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国企招待费“亿”鸣惊人

2013年09月09日 09:03

 

【百姓心声案例】

【事件介绍】

1

新京报:国企过亿招待费正是法官嫖娼的温床

据报道,组织上海几位法官嫖娼的,是上海建工四建集团综合管理部一位副总经理。因上海建工2012年年报披露招待费高达1.78亿元,天价招待费和此次法官嫖娼案被外界联系在一起。上海建工回应,“公司财务记录没有任何与此相关的发票凭证”。

尽管回应及时,但并不能就此消除网民心头的疑惑。众所周知,现实中开发票的猫腻不少,谁也不会傻到开“嫖娼”名目。该公司所说的“没有任何与此相关的发票凭证”,到底“相关”到什么程度?是仅没有“嫖娼”的费用,还是连“相关”的餐饮娱乐招待费都没有?

当然,即便真的没有任何“相关”财务记录,也不代表公司的天价招待费中,都是清白的支出。以常识推断,若没有深层的“业务往来”,几名法官断不会随便接受其招待;若没有长期吃喝应酬的培养,这种“酒肉”关系也是很难想象的。而这种关系的确立,不可能全是个人投资,少不了公家买单。

据媒体报道,建筑行业拿项目离不开“吃喝送礼”,已成公开秘密。作为建筑企业的副总经理,其可自由支配的招待费用,想必不是小数目。所以就算“招待”几位法官,不是为了直接给企业争项目,也不排除他以别的名目,滥用招待费用的可能。

在2012年上市公司招待费支出排行榜中,上海建工名列第四。排名第一的中国铁建也曾一度为此饱受质疑,并回应说如果证监会和国资委同意,将会公开业务招待费的构成情况。可最后却不了了之。

事实上,诸多上市国企的招待费,一直是笔饱受诟病的糊涂账。上海法官嫖娼案,不过是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人们此前的担忧——天价招待费不仅可能暗藏挥霍浪费,也可能滋生贪污腐败。所以,好好理一理国企的招待账,已成当务之急。中央推进的“改作风”和削减“三公经费”等政令,不仅是对政府机关的要求,同样应该适用国有企业。这当然不能靠企业自觉,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明确的制度。

 

上海建工称未报销"法官嫖娼"费用 已开除涉案者

上海有关部门通报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几名公职人员和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郭祥华等人在夜总会娱乐并参与色情活动的案件,郭祥华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

上海建工2013年8月12日给记者发来邮件回复称,该公司没有发现郭祥华参与该活动后在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报销了相关费用,公司财务记录没有任何与此相关的发票凭证。

上海建工称,上海市公安局已对郭祥华作出了行政拘留10天的行政处罚,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已对郭祥华作出了撤职处分,并解除劳动合同。

对于上海建工是否与上海高级人民法院有业务往来等问题,上海建工并未回答。

公开数据显示,上海建工下属上海四建,也就是郭祥华所任职公司,在2002年7月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签订合同,承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办公楼工程,合同金额为1.42亿元。四建承建的上海高院办公楼已经在2004年完工,后续并无业务上的往来。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建工目前并无诉讼案件在上海高院审理。

对于上海建工近期并无诉讼案件在上海高院审理的说法,2013年8月13日,一位自称上海某地产工程监理代表的男士称,上海建工与上海高院可能存在间接利益关系。

据他透露,上海建工是目前上海某金融中心的主要承建者,上海建工旗下公司具体参与建造,对这一项目“参与很深”。该项目2013年4月曾经因为两家房地产公司对于项目的争夺而引发诉讼。当时,上海一中院判其中一方胜诉,而另一方随后诉至上海高院。

上海建工1.78亿招待费都招待了谁

上海建工2012年的招待费高达1.78亿元,都招待了谁?2013年的招待费有多少,又都招待了谁?这事显然不能不了了之

陈雪明等法官招嫖已被坐实,相关法官亦分别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罚。上海市纪委、市监察局的通告也揭开了一个谜底,即陈雪明等人不是自费嫖娼,也不是由上海高院的公款埋单,而是由上海建工四建的郭祥华埋单。当晚陈雪明一行的“潇洒”共计花费多少,目前尚未披露,但势必不是小数目——此前媒体报道,他们光在涉事饭店包下的“钻石一号”豪华包间价格4000元。

突然想起了一则旧闻。2013年5月25日,据《华夏时报》报道:“日前,接连爆出的天价国企招待费黑洞震惊业界,而上海建工以1.78亿元招待费名列其中,数量不是最多,其招待费利润比却高达11.12%位居亚军,也就是说每赚100元钱,有11元钱用于了招待费。”天价招待费的消息一出,舆论哗然,钱到底花到了哪里?报道中有个细节,与逐年走高的招待费用相比,上海建工的毛利率却呈下滑态势,其收入占比92%的建筑施工业务毛利率仅为5.45%,较上年下降了0.25个百分点。花得多,挣得少,企业盈利空间自然就小了。大额招待费究竟流向何处?法官招嫖事件或者提供了一种答案。

如果招待费里含有招嫖费,招待费能不高?在这种看不见的腐败中,企业花了钱得到好处,公职人员得到了享受还可能拿到了钱,谁输了?法律、纳税人。上海建工去年的招待费高达1.78亿元,都招待了谁?今年的招待费有多少,又都招待了谁?这事显然不能不了了之。上海建工四建是国企,有责任将招待费的具体流向公之于众。也许不必只盯着上海建工四建或上海建工。

拔出萝卜带出泥,个案查处应上升到全行业的审计。根据前不久公开的2012年上市公司年报,人们发现,招待费排名前十的均为国企,总额逾29亿元。这并不偶然,却让人更黯然。

让国企招待费在阳光下暴晒

在2012年的年报中,17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业务招待费”,共计133亿元。招待费排名前十的均为国企,这十家上市公司去年用于吃喝应酬的费用共计29.07亿元。其中,中国人寿业务招待费最多,达14.18亿元,上海建工和葛洲坝的招待费超过年利润的11%。

分行业看,建筑和制造类企业成为当之无愧的招待费之最。在业务招待费过亿的国有企业中,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建筑企业,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等制造企业名列前茅。而在资源类企业中,五矿发展、中金黄金、上海能源、上海电力、攀钢钒钛等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均超过了千万元。

 

对于招待费用大幅增长的原因,各上市公司给出的解释均比较含糊。根据上市公司财务规定,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用于接待应酬而支付的各种费用,通俗地理解差不多就是吃饭、送礼等内容。酒桌上谈生意成为中国商业的潜规则,招待费也成为公司运营过程中无奈的支出。

然而,有的上市公司招待费支出不仅额度惊人,而且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也较高,这令投资者怀疑这份“无奈”的合理性。有分析认为,业务招待费本质上是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是一种隐性的腐败,对于占有公众资源的政府和国有企业更是如此,必须明令禁止。更有人指出,29亿元招待费就是官员贪腐的“暗箱”,应当启用刑法予以追究,私分国有资产罪、行贿罪、受贿罪、滥用职权罪等均可适用。

对此,坊间呼声高涨:国有上市公司招待费的巨额支出,国企的招待费如此之高,并不单单是吃掉的,很可能是腐败掉的。希望相关的单位要彻查到底,一定会水落石出的。为什么民企的招待费就低得多呢?反正国企钱不是自己的,不花白不花。只要财务能把帐做平,就闭着眼睛花。这样是对股东、股民不负责任。

国企属全民所有,兼具营利法人与公益法人的特点。国企招待吃喝、迎来送往的业务支出,虽不同于“三公”经费那么严格,但由于本身定位模糊,现实中就曾发生以业务招待费名义,出现过“舌尖上的腐败”。因此,管好国有资产,不仅是对企业负责,更是对人民负责。而且,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企尤其是大型国企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在创造利润上,也在于成为社会风气的推动者,成为净化市场环境、涵养勤俭风气的表率。

对此,要加大监管和查处,不仅进行事后审计,更要把国企的收支预算和国企领导的收入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让国企的特权在舆论的阳光下暴晒。

【启示与思考】

上海建工被爆卷入“法官嫖娼”事件,缘由是该活动的组织者郭某是上海建工下属企业一部门副总。在回应媒体采访时,上海建工称,没有发现郭某参与该活动后在所属公司报销相关费用,公司财务记录没有任何与此相关的发票凭证。

当看到这则消息时,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前述“有发票”的传说。郭某自然不会傻到拿写着“嫖娼费”的发票去公司报销,同时也不能排除他还没来得及去报账,或者找有求于自己的关系企业买单;当然,也有可能郭某是活雷锋,自掏腰包请法官们嗨皮了。此事姑且存疑。

在一个政府专门用来搞接待的场所,用公款请客吃饭,对于一位企业高管来说似乎是很自然的事。就拿上海建工来说,其2012年年报披露的招待费是1.78亿元,约占其当年利润16亿元的11%。在这种背景下,郭副总招待法官们的费用尚不在招待费之列。

上海建工并不孤单。据统计,2012年,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水电分别以8.37亿元、7.8亿元、3.43亿元的招待费位列上市公司前三名。这还只是上市国企的代表,各类企业、各级政府每年的招待费用又会是多少呢?再进一步,招待费只是职务消费的一种,如果统计出全社会各类公款消费,又将是一个怎样惊人的数字?

可怕的是,人们对于此类现象司空见惯,已将其视作“明规则”了。殊不知,腐败的因子正日渐侵蚀我们国家和社会的肌体,如果再不下猛药,从制度上进行根治,后果将不堪设想。

令人欣慰的是,“习李新政”下的反腐风暴,效果值得期待。据说“法官嫖娼”事发后,上海不少娱乐场所门可罗雀。此前,“八项规定”出台后,各地高档饮食、娱乐场所生意也一落千丈。希望这不只是“避风头”的结果。我们不妨稍安勿躁,待到明年三四月间,再从上市公司年报的“招待费”项目中窥其一斑吧。

当然也要看到,招待费背后,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当下不少企业的无奈。一些地方把请客送礼当作是企业搞好各种关系的潜规则,少数部门权力运行不规范,企业需要打点公关、维护关系。从这个角度说,推进政府转变职能、依法行政,为企业健康发展、公平竞争创造有利的环境,有助于压缩企业业务招待费“合理、节俭、必须、从简”的空间。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09/7326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