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资讯

【独家微访谈】周鑫宇: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形象大使

2013年09月16日 13:34

 

周鑫宇专题页照片

周鑫宇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员 曾多次受凤凰网、腾讯网等网站邀请主持系列访谈节目,发表过《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海洋战略——评〈中国海权策:外交、海洋经济及海上力量〉》、《应用"东方智慧"解决亚洲领土争端》、《逾越文明“鸿沟”》等多篇文章。最近,他的新书《中国怎样自我表达》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误解与偏见,观点犀利、妙语叠出、引人思考。最重要的是,让中国读者具备和外国人平等对话的能力与自信。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灿荣、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教授尼古拉斯·卡尔共同推荐!

 

国家的形象就是人的形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国民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消费需求也逐渐提升。就旅游而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境游玩,据统计,2012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次数为8318.27万人次,中国游客足迹已经可以遍及世界各个角落。然而,由于风俗等原因,中国游客在国际旅游口碑上饱受诟病,甚至有人认为已经达到影响国家形象的程度。对此,周鑫宇认为,尽管国家的形象就是人的形象,但公共外交很难解决个人素质问题,不过,这也不妨碍我们进行“国家形象公关”。“国家形象公关”的具体行为,有我们所熟知的国家形象宣传片,通过宣传片让世界人民知道中国人对世界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这个思路其实和现代企业的广告是一样的。

下面是编辑节选的问答精彩环节:

1、林空坐忘归:向 @周鑫宇的微博 提问: 我个人的理解是,政府代表着国家,所以国家形象应由政府来树立;至于公民嘛,则无所谓啦,个人的素养还是得个人自己来提升,不宜上纲上线到国家高度。所谓公域私欲有所分也。

答:其实国家的形象就是人的形象,政府也是由人组成。不过我同意你说的,公共外交很难解决个人素质问题。

2、眼观八方之天下:向 @周鑫宇的微博 提问: 在美国时代广场的中国宣传片中,出现了很多中国著名的球星、科学家、演员等人物,这些人的宣传影响是很大的,这是一种文化软实力的传播。但对于中国来说,除了文化的传播,更重要的是什么?

答:国家宣传片跟企业广告一样。你看现在的企业广告,并不会说“我公司是世界500强,有哪些哪些优秀员工”,而是“我们让世界更美好”。这个路子要学。多讲讲我们这些有名的中国人怎样贡献了世界,比放些头像在那里要强得多。

3、风中昏月:向 @周鑫宇的微博 提问: 外国好多国家公众场所都在明星(显)位置张贴了中文的卫生提示,这代表了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么?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答:我想这主要是证明了中国人出国多了。有中文提示,我们中国人看着也方便,这是好事。至于有没有提醒中国人尤其要特别注意卫生的意思呢?如果你自己没有不讲卫生,就不要这么想,不关你的事。莫自寻烦恼。

4、伟岸硕:向 @周鑫宇的微博 提问: 把中国应该有的道德教育恢复,儒释道精神从新矗立,才有自己的形象,形式的东西只是表面的长久不了,还有形象在于利民,利民利生才能利己利国,做给自己才是以德外发,做给外人,内不行教,那就是花架子。

答:你思考地很深。道德教育其实我们一直都有,只是地位比较低、方法不系统,说教的成分多,另外不注重社会实践。这种事情是这样,大家都知道不对,甚至都知道该怎么改,就是改不动。社会有惯性,体制有生命,个人意志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用很长的时间慢慢改变。

 

5、iSophy:向 @周鑫宇的微博 提问:人大在时代广场播了宣传片,我认为有一定作用;可细想起来,以培养中国高级政治人才为目标的学校在国外做宣传,显然不为招生,会否让外国人看了不明所以?

答:你们都在关心人大的宣传片,是为什么?这是一个学校的宣传片,它到时代广场播放,并不该承担过重的责任。如果美国人看了喜欢人大,这就够了。如果他们不知不觉觉得中国大学还挺高,这就很不错了,对吧?

6、大V在唱歌:向 @周鑫宇的微博 提问: 请问中国官员有什么形象?

答:我觉得有多面的形象。中国官员的形象,要跟世界上其他国家官员的形象相比较。这样一比较,中国官员的形象更像企业主的形象,精明、能干,但比较霸道,有时候飞扬跋扈。至于腐败问题,外国人直接感受少一些。

7、碧海蓝桥_Susie:向 @周鑫宇的微博 提问: 在旅行途中,但凡韩国、日本、土耳其人知道是中国人,就会问你是不是很有钱,是不是在他们眼里我们都是土豪?因为即使现在经济发展,他们也还是崇拜西方。

答:“土豪”是“暴发户”的代称吗?是有一点。在很多外国人眼里,我们有钱,但没文化。这比三十年前他们觉得我们又穷又没文化是要好一些了。如果哪一天,连中国的商人跟外国人谈完生意,还能聊两句哲学和艺术(不是艺术品投资),那我们就更长进了。

8、会跳舞的茄子:向@周鑫宇的微博 提问:八十年代柏杨先生出版《丑陋的中国人》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请问您是否熟悉这本书?时隔三十年,对比书中的描述,您认为中国形象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答:我还看到过一本书叫丑陋的韩国人。我们也可以写丑陋的法国人,丑陋的美国人。你要用一定的标准看,每个民族各有各的丑陋,人性还有它共有的丑陋。这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但文学就是文学。把国家社会的问题归结到所谓国民性,看似深刻犀利,其实是逃避和无用。

9、压力山大普尔圆:向 @周鑫宇的微博 提问: 奈爷爷曾经发文指出,中国和俄罗斯的image-building虽然花了大手笔,然而因为是由政府牵头的,所以完全不具有说服力。那么中国形象该如何由社会而不是政府塑造?

答:政府可以发布信息,回应疑问,澄清误解。但要政府去做长久的人心工作,确实比较有限。那些老外连自己政府说的话都不太信,能相信中国政府说的话吗?

10、哈利德每天要学一道菜:向 @周鑫宇的微博 提问:周老师您好,我上过您的课。我想问一下您对一个即将从事外交工作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答:准备吃苦。多了解中国。

11、杨欣蕊最近在练气功嘿:向 @周鑫宇的微博 提问:宇哥,我在国外留学,参加很多国际学生的活动,发现中国留学生对自己的国家没什么骄傲感,其他外国学生在提到自己国家时都大声欢呼,只有提到中国时底下灰溜溜一片。中国人自己都看不起中国形象,请问您怎么看?

答:这个情况可能是因为中国人不喜欢欢呼。我个人觉得中国留学生往往比谁都爱国。

 

12、孫佳寧:对 @周鑫宇的微博 提问:官媒做起公共外交,障碍重重,媒体外交基本失败,这种局限性有突破的可能吗?

答:需要一个过程。员工本土化的话,效果就会好。另外还要逐步断奶,减少政府资助。不到市场里去找饭吃,就永远不知道受众是谁。祝你顺利!

13、落小砂:向 @周鑫宇的微博 提问: 物质上的付出赢不来真正的认可和尊重,我觉得与在海外的国人的行为比起来,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给世界的根深蒂固的印象才是影响至深吧?

答:我们个人能做的只能是多学习、多思考,减少误解的可能。比如前一段特别热的中国游客在德国餐厅声音太大的问题,这可能是跟我们中国人餐酒不分的文化有关系,而外国人餐和酒是分开的。你到德国的酒馆里去,声音比我们还大。这可能还真不能简单地归为素质问题。

14、rahime刘条命:向 @周鑫宇的微博 提问:以前一个阿拉伯官员到中国来给他女儿打电话,女儿淘气的问道:你回来之后会不会变成一个假爸爸。看来中国假冒伪劣商品在国外已是“声名远扬”了。周老师,您怎么看?

答:中国商品深入国外千家万户,是中国最重要的名片。假冒伪劣产品对中国形象影响很大。不过这个事情很复杂,随着时间地推移,会逐渐变好。我们现在已经走了这么远,技术进步了这么多,即便还是要假冒,但至少不要伪劣。只要不伪劣,终有一天我们也不需要假冒。

15、zadyLi:向 @周鑫宇的微博 提问: 宇哥,现在中国人为何如此在意别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对自己形象的看法?能从历史方面来解读一下咩?

答:我们其实很多时候没有意识到,西方是我们看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有时候把西方赋予了完美的形象,来对比自己的不足;然后又把西方对中国的看法,作为我们成功或者失败的标尺。这种心理很常见。你对一个小时候欺负过你、在班上成绩又比你好的同学,就有这种心理。

16、凉风寂舞:向 @周鑫宇的微博 提问:国外的中国产品质量很好,国内的还差呢。

答:跟当地质检有关系。您在美国,那是杠杠的。主持人通知我要结束了。感谢各位朋友们乡亲们的参与捧场。希望你们继续关注中国的形象问题,每个人都成为中国的形象大使。至少先做自己的一个形象大使。每天多微笑!拜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16/7346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