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市长熟人”怪相折射特权之殇
2013年09月10日 14:32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湖南湘潭政协司机打医生被拘 自称“市长熟人”
近日,有网民发帖称,湘潭市中心医院近期连续发生3起医务人员被打事件。网帖称,8月17日医生被殴打事件的行凶者叫曾桥朱,是湘潭市某副市长专职司机,在其小孩住院期间,多次以“市长熟人”身份刁难医护人员,态度极其恶劣。
这条网帖引发广泛关注。20日,湘潭市公安局在其法人微博发布落款为“雨湖公安分局”的消息,网传打人者“曾桥朱”实名曾桥梁,是湘潭市政协机关聘用司机。
湘潭市公安局通报还透露,公安机关已依法将曾桥梁拘留,待被打医生伤情鉴定意见出来后,将依法依程序公正处理。
“市长熟人”是潜规则下熟人社会的一种现象
从此问题往深里说,先不说是谁的司机,在医院的医生护士给人家孩子看好病用心治病,人家会这样打他吗,难道那个司机是脑残吗我觉得不是。现如今人们抓住领导司机这个用词攻击,在现如今仇官的年代有你们的道理。发没发现你们已经被媒体偷换概念的利用了!到了医院,司机也是老百姓除非他是市长,谁会买司机的面子啊!这位司机的做法违法莽撞,但是同时医院难道一点责任也没有吗!各位打个比方你们有个头疼脑热的去医院,回想一下医院的态度和给你治病的方式。这是其一。
其二,打人也许有打人的理由,可是,你为什么说是“市长的熟人”,你这句话和医院态度不好有什么关系呢?就从这句话就看出你心术不正!市长可以随便压人啊?那么,不认识市长的人是不是就活该受欺负?就凭“市长熟人”的政协司机便敢随意刁难医护人员和殴打医生!难道有钱、有权就可以肆意妄为吗?我们的社会的公平在哪里!法律在哪里!老百姓的人权和尊严又在哪里呢!
所以不管那方对不对,在我国政治发展的目前阶段,熟人社会现象似乎不可避免。但是,面对熟人社会的流行,并不是说我们就无能为力。实际上,熟人社会现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正好折射出我国社会文明特别是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从而为我们消除熟人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提供了前提。显然,在目前阶段,要完全消除熟人社会现象是不可能的。但是从推进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针对熟人社会的基本特征,尽量减少熟人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市长熟人”是官宦思想作祟
“熟人”原本是个很寻常的词,人生活在这个社会,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相熟,才维系了这个社会的正常关系。然而,从这个打人之人口里冒出来的“市长熟人”却让人不得不感慨,这是怎么样的熟人?通常我们老百姓口中的熟人都是用来办好事的,而不是用来为自己的暴力行为保驾护航的,笔者也相信这个副市长看到这个报道定然会为有这样的熟人而汗颜。
领导干部也是人,身边自然也有熟人,司机作为为领导服务的工作人员,本该安守本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司机也算不上什么官员,然而这个有“熟人”的司机,真不是普通司机,是傍官的司机。领导与司机之间特殊而微妙的关系,作为当前官场的一种奇特现象,的确引人深思。认清官员的专职司机其专横的原由,对认识官场的权力生态,整治特权,都具有重要意义。
熟悉官场生态的人甚至认为,不要小看官员的司机头上不戴乌纱帽,有时比一般的副职说话更有分量。本来无职无权的司机,何来如此权势?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司机是官员“身边的人”,官员与司机一般都是走得很近,关系很铁。司机作为官员“身边的人”,与官员走得很近,这一点不难理解。而正是因为司机与官员走得很近,司机对于官员“台面上”与“台面下”的活动都了如指掌,也就决定了司机往往是官员身边最值得信任的人,司机与官员的亲密关系也就越发“良性发展”,不少司机在担任官员司机一职的同时,事实上还兼任官员的“生活秘书”这个角色。一些无良官员为了实现自己“上不了台面”的私欲与私利,往往会指使司机去完成。而司机为了表示自己对官员的忠心,也乐于去实现领导不便出头露面的企图。
然而,每个人都该有自己正确的定位,司机就是司机,即使你是为高官服务的,领导重视的,你也不该忘记自己的本分,更不该因自己一己之私抹黑了领导的形象。
“市长熟人”打医生让谁难堪?
“市长熟人”不是“特权专业户”,更不能把“权力置于笼外”。区区一个政协机关司机竟以“市长熟人”自居,多次刁难医护人员,如此狂妄,让谁难堪?
有人说,“领导身边的人好比是权力的影子,领导权力能影响到的地方就会有影子的存在”。政协机关司机作为领导的“身边人”,能凭“市长熟人”的身份在医院随意叫嚣,从某个侧面说明他也曾受到权力的庇护,背后有靠山,山里有老虎坐镇,所以才能呈现出一副你能奈我何的姿态。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总有一部分人打着某位领导的旗号,让地方或部门为其办事大开方便之门,或直接就是招摇撞骗。“我XX有人”或是“我是XX的熟人”俨然成为了一些人胡作非为、很行霸道的护身符,打着“老虎”的旗号为所欲为,严重破坏了领导干部形象,也深深伤害了人民群众的信任。
我国是法治社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理念,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不能徇私舞弊,更不能假借他人使用。笔者以为,要把权力关进牢笼不仅需要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好、约束好领导干部及其“身边人”,更需要加强法治进程,让这种狐假虎威的做法再无空子可钻。
须警惕诸如“市长熟人”们的拉大旗作虎皮
民间有谚:“衙门口的衙役见官大三级”,虽然现在已经早已走出了那个万恶的封建社会,但当今一些衙门里的人还是延续了那时候的仗势和蛮横,让大官难见、衙役敢挡又成家常便饭。当前,领导有两只手,一个是秘书,一个是司机,这两种人是一般人都得罪不起的,跟着领导下来的,哪个不敬着畏着,一不小心一个耳旁风、小报告就让你吃不了兜着走。领导的秘书经常换,因为秘书在领导身边锻炼一段时间,大都会外放为官,司机不同,如若不发生意外,一般都是一跟到底,比起秘书来,司机给领导办事更多一些,更直接一些。由此可见,很多司机的行动也就是领导的意图了,也可以说司机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带着尚方宝剑的。
湘潭市副市长司机仗势欺人,殴打医生,让“市长熟人”浮出水面,理清“市长熟人”的超常身份,对我们打破当前官场权力怪状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市长熟人”殴打医生并自报家门,可见官员“身边人”的横行无忌,狗仗人势,搞清这些,对今后官场权力清场、整治特权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司机就是第二领导,在当今官场已不是秘密,虽然他们没有什么官衔,但是由于他们经常接触领导的便利性和替领导办事的经常性,有时候足以让副职们吃糠咽菜。为什么领导不信副职干部却偏宠司机?这让我想起了明朝时候皇帝倚重太监却偏弃大臣的说法,但是,宦官专权也足以让整个明朝腐败灭亡的。
作为一个官员,尤其是有司机的官员,身份自是不言而喻,绝对是手握权力的人,管好身边人,管好自家门,也是体察自身、溯本清源的一个重要方面。管中窥豹,一叶知秋。我们从司机的蛮横、贪婪,是不是也可以延伸至其官员主子的“近墨者黑”。即使领导真的无污,但用人不察、束人不严也是一个失误吧。根治诸如“市长熟人”这样的怪现象,让“编外权力”退伍,不在司机本身,让主要官员摆正自身位置、莫假他人之手才是关键。
从“市长熟人”殴打医生,谈领导干部如何管好身边人
从湘潭市公安局公布的消息看,打人者虽然不是“名副其实”的市长司机,但是从此人敢明目张胆叫嚣“我是市长熟人”来看,想必和“某市长”关系自不一般吧。现实官场中,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虽然没有实权,但是以其特殊的工作性质,能长时间和领导在一起,久而久之就产生了错觉——“我就代表了领导,甚至我就是领导”。所以,狐假虎威的人多了去,可以肯定这个殴打医生的“市长熟人”仅仅是沧海一粟。如何减少甚至杜绝“拉虎皮做大旗”现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领导自身必须率先垂范,坚持对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台就申明:“要求别人干的,领导首先带头干;禁止别人干的,领导坚决不准干。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所以,广大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中央精神,高标准、严要求管好自己,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其二,必须建立健全机制。一是要健全选人用人机制。领导身边工作人员是领导干部的直接助手,他们的工作是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日常言行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的形象,组织的威望等等。所以,必须按照制度严格选拔,正确用人。二是要健全岗位轮换制度。不管什么岗位,呆久了都会有或多或少问题出现,更何况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香饽饽”呢。所以,必须按照制度定期对领导身边工作人员进行轮换。
其三,要健全领导责任追究制。一言以蔽之,领导对身边工作人员有包庇纵容、放任不管、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追究领导干部自身责任。
领导身边人员与领导接触密切,联系频繁,可以说不是领导干部家人却胜似家人,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管好这部分“特殊人群”,坚决维护党和政府形象。
【启示与思考】
自称“有关系”、“有熟人”,希望在办事过程中能得到特殊照顾,走捷径、抢位置、省麻烦,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见多不怪,也属正常。俗话说,得人脉者得天下。人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有了庞大的人脉网络,凡事便能左右逢源。能与市长这样的大人物交上朋友,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因为,他们是官员“身边的人”,一方面与官员走得近,工作需要的话几乎形影不离;另一方面,他们了解官员的工作动态和很多私事,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所言所行代表了官员意愿,在特定情况下,他们得出面为官员办事。换句话说,他们可以称得上是“心腹”。如此生态下的官员司机,自然而然拥有隐形权利,在无法自我约束和严格自律的时候,他们的“特权”便行使的淋漓尽致。
“市长熟人”怪相,源于官本位思想的泛滥,折射出了围绕在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周围的一些现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随着部分领导干部的职务上升,围绕在他们周边的亲戚、工作人员也纷纷“沾光”,或获得好的工作岗位,或帮助收受贿赂,或凭借领导职权经商办企业。这种“灯下黑”的现象,带动官员腐败,带来社会的不公平公正,让国家利益受损,让党政领导形象受损,必须高度重视,严加控制。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规定,“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要求不准有“默许、纵容、授意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亲属以及身边工作人员以本人名义谋取私利”等行为,对领导干部管束亲属及身边的工作人员作出了明确规定。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高度重视对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的管束和教育,自身更应该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影响和带动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发挥好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作用,才能让“市长熟人”少一些,让社会更加风清气正。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10/7330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