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夏季达沃斯论坛】世界聚焦中国经济发展“定力”

2013年09月12日 14:31

 

世界经济论坛2013年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9月11日在大连开幕,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引发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日在会见出席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时表示,我们选择保持定力,沉着应对,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此间观察家认为,在素有经济风向标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定力”,向世界清晰表明了中国政府面对经济下行的态度和抉择。

1

(图片:9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大连同出席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中外企业家代表举行对话交流。)

全面看待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放慢的脚步引起外界关注。二季度经济增速为7.5%,低于一季度的7.7%,也低于去年同期的7.6%。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又随之而起。

10日,李克强在与中外企业家代表的对话交流中介绍了中国经济最新情况。他说,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出现了放缓的情况,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下行压力较大。但我们沉着冷静,站稳脚跟,把思考和眼光盯着前方,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统筹起来,采取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措施,已经见到成效。展望未来,我们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解决问题的智慧,更有13亿人民的勤劳,完全有能力、也有条件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这番讲话传递出了多重信息。”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中国要向世界阐明,唱衰中国不符合实际情况;中国政府心中有数,可以做到从容应对。

“经济下行最能考验决策者的智慧。”东北财经大学教授肖兴志说,中国政府采取“综合施策”的办法,既可以保证经济实现平稳增长,又能在结构调整上取得突破,并通过改革为今后的增长提供空间和动力。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表示,李克强总理同企业家坦诚交流,使我们大家对中国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准确的认识,对中国经济前景更有信心。相信中国将为全球经济复苏发挥应有作用。

此前,施瓦布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还表示,世界应全面看待中国近期的增长放缓——中国经济宏观面良好,竞争力领先其他新兴市场,当前中国正致力于实现有质量的增长,而创新和变革将发挥重要作用。

 

“定力”来自三方面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定力”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底盘”稳。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续30多年来保持经济较快增速。正如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说,世界上还从未出现过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持续增长。

2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保持7%—8%的增长区间,比较合理。即使出现一些波动,中国也不会推出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中国政府实施的“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措施,不仅着眼于稳定经济增长的短期目标,而且更加兼顾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期目标。

二是红利多。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推进有质量的城镇化,加快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让民营资本进入更多领域,这些都需要改革来拓展发展空间、释放活力。“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社会能办的分给社会,政府该管的管好”,显然还要下更大气力推进改革让他们各就各位。

三是信心足。最近几个月来,中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收到成效。明确提出确保经济增长率不滑出“下限”,全面推开“营改增”减轻企业税负、引导民间投资激发活力等一系列统筹政策的措施,有效托住了经济增长的“底”,悲观预期没有了基础。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3%,增速比1至7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7.9%,加快0.8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14.4%,加快1.2个百分点。实体经济的企稳回升,给宏观经济走势带来正能量。

 

创新红利为中国经济添“定力”

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以“创新:势在必行”为主题,这是世界经济论坛博采众智的结果,也是让中国和世界新领军者眼睛发亮的话题。事实上,中国的创新红利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定力”。从简政放权到推出上海自贸区,从主动放慢经济增速到酝酿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种种明确信号,勾勒出中国经济释放创新红利的远大前景。

英国渣打银行中国经济专家斯蒂芬·格林说,中国中央政府不到半年时间,已分四批取消和下放200多项行政审批权,“决策层拿出了明确的改革日程表,这是动真格的了”。

国际社会不仅感受到新一届中国政府创新的决心,也普遍注意到,这一波创新并非小修小补、小打小闹,而是以市场化为方向、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宗旨的制度创新,这样的创新将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穆尔塔扎·赛义德认为,新一代中国领导人面对经济减速,“没有惊慌失措,没有过度刺激,而是专注于结构性变革,这无疑是十分明智的”。

比利时首相迪吕波评价:“中国在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后,用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在正确的时机作出的正确决策。”

实践是检验创新的最好标准。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蒂芬·罗奇观察到,今年上半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比制造业和建筑业等第二产业高出0.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再平衡已取得明显进展”。(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12/7339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