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电话实名制切忌“有名无实”

2013年09月23日 14:13

 

【网络传媒案例】

【事件介绍】

电话实名制今起实施 部分报摊已暂停手机号代售

2013年9月1日起,所有新入网、转入网用户必须在办理通信业务时登记真实用户信息,未登记的老用户在办理新套餐业务时将重新登记真实用户信息。工信部规定,如果运营商不配合登记,将被强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工信部“动真格”:运营商不登记就罚款

其实早在2010年,工信部就提出实行手机实名制的规定。但截止到今年3月,根据工信部统计,仍有约2.8亿的用户没有进行实名登记。由于部分用户担心隐私泄露不愿意登记,而书报亭、小卖部、网络上等社会代理商也存在不规范现象,致使有相当数量的预付费手机卡的老用户尚游离于实名制之外,手机实名制并未彻底落实。

手机不实名背后却有着巨大隐患。据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未登记真实身份信息的电话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发送垃圾短信息、散布有害信息、实施诈骗等问题突出,影响了用户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秩序,甚至威胁国家安全。

至此,7月16日,工信部公布了《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25号)。《规定》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为用户办理入网手续时,应当要求用户或委托人出示相应有效证件、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拒绝出示有效证件,拒绝提供其证件上所记载的身份信息,冒用他人的证件,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证件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为其办理入网手续。

不仅将手机实名制升级为电话实名制,《规定》还首次提出对不实施、不配合的电信经营者进行行政处罚的说法。《规定》要求,电信运营商要主动实施新用户入网实名登记,并每年组织一次对电话实名制实施的自我检查,不配合电信管理机构检查的,将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如此“强硬”姿态,无疑为此次实施实名制的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运营商表态:不实名将无法办理变更

近日,三大运营商均发布的声明中称,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以及《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自9月1日起,用户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各类营业网点(含自有营业厅、网上营业厅、授权合作社会渠道)办理固定电话装机、移机、过户,移动电话(含无线上网卡)开户、过户等业务时,应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完成身份信息登记后,方可办理、使用通信服务。同时三大运营商还表示,会继续采取多项措施鼓励老用户到营业厅把身份信息补充完整。

而在实名制登记中,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运营商也做了相应部署。联通就表示,为确保用户信息安全,包括严控接触用户信息的人员范围,涉及到用户信息的人员均签署协议;对纸质文档用户信息均存放于特定场所由专人专管。对于代理商,仅与签署保密协议的代理商合作,并向代理商提供电子实名客户端,用户个人信息通过客户端直接上传系统,渠道内不留存。中国移动则将推动“金库模式”深化应用、加强客户信息模糊化机制应用、加强传输和存储环节信息安全保护等多方面的重点工作,确保全流程覆盖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记者采访:

报亭持观望态度:先暂停代售业务

其实2010年工信部推行的电话实名制的最大困境就是一些预付费业务做得不是很好,因为一些自营营业厅、书报亭、小卖部等社会代理商也有新入网登记,它是不需要用身份证登记就可以入网。

而面对此次“史上最严格实名制”的不断临近,不少小代理头疼不已。加上他们手中的手机卡没有被告知将如何处理,只得通过“促销甩卖”尽快脱手。

近日,记者走访了几家报摊,多数摊主手中只剩零星的几张电话卡,当问及其是否还会上货时,他们均表示,先不卖了,也肯定卖不动。一位姓张的摊主表示,“原来卖80元的手机卡现在50元就卖了,如果多买还能优惠,只要不赔钱就卖。”另一位代收手机号的小卖部老板李女士也表示,“原价200多的吉祥号,昨天150就卖了。原本以为囤一堆吉祥号能多赚点,没想到政策变了,以后也没人买了”。由于新入网的手机号码必须实名登记,张姓摊主就表示,“以后卖个手机卡还得用身份证拍照传给大代理商,然后他们进行审核验证后才能开通使用,要么就是用户买完了再去营业厅开通”,他还补充称,“卖完手里的存货,就不卖了,也没人买。”

28日,《重庆时报》采访一位运营商员工,他坦言,“由于大大小小的社会代理商数量多、分布广,此次手机实名制要动真格,给运营商的难度和压力都很大。”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还是会有一些用户对实名登记比较抗拒,不愿前往实名登记。新规执行后,可能会使得未实名登记的老号码变得比较吃香,可能产生灰色市场,进行私下转让。这一部分仍需要重点监管。

人民日报:三问电话实名制

从9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对新增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含无线上网卡)用户实施真实身份信息登记,严格实行“先登记,后服务;不登记,不开通服务”。同时,电信企业将通过电话、短信息、书面函件或者公告等形式告知未实名登记的老用户,并采取便利措施为其免费补办登记手续,逐步提高我国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比例。

对“电话实名制”,公众最关心的焦点问题有三: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如何保障?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等顽疾能否得到有效遏制?实名了还有啥好处?

如何防止信息泄露?

系列配套规章还将陆续出台

北京街头的非实名电话卡已经停卖了。想给刚来北京上大学的儿子买个手机号的杨女士犹豫不决:“以前在报摊买个电话卡付钱即可,现在还要登记个人身份信息。以前也三令五申的,不还总是有泄密案发生吗?”

用户的疑虑得到了工信部副部长尚冰的回应:“我们要求电信企业加大对用户信息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查处力度,对于泄露、交易和违规使用用户信息的行为坚决予以惩治。”

毋庸讳言,当前我国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窃取个人信息安全的技术和手段不断变化,市场上出现了个人信息非法获取、倒卖的利益链。

去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要求建立网络真实身份管理制度,对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实施实名登记。这使得我国多年来始终得不到贯彻执行的电话实名制工作首次有了法律依据和支撑。

“我认为,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是电话用户实名登记顺利实施的基础。”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鲁春丛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说,在管理制度方面,企业应当在岗位责任、权限管理、介质存储、安全防护等方面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制度,严格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在技术手段方面,企业将进一步完善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措施,建立事前防范、事中发现和阻断、事后溯源的技术手段,为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按照工信部规章,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泄露用户信息,不得出售和非法向他人提供用户信息,违者将面临最高3万元的罚金,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了解,下一步我国还将陆续出台一系列配套规章,推动落实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建设网络诚信体系。

 

能否杜绝相关犯罪?

仍需各级相关政府部门互相配合

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收到过垃圾短信,近年来“响一声”电话和电话诈骗活动也日益猖獗。但因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人的身份信息没有登记,或者登记的信息虚假,导致取证、查处难。

“电话实名制有利于保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提升电信服务水平,遏制网络信息违法行为。”工信部政法司巡视员李国斌说。

实行严格的手机实名登记以后,非实名登记的手机卡将很难买到,这增加了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犯罪的风险,有利于从源头上威慑、预防和打击利用短信、电话等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实名登记信息将为公安机关提供违法犯罪行为的侦查线索,最大限度地挽回用户的损失。此外,实名登记还能够有效地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络空间淫秽色情的整治。

“运营商不具备百分之百鉴别假身份证的能力,意图犯罪的人可以用假身份证登记,因此实名制不能完全杜绝犯罪,或者说想单纯依靠一招‘实名登记’就杜绝相关的犯罪是不现实的,实名登记不是万能药。”某运营商相关负责人说。

对此鲁春丛认为,对于犯罪分子有意通过使用虚假伪造的身份证件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电信企业除了自身需加强对证件真伪的鉴别能力外,还需其他相关的各级政府部门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对各类有效身份证件的发放、使用和管理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实名还有啥好处?

将享受电子商务更多便捷和实惠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更多新业务只能基于实名制客户展开,这些用户将可享受到更多便捷和实惠。未来移动信息化必然在金融、居家生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用户早实名早受益。”人民邮电报主编王保平说。

最近,3家电信运营商都在试推行手机刷卡支付业务,这是在原有的手机SIM卡上增加射频功能和安全芯片,实现基于手机的移动现场支付系统。这个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公交、地铁、出租车、公共事业缴费、购物消费、门禁等诸多领域,方便用户出行和支付。而开通这个业务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手机实名制,非实名的用户只能被拒之门外。

中国联通已明确规定,9月1日起,尚未进行实名登记(含登记信息不完整、不准确)的老用户,如不能及时进行补充登记,将不能办理过户、补换卡等相关业务。

据了解,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目前是国际通行做法。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目前影响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诚信问题。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应用衍生出多样化的增值业务,手机医疗、手机证券、手机支付等业务都需要实行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管理,并进而为用户建立个人征信体系提供新的渠道和方式。”鲁春丛说。

用户实名制 通信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信信息的不断发展,让人们真正感觉到走进了地球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密切,更坦然,更透明。如果用虚假的信息处之,那会感觉社会变得更虚伪,世界更虚无。怎样才让这个社会变得诚信。人与人的沟通更亲切。让网络不被一些人利用来传播虚假信息呢?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电话用户和互联网用户的信息实名制。

工信部召开2013年上半年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祝军在会上透露,落实电话实名制的难点在于对代理商的管理。

近年来,电信业快速发展,电话用户已经达到了十多亿户。与此同时,利用电信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发送垃圾短信息、散布有害信息、实施诈骗等问题非常突出。就新近的秦火火,立二拆四就是典型的案例。为了让自己先红火起来,蒙昧良心的虚假炒作,目的就是想有人送钱来。岂不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走进铁窗。若是早实行信息网络实名制。他们散布谎言是就不敢那么嚣张了吧。前不久的航空诈弹,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据了解,也是用虚假信息的电话打的。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多大的损害。这些都是大的案例。如小的案例在商业社会各行各业的欺骗行为就不胜枚举。甚至连有的夫妻之间都用一些虚假信息的电话相互欺哄,笑话百出。若实行了信息实名制,有很多人就不那么大胆了。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就明确要求要实行电话实名制。工信部也出台了《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就进一步强化安全防护措施,健全管理制度,做了一些具体的规定。据工信部统计,截止到今年3月份,大概还有2.8亿的用户没有进行实名登记,这些用户主要是预付费的移动电话用户。这么多的用户应该说占总用户的比例不算太高,但是这也是个不小的数字。

 

没有实名登记的用户,怎么去补办,的确是个复杂的难题,该怎么解决,可能需要很长时间逐步推进这个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多做做宣传工作,引导他(她)们逐步进行电话实名制登记。但是在落实这一工作中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担忧。如果实行了实名制了,那我们的隐私还有保障吗?我们的信息都可能被出卖了?人们还有自由吗?要保障用户信息不被泄露,那怎么办呢?总的原则就是,谁委托、谁管理、谁负责,作为电信运营商,委托代理商发展业务,要落实监督责任;不具备条件的代理商就不能委托发展业务。所以,这关要把好,取信于民。现在收买商业情报的,私人隐私的人无孔不入,有的人为了利益驱使就会铤而走险。因此工作要周密,法制要健全。

但其实早在几年前,几大运营商就已经出台了一些办法来推行这个电话实名制。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些预付费业务做得不是很好,因为一些报摊也有新入网登记,它是不需要用身份证登记就可以入网。所以代理商确实是落实电话实名制的薄弱环节。只要我们解决好了这一环节,下面的事就好办多了。

社会是在发展的,这一制度也将实施。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凡是利大于弊的,我们都应该大胆尝试,大胆实施。就像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一样,如果都萎缩不前,那我们现在可能还在以书信传递为主哦。所以不要怕这怕那,要在实践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电话信息实名制是行之有效的。

【启示与思考】

推行电话卡“实名制”的重要目的是遏制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信诈骗”和“信骚扰”。“信诈骗”大部分是由未进行实名登记的电话卡发送,内容涉及低息放贷、走私车出售、山寨名牌特卖等。实际上,这些信息没有一个是真实的。近年来,公安机关不断接到此类信息诈骗的举报。然而,一追查,便发现发送信息的号码没有任何个人信息登记,也就无法找到背后元凶。此类“无主卡”的主要流出渠道是街边电话卡售卖点、报刊亭。新规实行这几日,媒体曝光的未严格执行“实名制”的单位,都是此类经营者。在号称“史上最严格的电话卡实名制”实施之际,竟还不断有这样的“出头鸟”冒出,相关部门应该采取严厉的惩戒措施,以儆效尤。

需要被“杀一儆百”的,不仅仅是这些小报摊、小店铺等“小喽罗”,也应该朝电信运营商这类“大佬”开刀。毫无疑问,“信骚扰”的来源有电信运营商的成分。笔者的手机每天都收到四五条各类推送短信,骚扰着笔者。这些短信很多来源于电信运营商,每每不请自来,很多市民都有着和笔者一样的经历。某种意义上说,目前的“信骚扰”比“信诈骗”给百姓带来的苦恼还要大。随着防骗意识的不断提高,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人越来越少,“信诈骗”的成功机率在降低,但“信骚扰”却不管你信不信,都变本加厉地袭来。

实名登记只是手段,打击诈骗和骚扰才是目的。在贯彻实名制的过程中,只有既堵住不法分子获取“无主卡”的渠道,也斩断电信运营商发送骚扰短信的“黑手”,百姓才能获得安宁方便而不是烦恼。

实名制是世界各国遏制不法行为、净化通信环境的通行做法。不过,实名制并不意味着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现象就会自然减少。我国从2010年起陆续开始对新入网用户实行实名登记。但最近这几年,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等反倒呈现上升态势。腾讯手机管家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受理的用户有关垃圾短信的举报数量就超过去年全年的总和。

因此,实名制只是为打击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提供了现实条件,要真正实现良好初衷还需要配套的监管措施,以及不折不扣的现实执行。人们相信,那些疯狂的房地产和美容短信广告,以及开发票等违法广告短信,就算不是实名也胜似实名。更有媒体报道,近年日益泛滥的垃圾短信,其中不少就是运营商和相关企业合谋的结果。可见仅有实名制,根本遏制不住不法分子的逐利冲动。

为此,全面实施电话实名制固然重要,还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来对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行为进行有效打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避免实名制后的个人信息反为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等提供“精准”便利,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23/7357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