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政治
张谋:促进民族团结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2013年09月24日 15:46
张 谋 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理论政策研究处处长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是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北京作为首都本身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56个民族在北京都有。在北京我了解到我们有5个民族乡,还有10多个少数民族聚集的街道。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际上没有做过非常确切的统计,我们中国是有民族识别的,我们最后正确确定了是56个民族,很多国家没有这个,但是大概估计全世界共有2500多个民族。大家想25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民族,平摊下来一个国家的民族数量也是很多的,还有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国家的情况,所以当今这个世界大多数的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像欧洲的法国,像我们亚洲的日本、朝鲜,以前都认为是单一的民族国家,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现在也有不少的移民,实际上也是多民族的国家。比如说你看法国,你看他的议会那是一个白人的国家,你要是看他的国家足球队他是一个黑人的国家,所以都是多民族的国家,更何况像我们中国这样大国,这个土地上本身就居住着很多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多民族就意味着不同的文化,国家包容性比较强、富有活力的体现。世界上的大国基本上都是多民族的国家,但是民族多了以后的确有一个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问题,处理好了它是资源,处理不好它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包袱,这里面有很多正面的例子也有很多反面的教训。因为全世界来说正面的例子有,像欧洲的瑞士,这个国家可以说是没什么资源,它也不靠海,到处都是山,地底下也没埋藏什么矿产,但是它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三个不同的民族,它夹在三个大国之间,它的北边是德国,南边是意大利,西边是法国,这个国家人现在没有人说瑞士语,这个国家的人一部分跟德国那边靠的近的讲德语,跟意大利靠的近的讲意大利语,跟法国靠的近的就讲法语,所以是三个不同的民族。所以,有些人说瑞士是一部分不想当德国人的德国人,一部分人不想当法国人的法国人和一部分不想当意大利人的意大利走在了一起。按说大家的语言也不同,文化也不同,历史上来源也不一样,如果搞不好的话这个国家就很难团结在一起,但是他们处理的很好,比如说在一百多年前列宁曾经有一段时间流亡到瑞士去,他就称赞瑞士是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个典范,所以这样一个国家虽然小,民族存在很多,但是它却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很多国际组织的总部,像我们比较熟悉的国际奥委会,像世贸组织,这些都在瑞士,所以不是偶然的,因为那儿和谐。
所以,我们说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如果民族团结了、和谐了就是资源,不然它有可能就成为拖后腿的因素。那么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和谐关键在哪呢?靠什么呢?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了:历史的,国际的,宗教的,经济发展的,好多方面。但是有一点很关键,就要有一个开明的民族政策能够有效地维护大家的共同利益,同时在全社会要形成维护民族团结的一个共识。民族团结像空气一样宝贵,就是在平时大家都相处得很好的时候也没感觉它有多重要,有时候甚至民族之间的界限也不是很明显,感觉好像都无所谓了,它像空气一样,你觉得天天呼吸空气,你觉得空气很重要吗?所以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空气污染了我们感觉到很重要,要是没有这个事的话,你好像都忽视它的存在,但是一旦失去空气,我们几分钟都生存不了。那民族团结对于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就是这样,它很好的时候你感觉好像它不存在一样,无所谓,你不重视,但是它一旦被破坏、恶化了,你就感觉这个社会影响太大了。
一、中国是我们各民族共同的家园
我们说中国是我们各民族共同的家园,因为在我们的宪法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话特别是从事民族工作的人经常说,都特别熟悉,大家可能平时听得也多。但实际上这句话有非常深的内涵,第一个他公开承认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世界并不是所有的多民族国家都敢于或者是都公开承认的,有很多国家明显有很多民族,他不承认,我们是公开承认我们是多民族国家。第二个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怎么来的,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就是不是哪一个民族、一个单独的国家,是大家共同的,这个国家到今天有它的成就,大家都做了努力,他们都有份,成绩是大家的,成果也应该是大家共享的。我们这样一个国家应该说是五千多年以来,在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中逐步形成发展的,我们中国北边是茫茫的草原戈壁,南边是广阔的农田,我们的中原地区北边是草原地带,越过长城主要是草原,戈壁往西边去也是一样。千百年来,因为中原这个地方比较富饶,所以周边的各个民族都纷纷的往中原汇集,和平的方式进不来,有的时候武力的方式,实际上整个就是农民和牧民千百年来交流,因为北边是草原主要是放牧,南面是农田,这个农民跟牧民有千百年的交流冲突,有和平的交流,也有武力的冲突,贯穿着整个历史。草原上的政权强大了打到中原来,中原的王朝强大了就打出去,人流、物流各方面都在不断的交流,这几千年以来长城就是中国我们历史的一个见证,在历史上它可能是民族斗争的产物,但现在看它是连接各民族的一个很好的纽带。因为千百年以来我们通过大量的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从最古时候匈奴到鲜卑一直到最近是满族入关,有很多的北方民族来到中原,北方的民族来了以后,中原原来那些地方的汉族又往南边走,到了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湖南、湖北,到广州、广西那些地方,很多那些地方原来的各民族又交流在一起。中原的人往四面八方去,四面八方人往中原来,就这么千百年来你来我往,人员的交流、物质的交流、思想文化的交流,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就像一个搅拌机一样把大家搅拌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形成了我们这样一个中国。
(一)历史上的中国有统一,也有分裂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统一、有分裂,但是无论是哪一个民族建立了王朝,都是中国的正统王朝,只是谁当皇帝的问题。你看蒙古族建立了元朝,他没有认为自己是外来人群,他也是中国正统皇帝,满族建立清朝也是这样,包括一些很多地方政权,他虽然没有统一全国也自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今天有这么大一个疆域的面积,最后是在清朝奠定的。满族入关以后,东北地区融入了中国,后来又通过一百多年的各种努力把蒙古地区、我们的新疆、包括西藏各方面非常稳固的统一到中央政权的管理之下。鸦片战争以后丢了不少土地,但是总的大盘子我们还是保住了,所以我们今天这个疆域还是在清朝基础上奠定的,当时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更加多民族的国家。包括很多在地方建立政权它也是中国的一部分,比如说现在的新疆,从北京往外走最远的可能是去新疆的喀什,和北京有3个小时的时差,在一千多年以来在喀什建立一个卡拉汉王朝,他的国王自称桃花石汗,说我是中国君主,因为当时西域把中国称为桃花石,像现在我们新疆,整个中亚,像哈萨克斯坦这些地方称为下细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大家都仰慕中原,都把自己看作中国的一部分。只是说谁到中原来当皇帝的问题,但是大家对这个统一追求,对大一统的都是共同的。各民族经过不断的迁徙、杂居包括通婚,各方面的交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状态。
现在我们56个民族都有很多的来源,有人说在我们这56个民族里边有两个民族很典型。一个是汉族,汉族为什么今天有这么多的人口?全世界作为单一民族来讲人口最多的,十多亿,汉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来,最开始汉族的居住区域主要是黄河领域,但是后来现在分布在比如说这么广大的地域,而且人口越来越多,有很多民族成份都融合到汉族里面,北方的汉族里面有大量北方游牧民族的血统,南方的汉族里面有很多南方的少数民族的血统,像滚雪球,越滚越大。当然也有一些别的民族有另外一种情况,比如说羌族,大家都知道前几年尤其是当时汶川大地震,受灾最重的就是北川羌族自治县,这个羌族自治县是我们国家建立最晚的一个自治县,当时地震之后曾经考虑受了这么大的灾是不是把这个自治县给撤了,后来温家宝总理说这个绝对不能撤,我们国家就这么一个羌族自治县,它是这个民族的自治地方的代表,所以后来另外找了一个地方,从别的县给他划了一块地方建县城,把这个县就保留下来了。那么羌族是另外一个情况,羌族也是一个很古老的民族,以前我们的古诗词里讲羌族的很多,“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有很多讲这方面的诗词。羌族以前人口也很多,分布在西北的很多地方。汉族是把各民族的血缘都融在里面越滚越大,羌族正好相反,他输出了自己壮大了别人,现在在汉族里面有很多羌族的血统,在藏族里面也有,包括在西北的很多民族里面都有羌族的血统,他自己的人口现在变得比较少了,但是它保留着很多古代的文化。尤其汶川地震以后,在保护民族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文化被外界更多地认识。
回族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民族,中西合璧的民族,应该说回族主要是唐代、宋代以后我们从中亚、西亚、从阿拉伯半岛,有大量的穆斯林通过当时有经商的原因,包括后来成吉思汗带过来的,各方面穆斯林群体来到了中国,把伊斯兰教也带到中国,来了以后就和中国本土的各民族的居民长期在一起生活,包括通婚、文化的交流,逐步形成了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回族,非常有特点,而且应该说很有生命力的一个民族,中西合璧。伊斯兰的信仰把伊斯兰教的文化和中国本土的问题很好的融在一起,语言上、文化上,把中国本土的东西也很好的融汇吸收在一起了,所以这个本身就是一个大交流、大融汇的结果。
我们很多的民族像维吾尔族里面有很多汉族血统,比如说古代我们的西域有屯田,汉代就开始了,包括中原的到西域去驻扎下来,自己开垦田地,现在有很多人也融汇到维吾尔族里面去,他也有汉族的血统。所以民族不是一个血缘的概念,不是说我们有个老祖宗,下面都是他的子孙,不完全是这样,它有血缘的关系,但更多是文化上、经济上形成了一个共同体。所以,我们中国56个民族都经历了这么一个漫长发展的过程。我们历史上的民族有的是延续到了今天,有的中间消失,但是凡是居住和生活在中国领土上的民族都属于我们的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们的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包括56个民族的一个整体,中华民族这个词出现比较晚,大概一百多年前西方殖民者打到家门口以后,我们以前感觉内部的各民族之间差别很大,西方殖民者打到我们家门口以后我们发现我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以前长期存在的现实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用中华民族这个词来指代我们所有的中国人
(二)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三大宝贵的遗产:第一个是广大的国土,960万平方公里,现在世界第三,俄罗斯比我们大,加拿大面积可能比我们大,但他们的土地纬度比较高,比较寒冷的,像我们这样一个广大的面积,而且资源丰富,气候各方面比较合适,应该说这个是非常富饶的一块土地。那这个土地怎么来的?刚才我们讲了几千年以来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不是一个民族努力的结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第二个就是我们的勤劳智慧的56个民族铸就了我们这样一个多元一体的中华大家庭;第三个是我们精彩纷呈的多样性的中华文化。我们都知道中华文化也是56个民族共同文化的一个结晶。其实北京就是最明显的一个典型,我们在北京建都的王朝,我们说中华民国以前的王朝有四个。第一个是金,女真族建立的;第二个是元,蒙古族建立的;第三个是明,以汉族为主建立的;最后是清,就是满族为主建立的。在北京建都的四个王朝就有三个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来了以后也是各民族共同把这儿作为自己的首都,北京能够成为首都,本身就是民族的大交流、大融合的结果。
北京很多特别是外地的,包括很多南方人到北京来,说北京有什么特色饮食?涮羊肉这些都是以前北方农牧民族饮食的一种特点。包括我们今天中国妇女的代表服饰是什么?旗袍。以前是满族妇女的一种民族服饰,所以演变大家都接受了。甚至包括我们讲的这个普通话,汉语普通话它也是民族交流的结果,古代的汉族讲的话肯定跟我们今天是不一样的,那么古代汉族讲的话现在能不能听到呢?原汁原味的可能不多了,但是你要听也能听到一些。你去福建听、到广东听,听客家人的话,他是古代中原汉族讲的汉语,那时候汉语的音比现在复杂,有八个音,现在汉语就四个音,那时候有八个,比现在复杂。真正的古代汉语有很多音都保留在福建的闽南语,在一些客家话里边,我们的普通话怎么形成的呢?也是因为各民族来到中原以后就把它简化了,把复杂的音、很多复杂的词都简化了,还带进来很多新的词汇,越简单的东西越有生命力,一下子大家都能接受。可能最开始大家都来了以后慢慢要找一个共同语言,慢慢形成了普通话,当然普通话后来是经过加工整理的,至少北京话带有很多少数民族语言的词汇。比如说老北京的胡同据考证是蒙古语就是有水井地方的意思。比如说我们哪一位朋友长的很帅,这个帅是满族语言的词汇。有很多这样的都融入到我们现在的汉语,包括北京话里面,只不过大家说惯了也不觉得,不知道它怎么来源的,其实都已经融在里面了。经过千百年来这样一个交流,不知不觉把大家成为一体,多元一体,所以就不感觉到这些东西。这三大历史遗产,我们各民族都做了贡献,都做了努力,都有很多精华吸收在里面。
(三)少数民族的状况
经过这几千年的发展,少数民族的状况可以概括为这么几个方面、几个特点:第一个字是多,民族成份多,人口数量大。这是我们现在民族的情况,民族多是我们有56个民族;第二个人口数量大,就是我们的少数民族人口尽管占全国的比例不高,我们2010年的统计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是1.5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应该说比例并不是特别高,不到10%,但是总人口1亿多人,放到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没几个,所以这个人口数量很大。
第二个字就是广,分布广泛,相对聚居。虽然我们有很多民族,比如说藏族人多、新疆维吾尔族人多等等,但是更多的情况是各民族居住地比较分散,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当然分布在全国了,像回族也是全国哪都有,只有汉族和回族每个县都有,分布非常广泛。当然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在我们国家的西部地区,但是这些年以来各民族都在不断流动,汉族人也往少数民族地区去,少数民族也大量往东部地区、往城市里头来。现在绝大部分的县级单位都有多个民族居住,全国现在散居的少数民族大概有3千多万,增长很快。比如说浙江省十多年以前,2000年的时候人口统计浙江省有40万少数民族,到2010年统计140万少数民族,十年增加了100万,都是大量从西部到浙江打工、经商、上学,各种各样的民族,增长得特别快。但汉族到少数民族地区去的也很多,因为北京各地来的少数民族的情况现在也是非常多,我们北京本身自己原住在北京少数民族人口也不少,现在外来的更多。我们对56个民族的大家庭非常认同,对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大团圆有大团圆的心理,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第三个字是边,地处边疆位置重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尽管分布在全国,但是在边疆地区,因为边境线上比较多,这是一个特点。我们全国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其中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多数是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较多。我们还有30多个民族是跨国境而居,中国有、国外也有,应该说有国家就有边疆,有边疆就要守边,边疆地区这些老百姓为捍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做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有些贡献确实我们在内地可能是很难想象的。所以边境地区的这些老百姓应该说为国家安全做的贡献比较大,牺牲也比较多。
还有一个字叫丰,地大物博,资源富集。我们民族自治地方占全国总面积2/3,我们国家64%的土地是少数民族地区,各种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很多地方都是大江大河的上游,有的还是草原荒漠地带,是国家重要生态屏障,包括北京。我们前些年沙尘暴,比如说我们京津风沙治理工程,其实治理的地方多数都是在民族地区,内蒙多,包括北部那几个县,基本上也是满族、蒙古族的一个居住地区。所以,从生态上讲、资源上讲,地位都很重要。
但还有一个字应该说是需要我们去改变的,全国的少数民族的整体情况因为历史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总体来说发展比较滞后,所以穷。当然各地方的情况不一样,我们少数民族里面有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比较高的,比如说朝鲜族,他的受教育水平、人均收入各方面在全国可能是最高的,比汉族也高不少,像回族的整体情况也是比较不错,特别是东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很多发展得非常好。但是从全国来讲因为少数民族在西部比较多,总体比较滞后,因为我们中国是自然地理区域,东边叫东部的季风区,就是海上的风能吹得到的地方,自然条件比较好,特别是古代种粮食,搞农业条件比较好。往西边去从内蒙到新疆这一大片叫做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些地方缺水,青藏高原区这一大片问题是缺氧、缺热,所以在古代包括在东部季风区里面的西南地区下雨下得比较多,但是它缺土,山也比较多。所以从古代来讲发展农业经济的条件不是很好,历史上起点也不一样。现在看还受到很多限制,这是历史的原因,也有很多现实的原因,比如说交通基础设施成本比较高等,所以发展相对滞后,这也是一个基本的情况。那么这几个特点说明我们的民族地区在全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少数民族的现代化也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因此应该说站在全国的大局来看我们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特别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我们中国是各民族共同的家园,包括历史上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现在是个大致什么情况。
二、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
我们讲要民族团结靠什么,靠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但首先要有好的政策。我们中国的民族政策从全世界来说体系很完整,而且应该说实践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我们的民族政策有这么“4+1”,有四条基本原则,还有一个关键。一个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一个关键是培养任用少数民族的干部人才,这些是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是我们国家民族政策的一个基础、一个基石,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这个平等不是空话,它有很多体现。比方说平等享用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因为各民族人口差别很大,有的人口很少,有的很多,所以你说这个平等怎么体现呢?比如说我们从今年开始实现全国人大代表,按城乡、按同样的比例来进行选举,因为我们人多,我们两千多个全国人大代表,平均下来几十万人才选一个,如果按照这个比例选的话有很多少数民族人口都是很少,可能一个也选不上,所以我们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里面人口再少的少数民族至少也要有一名代表,这个就是大家能够相对来说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力。比方说平等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因为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多数有宗教信仰,很多民族普遍的信仰一种宗教,像藏族、蒙古族大量信仰藏传佛教,像回族、维吾尔族有10个民族是普遍的信仰伊斯兰教,像傣族等一些民族普遍的信仰小承佛教。所以国家也保护少数民族正常的宗教活动,当然我们也要把宗教和民族分开,它又联系但是又不是一回事。 比如说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力,我们有很多措施比如说我们一些全国性的会议,比如说党的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协会议等等都提供七种少数民族:蒙古、藏族、哈萨克、朝鲜、维吾尔、彝族、壮,这七种少数民族文字的译本,还有同声传译会提供。
第二个政策原则是民族团结,所有的都是为了团结,民族团结在我们从政治上讲有一些具体的内涵:比如说采取一些措施维护民族团结,比如说主持民族政策的情况大检查,开展民族政策的普及等等,包括我们加强民族团结在中小学生里面进行宣传教育。教育部和国家民委还专门制订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纲要,比如说小学搞民族常识教育,中学开展民族政策教育,大学民族理论的教育,有的内容纳入高考。我们办民族团结表彰大会,地方也办,国家也办,1988年全国就搞了五次,推出了很多典型。每次开表彰大会的时候,政治局的常委都全体出席,总书记重要讲话,亲自给大家颁奖,很多典型。2009年的时候有一个典型,那时候新疆也发生过事情,他说有更多感人的事情。当时有一个老大娘,80多岁了,他的一生收养了二十多个孤儿,他是维吾尔族,他收的不但有维吾尔族的孤儿,有蒙古族的,哈萨克族,汉族的,好多民族的孤儿,都是他的孩子,都在一起。老百姓之间互帮互助的事情有很多,他不是考虑哪一个民族,他说不管哪个民族都是我的孩子,这种感人的例子很多。
第三个政策原则就是民族区域自治,我们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一个基本的政治制度。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不是哪都可以建立,什么叫聚居,不是人口多、少叫聚居,是长期在这居住,人口数量达到一定的比例就建立民族聚集,就设立一个自治机关:政府和人大。
所以比如说自治县的县长、自治州的州长、自治区的主席都是要由这个民族的公民担任,人民代表大里面主任会的副主任里面要有民族的公民,党委、政协就不是自治机关,所以就不用这个民族的人员担任,政府和人大这个里面是必须的,尤其是政府的一把手必须由民族的公民担任,他这个自治是区域自治。经过六十多年我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不断发展完善,现在有155个民族自治地方,五个自治区。内蒙是最早的,1947年就建立了,新中国还没有成立就搞自治区了,后来新疆、广西、宁夏、西藏搞了五个自治区,还有三十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我们还有1100多个民族乡,民族乡我们把他叫做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补充,很多方面都是按照民族区域自治的规定来,他本身不是民族自治地方。因为有很多比如说权利,立法权,他很难完整去享受,所以是重要的补充。但是我们的民族自治地方是155个,还有1100多个民族乡是重要的补充,这是民族区域自治,我们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的政策。
第四个原则是民族的共同繁荣,我们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坚持各民族的繁荣发展是我们民族政策的一个根本立场。你让大家都发展起来,大家能够共享繁荣,你这个如果是空的,团结就不可能有保证,大家都想生活好,都想发展好,这个是大家最基本的追求,只有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团结才有保证。总的来说落后的地方是比较多,所以国家有很多的特殊的扶持政策,西部大开发,尽管他讲的是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当时搞这个政策的时候就讲的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因为西北地区多数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搞了十多年以后现在成效很大,我们对人口比较少的民族有特殊的扶持政策,十多年以来推出了较少民族发展的政。
1990年我们国家55个民族里面,各民族人数差别比较大,有22个民族的人口当时是在10万以下,22个民族总共有63万人,有的有几千人。这些民族多数从原始社会一步就跨入了社会主义,尽管社会制度变化了,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阶段一步跨越很难完全跟得上,所以比较困难。国家就提出我们搞现代化,不能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2005年的时候专门制订了一个规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规划,以村为单位进行定点的扶持,有640个村,每个村都要通水通电,建卫生室、图书室,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跟上。现在范围扩大了,人口在三十万以下的28个民族,很多民族我们虽然人口在10万以上也很困难,也要求纳入这个范围,在“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扩大到三十万以下的二十八个民族。这二十八个民族的人口只有三百多万,十三亿多人口,几百万人比例很小,另外一个角度讲是二十八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的一半,把这三百万人的扶持搞好了,他们同样能够进入现代化和小康了,我们就解决了五十六个民族一半民族的问题,有很多具体的措施。
刚才我介绍,我们的少数民族的分布很多在边境地区,又很困难,交通不方便,投资好多东西怕打仗,发生新的情况,也不敢大规模的投资,他们比较困难,大家说你现在请保安看家护院你要付工钱,我们边境上的老百姓在那守边境多给点支持是应该的,搞了一个新编富民行动,把边境县和边境的团、厂都纳入了扶持的范围,给一些特殊的资金和项目。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每个县如果要靠经济社会搞项目,每年给几千万,这个不多,搞民生项目,给老百姓办实事、教育、饮水、医疗,办这些事情是起点作用的,在那个地方搞大项目不好搞但是生活水平能够得到提高。还有文化上,定期办全国少数民族的民族汇演、体育运动会,这些都是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经济上繁荣,文化也要繁荣。
第五是大力培养少数民族的干部人才,一个民族要发展靠人才,他的发展本身要靠干部来带动,所以少数民族干部应该说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纽带,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标志。这些年首先要从教育上抓起,我们在全国办的很多民族院校,现在全国有十五所民族大学,在内地还开办了招收边缘少数民族的学生的学习班,通州也有。北京也是在支持新疆方面多年来做的贡献,培养学生可能比给一笔资金更管用。北京、天津,很多城市办西藏学校,北京有西藏中学,包括安排西部的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机关到沿海地区挂职锻炼,五个方面就构成了我们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把这些内容贯彻好也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关键。
三、促进民族团结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多民族的国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今天这样的阶段,我们有这么好的政策,但是政策要落实好,还要靠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能够把这样的国家团结在一起本身是很不容易的,也是一个奇迹,我们有强大的凝聚力。我们东部地区、西部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相互支援,很多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发达地区的人才的优势、管理的优势的结合,北京有对口支援新疆的任务,也有对口支援西藏的任务,还有汶川地震支持灾区的任务,大家都非常高兴地接受,认真做好工作。因为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些国家内部的事物,我们都有自觉性,而且愿意为这个工作做贡献,和不是一个国家之内的互相的支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所以我说我们这样的国家团结起来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么大的国家也是很复杂的,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也是很自然的,主流看我们发展的很好。
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健康的,不能说有一个事、两个事就否定了大局,同时我们也不能说盲目乐观,我们也看到很多新的挑战和以前情况不一样。第一个影响民族问题的关系的因素更复杂,几个更加:一个是影响的因素更复杂,第二个反分类的形式更严峻了,发展的速度更紧迫了,影响民族的因素更复杂。民族问题、民族关系出现的事情不是孤立的,是整个社会各方面一个问题的一部分,我们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现在有新势化,我们社会在大发展大变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别的国家根本比不了,因为他没有这么大的规模,他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社会问题都会对民族关系有影响。比如说有很多问题不是民族关系的问题,但是他会影响到民族关系上来。现在由于我们发展的过程中有大量的问题,不是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因为发生在不同的民族成员之间,有可能会牵扯到民族因素,反映到民族关系上来。这就更需要我们贯彻好民族政策,在碰到一些问题要做冷静客观的分析,有很多东西都不是这方面的情况,你只有让大家多交流他才能够更多地了解、更好地团结。
第二个我们境内外的敌对势力也是更加严峻,这个是客观的事实,因为当今世界的基本的事实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持续上升。我们说要维护团结,归根结底要靠发展,让大家的生活都好起来,共享发展的成果,才能有可能实现稳定的长期的团结。
从我们自己一般来讲,第三句话是共同努力,充满自信,充满信心。第二个我们正视挑战,我们共同努力。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在发展变迁,我们的民族关系尽管很好,新的情况也不断出现,我们都有责任共同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宪法都讲每个公民都有一个义务,就是中华民族共和国的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一个义务。每一个公民每一个人都是展示民族团结友爱的一个窗口和名片,我们都有责任,但是做法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这个责任。我们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加强对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大家都知道有这个自认和义务,也包括增强民族政策意识。
我们刚刚讲的民族团结、平等这些政策,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与执行。这些民族政策不是空话,他体现在方方面面,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我们社会在变化,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如果我们不加强这方面的意识可能违法了民族政策,每个公民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加强交流相互包容。现在全球化的时代,北京要建世界城市,全世界范围都在平等交流,更何况我们是一个国家,包括很多民族习惯要相互尊重,有一些需要相互交流。如果大家有点心,多了解一点,就容易相互的尊重别人包容别人。第三个是最重要的从我做起,身体力行,我们大家自己用自己的言行来维护民族的团结。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陈航舟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24/7362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