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加强沟通促进中俄经贸往来
2013年09月11日 22:14
在第九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上,中俄经贸合作显示了良好的势头,俄罗斯客商和中国企业对中俄经济合作发展给予厚望。不过,边境通道建设缺位、劳动力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两国经贸往来。专家建议加强两国企业间交流合作,通过不断增强的文化活动增强互信,各取所需,共同发展。
(图片:9月6日,第九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开幕式暨第七届东北亚合作高层论坛在长春市会展中心举行。)
中俄企业合作加深
2012年,俄罗斯与东北亚地区国家双边贸易额为1455亿美元,占俄罗斯贸易总额的17.4%。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安德烈·伊万诺维奇表示,俄罗斯已为发展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确定了一系列长期规划,“俄罗斯对周边有计划改变本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国家,特别是中国,开放了更多互利合作的机会。”
“中俄经贸合作领域逐步加深。在俄罗斯,自然资源开采、农业生产、建筑规划等诸多领域都有中国企业的身影。”俄罗斯联邦驻中国商务代表处经贸合作处顾问叶莲娜·克拉福佐娃说,“目前俄罗斯企业对中国资金需求越来越旺盛,寻求投资渠道多元化,吸引投资是许多俄罗斯客商来到中国的重要目的。”
俄罗斯沃洛格达州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尤里耶维奇希望可以得到中国境内建筑企业的合作。他说:“和中国投资者做生意已经显得非常普遍,两国中小企业各有优势。”
“我们每年都会去俄罗斯几次,进行商贸活动的合作”,大连德卢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谷新说,“俄罗斯的市场环境不错,而且他们也很期待中国企业的投资。”
不仅是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很多俄罗斯的中小城市也在寻求和中国的合作。
位于俄罗斯西北部的沃洛格达州副州长科热夫尼科夫表示,希望中方企业可以与该州洽谈风电合作事宜。
“沃洛格达州是亚欧交通走廊的重要结点,州内有河流,是俄罗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大部分货物是铁路运输,主要生产冶金制品、木材等”,科热夫尼科夫说。
(图片:图为9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圣彼得堡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中俄经贸合作仍存短板
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爽看来,俄罗斯对其远东地区开发开放的重视是中俄经贸合作的“绝对利好”。
“2010年俄政府批准的《远东和外贝加尔2025年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显示出俄领导人对远东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刘爽说。
不过,虽然中俄双方经贸合作愿望强烈,但事实远比想象中复杂。
首先,中俄边境的物流通道建设仍显缺位。在一些专家看来,对于资源输出的“警惕”是中俄通道建设的重要阻碍。
吉林大学教授徐文吉表示,两国之间已经开通的铁路运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中俄两国贸易物品有很大不同,俄罗斯往中国出口的主要是石油、天然气、木材等大宗商品,主要通过铁路运输,而中国输俄商品主要为服装、日用品等轻工产品。
其次,一些专家认为,一些中国边境城市的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开展了许多不切实际的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甚微,浪费较大。“自由贸易区空空荡荡,五星级酒店无人入住,好大喜功的政绩工程反而会让往来中俄两国的投资者产生不信任感,不利于贸易持续发展。”刘爽说。
再者,中俄边境地区劳动力短缺,劳动力价格比较高,也影响了双方经贸往来。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吕超说:“俄罗斯人口少,地广人稀,中国边境地区青壮年劳力大部分涌入沿海发达城市及韩国、日本打工,导致边境劳动力‘青黄不接’。”
建议加强沟通化解合作障碍
专家建议,中国政府应当加强与俄方之间的互信交流,建立良好的信任基础。这是展开经贸合作的最好前提。
首先,通过良好的政府间互信交流来打消俄方对于合作的顾虑,发展对外贸易。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认为,一些地广人稀的资源输出国认为别国的经贸合作是为了“掠夺”其国家的丰富资源,这种想法为两国之间合作平添不少障碍。
其次,加强企业协会、商会间的交流合作。一些专家认为,俄罗斯的商业活动缺乏稳定、有生命力的模式和实践,缺乏政府与社会、商业与政府之间的相互协作。
俄罗斯联邦驻中国商务代表处经贸合作处顾问叶莲娜·克拉福佐娃表示,中俄之间的经贸交流更多的是地方政府之间的行为,她建议各类企业协会、商会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合作,“这样效率会更高。”
再者,在东北地区加大对俄通道建设,开发连接日本的陆海联运航线。
日本从2011年开始,利用环日本海客货航线,为开发连接日本与我国东北、俄罗斯及韩国的运输航线,进行了试运验证试验。与原有线路比,这一线路通关时间可缩短7天左右,对发展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十分有益。对我国来说,建议加速建设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日本新潟航线、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韩国束草航线等。(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11/7335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