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坚决刹住境外招商奢华之风

2013年09月23日 09:49

 

【反腐倡廉案例】

【事件介绍】

1

人民日报:一些赴港招商活动奢侈浪费

各地政府赴港招商,是地方展示形象的窗口,推动合作的平台,对加强联络、引进外资、提升形象、发展经济,功不可没。但是,一些内地赴港招商团的奢侈之风不减,亟须狠刹。

今年5月一个月,香港迎来6个省级招商团;6月,又有3个省级招商团赴港。此外,还有一些地、县级政府招商团。这些招商活动,一般包括启动仪式、集中签约、大型宴会等环节,都在香港顶级酒店和会场举行,耗资不菲。一个香港酒店业从业人士说,香港几家最高档的酒店,如金钟香格里拉、万豪和湾仔君悦,都是招商团最喜欢入住的酒店。这些酒店的普通标准间,都要2000元左右一晚。

今年5月,某省招商团在香格里拉酒店举行早餐会。一位参会的香港企业家透露,参加者共约40人,花费约4万元,人均1000元。这位身为亿万富豪的企业家,宴会结束后特地向服务员要了账单,看后不禁感慨:“一顿早餐花1000元,我不掏钱都觉得心疼。”

记者随后致电香格里拉酒店,询问早餐会报价。答复是容纳40人的华山厅,一小时早餐会最低消费30000元,另加10%服务费。租用投影仪、无线麦克风都要另收费用。

一些香港企业家说,常常是宴会进行不到一半,桌子就已经空了一半。“服务员还在不停上菜,最后都是原样收走。”一位经常协助内地招商团组织活动的公关公司员工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社会地位的嘉宾都很忙,一晚要赶好几个场子,为了“给面子”才答应出席晚宴,只好坐一下就走。

招商的“门面功夫”还有不少。比如,各个招商团比拼出席活动官员的级别,比拼出席人数多寡,拉人头,导致参加宴会的人员良莠不齐。

记者采访了多位香港企业家,他们表示,不会因为招商团不住5星级酒店,选择下榻3星、4星级酒店甚至普通商务快捷酒店,就看不起内地的政府和企业,就认为内地招商没诚意,不会因为没有租用最顶级的会议厅,就认为投资环境差。“政府招商,还是简朴为佳。”

港媒:内地赴港招商团变相"公费旅游"

《人民日报》8月27日猛烈抨击内地招商团在访问香港时开销巨大,称纪检官员将对此展开调查,处罚那些浪费公共资金并“损害”政府形象的人。

对招商团予以谴责这一前所未有的举动是习近平为遏止官员奢靡之风以及呼吁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机构拒绝高价宴请和娱乐所作努力的一部分。

《人民日报》称:“对顶风违纪、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查处并追究领导责任。”

许多省级招商团每年会访问香港,举办招商引资活动以增加外商直接投资,这一数字是中共用来衡量官员业绩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越是欠发达地区的官员越会更加积极地举办大型活动来吸引香港投资者。

该报称,6个省级招商团曾在5月涌入香港寻找投资商,随后6月又有3个省级招商团赴港。

访问期间,他们通常会入住五星级酒店,并为投资者举办价格不菲的早餐会、午宴和晚宴。该报称,某省招商团为香港企业家举办了人均消费达1000元的早餐会。

一位消息人士称,政府和投资者在赴港签署协议前通常需要先在内地举行多轮谈判和商讨,因此这些团体没有必要赴港旅游。

此前,内地招商团的公费旅游项目并不是杜绝官员铺张浪费活动的打击对象,因为这些项目原本意在吸引外资。但这种情况已经改变。

《人民日报》称:“这种奢华之风,不仅使招商引资难有实效,更浪费公家钱财、损害政府形象,必须坚决刹住。”

鼎鑫国际资本公司高管曹华称,这些招商团“实际上只是在显示其所属地区不断增加的财富,对于吸引投资没有任何实际帮助。商人是务实的,他们唯一关注的是项目的可行性”。

曹华曾称,在过去几年里,外国投资者经由香港进入内地的情况有所减少。

曹华说:“内地不再面临资金短缺的状况,而且政府在内地寻找投资者也变得容易得多——只要项目能带来利润。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如今已不足以令投资者信服。”

舌尖上的招商”,是典型的奢靡之风

为了当地发展,千里迢迢跑到香港,搞招商引资。这本身是好事,可是,非要住五星级酒店、吃千元早餐,这是搞什么名堂?

招商引资,本身是想招来商、引来资。处处摆阔绰,显得那么有钱,哪有招商引资的必要呢?如果“真有钱”,何不用于在当地投资、消费?为何千里迢迢到香港拉动消费呢?

说到底,招商引资花的钱,不是出自个人腰包,仍然难脱“三公消费”之嫌。香港也算境外,且不说,能否招来商引来资。让随团人员先出境玩了一趟,来往机票,吃喝拉撒,都是公款报销,也算不白来一趟。这表明,遏制“三公消费”在一些地方仍没落到实处,“招商引资”也成了一些人公款吃喝、旅游的噱头。

招商引资摆阔绰,花的可能是公款。捧的是个别领导干部的脸面,其实并不能换回香港老板的尊重和青睐。不少参与招商会的富豪们表示:“不会因为招商团不住5星级酒店,就看不起内地的政府和企业,就认为内地招商没诚意、认为投资环境差。”    

招待香港老板出手阔绰,如果换做本地的老百姓,还会如此阔绰吗?显然不会。对陌生商人阔绰,对百姓抠门,这样的“父母官”怎能取信于民?哪个老板都不傻,不去投资,你倒阔绰;去投资,成了当地的“百姓”,你还会这样阔绰吗?乱花纳税人的钱,不能受到有效约束,对当地企业乱作为,就能受到有效约束吗?

如今,中央号召政府要过“紧日子”,还有个别官员打着招商引资的旗号,到香港搞“舌尖上的招商”。试问,这些大手笔的公务招待费是谁出的?是否经过人大审议?是否进入政府预算?在定期公开的“三公消费”中,能否让这些奢侈的招待费也曝曝光?

自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全国各地那些主要靠公款消费养肥“吃喝一条街”,不少已经门可罗雀,生意惨淡。因为这些地方成了观察当地公款吃喝的重要风向标。跟着受“牵连”的,不只是湘鄂情之类的高档餐厅,就连曾经身价猛涨的鲍鱼、龙井,都跟着缩水。如今,反对“四风”刚有好的开端,没想到奢靡之风早已悄然间刮到香港去了,而且还打着招商引资的旗号。

招商引资摆阔绰,这种“赔本赚吆喝”的做法,是典型的奢靡之风。这即使是个案,也应严查摆阔者姓甚名谁,以儆效尤。

 

刹住赴港招商的奢侈之风还需用铁腕

赴港招商引资,需要的是良好的投资环境,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而有些地方政府不是注重自己的投资环境,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尽显“门面功夫”,以为大手笔就能引来金凤凰,结果是一些内地赴港招商团往往是书记市长带队,一掷千金,竞相比拼。

人家港商都“不掏钱都觉得心疼”,为什么我们内地的官员挥霍起来“脸不变色,心不跳”?那是因为崽花爷钱不心疼,花的再多,都是公家的钱,不是个人的钱,反正羊毛长在羊身上,多拔几根于个人的利益无损,损的是公家,肥的是自己,什么艰苦奋斗,什么勤俭办一切,这些都和官员无关,官员想的是自己玩好吃好喝好享受好,并没有真正的把地方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招商引资是内地地方政府部门为地方经济发展,吸引行政区域以外的投资人到当地投资的活动,招商的办法有很多种,而政府组团招商一直是个传统。组团招商往往要经过一番策划和筹备,各级领导集体出行,到港召开招商会,声势浩大地推荐自己的资源优势和招商项目。虽然组团招商耗费巨大的人财物,还不能和商家随时互动交流,就用奢华取悦港商的眼球。为了吸引港人到当地投资,先给港人投资,大摆“鸿门宴”,表面是启动仪式、集中签约、大型宴会,实际上比拼的是金钱,甚至有些招商团比拼出席活动官员的级别,比拼出席人数多寡,拉人头,导致参加宴会的人员良莠不齐。这种奢华之风,不仅使招商引资难有实效,更浪费公家钱财、损害政府形象,必须坚决刹住。

招商引资的目的是吸引港商到内地投资,造福一方百姓,推动地方的经济发展。然而为了招商不惜一掷千金,并不能引起港商的好感,相反,让人家感觉“不掏钱都觉得心疼”,如此奢侈浪费岂不是“南辕北辙”,让港商敬而远之?

内地的地方政府要想引进外资,还是要加强本地区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要有一个良好的投资氛围,内地的招商在诚意上,不是靠“门面功夫”,这就叫种下梧桐树。正如一些港商所说,不会因为招商团不住5星级酒店,选择下榻3星、4星级酒店甚至普通商务快捷酒店,就看不起内地的政府和企业,就认为内地招商没诚意,不会因为没有租用最顶级的会议厅,就认为投资环境差。“政府招商,还是简朴为佳。”

既然“还是简朴为佳”我们为什么还要奢侈浪费呢?奢侈浪费损害的是地方政府及地方的形象,给地方的财政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给地方的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这种招商实质上是“花钱买商”,花了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奢侈到让港商“不掏钱都觉得心疼”的地步,人家还敢上你那投资吗?赴港招商的奢侈之风要不得,亟须狠刹这股风,就要规范对境外招商的力度,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地方政府要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凡属奢侈浪费,一律及时叫停;凡是超标花钱,一律不予报销。对顶风违纪、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查处并追究领导责任。不管是哪级领导只要招商中有铺张浪费、奢靡挥霍行为,一样要严令禁止、严厉追责,不能让境外招商成为一些官员的奢侈豪华的“法外之地”,刹住赴港招商的奢侈之风还需要铁腕治理。

狠刹境外招商奢华之风

扫除“四风”积弊,不应有内外之别。个别地方在纠正“四风”过程中,习惯注明“除重要外事、招商活动外”,此类规定客观上为奢靡之风开了新“口子”。同样劳民伤财、耗费公帑,同样于工作无益、对群众有害,绝不能因为外部环境差异而网开一面。反“四风”要求,不仅对内事适用,对涉境外事务也适用。越是在异地他乡,越是监管相对“宽松”时,党员干部越应秉持“慎独”,组织上越应严格要求,这是在考验党性修为,也是在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

有人觉得,不住豪华酒店,不租顶级会场,体现不出招商的“实力”与“诚意”。其实,真正的“实力”和“诚意”,体现在依法行政、高效行政的投资环境上;但凡有眼光的企业家,看重的都不是这些表面文章,相反,铺张奢华的排场,反而令人反感。境外招商是展示形象的窗口,推动合作的平台。简朴招商更能反映为民的作风、清廉的品行,有利于提高招商引资工作质量,展现求真务实的政府形象。一位境外企业家说得好,“政府招商,还是简朴为好。”

力戒奢浮,务求实效,不仅是反“四风”必然要求,也应当成为招商工作的自觉遵循。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强化对赴境外招商等公务活动的成本核算审批。对于可去可不去的,坚决取消。确有必要的,须从源头上加强监督管理,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凡属奢侈浪费,一律及时叫停;凡是超标花钱,一律不予报销。对顶风违纪、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查处并追究领导责任。同时,对在国内各地的招商行为,也要有相关规定,铺张浪费、奢靡挥霍者,一样要严令禁止、严厉追责。

转作风、反“四风”,只有坚持人人平等、没有例外,才能终结“留有余地”的侥幸,纠正有令不行的乱象,使“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真正成为硬约束,让“勤俭办一切事情”内化为各级干部的行为准则。

 

【启示与思考】

内地政府招引资,是为了本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人民当家幸福。作为地方政府,府招引资是展示自身形象的窗口,推动合作的平台;作为政府招商引资的工作人员,招商引资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分内之事。不管是地方政府或工作人员,招商引资是加强对外交流、提升形象、发展经济的利民利国的好事、大事,本身无可厚非。然而,某些政府工作人民在招商引资期间住高级星级酒店,在顶级会所举行启动仪式、集中签约等,在豪华酒店进行宴会就餐等。这一系列的“行为言行”,无不显示当地政府对招商引资的“决心”;这些高调的“举措”,让外商看到当地政府“诚意”。

诚然,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招待客人、外商等理所应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好客之道。但是,有的地方政府在赴港招商中罔顾国家法律法规,不顾国家“八项规定”,住星级酒店,吃豪华大餐,讲高档排场,大行“奢侈之风”。如果这种奢侈之风不减,不加制止,甚至加以助涨,这与国情民意不符,国家法律不许。

与此同时,行奢侈之风,恰恰是招商引资的大忌。这么做,只能适得其反。据记者采访的多位香港企业家,他们表示,不会因为招商团不住5星级酒店,选择下榻3星、4星级酒店甚至普通商务快捷酒店,就看不起内地的政府和企业,就认为内地招商没诚意,不会因为没有租用最顶级的会议厅,就认为投资环境差。“政府招商,还是简朴为佳。”由是观之,铺张浪费,只会适得其反,只会吓跑港商,因为奢华的政府官员不值得信赖。真正要体现招商诚意,应该拿出信仰法治的投资环境,应该拿出求真务实的谦抑姿态,而不是迷恋于做表面文章。

早餐人均1千,招商引资的奢侈浪费已经无底线了。该是到了狠刹的时候了,不仅要制订标准,且要跟踪审计。对于奢侈浪费的招商官员,更需要问责。谁都不能借着招商引资浪费纳税人的钱。政府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代表着国家、政府、人民。地方政府守土一方,负守土有责,理应为民造福,一切行为都应该为民负责。

时刻谨记权利是人民赋予的。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23/7356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