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孙女暴打亲奶奶”,嗜血的亲情当反思

2013年09月24日 14:17

 

【网络传媒案例】

【事件介绍】

1

山东临沂十六岁少女当街暴打七旬亲奶奶

2013年9月3日早上,临沭县沿河路与沭新西街交会处路口发生了令人发指的一幕,一名十六七岁的女孩不顾众人劝阻,当街暴打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途经此处的市民董女士用手机将这一幕记录了下来,并发布到了网络上。

3日上午9点多钟,临沭信息港上的一则简短的文字信息和几张照片引发了众网友的集体愤怒,照片上一名年约十六七岁、身穿休闲服饰的少女将一名古稀老人按在路沿石上,并用一只脚踩住老人的胳膊,奋力用手去撕扯老人的头发。

“这女孩是要欺天呀,还有没有天良了?”“这么对待一位老人,怎么下得去手。”“这要是我闺女,非打死她不可。”一时间,网友们纷纷跟帖留言发表自己的谴责。

根据临沭信息港上发帖人留下的联系方式,记者联系到了信息发布人董女士,据董女士介绍,她就是临沭信息港的一名工作人员,3日早上上班途中发现了这一幕。“那个女孩打得老人满脸是血,当时包括我在内,很多围观的人都看不下去了,上去想把那个女孩拉开,但她就是一直扯着老人的头发不放手,我们也不敢太用力。”董女士说,直到过去了10多分钟,才有一名开车途经此处的男士下车打了那个女孩两耳光,周围又有人喊“警察来了”,女孩这才慌慌张张地逃跑了,而老人也被随后赶来的民警和环卫部门的工作人员送往了附近医院。“后来我才听说,那位被打的老人和那个打人的女孩竟然是祖孙关系,天啊,真让人不敢相信。”董女士对记者说道。

随后,记者驱车赶往了临沭县。联系上临沭县公安局后,一名姓胡的办案民警告诉记者,老人名叫高坎爱,今年70岁,刚刚已经在临沭县中医院做完了伤情鉴定,为轻微伤。“陪老人做完鉴定之后,应她的要求,我们把老人送到了她的二哥家里。”胡警官说道。

下午1点左右,在胡警官和另外一名黄警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高坎爱老人的二哥家中。开门的是高坎爱老人,见到是上午陪她看病的警察同志,老人拉着胡警官的手流下了眼泪,“多亏咱警察同志来得及时,要不然,哎……”老人叹了口气说道。

在接下来的交谈中,高坎爱老人说起了事情的经过。她是临沭县城的一名环卫工人,那个打人的女孩的确是她的亲孙女,名叫陈千千(化名),今年16岁。

3日早上,陈千千突然找到了正在扫街的奶奶,质问她为什么要向母亲告状,说她(陈千千)正在谈恋爱。“当时孙女都把我问蒙了,我都多长时间没见过儿媳妇了,上哪去告状啊。”于是,老人当场否认了孙女的说法。

听到奶奶不肯承认,陈千千似乎一下子火了,上前就把老人推到在地,拳脚相加,而且还硬生生地扯下了老人的一大把头发。

胡警官告诉记者,事发后,他们从老人口中了解到陈千千现在临沭县城的一家超市打工。“我们在第一时间就赶到了超市,查找涉案嫌疑人,但没有找到。”胡警官说。

 

为何孙女会对老人大打出手?原是家庭矛盾由来已久

一名16岁的花季少女为何会如此狠心,因为一件细微的小事,便向自己的奶奶大打出手?在和高坎爱老人的交谈当中,记者逐渐了解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采访中,高坎爱老人告诉记者,她家住临沭县郑山街道办事处尤庄村,老伴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去世,她唯一的儿子4年前因盗窃入狱,如今仍在服刑当中。由于老人的老家目前正在进行旧村改造,最近两年老人在县城的兴隆街上租住了一间房独居,靠着每月650元钱的微薄收入过活。

据老人介绍,他们的家庭关系一直不算和睦,儿子在的时候还勉强说得过去,可自打儿子入狱后,两家基本上就断了联系。可就在前年,在老家的房子进行拆迁的过程中,老人获得了1.8万元的拆迁补偿款。但随后一场离奇的火灾,将当时老人临时租住的一间同村村民的房屋付之一炬,一同被烧掉的,还有老人放在枕头下的1万8千块钱。

“后来儿媳妇知道了拆迁补偿款的事情,但我说钱被烧掉了,可她怎么也不相信,经常上门要钱。”老人说,拆迁补偿款确实被烧掉了,村里不少人都知道这件事,而自己一个月就那么一点收入,除去房租,根本剩不下几个钱,单位知道老人生活困难,有时候能帮就帮一把。“我一个月靠扫大街挣这点钱过日子,哪还有多余的钱给儿媳妇。”老人对记者说道,每次老人拿不出钱来,儿媳便恶语相向,有时也动手打老人。

最近两年,已经逐渐长大成人的孙女也加入了“讨钱”队伍,经常来到老人家中,二话不说,伸手就要钱。“上次我把省吃俭用挤出来的500元钱给了孙女,可连声奶奶都没换来。”高坎爱老人说,这些年,和孙女见面,她从来不会喊自己一声奶奶,老人觉得心里格外凄凉。

“其实不怨孙女,是这个家害了她呀。”高坎爱老人认为,如果自己有文化能够好好教育儿子,如果儿子的家庭和睦,孙女不会变成现在的样子。“小时候,千千也是个懂事的孩子啊。”老人含泪说道。

下午3点,记者跟随办案民警来到了高坎爱老人所在辖区的郑山派出所,希望通过派出所找到老人的儿媳和孙女,化解她们之间的矛盾。

派出所民警了解了相关情况之后,通过多方努力试图联系老人儿媳,但遗憾的是,儿媳的家经过几次拆迁,暂时无法与之取得联系。

据派出所民警介绍,老人与儿媳的关系一直不和,而儿子和儿媳的关系也并不和睦,之前因老人的家庭矛盾,派出所多次接警,民警也试着进行过调解,“但老人的儿媳态度十分恶劣,拒不配合,还经常在地上打滚撒泼。”办案民警对此也表示很无奈。

 民警说法:未满18周岁打人女孩无法被拘留

据胡警官介绍,按照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相关规定,年满14至16周岁的未成年,构成违法犯罪行为的,将采取拘留处罚,但不执行;已满16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初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可拘留但不执行。“即使我们找到犯罪嫌疑人,也只能进行批评教育,无法让其获刑。”胡警官对记者说道。

专家分析:事件发生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名90后少女,在街上暴打自己的奶奶,让人何其愤怒与悲哀!对此,青少年心理专家翟召博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暂且不去分析事件的起因,但作为身体强壮的青少年,竟然动手殴打自己年老体弱的奶奶,这绝对是违反道德和违反法律的。”翟召博认为,作为年轻人,绝不可以动手打老人,这是幼儿园的小孩子都知道的道德规则,如此暴躁和无法自我控制的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至少有情绪控制的障碍,伴随道德感丧失。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孩子生活的家庭去分析。”翟召博说,相信,刚出生时她不会是这样的,她的狂躁和暴戾,是后天环境熏陶的结果。她的父亲,因为偷盗入狱;家里,奶奶、妈妈和她之间时常爆发冲突。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这个少年的心里有着更多的愤怒、自卑和攻击性。

另外,在很多地方,出现问题的青少年,都会有一个政府性的收容和心理辅导的机制,而不是放任他们在社会上折腾。因为,他们的家庭已经没有能力约束这样的少年。“我们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发声,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杜绝此类事件再次上演。”翟召博对记者说道。

 

16岁少女暴打奶奶,嗜血的亲情发人深思

看到这则新闻,不由联系到9月2日新华网报道的温州92岁老人被24岁孙女多次泼尿的新闻。尽管,这可能仅仅是个案,属于“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类型。但这些事件折射出来的“嗜血的亲情”却不得不让人深思。那就是,这样“嗜血的亲情”背后到底传递着什么信息,到底是缺少哪根筋引发的冲突。对于祖孙之间,应该有着血浓于水的关系和亲情,这种关系由于无法代替显得弥足珍贵。但是,曾几何时,这样的关系却渐渐凋零,成为明日黄花的东西,一点也变得不珍贵,这无疑的相当遗憾的,对于社会的转型和价值的缺失来说都是有着必要的责任。

如果说,这16岁的孙女和24岁的孙女不懂事的话,显然的不可能相信的事情。尤其是后者还是幼儿园教师,如果作为教师都不懂得尊重自己的爷爷的话,又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呢?16岁的孙女无疑是在妈妈的挑唆下进行的暴力,这样的母亲教育自己的孩子,未来如何着实堪忧。她们之所以对待自己的长辈如此暴力相向,并非自身素质低下和没有教育好的原因。还有着一个根本的因素,那就是金钱和利益的诱惑。按照被打的奶奶说,她只是因为得到的1.8万元的拆迁款而已,其儿媳就上门要,于是孙女上演这一幕不足为怪。而24岁的幼儿园教师更是将矛头指向了爷爷居住的房子。

亲情的关系原本就是血浓于水,是化不开的。但在市场经济之下,一切都变得可以用金钱衡量。人们的价值观开始发生变化,成功的标准是金钱的多少,亲情的衡量最终也变成了金钱的多少,这都变味了。在这样的价值观之下,奶奶分到的拆迁款自然就成为儿媳和孙女觊觎的目标,最终酿成了一出悲剧。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人们变得如此世故如此冷血的呢?价值观的变迁来源于现实的逼迫,对于现实中的人们来说,每天都需要面对着柴米油盐的现实。如果没有金钱,一切都将寸步难行,这样的情况之下,所有的标准都成为“一切向钱看”的附属品,亲情自然也在所难免。

于是,当“嗜血的亲情”出现的时候,人们第一反应往往是教育的失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双重失败导致了对于亲情的淡漠甚至暴力。但是,如果仔细想想的话,社会的现实对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更是重大,一方面,每个人都会进入到社会中去,面临着每天的现实会发生观念的改变,最终变得世俗化;另一方面,无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多么积极向上,总有一天会面对着失望的社会现实绝望。这才是“嗜血的亲情”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根本所在,是一种价值观的固化和同质化导致的必然悲剧,因为没有多元的情况下,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所以,谴责只能是暂时的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孙女暴打亲奶奶”乃家庭教育之殇

一名90后少女因为一件细微的小事,在街上对亲奶奶拳脚相加,让人何其愤怒与悲哀!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如何都不能对毫无反抗能力的老人进行殴打,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道德规则。可是这位十六岁陈千千竟然如此心狠,对自己的亲奶奶下此毒手,实在令公众深恶痛绝。

人之初,性本善。高坎爱老人说,小时候的陈千千也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而如今一个乖巧懂事孩子却变成了这样,究竟谁之过?

家庭教育缺失是陈千千道德感丧失的主要原因。陈千千父亲由于偷盗入狱,母亲平日对高坎爱老人辱骂殴打也是家常便饭。可见,家长恶劣行为的长期熏陶为陈千千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陈千千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毋庸置疑起到的相反的作用。陈千千的母亲此时此刻可能还对女儿的丑行泰然处之、无动于衷,她并没有意识到,如果再不对这个孩子进行教育引导,若干年后,等自己瘦若枯柴之时,说不定也会遭到如此下场。

其实,在我国像陈千千这样的孩子绝非个例。其实,他们也是受害者,由于家长的不负责任,错误引导、教育缺失,导致他们偏离道德轨道。养不教,父之过。笔者认为,若追责,那应该是家长之错。

面对这些问题少年,只凭借家庭的力量恐怕难以将其约束。应组织社会力量对问题少年的家长进行沟通、引导,通过一些典型案例让家长们认识到未成年犯罪多数是由于家庭教育缺失所致。哪一位家长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阶下囚,希望这起事件能给一些家长敲响警钟,让他们明白孩子学任何知识、手艺之前应先学会做人。

 

【启示与思考】

作为一个花季少女,竟能因为一件小事而不顾伦理道德,对自己的亲奶奶,拳打脚踢。引起广泛关注,该少女受到了大众的一致讨伐。

不可否认,少女在此事件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受到教育,可是一味对一个十六岁的少女进行口诛笔伐,是否只是停留在事件的表层,而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女孩对老人拳脚相向真的能全怪这个只有十六岁的女孩吗?

老人在采访时曾说,千千小时候也是一个好孩子。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好孩子变得如此黑白不分,是非不辨。显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位。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言行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千千的父亲,因为盗窃入狱,让孩子缺少了一个健全的家庭环境,从而将自卑、攻击等不良情绪带入孩子成长过程。而母亲对奶奶只是要钱和打骂的相处方式更是严重影响了女孩世界观的形成。敬老、尊老、爱老,在她的成长环境中是不存在的概念,于是,打骂老人对于女孩而言是常事。为此,笔者认为对于女孩如今的过错,第一个应该反思的是孩子的父母,以身作则是每一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学会的第一课。

其次,是社会管理的缺位。老人曾说因和儿媳的矛盾而多次报警,警察也曾多次调解,但均因儿媳不配合、撒泼的态度而无疾而终。也就是说,对于女孩的成长环境,大家都是知道的。可相关部门却未主动承担起对女孩的心理辅导责任,而是任其在社会上游荡,放任女孩错误人生观的形成。要知道,在中国,像千千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个例,而是一个社会性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少年,家庭往往已经无法对他们进行约束、管教,社会对他们更是避而远之,不愿招惹,怕惹麻烦上身,而此时相关部门就应建立“问题青年教育矫正机构”,主动承担起对问题少年的管理、教育、心理辅导工作。从而交给孩子符合社会伦理的人生观、世界观,让孩子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

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却是多方面的,而教会孩子如何做人,离不开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所努力构建的是一个和谐社会。其题中应有之义,自然包括对困难家庭的帮助。有一些特殊家庭,确实存在各种困难,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不能使孩子体验更多的家庭温暖。除了给予适当资金补助外,更应该以社区或村寨为单位,建立家庭乐园、义工团体等,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对有问题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帮助一些出外务工人员解决本地工作。

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快车道,社会和个体都在追逐着发展,追逐着幸福,但所有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当人本身出了问题,所有漂亮的数据又有何意义?或许我们已经对类似恶性事件屡见报端麻木了,理性失范、道德滑坡,见怪不怪,但我们毕竟还活着,人将不人,活着有何意义?活着为求什么?物质的不断占有,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我们付出的代价又何其惨痛?!我们应该想想,我们的发展是不是可以慢一点?是不是可以更有质量一点?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24/7359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