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吃空饷”的“硕鼠”何时休

2013年09月12日 14:29

 

【反腐倡廉案例】

【事件介绍】

1

河南周口查出逾5000人“吃空饷” 年开支过亿元

自2013年6月1日起至2013年8月20日,河南省周口市在全市公职人员长期不上班“吃空饷”问题治理中,查出各类“吃空饷”人员达5731人,按每年每人平均工资2万元计算,仅此一项开支已超过1亿元人民币。

周口市纪委监察局8月22日向记者通报了上述情况。从今年6月1日起,周口在全市开展公职人员“吃空饷”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治理对象包括不符合政策规定,以借调、病休、停薪留职等名义不在岗仍领取工资和津贴补贴的公职人员。”

清查范围还包括,“经组织选派或非经组织选派外出学习期满未回原单位工作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人员,长期旷工或请假、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不在岗仍领取工资和津贴补贴的人员等多类虚报人员编制、冒领财政拨款的公职人员。”

周口市纪委监察局22日通报称,此次治理自查自纠阶段,全市主动上报“吃空饷”人员有3902人。在集中核查阶段,全市初步核查出各类“吃空饷”人员1829人。

不过,周口市纪委监察局发现,此间清查中仍有多个县、市、区或单位自查自纠流于形式,虚报、漏报、瞒报现象比较突出。部分单位人员在自查中弄虚作假,用虚假病例、请假条等应付,还有个别单位管理混乱、存在盲区和死角等问题。

周口市纪委称,还将继续加大清查力度,对已核查过的单位采取回头看、严格责任追究。下一步,重点治理长期不上班,擅自离岗等问题。

周口查出各类“吃空饷”5731人 下一步查教育卫生

周口市“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分自查自纠、集中核查、整顿规范3个阶段。为调动各单位积极性,对自查出的“吃空饷”人员,主动承认错误并退还违规领取的工资和福利补助及能积极主动如实上报纠正“吃空饷”人员的单位,可不予追究该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由所在单位负责清退已领取的工资和补贴,上缴同级财政,并到相关部门办理核减工资和编制手续。

对于公职人员“吃空饷”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尽管周口市在全省先行一步,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多个县、市、区或单位自查自纠流于形式,没有真问责,单位虚报、漏报、瞒报现象比较突出。部分单位人员在自查中弄虚作假,用虚假病例、请假条等应付,还有个别单位管理混乱、存在盲区和死角等问题。

 

据悉,周口市纪委下一步将严格按照周口市界定的15种“吃空饷”行为进行核查,单位“一把手”、分管领导、人事科长、核查组长都要对核查结果负责。在继续加大清查力度的基础上,周口市纪委将对已核查过的单位采取回头看、严格责任追究。

周口市纪委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和卫生系统“吃空饷”问题一直比较严重,9月1日开学后,本次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将转向教育系统:重点治理长期不上班,擅自离岗,未经组织、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及未履行人事调动手续借调到外系统或其他学校等八大类问题。

河南周口5000多人吃空饷 不应只是公布调查便了事

河南周口查出逾5000人“吃空饷”,按每年每人平均工资2万元计算,仅此一项开支已超过1亿元人民币。

其实,这笔帐算的是很客气的。公职人员的工资一个月难道不到两千?这其中还不包括虚报、漏报、瞒报的。

“吃空饷”这种领着工资不出工的恶劣情况绝不仅在周口存在,但是周口一个小小的城市查出500多人“吃空饷”的情况着实令人大吃一惊。身为国家公职人员,理应为民踏踏实实办事,但是这些人却拿着国家的工资不上班,如果说工作职位有确定工作任务的话,这些不上班的公职人员的工作谁来做?如果说只是虚有其职,没有工作任务,那么,这种已经不再需要的行政部门职位是否可以撤销?

从近年来各地政府处理“吃空饷”问题的实际情况来看,除了极少数被绳之以法外,绝大多数“吃空饷”者都没有严格受到法律的制裁。地方政府虽然公布了“吃空饷”的人数,但是“吃空饷”的人仍然受到了保护和纵容。

到目前为止,河南周口并没有公布“吃空饷”的名单,也没有表示如何处理,仅仅公布一个数字就完了?

相比于公务人员在上班期间炒股、玩网游、看视频等问题,公职人员坐吃空饷更令人感到气愤,也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对清理出的“吃空饷”人员,周口市应停止其拿着工资不上班的行为,追回多领的国家资金,缴本级财政,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吃空饷”现象发生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体制、机制方面存在漏洞以及制度方面存在缺陷,没有对“吃空饷”形成约束。有关部门还要分析在人事、政策执行、和制度落实方面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杜绝今后“吃空饷”现象的发生。

2005年底,针对“吃空饷”现象,《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管理防范虚报冒领工资问题的通知》出台,但是,这并没有使“吃空饷”的现象得到遏制。公职人员“吃空饷”并不是某个地区的个别现象。或许,周口市只是查“吃空饷”事件的切入点,每个城市也许都应切实地查一下。

“五千人吃空饷”是病得治

一个地级市,吃空饷者如此之众,的确让人触目惊心。而且,当地还承认,一些单位虚报、漏报、瞒报现象突出;另外,每年按2万工资算,还怕是低的。可见,实际情况可能更让人揪心。

周口市只是一个缩影,窥一斑见全豹,全国各地,隐藏在各个角落的吃空饷者,估计不是一个小数字。据近期报道,河北宁晋县,就清理出近300名吃空饷者;在陕西延安,查处吃空饷者也达数千人。

搁在一般单位,几天不上班,绩效可能就没了,半个月不上班,工作可能就没了,更别说继续拿工资。有编制的公务人员,为何能吃白食、享受不劳而获的铁饭碗?

千人吃空饷,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这些人除了掠夺国家财政资金、制造社会不公平感,并未给社会带来多少益处。相关部门何不下定决心,除了追回吃空饷的资金外,另外全部清退?

新一届中央政府就承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减谁?这种占坑者,首先就应该是清理的对象。如果数额特别巨大,还应该提起公诉。对白白侵占社会财富的“硕鼠”,不能有丝毫情面,让他们付出代价,才能以儆效尤。也就是说,对吃空饷者手下留情,就是对人民群众的犯罪。

 

河南周口5000人吃空饷,天下无鼠何时有!

政府部门或者其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吃空饷现象,一直让我们群众深恶痛疾,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仅让群众质疑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服务意识,同时更让党和政府的形象大打折扣。因此对于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人员吃空饷的现象必须治理。河南周口对于本辖区内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吃空饷现象进行清理,才经过一个月多的时间,居然清理出5731人存在着吃空饷现象,一个小小的周口就有这样多的吃空饷人员存在,这怎么不让我们政府部门财政吃紧,又如何不让我们群众对政府部门的懒政不作为行为不耻呢?这样多的白吃饱,这样多的硕鼠在政府机关单位存在,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这应该追究谁的责任呢?

政府部门机关单位存在吃空饷现象笔者认为其其原因有三:一是对干部管理监督不到位。干部拿工资必须在其位,谋其政,可是为什么某些人能够走呢?并且一走就是几年十几年呢,上级管理部门却视而不见呢?那就是相关的管理部门没有对干部进行了好好地考核,平时对干部工作的督导没有到岗到人,正是这样才让某些人员钻了空子,离岗去谋个人福利;二是干部职工离岗吃空饷,更有一张大的关系网。干部职工离岗,上级政府部门不知道,可是本级政府或者单位领导一定知道,可是为什么相关领导对这样的现象不管不问呢?这其中肯定是有利益牵扯,利益让官员与离岗人员之间织成一张大的关系网,因此地方官员姑息放纵他们,他们才有可能离岗,吃空饷;三是干部职工缺乏为党为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刻以个人利益为重。在政府机关或者相关单位工作某些人就是为了镀金,当觉得没有机遇发展时,放弃了为官的责任,想方设法为自己谋私利,于是离岗外出另谋职业,吃空饷的现象就出现了。

政府部门和机关单位人员吃空饷,占了国家财政的便宜,放弃了为官的责任,其造成的影响是相当恶劣的,面对这些现象,必须下大力惩治,一是对吃空饷人员坚决清除干部队伍,从政府部门开除出去,以维护政府良好的形象;二是对于姑息放纵这些人员的相关人员也要严肃处理,尤其是某些领导干部,知情不报,或者是明知道这样做就是对干部姑息放纵还置之不理的,也要按党政纪律进行处罚,要将机关人员相互包庇的关系网给打破,没有这种力度是坚决不行的;三是上级干部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干部人员在岗情况进行明查暗访,要定期通报,决不能因为上级政府部门的懒政行为而出现官员离职吃空饷现象的发生,有制度还要有行动,言必行,行必果,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河南周口查干部吃空饷出现五千多只白吃白拿的硕鼠,相信这不是河南周口的独有特色,也许在其他地区这个现象也有,即使没有这样多,但一定会有,希望在今天党中央提倡走群众路线,惩治腐败的今天,全国各地区的政府部门都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将那些官员的不法行为,将政府部门和机关单位存在的恶疾全部找出来,让官员的慵懒散行为不再存在,让吃空饷的现象从政府部门彻底消除,让天下无鼠,才能我们最群众最终的希望,也是政府部门惩治腐败现象的最后结果。

【启示与思考】

仅仅一个地级市,查出的空饷就高达五千多,而这还可能只是保守数字。因为据周口市纪委称,部分单位人员在自查中弄虚作假,用虚假病例、请假条等应付,还有个别单位管理混乱、存在盲区和死角等问题。所以,周口市纪委还将继续加大清查力度,对已核查过的单位采取回头看、严格责任追究。事实上,就在8月12日的另一则报道中,周口市纪委相关人士表示:“等被延迟的核查工作全部结束后,全市清查出的‘吃空饷’人员数字可能突破万人。”

数额如此之大,周口的情况不可谓不严重,但是从近些年爆出的新闻来看,周口绝非个案。仅2012年的山西,就接连爆出山西省文水县原副县长王辉“吃空饷”15年、侯马市国土资源局职工卢建平连续9年吃空饷等丑闻。而就在周口开展“吃空饷”问题治理的同时,河北省从7月到10月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从中国青年报公布的试点县河北宁晋的情况来看,全县1.3万人吃“财政饭”,此次专项一举清理出292名“吃空饷”者,仅此一项,该县财政每年就能少支出380多万元。河北一个县近乎三百人,周口一个地区高达五千多,那一省该有多少“吃空饷”的,全国又一共有多少,数字触目惊心。

就“吃空饷”而言,这是一个老问题,自唐宋时期实行募兵制度以来,虚报士兵数额以获取更多饷银的问题在我国历史上就长期存在。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公职人员数量不断扩大,由于公务员进出机制不畅通,导致停薪留职现象大量存在,借调、兼职等交流制度不健全,以及“退居二线”的官场潜规则,客观上导致了许多“吃空饷”的情况出现。

然而,任何看似客观因素使然的违规行为背后,都有主观因素作祟。在古代,所谓“吃空饷”的主体,大都不是那些战死沙场或者退伍还乡的“空饷”名义本人,而多半是那些隐瞒真相或者捏造数据的大小军官。以古观今,河北宁晋县每年吃空饷吃掉的380多万元,周口地区每年超过一亿元的吃空饷开支,这些经费到底有多少进了那些没在岗没干活的停薪留职、借调、退居二线人员的口袋,又有多少进了制造空额、隐瞒真相、包庇违规的大小领导的腰包,大约也可想而知。所以,“吃空饷”绝非仅仅是一个制度漏洞和管理不善的问题,更是一个值得极端重视的公权腐败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指出了治理任何腐败现象,包括“吃空饷”问题的两条道路。一要建章立制,对全国范围内的“吃空饷”现象来一次大清扫,在清扫中完善公务员薪酬管理的相关监管、审计、问责制度,修缮公务员“退居二线”政策,建立公平公开的平台和渠道,接受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二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和党性规则意识的教育,发挥优秀党员干部的榜样作用,严惩腐败分子以儆效尤,引领公务员风气向为民务实清廉的方向真正切实转变。只有两方面结合起来,长期坚持,协调推进,才能真正回应周口这五千空饷给我们敲响的警钟。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12/7341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