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北京专题 贾立群:为民爱民的好医生

他为患儿练就“火眼金睛”

2013年09月06日 10:08

 

W020100625542985543523

在北京儿童医院,患儿家长们经常对医生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们想做“贾立群B超”!他们以为“贾立群B超”是一种特殊的B超检查。其实,这是众多的家长口口相传才出现的一个小误会。贾立群很感谢这些家长,感谢这个小误会。他说:“正是这个美丽的误会,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B超医生的意义!”

立志做名好医生

1977年大学毕业的贾立群到北京儿童医院工作至今,已经33年了。刚开始在放射科工作。一天科里通知查房。贾立群边走边想:“一个放射科医生查什么病房啊”。到了病房才知道是诸福棠老院长带着几个不同科室的年轻医生,一起查房。要知道诸老院长可是科学院的院士,而且还是我国现代儿科学的奠基人啊!贾立群高兴极了,但很快又变得忐忑不安起来,因为老院长太认真、太仔细了。他边查看检查结果,边认真的询问孩子的病情,还不时的转过头来,问问身边年轻医生对病情的了解和判断。在看X光片时,老院长反复强调怎么照的更清楚、怎样影像效果会更好,更能准确判断病变。贾立群当时暗下决心,要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表象,争取给出最准确的判断,做一名像诸老院长一样的让患儿家长信赖的好医生。很快他就熟练掌握了放射科的工作。此时医院决定成立B超室,抽调他做了一名“B超”医生。

那时儿科B超学几乎是个空白,为了帮助贾立群更快地掌握技术,医院派他到301医院进修学习。回来后,白天,他和大家一起做检查。晚上,就到手术室观摩手术。不断地检验自己的诊断结果,查找实际病例和诊断之间的差距。慢慢地,他在实践中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大家都知道给孩子做B超难度很大,特别是腹部检查。探头压在孩子身上重了,孩子会疼得哭,轻了,又看不清病变,而且探头上冰凉的藕合剂也会让孩子惊醒和哭闹。工作之初,经常是一天忙到晚也做不了几个病人。为了找感觉,贾立群在自己身上反复试验,发现用小器官探头检查效果更好,因为小器官探头虽然穿透力差,但清晰度高,孩子的腹壁薄,前后径小,小器官探头反而能发现许多不容易看到的病变,探头上的藕合剂也是在手心里捂热了再给孩子抹上。逐渐的,孩子们哭闹少了,检查速度加快了。后来贾立群把这些方法介绍给很多同行使用。

“贾立群B超”的由来

B超检查看起来不起眼,其实它却是准确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一个来自甘肃的8岁女孩,6年来经常肚子疼,在当地两次开刀都没有找到病因,孩子非常痛苦!家长一筹莫展。来到儿童医院,B超发现孩子的肠子有一个像黄豆大小的小囊肿,贾立群确定这就是腹疼的原因。手术这天上午,外科大夫打来电话:“腹腔打开了,怎么什么也找不到?”。贾立群急忙跑到手术室,将消毒的探头经切口直接放入腹腔内仔细查找,发现小囊肿的位置在胰头后面,被胰头包着。外科大夫说:“难度太大了!万一损伤了胰腺、碰了胰管会形成胰瘘,太危险。”这时,大家把目光都投向了贾立群,有疑问,但更多的是希望。随后,外科医生的手术刀在贾立群的探头引导下,一点儿一点儿的划向深层组织,半小时、一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刀尖终于碰到了囊壁,手术成功了!孩子的父亲找到贾立群,一下就跪在了面前。贾立群急忙扶起他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此后贾立群协助完成的手术越来越多了,就连外科大夫们都习惯的叫他“贾立群B超”了。

世界级的无独有偶

有一对双胞胎男孩儿,老大在4个月时突发肝脏肿大,辗转来到儿童医院,B超发现孩子的肝脏布满了小结节。这种表现存在两种可能,“肝脏血管瘤”,另一种是“恶性肿瘤肝转移”。但两种诊断在治疗上却截然不同。为了给出一个明确的诊断,贾立群一次又一次仔细探查。在无数小结节中,终于发现了一个小结节在孩子哭闹时不随肝脏上下移动,我确定这个直径不到1厘米的小肿瘤来源于肾上腺,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特殊四期”,这是一种恶性的但可以治愈的肿瘤。病理结果与贾立群的诊断完全相同。不久, “贾大夫B超”又一次发现弟弟肝内弥漫散着微小病灶,可是反复探查就是找不到肝外的原发瘤。经查文献,此种情况非常罕见,世界上确有报道双胞胎同患此病,一个胎儿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不但本身肝转移,还通过胎盘转移到另一个胎儿的肝脏内!这样的病例真是世界上无独有偶……现在这对虎头虎脑壮壮实实的男孩已经14岁了,小哥俩在贾大夫处一直复查到小学一年级,曾让多少医学权威无法解释的肝大与肿瘤再也没现踪影。他们的父母送来锦旗:“火眼金睛缉病祸,孪婴奇疾被侦破,求实进取讲奉献,医术精湛称楷模”。

 

搬走孩子身上的“大山”

“每一个生命都是最宝贵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几个家、一个大家族的希望,我要对手术一线的同道们负责,更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贾立群时时这样提醒自己。河北大厂一名4个月的女孩生下来肚子就大,就诊时腹部高度隆起似球,肚皮撑得发亮,一条条静脉曲张清晰可见,孩子平躺着张着嘴都喘不过气来。一放上探头硕大的肿瘤确定无疑,但是前面、左边、右边反复探查就是找不到右肾,右肾就变成这个肿瘤?孩子右上腹受压移位含气的肠管干扰较大,俯卧位又会加重呼吸困难,半个小时过去了“超”不清楚,就此罢休吗?绝不轻言放弃的贾大夫让孩子趴着,妈妈托住孩子的肩膀和大腿从后背再“超”,终于发现右肾被压成“扁片”推移横置于右膈下,这个婴儿头大的畸胎瘤最终可以定性诊断--肿瘤两侧紧贴左右腹壁,上边直顶剑突,下缘达耻骨联合。手术病理结果和“贾大夫B超”一模一样,孩子肚子里的“大山”终于挪走了!

 

孩子的肾“整”明白了

他是一名“24小时都瞪着火眼金睛的候诊医生”,几十年如一日,他承诺并忠实履行诺言,急诊病人随叫随到,随时给治疗一线提供“贾立群B超”。2008年2月22日深夜,牡丹江一位47岁的父亲乘当日最后一班飞机,抱着肾衰被报“病危”的3岁儿子赶到北京儿童医院,这位父亲近乎绝望,因为孩子数日无尿,先天又只有一个肾,在牡丹江、哈尔滨三家大医院先后住院诊断“肾实质损害合并肾积水、急性肾衰”。深夜从家中赶来的贾大夫详细询问病史,B超荧光屏上显示为肾后性梗阻所致肾衰,他脑海中不断闪现着有可能相关的种种原因,探头沿着唯一的一根输尿管向下移动,不断排除着一个又一个病因……突然又一次发现了输尿管远段堆成柱状的砂砾样结石。这种结石在婴幼儿中过去非常少见,近来突然增多,奇怪现象使他意识到很可能与饮食或饮水相关……他明确告诉绝望中语无伦次的父亲,孩子肾脏本身没有病变,只是因为输尿管堵住太多的结石“排不动了”,所致尿路完全堵塞使得孩子无尿肾衰。抱着“来最后一站赌一把,死也死在北京”念头的父亲听罢长跪不起,不停地念叨“真没想到,到了北京能捡一条命”,把贾大夫直叫“救命恩人”,没走出B超室就给还等在电话那边牡丹江的孩子的叔叔、姑姑、姨、奶奶、姥姥报平安:“孩子整明白了,咱们这棵独苗能活了,有救了!”不知如何感谢的一家人悲喜交加,按照家乡风俗,集体把头向着南墙碰了三碰,行了千里之外一个普通农家最隆重的大礼。与此同时,孩子经过腹膜透析后被送进外科手术室,不用开刀,泌尿外科医生通过膀胱镜插入输尿管导管震捣结石并疏通尿路,“哗”,砂砾样结石和蓄积已久的尿液俱下,孩子的肾积水、肾衰和全身中毒状况迅速改善……在这段婴幼儿泌尿系结石日渐增多的时期,他和同道们仔细地询问每一个患儿的喂养史,几乎不约而同,家长都说吃的是“三鹿”奶粉……

应急救援,不辱使命

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医院的B超量成倍增长!每天正常的B超检查和奶粉筛查的患儿从原来的几百人增至两千多人。其中大多数都是从外地来京做检查的,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他们只相信北京的医生,面对增长了10多倍的患儿,北京市卫生局紧急部署、调配了20多台仪器和40余名医生支援奶粉筛查,作为B超室主任,贾立群除了协调全面工作,每天还要亲自为一百多个患儿做检查,晚上回到家,胳膊累的都抬不起来了。同时作为卫生部奶粉筛查专家组成员,他负责制定了全国B超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标准,多次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培训各地医生,为大规模筛查提供了技术支持。一天晚上已经六点多钟,贾立群正在医院给患儿做检查,接到了卫生部的紧急通知,要连夜赶到广东省卫生厅处理疑难病症。来不及回家了,贾立群急忙安排好科里的工作,虽然医院派了车,但怕路上堵车,他就直奔地铁赶往机场。在随后的几天里,他转战两省三市会诊危重患儿,连续工作四天四夜,困了就在车上眯一会儿,一到目的地,就马上开始工作,并出色完成任务。

为患儿培养出的习惯

做B超医生二十多年,贾立群养成了不吃午饭的习惯,并对病人也许下了“24小时服务”、随叫随到的承诺。 腹部B超检查的患儿需要空腹禁食,他常对家长们说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能等,不管多晚我都给你们做。”为了让孩子们少挨饿,他省出吃午饭的时间多看些病人。为了“24小时服务”的承诺,他付出了很多,也愧欠了家人很多。这么多年来他都没和家人好好地过一个周末,更别说是旅游度假了。近几年,贾立群的身体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一次,贾立群肚子疼得直不起腰来。可是,看到诊室外挤满了远道而来的病人。他就用一只手捂着肚子,另一只手拿探头为孩子做了一天的检查。直到晚上诊断完所有的病人,才到北医就诊。医生马上给他做了急诊手术。术后医生说:“你自己还是医生呢!怎么来的这么晚,阑尾都穿孔坏疽了,太危险了!”术后没几天,贾立群就回医院上班了。由于没有恢复好,出现了严重的腹泻,人很快就消瘦下来。领导和同事们关心他,让他再歇几天,但一想到那些等着做B超的孩子,贾立群很难躺下休息。

总有同事问贾立群:“主任,您的兜为什么缝着啊?”这些年,患儿家长为了感谢他经常送来红包,贾立群知道,这是不该拿的,而且每次反复的推拉和一遍遍的谢绝既耽误时间又费精力。好多次衣兜都被扯开了,所以他索性就把衣兜缝上,穿着缝上衣兜的白大衣上班,这些都让贾立群诠释着做一名合格医生的意义!

这么多年,每当他为临床医生解决难题使患儿康复出院的时候,他都在告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他常说:“感谢北京儿童医院对自己的培养,感谢患儿家长和同事们对他的信任。他要尽最大的努力,做一名让百姓放心、满意的好医生!”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06/7319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