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揭开全球“最幸福”国家丹麦的面纱

2013年09月24日 09:56

 

今年9月9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SDSN)发布的《2013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显示,丹麦是全球最幸福的国家。这也是联合国2012年以来发布的第二个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丹麦蝉联全球幸福榜榜首。

联合国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通过六项因素对各国国民幸福程度进行衡量,包括人均GDP、健康生活、社会信任度、生活自由度、政府廉洁度和慷慨程度等。

丹麦蝉联全球最幸福国家将世人的眼球再次吸引到这个仅有4.3万平方公里本土面积和550多万人口的北欧小国上来。此前,全球著名研究咨询公司盖洛普对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众进行生活满意度调查也反复显示,丹麦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幸福感来源之一:高福利制度

对很多中国民众来说,丹麦是安徒生笔下的童话王国,而很多国际调查的结果也在不断加深这个印象,丹麦以及首都哥本哈根,分别被评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和最宜居城市。

著名的《单片眼镜》杂志曾经这样描述哥本哈根:“能够征服世界的城市生活质量需要在发展与保护、激励与安全、全球与本地之间保持巧妙平衡。虽然完美很难达成,但哥本哈根无疑是目前做得最好的。”

除了丹麦之外,北欧其他国家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也跻身前十。北欧可谓世界上最幸福的地区。而这些北欧国家都有一个社会共性——高福利体制。完善发达的福利社会与国民的幸福感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丹麦目前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高度社会福利制度,涵盖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和社会补助等各个方面,使个人可以不因生、老、病、残等原因而影响正常生活水平。政府将税收所得的70%用以支持各项福利项目,通过调整税收和福利制度,有效地降低了国民的收入差距。

1

(图片: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景色。)

 

在丹麦,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全部免费,这使得每个人不论家庭背景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并且能安心读书。“在丹麦长大让我感觉很幸福,在这里,我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充分的个人自由,”正在丹麦驻华使馆实习的区言声说,“作为一名学生,我每个月可以领取5622丹麦克朗(约合1000美元)的补助金,并且不用付学费,所以我不需要考虑太多的经济问题。无论我是否来自一个富有的家庭,我都可以无所顾忌地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寻求深造和发展。”

人人免费并平等也体现在丹麦公共医疗系统中,除了看牙医外,所有居民不论其是否就业、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如何,均享受人人平等的免费医疗,看病、住院的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国家还对病人去药店自费买药的花费进行部分补贴。病人如果需要住院,不仅分文不花,连住院期间伙食费都由政府负担。

“丹麦一直蝉联全球最幸福国家榜首。我认为,这也加深了外界、包括中国民众对丹麦社会的兴趣,”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对媒体说,“丹麦社会蕴含着很大的正能量,这也保证了人们高度的幸福感。比如,丹麦的政府非常廉洁,国家有很高的环境标准、高质量且免费的医疗系统、教育以及养老保障。”

不仅丹麦政府在积极推行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来自丹麦的企业也是如此,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丹麦企业无疑是领跑者。最近,丹麦驻华使馆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网络,其成员包括众多在华丹麦企业。

幸福感来源之二:诚信

社会安全程度高、犯罪率低、高社会信任度是丹麦人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信任带给人们安全感,进而产生幸福感。丹麦人不仅信任自己家人、挚友和熟悉的同事,而且也非常信任陌生人。

记者曾经去丹麦萨姆斯岛采访,这个有着4000居民的小岛以零碳排放项目的成功实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岛上出产的有机土豆闻名遐迩。记者在采访途中看到,岛上的农民把优质的有机土豆等农产品摆在路边,标好价格,进行无人售卖,买家是否付款全凭自觉。在丹麦的许多超市购物,付款时也是顾客自助式刷价付款。乘坐公共交通,购票、打票也全凭自觉,鲜有人逃票或查票。像这样的社会诚信现象,在丹麦随处可见,社会运转良性而高效。

丹麦人不仅彼此信任对方,而且也很信任政府。丹麦政府廉洁度高,居民愿意缴税,是因为相信政府能妥当地统一支配、使用税收,将其用于维持高福利社会的运转。丹麦也因此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清廉的国家。

 

幸福感之保障:高税收

丹麦人的幸福感建立很大程度上在高福利制度的基础上,而这离不开高税收。福利支出的资金来源于税收,丹麦因而是世界上税收最高的国家之一,平均个人所得税率超过40%。这意味着普通工薪阶层收入的接近一半都要用来交税。此外,政府还征收增值税、香烟税、糖果税、汽水税、电视税等各种税费,税目繁多。

2

(图片:丹麦哥本哈根港景观。)

虽然大多数丹麦人偶尔也会抱怨各种“苛税”,但是对减税却毫不含糊地摇头。比如,当南欧国家经济乱象肆虐,丹麦的出口受到冲击,经济陷入低迷,丹麦政府为此出台了减税政策,适当降低个人和企业所得税,希望通过促进消费和私人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但事实上,减税这一做法并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反而使政府的民意支持度大幅下滑。在哥本哈根担任护士的梅特·奥尔森告诉记者说:“我不支持减税,这意味着公共财政收入缩水,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足够的帮助。越是困难时期,有能力的人越应该多做一些贡献,这样,我们的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才会强大。”

由于个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要用来纳税,人们不会单纯为了工资和经济利益来选择工作,会优先从事那些自己感兴趣的、能给他们带来更多满足感的工作。工作占据了我们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如果工作中的满足感大增,幸福感也油然而生。(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24/7359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