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释放亚欧经合新动力

2013年09月17日 14:16

 

“古丝绸之路”作为贯通东西方的贸易通道,是经济全球化的最早实践,被誉为全球最重要的商贸大动脉。如今,中方共建“新丝绸经济带”主张的提出唤醒了这条历史纽带。习近平主席提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创新合作模式,令亚欧经济一体化成为现实期盼,更有望重塑世界经济版图。

在此次访问过程中,中土、中吉关系分别提升至战略伙伴关系;中哈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乌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了友好合作条约。这将对推动中国与中亚合作,释放亚欧经合潜力起到重要作用。

贸易合作将更具广度深度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端连着充满活力的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可以预见,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国与亚欧国家未来贸易与投资合作规模将不断扩大,内容将更加丰富,质量也将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我国与亚欧国家的贸易持续扩大。根据我国海关数据,2012年我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额已达459.4亿美元,比双方建交首年1992年的4.6亿美元增长近百倍。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塔吉克斯坦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此外,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俄贸易额也连创新高,2012年高达882亿美元。

我国与亚欧国家的相互投资不断增长。亚欧已成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市场多元化的重要地区。据商务部统计,中国目前已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吉尔吉斯斯坦第二大投资来源国。哈萨克斯坦已成为中国在海外第三大投资目的国,我国对哈萨克斯坦投资额已超过200亿美元,对哈各类形式的金融信贷超过300亿美元。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中亚在发展东西方贸易、促进东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研究室主任吴宏伟指出,中亚国家都十分看重自己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这一地理优势,希望借助丝绸之路复兴本国经济,纷纷把复兴丝绸之路作为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我国此次提出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张契合了中亚国家的发展诉求,必将带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往来新的繁荣期。

分析人士还指出,当前亚欧各国推行的战略计划都体现出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亚欧大陆自由贸易区的意愿。而亚欧大陆自贸区的建立,将形成来自亚欧两个方向的国家共同引领的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新格局,促进新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

1

(图为9月13日,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首脑扩大会议。)

能源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能源合作是我国与亚欧国家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双方在能源领域有着天然互补优势,通过能源贸易与开发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为双方能源能合作带来了新契机,对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等大型能源合作项目,以及中亚油气合作示范区建设都将带来重大机遇。

 

我国与中亚地区能源互补优势明显。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等资源,但基础设施和工业技术相对薄弱,而中国对这些资源有大量需求,并可以在技术转让和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在过去几年里,双方已建成2800多公里长的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也正稳步推进。中哈双方共同出资、共同建设、共同运营的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第一阶段于日前竣工通气。这条管道一期工程即中亚天然气管道哈萨克斯坦境内段,全长1302公里,A、B线已顺利投产,设计年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C线预计今年底全线贯通,年输气能力250亿立方米。

近期,我国与亚欧各国在能源合作上又取得了新突破,签署了一系列重要能源协议,在资源勘探开发、通道建设和工程技术服务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合作,我国与中亚-俄罗斯油气合作区建设全面提速。

在此次习近平访问过程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签署了一系列油气合作新协议;与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康采恩签署了土库曼斯坦加尔金内什气田年300亿立方米商品气产能建设交钥匙合同等协议。同时,中国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通过东线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双方同时商定在年底签订购销合同,实现2018年供气的目标。这意味着谈判十余年未果的中俄天然气管道迈出坚实一步,并有望于今年底瓜熟蒂落。届时,中国油气进口的东北战略要道上,将再添一条天然气进口大动脉。

在本月4日于乌鲁木齐举行的“亚洲能源高速公路”专家组研讨会上,亚欧各国专家还提出,在全球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背景下,亚欧国家应进一步加强电力能源互通领域间的合作,推进区域电网对接及整合,提高能源效率,使地区能效合作深入推进。

基建项目合作推进互联互通

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期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说,上合组织正在协商交通便利化协定,尽快签署并落实这一文件,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在此基础上,中国愿同各方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李源潮副主席9月2日在第三届中国-亚欧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上也表示,亚欧国家应推进新亚欧大通道建设,努力将亚欧大陆桥发展成为集交通运输、油气管线、通讯光缆、物流商贸为一体的增长极,带动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

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有关各国的共识,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与中亚国家间建设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电网以及能源管道的互联互通网络,推进人员流动、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合作,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激活新的经济增长点。各成员国,特别是基础设施水平相对落后的成员国将从中受益。正在建设的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公路等工程将激发中国同中亚的经济合作潜能。

 

中国社科院中亚问题专家孙壮志指出,陆路交通的一体化将改变陆地文明式微的现状,亚非欧国家展开更活跃多元的经济交往,这将使合作领域从过去的人力、能源、矿产等,拓展到现在的技术、投资、金融、服务,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2

(图为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

金融合作将为区域经济注入驱动力

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脉。在当前全球流动性收紧、美元币值波动较大、各国亟需发展资金的情况下,加强有关各国之间的金融合作十分必要。习近平指出,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在本币结算方面开展了良好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一好的做法有必要加以推广。如果各国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就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

对于解决贸易和增长中所需的资金问题,专家认为目前有几个选项:一是建立专门账户,二是扩大本币互换规模,三是加紧研究建立开发银行。

扩大本币互换属于双边合作范畴。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央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习近平9日在塔什干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举行会谈时提议,进一步扩大双边本币结算。这些协议的签署,不仅有利于双边贸易规避美元币值波动的风险,还有利于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范围,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建立开发银行属于多边合作范畴。专家认为,目前经济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成员国企业家之间联系不够以及缺乏融资机制,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由相关各国出资成立开发银行。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前接受五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应加紧研究建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以解决项目融资难题和应对国际金融风险。这一举措将为成员国间的经贸合作“舒筋活血”,为组织内未来各领域合作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持久动力。

推进境外直接挂牌交易与多币种直接兑换也是规避汇率风险的有效尝试。人民币对卢布交易2010年12月在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人民币首次在中国境外实现直接挂牌交易,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非常重要的一步。俄罗斯工商会副主席彼得罗夫建议,上合组织应该不断推动本币结算,以推动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他说,卢布和人民币直接结算是一项前景光明的工作,鉴于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汇率不稳定,推进本币结算将减小企业的贸易风险。(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17/7348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