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德大选后中德关系有望稳步前行
2013年09月25日 13:06
德国联邦议院选举22日落幕。根据德国媒体公布的初步调查结果,现任总理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成为最大赢家,而默克尔本人也将第三度出任联邦政府总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3日表示,中方对德国联邦议会选举圆满结束以及默克尔女士领导的联盟党在此次大选中获胜表示祝贺。
近几年来,中德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双边互动频繁,合作成果丰硕。各方普遍认为,默克尔连任将使中德关系保持延续性。洪磊说,中德是战略伙伴,发展双方的互利合作是双方的共识,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中方愿与德国新一届政府一道,既往开来,将中德关系推进到新的水平。
默克尔任内中德关系大踏步前进
默克尔第二个任期以来,秉持务实态度,实施“正常国家”的外交政策,加之世界政经格局发生深刻变革,这均促使中德关系实现大踏步前进。
一方面,摆脱“二战”历史包袱的德国,近年来加速回归“正常国家”队列,致力于突破传统盟友局限,把维护与新兴大国关系作为外交新重点。由于国际力量格局正加速向新兴国家转移,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大力发展对华关系成为德国外交战略的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2008年以来,欧洲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双重困扰,经济衰退、内外市场低迷。作为出口导向型大国,德国急需寻找替代市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在欧债危机上给予欧方的支持也能大大缓解德国承受的压力。德国政府发言人罕见地将中德关系描述为“特殊关系”,这个昔日只见于西方盟友间的词汇如今被用来形容中国,凸显中国在德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经贸合作是中德关系的“发动机”和“稳定器”。在危机面前,中德经贸关系经受住了考验,成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作为世界主要的出口国家,中德之间不仅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紧密的贸易关系对于防止欧元区经济陷入衰退,乃至拉动世界经济增长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片:9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圣彼得堡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
未来中德关系有望稳步前行
德国大选向欧洲发出了稳定、延续的明确信号,为中德、中欧合作描绘了广阔的空间。分析人士指出,在此次德国大选中,“中国话题”一路缺席,这主要是由于德国对华政策不断成熟,各界已就发展对华关系形成某种默契和共识。德国新一届政府成立后,中德整体上的良好关系不会改变。加强双边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仍是德国发展对华关系的主线。中德在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领域的合作加深将推动中德关系进入发展的“加速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学者崔洪建表示,默克尔胜选对中国而言是一个“相对的好消息”。首先,默克尔连任肯定会让中国更舒服一些,因为一旦德国换领导人,中德双方还需要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而默克尔连任,让现有的德国对华政策可以延续下去。其次,在前两个任期中,中德已经推动了一些大的合作项目,默克尔连任至少不会让这些项目生变。
德国洪堡大学国际政治学者霍尔特曼指出,总体来说,默克尔连任对中国是个不错的消息。“可以信赖的伙伴关系”是中德两国关系的现状。默克尔第三任期会更加突出经济合作,在人权等敏感话题上也会友好地合作。
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认为,默克尔在过去八年的执政生涯中已经深谙处理对华关系之道。新政府无论以何种方式组阁,都不会影响中德关系发展。
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长,中欧关系和中德关系日益密切,全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日益上升。中欧和中德利益相互交织,德国民众对中国的兴趣也很大。
不过,也有专家为未来发展中德关系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认为,中国是德国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德国将会继续保持和中国的良好关系。不过,相比上一届政府,新一届政府的组成上可能会有变化,在对华政策上或有稍微的调整。欧债危机期间,德国主要关注欧元区危机和本国经济,但现在欧洲逐渐走出危机,德国政府可能投入更多注意力关注外部,比如中德之间可能存在的贸易摩擦问题会受到关注。
柏林自由大学政治社会学教授奥斯卡·尼德迈尔指出,目前中德双边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但未来若想取得进一步成功,中国必须把德国当作欧洲的一部分看待,注重中欧整体关系的发展。(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25/7363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