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发放便携式烟灰袋只是治标之策

2013年09月21日 21:20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1

常州城管发放烟灰袋引争议

8月23日,常州市城管局人员走上街头向过往市民免费发放了5000个便携式烟灰袋。据了解,这种烟灰袋由该局特别订制,外形像一个零钱包,体积只有半个香烟盒大小,拿在手里非常轻便。“这个还蛮方便的,烟头、烟灰放进去后,只要把盖子一盖,过会儿就灭掉了。”有市民在体验之后表示。

此举也引发争议,有市民质疑该局公然发放烟灰袋涉嫌变相鼓励抽烟,与倡导公共场合禁烟的大背景格格不入。对此,常州市城管局相关工作人员8月26日表示,目前吸烟现象客观存在,该局只是为了鼓励市民少随地乱扔烟头,“两害相权取其轻”。

“丢弃烟头现象仍严重”

据常州市城管局通报,8月23日下午1点,在常州市市中心南大街双桂坊十字路口,10余名城管队员、环卫工人以及该市城管局、环卫处工作人员向过往市民免费发放了上述便携式烟灰袋,引发不少市民关注。该烟灰袋大小与半个香烟盒相当,厚度稍薄,可以轻松将其放入随身口袋;袋子上印有“请勿乱扔烟头”的提示。据了解,这种烟灰袋采用了优质的阻燃材料,烟头未掐灭就可以放进袋内,冲洗之后可重复利用。活动当天首批共发放了5000个。

据介绍,南大街是常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人流量大,产生的生活垃圾不少,其中烟头是环卫工人每天清扫的主要垃圾之一。“我们一个班组13个人,每天分两班在路上巡回保洁,烟头、纸屑是清扫中见到最多的垃圾。别看南大街就600米长,一天保洁下来我们至少能捡到3000多个烟头。”南大街环卫工人董乔建说,让他们最头疼的就是那些随处乱扔的烟头,体积小难发现,不仅会带来火灾隐患,还给清扫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常州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家用上这种烟灰袋之后,宛如带了一个随身的烟灰缸,烟灰、烟头都可以扔进去。”该负责人表示,“少扔一个烟头,环卫工人就能少弯一次腰。”但对烟灰袋造价等问题,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不便透露。

“两害相权取其轻”

出发点是鼓励市民不要乱扔烟头的创新之举,一经发布却引发不少争议。有市民认为,现在公关场所开始鼓励禁烟,城管部门却发放烟灰袋,是否涉嫌鼓励烟民抽烟?也有网友认为,该市城管此举的初衷可以理解,毕竟没有限定市民在公共场所使用该烟灰袋,而是让烟民拥有一个随身携带的“烟灰缸”。

 

对此,常州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回应,“有人质疑,觉得我们是在鼓励大家吸烟,但只要仔细想想,就能明白,城管部门绝不是这个意思。”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吸烟市民随地丢弃烟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城管部门制作、发放烟灰袋仅仅是让大家不要乱扔烟头,乱弹烟灰。“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当然更希望大家少抽烟,但在没办法让大家不吸烟的情况下,只能先劝大家别扔烟头了。”

江苏宁联律师事务所律师臧公利认为,常州城管此举并非鼓励抽烟,而是方便那些的确要抽烟的人把烟头放入更安全的地方,对环境和公共卫生有好处。

“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我们更希望控烟能够落到实处。”常州市城管局负责人表示,在短期内,根据市民需求,该局还将考虑再次发放便携式烟灰袋,希望先能够减少乱扔烟蒂的现象。

【热议】便携烟灰袋承载不了太多期许

贾志勇:向市民发放烟灰袋,有利于街道环境的保护,也可减少环卫工的劳动量。能实现这一点,就够了,没必要掺杂太多的预期。再说,让城管帮助烟民戒烟,也不是城管的分内事。

堂吉伟德:发放烟灰袋其实体现了一种城管理念的进步。行政强制的办法可能立竿见影,却很容易触发抵触。如果能更多地考虑到公众的要求,实现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往往能够获得理解与认同。

卞广春:但是,南来北往的行人是不确定的,便携式烟灰袋是有成本的,难免被丢弃,烟灰袋既不可能满足所有烟民需要,也不可能让他们戒烟,更不可能让他们时刻记着把烟头放到该放的地方。

堂吉伟德:公众之质疑,其实不过是对禁烟现状的深度失望,以及对禁烟效果的强烈期待。但无论基于何种理由,都不应成为质疑发放便携烟灰袋的理由。超越职责的诉求,很容易引发角色的错位,让责任者左右为难,由此导致的纠结,反倒不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便携烟灰袋坏了控烟“一桌菜”

吸烟有害健康,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为了控烟戒烟,社会有关部门想了很多办法,作了很多努力,如把“吸烟有害健康”的标识印制到烟盒上,在公共场所张贴“禁止吸烟”标语,会议室里不摆放烟灰缸等等,就是为了给吸烟者制造麻烦,设置障碍,让他们吸烟不那么方便,从而降低抽烟频率,最终达到戒烟目的。

常州市城管局向路人发放便携式烟灰袋,意在配合整治城市环境,减少路人随手扔的垃圾,不至于出现烟头满街的尴尬,此种做法一些国家也有。当然,从城管局工作角度出发,向市民发放烟灰袋并无不妥,只是发了烟灰袋,一是客观上为抽烟者提供了方便,变相助长了他们抽烟的观念和行为;二是制作烟灰袋也需要成本,网上售卖一个烟灰袋要两三元钱,免费发放烟灰袋的费用谁来支付?三是发放烟灰袋,治理的着眼点只在垃圾,而非香烟。在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积习难改的情况下,仅针对丢烟头加以突出整治,却忽略了吸烟这个更大的危害行为,也是本末倒置。

控烟是个社会问题,在举国控烟、倡导全民戒烟的大环境之下,阻烟还是助烟,关乎社会责任和道德文明。如果把全民戒烟比作国家正在烹制的“一桌好菜”,那么,常州城管局免费发放的烟灰袋,便是掉入这桌好菜中的一抹烟灰,与全民戒烟的正面宣传逆流而动,起了反作用,这样做的后果,说轻点,是影响了控烟的成效,说重点,则是方便了自己损害了他人。如果“瘾君子”们手持烟灰袋,优哉游哉地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满城尽是烟灰袋成为中国一景,常州城管看了又会生出何等感想?

在控烟问题上,社会各部门和公民个人,还是应该多想办法,多给正向力,少起反作用。

 

城管发烟灰袋释放文明善意

事实上,城管免费向市民发放便携式烟灰袋,更多的是从城市环境卫生角度考虑。在公共场所乱弹烟灰、乱扔烟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生活陋习,不仅影响了市容卫生,也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城管给市民发烟灰袋,释放出了维护城市文明的善意。

至于有人认为此举是鼓励抽烟的看法,笔者并不赞同。应该说,真正鼓励公众抽烟的是烟草的生产和销售。而且,一些人指责发烟灰袋是鼓励抽烟,是因为其误读了“禁烟令”。实际上,禁止抽烟的是室内公共场所,而不是室外公共场所。城管给市民发烟灰袋,仅适用于室外公共场所,对遏制乱弹烟灰、乱扔烟头等不文明行为很有帮助。

当然,城管定制的烟灰袋,也不能一发了之。城管人员在发放烟灰袋时,应劝导市民少抽烟甚至不抽烟,同时应提醒市民不要在室内公共场所抽烟,不要在室内公共场所使用烟灰袋。

“烟灰袋”能装下善意却装不下法律

为在街头等公共场所抽烟的烟民提供便携式烟灰袋,对于治理随处丢弃烟头乱象来说,或许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也不会如想象的那般美好。一个便携式的烟灰袋用久了必定是肮脏不堪,有谁会常常把它带在身上呢?即使起初会有效果,面对随处丢烟头的方便,最终这些烟灰袋也会被丢弃在垃圾桶里的。因为,比之随意丢弃的方便,这烟灰袋对于烟民来说还是不方便的。

随处丢弃烟头不是一个烟灰袋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是公共素质的问题。解决不了烟民的素质问题,一个烟灰袋换来的只会是尴尬的结局。最关键的还在于,烟灰袋的发放和现行中的法律法规是抵触的。比如说,我们各地都严格规定公共场所是禁烟的,比如说我们在倡导公民戒烟,比如说前几天中央刚刚发布《领带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的通知》,这些都表明一点,社会导向是要减少或者杜绝公共场所抽烟现象的。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城管到街头发放烟灰袋的做法,是一种什么样的导向呢?那也就意味着只要不乱丢烟头就可以大胆的抽烟了。

当然,常州城管发送烟灰袋的做法出发点是好的,就是减少公共场所乱丢烟头的现象。但是,这样的小善意里也还有自私的因素。城管部门肩负着城市卫生工作,少了烟头对自己的工作是有利的。为了自己行业的小利益而放弃了公共场所禁烟的大利益,这不是城管部门该做的事情。

固然,发放烟灰袋的举动,在现实公共场所禁烟的尴尬面前,有着现实意义。但是,这却和社会禁烟的大环境是矛盾的。我们不能用错误的举动成全错误的行为。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严打小偷小摸行为,面对小偷小摸行为屡打不止的现象,公安机关却不能告诉小偷:“偷了钱包把钱留下的时候把包乱扔!”

道理粗俗了点,可就是这个意思。公共场所抽烟是不允许的,我们不能因为制止不了这种现象就为抽烟提供方便。

再说了,这些烟灰袋从何而来,凭什么动用公共资金为烟民的错误举动去买单呢?小善意的“烟灰袋”装满了灰蒙蒙的大错误!

 

别对“城管发放烟灰袋”过度解读

说实话,看到这个新闻眼前一亮。南大街是常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区,环卫工人一天就捡3000多个,“随意丢烟头”已成影响市容环境的顽疾,在此现实状况下发放的烟灰袋可以说既是“一线调研”的解决方案之一,也是对市民不文明行为的无声劝诫和宣传,此其一。

白色的小袋子上除了印有“请勿乱扔烟头”的温馨提示外,还有“常州城管32字”服务品牌和12319热线。从32字“方针”可以看出常州城管的服务理念和文明执法性的宣传,表达了城管亲民、和谐、温馨的美好意愿。小小烟灰袋除了提醒文明吸烟外,还承载着密切群众服务市民的“连心桥”作用。近来城管通商贩的矛盾冲突频发,其实本可和谐。从城管发放烟灰袋宣传看到了“和谐城管”亮相的积极信号,此其二。

“这个烟灰袋真不错,可以随身带,用起来也方便。”这是市民当场试用时留下的赞语,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乃为实证。烟灰袋采用阻燃材料,不仅耐高温,还防水,可以随身携带用来装烟灰、烟头、口香糖等垃圾,有助于改掉随手弹烟灰及扔烟头的坏习惯,还帮助起到消除火灾隐患作用,“功能”很多,在创导文明方面具有正能量作用,此其三。

至于有市民质疑“变相鼓励抽烟”的说法有点过。这种质疑虽说也有一定道理,但整体来说城管发放烟灰袋的意义利大于弊。就目前而言,在倡导禁烟的震慑力和执行力尚且不够的语境下,力推文明吸烟的行为也是可取的。没有烟灰袋的发放,吸烟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发袋之义不在鼓励吸烟,而在倡导文明吸烟,这是显而易见的,不能吹毛求疵过度解读。

【启示与思考】

众所周知,国家已经立法在公共场所禁烟,连公共吸烟处和烟灰缸都将逐渐取消。在全民倡导禁烟的大环境之下,城管部门公然上街给市民,尤其是给烟民发放便携式烟灰袋,确实有可能在客观后果上起到鼓励烟民吸烟的效果,群众的质疑不无道理。但是,从禁烟现实困局角度说,城管局给烟民发放便携式烟灰袋,不失为一种务实的次优选择。

虽然说国家已经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力度也不小,公众也很支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禁烟效果很差,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是几乎没有效果。既没有人制止在公共场所的违规吸烟行为,也没有机构和人员对在公共场所违规吸烟的烟民予以处罚,禁烟等众多措施基本上落空,该吸烟的照样吸烟,很少有人因为有禁烟措施或者禁烟提示标语而选择不吸烟。说白点,在目前禁烟就是一句空话,特别是在人来人往的大马路上。

在这种情况下,既然禁烟不现实,不能禁止烟民在马路上走路时吸烟,那么我们就应当退一步考虑,想方设法的减少烟民在马路上吸烟制造的垃圾和污染。而便携式烟灰袋,可以随身携带,用起来非常方便,既能装烟灰,还可以盛放烟头,避免烟民在吸烟时随时随地的抖落烟灰和在吸烟结束之后随意丢扔烟头,以减少吸烟垃圾,甚至减少因烟头乱扔而引发火灾。从这个角度说,城管用发放烟灰袋的方式,是在劝诱他们讲文明,提高文明素质,而不是变相鼓励抽烟。

其实,城管发放的烟灰袋,就像发放环保袋一样。通过环保袋,让大家注重环保,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这是一种积极的作用。

当然,发放烟灰袋只是治标之策,而且要让便携式烟灰袋发挥实用性,还需要提高市民素质。只要市民素质不提高,即使发了烟灰袋,烟民不见得出门就一定会带上烟灰袋,更不见得吸烟时一定会使用烟灰袋,仍然有可能我行我素随时随地制造吸烟垃圾。另一方面,从治本之策层面讲,必须依赖制度建设,像发达国家一样,采取法律、经济等手段,提高吸烟成本,彻底消除公共场所吸烟现象,直接减少吸烟垃圾。只要公众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就算不发烟灰袋,也没有吸烟垃圾存在。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21/7352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