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贵州:积极培育反特权的人文环境

2013年09月10日 13:14

原标题:从文化角度发力治理特权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明确指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反腐倡廉,实现公平正义,就必须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一、传统官本位文化的顽疾导致特权现象仍然存在

特权主要是指个人或集团凭借经济、政治、身份地位等优势享有法律认可和政策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特权助长了权力崇拜和不正之风,破坏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侵蚀了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我国的特权问题,既有人类历史中的普遍性因素,又有特殊情况,尤其是文化因素起了特别的作用。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社会是特权制度长期存续的社会,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官本位、权力本位的意识,其思维主流是建立在坚持或认同等级特权思想指导下的权力思维。特权思维不仅充塞统治者的“思维宇宙”,而且影响和制约着平民百姓的“思维头脑”;不仅主宰政治经济领域,而且影响思想、文化、伦理等一切社会生活领域。历史文化中的权威崇拜、清官思想、明哲保身、逆来顺受等复杂文化传统,使得人们缺乏民主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自觉意识,而依附性、臣属性、顺从性的“臣民意识”反而显得非常强。

确实,特权生存的文化因素,已经深深地侵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特权不仅仅存在于公权力领域,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是无孔不入,生活中早就出现“泛特权化”现象。如卖票的,会给熟人特意留出好位置;值班的医生,优先诊治熟人介绍的患者;招生、招聘,干部子弟一般具有“优先权”……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感受到特权现象的存在。可能没有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某种利益和权利,没有找过或利用过自己的关系,甚至有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想着靠关系。在这样的文化环境、社会氛围情况下,难免就存在大量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很大程度上,传统的官本位政治文化使人们在对待特权问题上的价值取向比较保守,对于特权现象的容忍度较高,而这种高容忍度很可能会转化成更大程度的不平等,更严重、泛滥的特权现象。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比较认同因地位、能力等不同而产生的特权问题,也能容忍由其影响力的积累性所强化的不平等特权现象。人们普遍认为要求实现绝对平等是不可能的,特权可以存在,甚至不少人觉得官员的地位尊贵,理应享有特权。即使普通老百姓痛恨特权,但仍然不拒绝使用特权,甚至渴望得到特权。许多人潜意识地把“特权”视为“臭豆腐”而津津乐道,甚至梦寐以求。那么,这样一种广泛存在的潜意识,很容易导致人们思想的扭曲,最终导致特权泛滥。其实,人们本身比较理解特权的不合理性,厌恶、反对特权,但却无法通过道德教育、舆论批判、法律惩罚等方法来使他放弃对特权的喜好。官本位文化和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哪怕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击,都未从根本上动摇其根基。社会生活中破除特权的政治理想与现实主义观念、现实行为选择之间存在重大的距离,在这样一种社会普遍心态下消除特权现象自然非常困难。

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逐渐剔除官本位文化糟粕

反对特权思想、克服特权现象,不能仅限于对外在形式(如制度)的纠正,虽然其效果立彰,但如果不能触及深层次的问题,形式的改进很快就会出现效益边际递减,在层层“走形式”的贯彻中失去效力。所以,要破除或限制特权,不能仅从制度安排入手,还要从思想文化方面发力。我们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逐渐扭转官本位旧文化的痼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汲取了中国文化中的精华、剔除了中国文化中的糟粕,融入了现代科学民主精神。官本位文化自然是传统文化的糟粕类型内容,理应受到批判,现代民主精神必然是对等级特权思维的否定。掌握公权力者把公权力变为私的特权现象当然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要求相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内容,而特权危害社会公平正义,破坏社会风气,压制制度体制的创新,阻碍社会进步发展,谈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更何况被特权思想束缚的人遑论自由全面发展。

要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完善政策和制度,坚决抵制官本位腐朽文化对人们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它们借以滋生的土壤。我们知道,实现平等和消除特权是社会主义政治体系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应该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积极行动,在人民观念中找出有利于实现这一价值的部分进行鼓励传播,对相反的方面进行抑制,并且将反特权诉求落实到相关政策中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尽快剔除传统文化的糟粕,消除特权思想,克服特权现象。

三、加强培育反特权的人文环境,彻底根除特权存在的土壤

总体上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特权现象必然会减少。但是,目前仍然比较泛滥的特权现象,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造成损害执政根基的危害,使得解决这个问题显得更加急迫。不可否认,现今社会大多数民众对特权现象有较大的容忍度,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任务还不相适应,其平等思想、反特权思想有待进一步培育。特权作为一个庞大而严密的体系,深入并根植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要消除特权现象,需要思想的教育、制度的规范、法律的惩戒,需要营造、培育反特权的人文环境、氛围。特权和民众平等是零和博弈,很难共存,特权少一分,民众的平等就会多一分,反之亦然。反对特权、追求平等,必须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做起。每一个人应该加强内省,自觉防范特权,对特权思想随时保持警惕之心,把自己作为防范特权泛滥的第一道防线。只要褪去社会传统的“臣民意识”,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自然越来越高,维护自己权利意识越来越强,现代公平公正意识就会迅速崛起。只有这样的反特权人文环境,才能把权力关进公正公平的“笼子”,才能推倒“无形的墙”,才更有实现破除或限制特权的可能。总之,通过在全社会倡导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理念,培育反对特权思想、现象的人文环境,形成人人自觉抵制特权的社会,就很有可能从社会根基上缩小甚至彻底根除特权存在的土壤。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10/7319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