饼,是在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面对一贯性的问题提出的要求,甚至是警告。不断巩固落实八项规定的成果,反对“四风”,这种精神不仅仅是要内化于心,更重要的是要外化于行。任何一名领导干部,任何一名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都要清醒地认识到“四风”对自身,对政府,甚至是对党的恶劣影响。
只有刹住“四风”,才能保证党政机关的风清气正,公正廉洁。只有坚守了以人为本的信仰,才能真正坚持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同时换取群众信任。笔者想,这个中秋,虽然少了公款买单的月饼,但无形中却多了群众的尊重和拥护。
禁止公款送月饼,是反腐持之以恒的“起手式”
自中央宣布八项规定以来,社会上奢靡之风确有收敛。一些大牌烟酒不断降价、一些著名餐饮场所门可罗雀即是明证。对此,人民群众额手称庆,广大党员倍感振奋。人们期望,腐败奢靡之风从此绝迹。
但也有一些人,迫于形势,蛰伏下来,盼着风头过去,好卷土重来。更有一些人,抱着老眼光,觉得吃吃喝喝乃人之常情,纠“四风”这种搞法是兔子尾巴,长不了。这两种想法,都是错误的,非常要不得。
中华民族有重视人来礼往的传统。即便是经历过廉政风暴、政治较为清廉的香港,人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也往往是“我请你喝酒”!当然,对于公务人员,出席活动还是有不少忌讳的,用公款吃喝、送礼更是千夫所指。在这方面,内地还很落后,达到香港那样的水准,都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存在上述两种想法,不难理解。
但是,中国要进步,要建设一个政治清明、法制健全、社会和睦的现代社会,必须对我们的传统习惯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重视人来礼往,可以体现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以体现为“多回家看看”,但必须公私分明,为官者不搞特权,老百姓不尚贿赂,法律制度大行于道,潜规则遁形绝迹。
建设这样一个社会,不仅需要全社会逐步形成共识,每个公民身体力行,更需要执政党的大力倡导、精心组织和率先垂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共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批示,强调要持之以恒。中央纪委提出禁止中秋节、国庆节送礼送月饼,都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重要措施。
既然中央的决定和有关部门的举措符合中华民族的发展需要,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当然希望得到更多公民的支持、实践和监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公务人员,更应起模范带头作用,大家共同行动起来,人人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所在单位,互相监督,把这个好政策贯彻落实下去,确保新风尚持续健康坚持下去。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样的禁令以前也经常有,但经常是有令不行。比如,不送月饼了,可能送卡、送有价证券,效果是一样的。同时,一些行政机关也会通过这些方式,给公务员发放福利。”事实确实如此。这正说明,这个痼疾已经成为一个恶性极大的毒瘤,不铲除它,我们的事业就不能前进。而除恶不尽,我想,大家就别再对我们自身抱有什么指望了。
必须指出的是,每到节日,下级机关给上级机关送,个人给领导送,这样的做法妇孺皆知。要改,是不是从这里开始?
要刹的不仅是公款送月饼之风
在中秋和国庆双节即将来临的时候,中央纪委专门召开会议,强调坚决刹住中秋国庆公款送月饼送节礼之风,整风反腐可谓正当其时,也很有必要。一些善于投机钻营者就喜欢逢年过节,因为在特殊节日,他们能够充分利用传统习俗,堂而皇之地搞不正之风,以“礼尚往来”之名,谋取不正当私利。
不管是中秋送月饼还是国庆送礼物,打的都是人情幌子,然而多数都是“暗度陈仓”,行的是权力寻租或利益交换之实。尤其是送礼由公款买单,损害的是公共利益,更要严厉打击。此风不刹,财政资金就不能实现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不能完全服务于民生事业,党风政风不能根本好转,广大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就会受到损害。
近些年来,正是因为“公款月饼”大行其道,才会出现“吃月饼的人不买月饼、买月饼的人不吃月饼”现象,以及天价月饼层出不穷、普通百姓“望月饼兴叹”的怪事。换句话说,“公款月饼”其实是天价月饼的罪魁祸首。
在节日来临之前明令不准用公款送礼,体现从眼下做起的求真务实精神,但仍需有长效措施后续跟进。一来中国传统节日不少,刹公款送礼之风,当然也适用于其他所有节日,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二来,需防有的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不准公款送月饼,就不送月饼改送其他东西;要求节日不能公款送礼,他可能节日不送而选择平日送。
公款送月饼的问题,症结并不在于送何种礼或什么时间送礼,而是要彻底刹住公款送礼之风。关键要压缩公款使用的弹性空间,管好公共财政的钱袋子。
要使公款切实“姓公”,全面服务于公共事业,就要在财政资金预决算、审计监督以及管理使用等方面,探索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每一个部门都要科学制定预算,严禁“弹性经费”;严格财政拨款单位的全年经济审计,加强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普通民众参与的外部力量监督;实现权力分散制约,避免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压缩单位负责人签字报销的权力,使公款流向更加透明公开,并接受单位内部和社会监督。公款一旦无法“私用”,公款送礼自然也就送不起来了。
过一个风清气正的中秋节
中秋佳节就要到了,这是人情往来的时节,也是公款送月饼送节礼的高峰期。中央纪委日前作出部署,要求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这是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纠正“四风”的实际行动,它释放出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
中秋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正常的礼尚往来并非不可。但礼尚往来一过头就成了挥霍。用公款送月饼送节礼,慷国家之慨、结私人之谊,导致月饼越来越昂贵,包装越来越豪华。群众批评“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商家感慨“月饼越贵越好卖”,媒体曝光“送礼车导致大中城市逢节必堵”。这已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是“四风”的表现。古人云,“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奢侈的利益输送不是中秋节的本义,铺张的公款送礼更会让传统文化的韵味变质。过度的月饼包装浪费资源,让中秋的人情变味。任由豪华月饼因公款送礼大有市场,有悖中华民族中秋佳节本义,败坏风气,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人民群众对纠正“四风”寄予厚望,最盼的是动真碰硬,最怕的是虚晃一枪。公款送礼,一掷千金、奢华铺张,是典型的奢靡之风。中央纪委提出的明确要求,正是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抓手,即查即纠,立行立改。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律己以严、从我做起,坚决不用公款送礼;同时,要敢抓敢管,坚决禁止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中秋公款送礼要加强执纪监督,督促广大党员干部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进作风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中秋之后看国庆,元旦之后盯春节,纠正“四风”必须抓住重要节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抓。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坚持到底、久久为功,坚决刹住公款送礼奢靡之风,过一个欢乐祥和、风清气正的中秋节。
【启示与思考】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一向受到国人的亲睐和重视。月饼,作为这一节日的象征,过去只是普通的食物,现今却越来越成为中秋节礼尚往来的必备礼品。节日期间,亲朋好友互赠月饼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近年来“天价月饼”、“黄金月饼”屡见不鲜,借中秋节大肆公款吃喝的行为也不少,一个小小的月饼成为了腐败、奢靡的“挡箭牌”,让原本充满温情的中秋佳节被奢靡浪费的不正之风破坏了氛围。
中纪委在中秋节前强调要抓住纠正“四风”的时间节点,表明了中央对刹住“四风”的强硬态度,彰显了继续开作风整顿行动、深入贯彻八项规定的坚定决心。公款吃喝不止、公款送礼不禁,风气就不能纠正,制度就不能得到落实,权力运行就不能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作风建设也就不能取得成效。狠刹奢侈之风,加强纪检和群众监督,从褪去月饼的“含金量”做起,从遏制官员利用节日公款吃喝行为做起,才能打造一支廉洁的干部队伍。
节日的气氛不是靠月饼的价格和吃喝的豪华程度来衡量的,“缩水”的月饼才能显现出它的本质,同样,“脱掉”不正之风的干部队伍才能体现出廉洁作风,体现出党纪党规对干部的要求。没有含“黄金”的月饼还是月饼,除去“四风”的节日更加受群众欢迎,以节日为时间节点的作风整顿活动也会持续开展得更有效果。
今年过节“不送礼”,更不“收礼”,各级党员干部要保持清醒,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拒绝不正之风,为密切联系群众,走好群众路线打下坚实的基础。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05/7316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