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天价拖车费凶猛 监管不能打酱油

2013年09月22日 15:01

 

【百姓心声案例】

【事件介绍】

1

货车被拖3公里交6000元拖车费 发改委:无统一标准

2013年8月25日,车主李先生的货车在四环主路四惠桥段与一辆轿车追尾,北京永君顺达汽车救援有限公司(下称永君救援公司)派出拖车,将事故货车拖离,3公里要价6300元。李先生表示,他难以接受这“天价”拖车费。但最终,李先生还是支付了6000元才将车开走。

对此,救援公司称,收费是按公司标准执行。市发改委工作人员表示,拖车价格属于市场调节,由经营者自主定价,政府无统一收费标准。

□事发

四环主路货车追尾客车

2013年8月26日上午6点半,位于朝阳区四惠桥东四环主路上,一辆河北牌照净重约10吨的解放货车不慎追尾了一辆现代轿车,导致双方车辆无法继续行驶。事后,交警赶赴现场处理,由货车车主李先生负全责。

据车主李先生称,由于事发时正处于早高峰,为了避免发生长时间交通拥堵问题,交警帮忙叫来两辆永君救援公司救援车将事故车辆拖到红领巾桥北辅路上,“交警跟我说私人救援公司价格大概四五百块,我表示可以接受,随后拖车司机来后我也问过他价格,他说先把车拖离主路再议,我也没多想就跟着上车。”

拖车3公里要价6300元

李先生称,货车和轿车被拖到将近3公里外的红领巾桥,先给了拖轿车的救援司机350元,但是拖货车的清障车却问他要价6300元,不给钱就扣车,“3公里拖车费6300元,这简直是坐地起价啊。”李先生质疑永君救援公司“天价”收费,同时,当时身上现金不够,只能找来在京的朋友王先生帮忙。

“救援司机没有事先告知我收费标准,等到拖完车了,便开始坐地起价。”李先生称,他的货车去年也发生过交通事故,当时车在河北廊坊翻车掉进沟里,之后叫来吊车拖了30多公里还不到1500元。

协商后司机交6000元取车

上午10点半,双方仍在原地僵持着,一辆永君救援清障车拖着车前盖受损的货车停在马路边,李先生和朋友一直在打电话筹钱,同时他们也试图和拖车公司在价格方面进行协商,但随后赶来的救援公司一名自称负责人的中年男子迟迟不愿降价。“再不给钱,等一个小时加200元。”

最后双方协商后,李先生无奈之下只好妥协,给了公司在场负责人6000元。在对方提供的救援确认单上,记者看到,出车费5000元,拖车费300元,困境费1000元,拖车里程为3公里,共计6300元,实收6000元。

 

□回应

永君救援:价格按成本定

对此,记者致电永君救援公司,据工作人员称,现场清障车确系公司所有,按公司拖车收费标准,特型A车、大型车、中型车和小型车救援价格分别为7000元、5000元、3000元和300元,困境救援费分别为1000元和300元起,拖车费分别为每公里100元和10元。

工作人员称,价格是据实际成本制定的,接到救援电话,他们会先根据车主反映的事故地点、车型与载重情况出动相应的救援车,酌情收费。“个别事故需紧急救援的,救援人员会先救援再议价,“并不存在坐地起价。”

交警:就近原则联系救援

2013年8月26日,朝阳交通支队劲松大队交警称,他们只负责维护交通秩序,保持道路畅通。一般遇到交通受阻、警方设备不能进行清障时,会在现场联系有备案有资质的救援公司进行救援。“我们一般根据就近原则联系附近救援公司,无权干涉救援收费,有任何异议找发改委。”

市发改委:收费无统一价

对于市民举报的“天价”拖车费问题,北京市发改委工作人员称,拖车费用目前政府还没有统一定价,主要根据车主自愿委托方式,拖车公司自行根据市场价格定价。但如果是民警帮忙叫来的拖车公司,救援车辆拖车前应先告知车主具体价格,“你们可以先找交警反映情况。”

□探访

救援拖车市场价无标准

2013年8月26日,记者致电北京多家汽车救援公司,其中3家可以拖中大型货车,三家出车费分别为1000元、1500元、3000元,每公里拖车费也分为35元、50元、100元等标准。此外,根据故障车辆的现场情况,还有可能另加困境费等。

新月救援公司工作人员称,救援拖车这一行业没有统一收费标准,也没有上级管理部门。“我们公司拖10吨货车的出车费用为1500元,另外根据行驶公里数加价,每公里35元。”

一路平安汽车救援公司工作人员称,载重货车最低收费1000元,到了现场实际勘查后,根据车辆大小、货物实际载重量和距离远近等,价格也会有所变动。

□相关

其他地区指导救援价

2010年9月19日,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对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和收费进行清理规范:公安交管部门拖移违章车辆属于行政执法行为,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也不得指定社会救援机构实施拖移并收取费用;对于高速公路上事故车、故障车的救援,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统一规范收费项目,合理制定收费标准。车主可以自主选择社会救援机构实施救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强制指定。

温州

20公里内货车最高收500元

2009年12月1日,温州开始实施道路车辆清障施救服务收费标准。按车辆类型分类收费,拖车20公里(含20公里)以内,客车每次每辆最低280元,最高400元;货车最低280元,最高500元;三轮车农用车、摩托车每车每次100元。拖车超过20公里以上可加收来回路程调车费,40座(含40座)以下客车及5吨(含5吨)以下货车每公里加收5元,40座以上客车及5吨以上货车每公里加收10元(不足1公里四舍五入)。所有车辆吊车最低300元,吊运货物每吨30元。上述收费标准每车每次不得超过1500元。

上海

5公里内大型车最高收700元

2011年8月15日,上海市物价局核定上海市道路清障施救牵引服务收费标准,(牵引费等于基本公里牵引费与超基本公里牵引费之和)牵引5公里(含)以内,按次收取基本公里牵引费;公路和高速、环线、跨江大桥等分别计费。小型车每辆每次最高300元,大型车每辆每次最高700元,特大型车(10吨以上平板货车、集装箱车、水泥搅拌车、油罐车、吊车、挖土机、压路机等)每辆每次最高800元。超5公里部分,按实际公里数加收超基本公里牵引费。超基本公里牵引费,小型车每辆每公里10元;大型车每辆每公里20元;特大型车每辆每公里30元。超基本公里牵引费按整公里计费,不足1公里不计费。牵引费收费标准每辆每次最高不得超过1500元。

 

天价拖车费应尽早成为历史

希望李先生遭遇的“天价”拖车费事件,能够最终让拖车领域中的“天价”收费成为历史。

车主李先生的货车在四环主路与一辆轿车追尾,北京永君顺达汽车救援有限公司派出拖车将事故货车拖离,3公里要价6300元。几经协商,最终李先生还是支付了6000元。对市民举报的“天价”拖车费问题,北京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称,拖车费用目前政府还没有统一定价,主要根据车主自愿委托方式,拖车公司自行根据市场价格定价。

这个官方解释显得“天价”拖车费好似“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什么可质疑,但问题是,车主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天价”拖车服务。根据报道中的说法,当时是交警帮忙叫来了两辆救援公司的救援车,车主向拖车司机问价,被回说“先把车拖离主路再议”。这说明,拖车公司在提供服务前并没有明确报价。正是这种隐瞒价格的行为,造成了双方的纠纷。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以及《关于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明码标价是底线的商业伦理。对于拖车这样的特殊服务,在提供服务之前向消费者明示价格,是对消费者选择权起码的尊重。

对“天价”拖车费的质疑,除了对消费者选择权的不尊重,还来自于这家拖车公司收取的“拖车费”的确太“天价”了。

资料显示,按温州市道路车辆清障施救服务收费标准,拖车20公里(含20公里)以内,客车每次每辆最低280元,最高400元;货车最低280元,最高500元。按上海市物价局核定的上海市道路清障施救牵引服务收费标准,牵引5公里(含)以内,小型车每辆每次最高300元,大型车每辆每次最高700元,特大型车每辆每次最高800元。超5公里部分,按实际公里数加收超基本公里牵引费。每辆每次最高不得超过1500元。相比起来,北京永君顺达汽车救援有限公司的拖车费用被称“天价”名符其实。

有必要问几个问题。一是北京可否像上海、温州等地一样,就“拖车”制定相应的服务收费标准,以规范拖车市场?二是推行拖车的市场化定价,有没有保障充分的市场竞争?是否存在某种形式的垄断?三是趁拖车需求人陷入“困境”之机,通过隐瞒拖车价格而在服务后索取“天价”拖车费的行为,是否涉嫌价格违法?

希望李先生遭遇的“天价”拖车费事件,能够最终让拖车领域中的“天价”收费成为历史。在此建议:一线交警应随身携带一张载有本地符合相应资质的全部拖车公司的服务卡片,联系方式及具体收费标准在卡片上都一清二楚。当有需求的车主第一时间能够看到这张卡片,基于自主选择的拖车自然不会再有价格纠纷。在信息公开面前,市场竞争才会充分展开,“天价”拖车费自会消失。

“天价拖车费”需要釜底抽薪之治

近年来,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车辆救援主体不明确,救援服务与收费行为不规范,一些地方违规指定社会机构实施救援并收取高额费用,加重了车主负担,社会反映强烈。对此,相关部门已明确表态,要规范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收费明码标价行为,降低不合理收费。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下发的《关于规范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要将行政行为和救援服务工作严格区分开来,实行救援的社会化,防止行政机关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以斩断高价收费的利益链条。

不过,实际效果似乎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专业性和有效性的要求下,高速路上车辆救援服务工作并没有实现全面的市场化,统筹组织实施被异化成了行业垄断和业务承包,并给利益输送埋下了伏笔。一方面,统筹组织实施的结果,往往异化成“指定维修”并导致垄断产生,指定的汽车救援公司具有了“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优越性,别人无权涉足;另一方面,拖车和维修缺乏明确的收费标准,加之政府指导的缺位,使得收费处于事实上的监管空白,从而才出现了开票可以优惠、讨价还价可以优惠等怪状。

车辆救援究竟救了谁?这确实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从实际来看,现在的车辆施救,拖与不拖,收费与不收费,收多与收少,完全取决于施救一方,而被救一方几乎没有发言权。不能不说,这是制度存在短板,若不能堵住个中漏洞,“故障车辆不得指定维修点,救援服务收费标准要向社会公示”的规定就会成为摆设。从这一点来说,除了对个别现象进行查实与查证之外,一方面要改变车辆救援服务行业业态,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由定点管理转向资格审查,并为充分的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明确收费标准,在物价管控上更加有作为,不能用“市场行为”忽视行政监管责任,导致行业乱象积重难返。也就是说,只有釜底抽薪,砍断利益输送链条,才能遏制“天价拖车”现象。

 

【启示与思考】

“天价”拖车费并不少见,在全国各地都曾出现,但官方只是纠正个例,从未试图制度化解决。拖车3公里花6000元,李先生只能自认倒霉,因为越耽误要价越高,自己的成本损失越大,只好咬牙花钱买平安。除了被宰一刀令人心疼,官方一推二六五的“太极”简直是向伤口上撒盐,愤怒、无奈、辛酸、绝望,纠结的心理难掩复杂的社会现实。

仔细观之,司机似乎掉进了愿者上钩的“陷阱”,只要出现交通事故“陷阱”就会自动触发。交警“帮忙”联系就近救援公司,拖车不说价格拖离后坐地起价,发改委将责任推卸给市场和交警,交警则“无辜”地建议有异议找发改委。如果司机不接受“天价”拖车费,向政府部门投诉一圈之后事情又回到了原点,还得和救援公司面对面起争执,官方根本不管,只在一旁看热闹。

其实,舆论早已揭开了救援行业的垄断黑幕。虽然交通救援市场会有多家救援公司,但公司必须经过交管等部门批准才能“接活”,而且会按照“潜规则”分别承包一个路段,其他公司的拖车服务将会被彻底排除在外。如此一来,看上去应当激烈竞争的拖车服务,在权力指挥下形成“藩镇割据”的垄断态势。一旦出现车祸,司机也只能顺从地“选择”特定救援公司,并且接受特定的“天价”。

一言以蔽之,司机遭遇“天价”拖车费,根源在于权力与资本合谋形成的垄断。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匪帮经济圈”—扭曲的权力为了利益的稳定化和长期化,会改变“烧杀抢夺”的无度“抢劫”行为,而是通过提供一定量的秩序和公共服务,变成长期的有限制掠夺。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出现制度缺失,权力和资本结合成紧密的小圈子,在它们眼中公众就是待宰的羔羊。与此同时,权力往往隐藏在贪婪的资本之后。

若想消灭“天价”拖车费,需要把交通救援还给市场,让救援服务公平公正地竞争。这就必须打破现存的“匪帮经济圈”,让权力和资本各归其位。此时,通过制度、法律的改革形成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才能唤来让权力和资本“归位”的“姜太公”。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22/7355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