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案例】“官员签到奖”取消了,反思不能停

2013年09月21日 21:29

 

 

【基层执政案例】

【事件介绍】

1

安徽义井乡政府出台考勤制度:按时签到每天奖励10元 

2013年8月22日有读者反映称,长丰县义井乡政府5月底出台了新的机关考勤制度(试行),其中明文规定“按时签到,每天奖励10元”。此举一出,引发了公众热议。

2013年8月22日,长丰县义井乡的朱先生告诉记者,该乡乡政府有50多名工作人员,如果大家都准点打卡上班,意味着每天就要奖励500多元。

随后,记者在长丰县义井乡官方网站的“政府文件”中,看到了这份“义政〔2013〕99号”《义井乡机关考勤制度(试行)》文件,落款日期是2013年5月26日,并于2013年6月1日起执行。

记者在文件中看到,“上午上班打卡时间7:00~8:10、下午上班打卡时间14:10~14:40、下午下班打卡时间17:20~17:50”。按时签到,每天奖励10元。不按时签到的除不予以奖励外,每迟到(或早退)一次罚款5元;同一天三次无故缺勤,按旷工计,旷工一天罚款30元。

昨天17:00左右,记者再次登录该网站时发现,这份文件已被删除。

“这确实是我们乡政府刚刚出台的考勤制度,目前还在试行。”昨天,义井乡宣传委员黄振告诉记者,出台这个政策主要是“为加强机关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黄振告诉记者,这一政策实施后,可以避免有的工作人员消极怠工,“我们乡政府有50多名工作人员,所有奖励的钱主要来源于乡财政,另外一部分就是罚来的钱。”

长丰县义井乡乡长张发品告诉记者,这个制度实施后,能加强政府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奖励的钱与政府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没有关系,是乡财政拨付的。”张乡长说,自从6月1日实施这一制度以来,有一定的效果。

长丰县义井乡的这一举措引发了公众热议,但拍砖者众而褒扬者少。

“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来说,上班不迟到是必须的,凭什么按时上班还要奖励呢?”朱先生说,如果按时上下班有奖,那么按时完成工作、按时送文件等是不是也要奖励?

“按时上下班就奖励的做法是不合适的!”安徽行政学院昂永生教授告诉记者,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按时上下班是基本要求,是职责所在,对按时上下班者进行奖励是不合理的。

 

“官员签到奖”是种负激励

从义井乡出台新机关“考勤制度”看到,不但设了10元按时签到奖,还设了迟到(早退)罚5元旷工一天罚30元的处罚。奖惩奖惩,有奖就会有惩,乍一看来官员设签到奖很合情理,但细思又不尽然。

上班不迟到早退是必须遵守的起码原则,签一次到就可以得奖,有滥发奖金之嫌。再说,一些官员签到后又离开或出工不出力混日子又该怎样呢?那还不是表面的按部就班。若一些官员不要这10元签到奖,愿意挨罚款30元的旷工处理,去干自己更赚钱的营生又是否可行呢?

从该乡的回应获知,之所以制订这样的考勤制度初衷是希望加强机关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事实上是在试图通过以罚代管,以奖代管,有管理简单化处理的倾向,其效果是有限的,弊端多多。要避免部分工作人员消极怠工的问题,还是要追求科学高效的管理。比如,加大随机抽查,验证其实干等等都是。

而且,这样的官员上班签到奖让人浮想联翩:一个靠签到奖维系工作的公仆,其办事效率与执政口碑又会如何呢?作为人民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试图通过金钱去“奖勤罚懒”,而不是主动贴近群众工作服务,再怎么“奖罚分明”其效果恐怕也非常有限,到头来还是有“懒政”嫌疑。

当前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大搞转变作风活动,除了严格执行“八个不准”、“六个一律”外,还要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学习,从精神灵魂上强化公仆情怀和服务意识。而不是在管理“创新”上打“擦边球”,整出些类似“官员签到奖”这样的动作来,这其实是种负激励。

让人五味杂陈的“官员签到奖”

政府工作人员按时上班,原本就不应该是个问题,如果按时签到都需要进行奖励,只能说明某些政府工作人员平时连按时上班都很难做到。虽然按时签到每天奖励10元,看起来金额并不大,但由此暴露出来的政府机关庸懒散软等问题却不可小觑。

按照义井乡今年5月底出台的新机关考勤制度(试行)的规定:按时签到,每天奖10元。不按时签到的除不予奖励外,每迟到(或早退)一次罚5元;同一天3次无故缺勤,按旷工计,旷工一天罚款30元。奖罚看似分明,对比之下却不难看出,迟到(或早退)以及旷工的惩罚未免太轻,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按时上班是职责所在,职责范围内必须做到的却要进行额外奖励,而“轻飘飘”的罚款更像是有意放纵,倘若只需交少量罚款就可以不上班,一定程度上还会为官员旷工找到借口与托词,助长政府部门不良风气的形成。

面对“官员签到奖”,有人认为是政府变着法子为官员发福利,也有人认为这个做法可以避免部分官员消极怠工。但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官员签到奖”都让人五味杂陈,它的出现除了证实一些政府机关工作作风存在问题,还有一些政府工作悬浮,挖空心思出“奇招”、搞“创新”,却违背了最基本的执政准则。工作作风不严谨,根源是管理制度的形同虚设,一些政府官员带头不按时考勤,其他人员势必“跟风”,再加上缺乏有力的监管与问责,政府工作人员工作松垮,失去主动性,上班如同休闲,即便有奖励可拿,按时考勤也不过是走过场,无法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人浮于事、消极怠工现象同样会存在。

事件经媒体曝光后,义井乡党委紧急开会取消这一规定,“签到奖”泡汤了,却让人高兴不起来,谁能保证其他花样翻新的“某某奖”不再出现?说到底还是制度和执行的问题,中央三令五申加强作风建设,具体到一些地方总感叹“党中央国务院太遥远”,对上阳奉阴违,对下敷衍塞责。从这个角度说,“官员签到奖”未必不可有,但前提是惩罚必须“动真格”,比如对工作积极主动、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的同时,也须对庸懒散软人员严厉问责,对于公众而言,象征性的罚款就免了,最期待的莫过于“下岗”或“终生不得录用”。

 

公务员签到,老百姓买单?

当公务员按时上下班都需要用奖金来引诱时,当地混乱的机关纪律不难想象,对公务员体贴入微的公共财政使人看到,“隐性福利”有着怎样巨大的发挥空间。

比签到有奖规定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公共财政不能被锁进制度的“保险箱”,类似“隐性福利”的“创意”恐怕仍将不断花样翻新。

据《新安晚报》报道,安徽省长丰县义井乡政府于5月底出台了新的机关考勤制度(试行),其中明文规定“按时签到,每天奖励10元”,此举引发当地民众关注。记者调查发现,该乡乡政府有50多名工作人员,如果大家都准点打卡上班,意味着每天就要奖励500多元。

无论在任何工作单位,都有相应的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只是最低的行为标准,仅因为这个就要每天额外进行奖励,这样的规定着实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莫名其妙的规定再加上公务员的身份,别出心裁的义井乡政府想不引起非议怕都很难。每天500多元的奖励,看起来似乎不算很多,不过,经年累月同样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这对于一个乡政府来说意味着不小的压力,更何况,这样的奖励原本师出无名。

这样的规定,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各种企业的“全勤奖”。企业“全勤奖”一般都是从工资预算中扣除一部分设立奖励机制,以此来奖勤罚懒。义井乡政府的奖励制度显然并非如此,该乡乡长明确表示:“奖励的钱与政府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没有关系,是乡财政拨付的。”寻常“全勤奖”因其发放方式而褒贬不一,赞同者认为可以增强纪律观念,反对者则指出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义井乡乡长的表态,毫无疑问是想给乡政府工作人员吃颗“定心丸”,其表态明确无误地告诉大家:这笔资金与工资无关,纯属额外奖励,诸位可以放心享用。这样的表态或许会令当地公务员感到安心,但却不免让当地民众闹心—公务员上班签到,凭什么让老百姓额外买单?

公务员的工资总是能引起公众的关注,其中固然有公务员收入相对较高的因素存在,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信息的不透明使得公众对此倍感好奇。毫无疑问,名目繁多的工资外收入才是公务员工资单的最大“看点”,当按时上下班这样最基本的行为准则,都能成为额外发放补助的理由时,公众有理由担心,如此慷公众之慨的财政管理体系内,当地公务员的“隐性福利”到底还有多少?公共财政虽然由各级政府所调配,但其用途是发展公共事业、改善民生,绝不是任由挥霍的“唐僧肉”。现实生活中,将公共财政当作公务员“福利银行”的基层政府屡见不鲜,有媒体报道,一些政府机关每个季度发放1000元超市购物卡,凡节日必发钱,甚至连女同志买卫生巾的钱都有补助。对比之下,“签到有奖”也是“隐性福利”其中一例,所谓万变不离其宗,“隐性福利”的表现形式虽然花样繁多,归根结底都是擅自改变公共财政的用途,难逃权力自肥“监守自盗”之嫌。

当公务员按时上下班都需要用奖金来引诱时,当地混乱的机关纪律不难想象,黔驴技穷的管理手段也因此展现无遗,更为严重的是,对公务员体贴入微的公共财政使人看到,“隐性福利”有着怎样巨大的发挥空间。基于此,我们或许不难理解,为什么公务员考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为什么有人留下“死也要死在体制内”般惊世骇俗的誓言。经此一役,相信这项签到有奖的规定很快将寿终正寝,比这项规定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公共财政不能被锁进制度的“保险箱”,类似“隐性福利”的“创意”恐怕仍将不断花样翻新。

“按时签到每天奖10元”取消了,反思不能停

2013年8月24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安徽长丰县义井乡乡长张发品说,目前乡党委紧急开会,已取消乡政府工作人员按时签到每天奖10元的规定。义井乡出台的这个规定,引发公众热议。

这一取消,自然可以叫做闻过即改,而且还是雷厉风行—从媒体报道引起舆论惊哗到取消,仅有屈指可数的几天。签到拿奖,拿之无道。“无功不受禄”,天经地义,按时签到,是本份而不是“八小时外多奉献”。现在拨乱反正,取消谬奖,当然好,但不能不说的是这个“过”,真的非得“闻”了才知其是“过”吗?人们有足够理由认为义井乡取消签到拿奖不过是迫于舆论压力,正因如此,取消了谬奖,反思不能停。

判断签到拿奖的孰是孰非,并不需要多少鉴别能力此举一经媒体披露,就引发坊间批评蜂起,这并非百姓识见非凡,而实在是问题“太常识”了。为什么连老百姓都认为“太常识”,立马可以分清对错的事情,某些政府部门却会犯晕?这只能证明一点:有些政府部门的特权意识,真的是入骨入髓,成了下意识。不仅上班迟到早退成了一些公职人员的“特权”,要让其按时上班竟又要用上签到拿奖的另一个“特权”。

 

签到拿奖的谬赏发生在一个地方,而类似的“谬×”却在不少地方都方都有。比如有些地方的政府部门,天气一热就用“公务夏令时”缩短工作时间让自己“谬休”,就是又一个例证。又比如重点幼儿园专招公务员子女,再比如没完没了的公务员福利分房,以及豪华“干部病房楼”,甚至“下海”当老板了,也要先系上丰厚退休金的安全带等等……莫不是权力本位使然。掌权者将自己视为“天生”的既得利益者,一切利益都要向自己倾斜,都想“既得”。特权情结盘根错节,事事处处想要优待,具体到一个签到考勤,也要额外获钱,这也是习惯成了自然。

在破除特权意识、权力本位这件大事上,一向来我们似乎更多地寄希望于“自觉革命”。“自觉革命”当然要,但要是缺了体制的推进,也终是隔靴搔痒。中央提出要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签到拿奖”之类不但要“照镜子”,而且还要挖根子,形成制约权力自利的机制,否则这次按下了葫芦下次还会浮起瓢。

【启示与思考】

大千世界,真的是无奇不有。在堂堂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按时签到、准时上班,竟然能领“按时签到奖”,真的是很荒诞的事情——如果各级公权力机关都这般乱搞,又得浪费多少纳税人的辛苦钱?给政府部门的形象带来多大的负面效应?

“按时签到奖”,奖出了什么真问题?虽然被媒体曝光后,该乡党委紧急开会,已取消这一规定,但这一荒诞规定的出台,却让我们看到,中央三令五申的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要“过紧日子”等政令,在一些基层是如何被熟视无睹、如何被架空的。

义井乡乡长张发品说奖金尚未发放,但如果不是偶然被媒体披露了,此项规定会被马上取消吗?按时签到、准时上班,本就是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尽到的基本义务,不然,凭啥每月发你工资呢?现在倒好,你按时上班了,居然还能领到每天10元的“按时签到奖”,人民公仆难道是为人民币服务?居然还大言不惭地说什么“这个制度的初衷是希望加强机关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可想而知,在那里,一些基层公职人员的工作作风是多么得涣散、慵懒,需要通过经济奖励来按时上班,这与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是多么的格格不入。更令人怀疑其机关管理的无力,工作效率之低下。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可能群众去乡政府办事,跑上几十次都难以办成事吧!那么,又是如何在转变工作作风?如果群众去机关办事,连办事人员都见不到,密切联系群众,岂不又是一句空话?

显然,荒诞的“按时签到奖”暴露的问题还不仅仅于此。李克强总理多次重申:“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学会过紧日子,要把有限的资金花在民生上。”“越节俭,越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可合肥市长丰县义井乡,却在变着法子为政府人员创造隐性福利,按时上班,居然能多几百块的额外收入,这哪里是在过“紧日子”,分明是明目张胆地在给机关干部乱发钱。虽然,该乡党委紧急开会已取消这一规定,但鉴于其暴露出来的多重问题,上级部门是不是应该好好督查下该乡的工作作风呢?而不能只看到“浮出水面”的问题,却不去举一反三。

很是荒诞的“按时签到奖”无疑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些基层单位对中央政令阴奉阳违、我行我素的可怕问题,对于那些胆敢公然违反中央政令的地方和干部,必须“杀一儆百”,使有关政令不仅仅停留在文件里、口号上,而应践行在为民执政的每一个细节。否则,没准人家为“加强机关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还偷偷摸摸搞出个“按时下班”奖。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21/7352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