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天津:争创天津国际竞争新优势迈出外贸强市建设新步伐

2013年09月22日 09:02

 

在国际产业格局变化和调整的大背景下,天津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必须以争创国际竞争新优势、强化外贸强市建设作为基本的战略抓手。这一命题是立足天津发展的自身特点和不断增强微观基础活力的要求,从战略高度应对全球化挑战而提出的;是既着眼当前,又前瞻长远,促进调转结合、稳进有为的务实考虑,其重点是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效益、服务为核心的外贸发展方式,提升我市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

1 争创天津国际竞争新优势,推进外贸强市建设的内涵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步入深度调整的新阶段,世界投资与贸易发展正寻求新突破;世界主要大国或大国集团都在积极调整并制定各自新的经贸发展战略。如美国提出“出口倍增计划”,欧盟提出“未来工厂项目”振兴计划,都着眼于抢占战略制高点,争夺世界经贸发展的主导地位,这对我国未来的外贸战略形成了强力竞争与严峻挑战。

我们今天强调争创国际竞争新优势,绝非老话重提,而是主动适应新阶段、新形势的全新“升级版”。概言之,就是在世界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前夜的时空背景下,应对乃至超越发达国家亟欲蓄势占优的“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猛力追赶比拼的“加速工业化”双重挑战的“新优势”,其核心是技术、品牌、质量、效益及新型贸易业态等关键要素综合构成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从战略设计与实施有机结合的角度来说,形成这样“新优势”的根本着眼点和落脚点是从更新的角度、更高的标准、更明确的定位和更广阔的视野,聚焦推进与提升天津外贸强市建设再上新水平的问题。

天津作为国家一大战略区域的经济巨擘所要建设的外贸强市,绝不是就外贸论外贸的狭义范畴,而是以攀登全球产业分工高端与领先地位为目标锁定,以发展先进的具有足够成长度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实体基础,以有效完善价值链的国际化经营与创造为组织实现,以环境公平便利、优化促进激励、平台服务体系为保障支撑,同时也内在地涵括着所有对外经济活动良性互动耦合、整体协调发展的“大外贸”概念。很显然,建设这样的外贸强市,是实现国家对天津“定位”战略意图的一项标志性系统工程,是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的战略举措。

天津具有雄厚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与人才资源条件和促进改革创新的集合型政策优势,很好整合这些有利因素,就将成为建设外贸强市的持续驱动力。尽管国际市场萎缩,但我国相对份额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与实力,我市外贸发展并没有失去大有作为的机遇。只要我们认准方向,咬定目标,不懈努力,完全可以预见,在不太远的将来,天津必定成为令全国刮目相看、更受世界关注的外贸强市。但是,我们的步伐不能缓慢,“迟来的优势”就很可能不再是优势,甚至长期处于被“低端”锁定的困扰中。

2 争创国际竞争新优势,推进外贸强市建设的实现路径  

第一,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着力在几个关键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产品和技术特别是自主产品与自有核心技术的创新,通过创新向产业高端攀升,实现全产业链的高效化、节约化、清洁化、精致化,在更高的资源效率和环保标准下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二是企业管理提升与国际化经营的创新,要由粗放型转变为以人为本、以“价值创造”为基点的集约化、精细化管理,加快盈利模式从“制造环节增利”向“全价值链创效”的转变,加快经营模式从“制造产品”向“经营品牌”与培育市场的转变。通过管理经营创新要激励发展活力,要增强成长能力,要优化人力资本尤其是提升企业家精神、拓展企业家才能。

三是政策支持、督导激励、环境营造、信息平台资源整合等服务保障体系的创新,通过不懈的努力将支撑产业和企业转型发展的多项软性要素融汇集成起来,构建能持续有效释放强力正能量的综合立体型“大服务”平台。

第二,把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实行增进动态比较优势与培育超比较优势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对外贸易,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都是按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并获得相应市场地位的。因此,必须根据比较优势的变化,从提升我市国际分工地位和实现贸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对参与外贸的产业、行业乃至产品,分别不同情况建立起改善既有比较优势、增进动态比较优势和重点培育超比较优势的模式框架,据此进行分类指导并相应完善产业政策的多样性。

一是对于既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和具有动态比较优势的行业,政策要对其关键环节的支持切实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还应选择某些与发达国家同时起步的新兴产业乃至某些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产品,进行创建超比较优势的重点培育。超比较优势意味着某种产品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可以生产。我市虽不可能在这些产业中与发达国家进行全面竞争,但可从中选择最应扶植的个别产业、某几种产品突出地培育其建立超比较优势。

 

二是要特别重视发展服务贸易,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这不仅是扩大贸易量和提高服务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层级的需要,而且从根本上说是顺应现代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赋予服务业务和服务贸易新的角色功能,对促使制造产业链向“微笑曲线”附加值高的两端延伸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要为自有品牌创造良好的培育环境。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健全质量保证、标准化和计量检测等体系;从政策引导、舆论宣传、持续支持等诸方面大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品牌成长发展的环境;要稳定提升天津品牌产品的“质量诚信度”与“服务便利性”,既在国内市场更要在国际市场扩大天津品牌的影响力。

四是优化安排外贸出口基地的创新链。作为一种企业集群的组织载体,外贸出口基地除做好保障性服务,还要注重优化“共生性促进机制”。不仅要从产业关联的角度,调整理顺产业链,同时也要理顺调配好“价值链”,更重要的是突出“创新链”的安排,加强引导、协调和支持,搞好创新服务。

第三,把外贸和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加快 “走出去”的步伐,增强“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综合运作能力。

通过加快“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完成从被动接受国际分工到主动打造国际分工体系的模式转变;从低端和低价竞争到中高端和差异化竞争的战略调整;从简单模仿到科技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和组织创新的动力再造。“走出去”的企业通过开放竞争、要素创造和“干中学”增长国际环境中的营商能力,这对造就我市充满活力的国际化、高端化、法制化开放型经济体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

在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上,要充分利用滨海新区东疆保税区向自由贸易试验区转型的机会,创建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实行积极稳健的支持鼓励和引导的思路,可以有实力的专业外贸公司、大型工业集团、规模较大的国际技术合作、金融服务公司等为先行主体,采取以贸易进入、契约进入和投资进入等多种方式;以经济条件和投资环境与我国有相似之处的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国家为现阶段投资的主要区位选择,投资开发国内短缺的资源性产品,或以我市的特色技术、传统工艺和劳动密集型的适用技术等在海外开办投资企业。

3 以新的外贸发展方式补“短板”、稳增长,变挑战为推进外贸强市建设的机遇  

我市对外贸易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十多年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已属规模较大、增长较快的外贸大市之列,但大而欠强,快而欠优,近年来增速起伏、增长缓慢。制约我市外贸做优做强的主要问题:外贸过于倚重外资企业和少数大企业,没有形成多元支撑;大多数自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数量占比很大,但出口创绩能力还不够强;不少行业产品低端量大利薄,徘徊挣扎在微利与亏损之间。对我市外贸的根本性差距和深层次问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积极态度,既要从差距看到“潜力”和“空间”,又要从挑战的“严峻”看到危机“倒逼”效应的宝贵,更加坚定用好战略机遇期的信心;坚持稳中求进的“总要求”,按照形成新的外贸发展方式的“大思路”积极补“短板”、着力稳增长,把推进外贸强市建设再上新水平的努力融于实现外贸出口平稳适度、有质量效益、可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要从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上,形成政策引导、行业协调、企业奋发的合力,集中优化“四大结构”:

一是以传统产业为重点推进产业升级不断优化外贸商品结构。对于纺织服装、自行车、食品、文体制品、五金制品等众多传统产业、行业,要在延续中低端产品或生产环节比较优势的同时,加快技术升级。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产业、行业升级比转型更重要。企业过去生产服装,很难转型去制造飞机。升级则不一样,还是做衣服,但是经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品质改善和新品研发,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就会提高。

二是全方位地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成长切实优化外贸主体结构。要鼓励引导众多科技“小巨人”企业成为外贸发展的生力军。要提升加工贸易企业自身能级,促进做强一般贸易企业,支持流通型外贸企业加快发展。要着力支持做强包括民营在内的大企业,从中培育出我市自主的跨国公司。

三是多举措拓展国际市场渠道为优化外贸市场结构不断开辟新空间。要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成长性好、潜力大的新兴市场,尤其是深度拓宽亚太市场。通过推动重点企业建立境外营销机构、拓展利用商务外联资源、加快我市国际营销网络建设等举措形成贯通多边双边及自贸区多层次、涵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新格局,为我市外贸企业创新国际营销方式、实现自有品牌效应与营销环节增值提供可持续的有效服务支撑。

四是高度重视中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进一步优化外贸企业的骨干人员结构。现在高水平、复合型的国际营销人才和研发设计人才皆属短缺资源。为此,要把人才问题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工程,舍得投入,肯下力气,在使用提高好现有人才的同时,采取多种办法尽快扩充人才队伍。我们天津要争创国际竞争新优势,迈出外贸强市建设新步伐,说到底,既要靠众多勇创卓越的优秀企业家,也要靠一大批外贸精英人才。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22/7344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