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大学期间“请恋爱一次,无论成败”之反思

2013年09月13日 13:51

 

【网络传媒案例】

【事件介绍】

大学鼓励学生“至少恋爱一次”:开明?炒作?

1

2013年8月25日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报到的日子,就在3000名新生踏入校门时,一张贴在学校宣传栏上的海报“亮”了—它的第七条写着: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 

叫好:学校开明有远见

新浪视野:“中国好学校”请你恋爱啦!

潘俊华Andy:非常开明、有远见的学校!

三星在天:鼓励,否则青春太苍白。

女汉子:不恋爱的大学是不完整的。

远扬online:鼓励恋爱,也要鼓励自爱!学会爱对方和爱自己一样重要!

芽儿发芽吧:说得真好,我们需要这样开放,不仅是恋爱开放,更是思想开放。

质疑:应该顺其自然吧?

榴园园丁:这个应该顺其自然吧?

琪魅龙族:我可以用哗众取宠来形容吗?

袁森超:学校能不能在学术上多一点“创新”?

傲雪红梅123:还嫌不够乱,谈不谈恋爱是个人的事,需要校方鼓励吗?

反对:大学恋爱不现实

弘扬正气:大学更应该是学知识的地方,谈恋爱不现实,不谈为好。

许芽:大学生恋爱不用鼓励,否则,一些中国父母又会当成任务,一切都变味了。

沪城学士:大学教育关键要“到位”,不能“越位”,也不能“抢位”,更不能“错位”。大学期间谈不谈恋爱,完全是学生的隐私。培养学生的情商,也不一定非要从恋爱做起,一味地鼓励学生谈恋爱,难免有把感情当儿戏之嫌。

感叹:后悔大学没恋爱

马梦月要:要是我还在上学,出这样政策多好呀!

低调式生活:我大学没有谈过恋爱,现在想想后悔死了!

RAY:回想当年,我们在大学接受的是“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

Cherish北鼻:也许只有大学的恋爱才是真诚的,不用考虑太多,只因爱情。

 

调侃:应该作为必修课

我慢故我在:学校鼓励的一定是柏拉图式恋爱。

新浪四川网友:个人觉得应该作为必修课,如果能算学分就更好了。

分析:恋与不恋在个人

新浪西安网友:谈恋爱能让男孩子迅速成长,能让花季女孩看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知恒律师:恋与不恋,在于个人;说与不说,在于校方。只要不违法不违反道德,各行其是吧。

小茴香香香:恋爱让人成长,学会如何爱别人,学会承受感情带来的挫折,更重要的是留下一段单纯美好的回忆。

徐峥Music:人的青春是短暂的,要学会活得精彩,不论恋爱结果,几十年后回想一下自己的青春经历,你的嘴角是上扬的!

大学“鼓励恋爱”彰显人性教育光辉

对于大学生恋爱,我们许多大学都是采取不提倡不反对的态度,像这所大学公开鼓励的,还真是凤毛麟角。笔者为这所大学的勇气赞叹,更为这所大学的人性教育光辉鼓掌。

事实上,恋爱问题,不用说在大学,从中学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我们的教育却往往讳莫如深,不敢承认,不敢疏导。为什么?一则没有科学的疏导方法;二则害怕一疏导就乱。其实,恋爱就是人生成长的必然环节,恋爱很正常,不恋爱反倒显得不正常了。或许正因如此,这所大学提出了鼓励恋爱一次的倡导。当然,在鼓励的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比如,大学不妨多开展一些关于恋爱的讲座,帮助大学生学会正确地恋爱,这才是真正的人性化教育。

不能把大学生恋爱变成“技术化”行为

恋爱是遇到意中人时自然的感情需要,而不是为了完成某种目的而刻意为之的行动,我们不能对其做量化的要求。把“至少恋爱一次,无论成败”当作入学的忠告,有把恋爱“技术化”之嫌。

恋爱不是社会实践,恋爱应该是两个心灵的碰撞、两个灵魂的融合。“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对待恋爱,我们也许说不出这样美丽的诗句,但应该有着同样的态度。有了这样的态度,不论谈几次恋爱都是真感情,没有这样的态度,即使一次也是多余。

每个人的境遇不同,究竟会遇到几段恋情,也许谁都无法提前决定,但每个人至少都应该做到,每一次都认真对待,而不是游戏爱情。大学生千万不要把爱情当成一门“作业”,把谈恋爱当成一项需要掌握的技术。让感情发乎本心,有爱就爱,没有爱就不爱,这才是正确的恋爱观。

 

至少恋爱一次,无论成败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这则语录出现在宁波理工学院生活园区的一个宣传栏,是负责学校生活园区的后勤发展公司贴出来的迎新标语,选自于李开复“给大学生的100条建议”。该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校方一贯以“不鼓励、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对”为态度对待大学生恋爱,这则语录也并非简单鼓励大学生恋爱,而是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恋爱观。

不过,网友认为“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明显就是支持学生恋爱。不过校方表示,“鼓励学生恋爱”的说法比较偏颇。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为了迎接新生的到来,负责生活园区的后勤发展公司在园区内布置了不少类似的宣传栏,里面的语录也比较多,这句话只是其中一条。后勤发展公司林先生也表示,生活园区有不少语录,包括学习、生活、情感等各个方面,如“比起考试学会自学要重要的多”。

他介绍说,一般情况下,后勤发展公司并不把这些内容对校方进行汇报,而是后勤发展公司自己决定,此次使用的语录校方之前也并不知晓,但是由于舆论的关注,校方已经让后勤发展公司对选取这一语录做出书面说明,解释选用的理由。但他也表示,这一句话要表达的并非是鼓励恋爱,而对于网友们的看法,他表示,不同的人对同样的话解读不同。

省省吧,荒唐的“至少恋爱一次” 

大学生群体在生理和心理上已经日趋成熟,相比中学阶段,大学有可供自由支配的充足时间,有完备的设施、优美的环境,谈恋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恋爱问题,高校早已不再明文禁止,转而采取“不禁止、不鼓励”的中立态度。以笔者之见,对于大学生恋爱,校方中立即可,鼓励学生、让学生“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则未免太过荒唐。

首先,它传递的观念是“恋爱是大学生活的必需品”。须知,恋爱固然美好,但它绝非大学阶段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因为,恋爱需要缘分,而缘分这个东西不是想有就有的。如果学生笃信“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的宣传,在缘分未到的情况下盲目跟风,“为恋爱而恋爱”,那就不是恋爱而是“练爱”了。如此“练爱”积累的不过是不负责任的感情经历,轻则削弱学生正确的婚恋能力,重则给学生造成难以修复的感情创伤。

此外,即便是学生想跟风,也得有足够的条件。对于综合性大学的理工科男生而言,本专业女生稀缺,还可以“跨流域调水”,到女生云集的文科院系去寻觅。而对于宁波理工学院这样的理工科院校而言,整个学校都是男多女少,到外校找的难度又大,男生即便想跟风恋爱,也“资源有限”,所以必然会有男生在大学期间没有机会交到女朋友。学校“至少应该恋爱一次”的鼓励性宣传势必会给这部分男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使其怀疑自己的能力,严重的还可能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

其次,它传递的另一个观念是恋爱一次只是“保底”,多多益善,且要看淡结果。须知,真正的恋情应是双方确立关系之初就该把结婚、建立家庭作为目标,就该注重结果,把对方视为此生唯一伴侣。“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等于把恋爱与结婚割裂开了,只是强调了学生爱的权利,而忽略了学生爱的义务和责任,只是告诉学生应该通过“练爱”积累感情经历,本质上等于“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多次拥有”。

再次,大学生虽然各方面日趋成熟,但毕竟还不够成熟、理智,尤其是大一新生。盲目地鼓励学生恋爱,容易使学生模糊恋爱与学业的边界,使其“热衷”于恋爱而淡化学业。同时,恋爱耗费的不仅是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加重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严重的还会诱发犯罪行为。此外,如果学生对于爱情没有明晰的认识,也容易出现未婚同居、堕胎、婚外恋等“过激行为”。

所以,如此荒唐的“恋爱鼓励”还是省省吧。对于大学生恋爱,高校的当务之急是进行有针对性的正确引导,通过开设《爱情与婚姻》选修课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婚恋观、性心理、性生理、性道德教育,使学生不跟风、不盲从,在抓住恋爱机遇的同时,也能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远离不文明、不健康行为。

 

【启示与思考】

对于大学生恋爱,我们许多大学都是采取默许的态度,不反对,也不提倡,如宁波理工学院公开鼓励的,还真是凤毛麟角,笔者为这所大学的勇气赞叹,更为这所大学的人性教育光辉鼓掌。

其实,恋爱就是人生成长的必然环节,恋爱很正常,不恋爱到不正常了,因为恋爱中能体验人生,或许正因如此,宁坡理工学院提出了鼓励恋爱一次的倡导,当然,在鼓励的同时,还需要配套之正确的恋爱观树立。我们的大学不妨设立恋爱讲座,帮助大学生学会正确的恋爱。这是真正的人性化教育。

其实,不仅恋爱教育如此,其他关系人生成长的问题也如此,比如个人与家庭的关系,成家与立业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个人成长的教育都应该引入我们的教育内容,我们不能总是让学生碰着墙壁走路,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告诉他们如何发现墙壁,如果躲避墙壁,如何在墙壁钻个洞,继续前进,这些真正的人性成长需要的滋养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如此,中学如此,小学也如此。

我们的教育应该走出考试与书本的阴影,考试与书本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更不是核心内容,核心内容应该是人的成长,人性教育光辉才能照亮一个人成长的道路,知识与考试难以照亮这条道路。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13/7343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