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关于“花千万为女儿买幼儿园”事件的思考

2013年09月26日 14:52

 

【百姓心声案例】

【事件介绍】

1

家长怕女儿受委屈投千余万元买下幼儿园

家长:初衷是为孩子,但赶上有点闲钱也是投资

专家:保护过度,孩子会缺乏挫折教育

想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幼儿园就学环境,作为家长你怎么做?

有人“货比三家”看环境选幼儿园,有人走关系、联系老师想对自家孩子多照顾。

营口一位家长的做法让人瞠目结舌:他将女儿要就读的幼儿园买下来了。

近日,一则“家长为女儿更好地学习砸千万买下幼儿园”的消息在营口地区不胫而走,成为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据营口市民徐女士介绍,她的女儿今年5岁,一直在该幼儿园上学,不久前,她送孩子的时候听说“幼儿园换老板了,而且是老板为了女儿买的。”

徐女士表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市民,她关注的更多的是幼儿园换老板之后,其管理、教育水平会不会下滑。“看样子还挺好,幼儿园新增了一批老师,设施也有更新。”

记者随后从幼儿园老师处证实此事。该幼儿园多位老师都表示,知道新老板家的女儿在园内上学,但对于孩子近况并不愿多说。

记者从其负责老师处得知,老板在送来孩子后,特意强调要严格对待孩子,不能和其他孩子区别对待。

而在幼儿园内,记者看到了这名小女孩,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得很开心。据老师说,就开学几天观察,孩子性格很好,开朗,也不会因为知道爸爸是老板就对其他孩子发脾气。

买幼儿园“花了一千多万,不贵”

将来还买小学?“没那么夸张”

记者辗转找到了这位为女儿买下幼儿园的老板于家勇(化名)。

记者:为了让女儿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买下幼儿园,能说说你当时的想法吗?

于家勇:我是一个父亲,女儿如同我的生命。她今年4岁,之前曾经上过幼儿园,但不是特别理想,我就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一个各方面都比较不错的幼儿园。

记者:既然认为不错,其实也可以让孩子在那里就读的,为什么非要买下来呢?

于家勇:也是赶上那时候手头有点闲钱,放着也是放着,就当是一种投资了。呵呵。

记者:方便透露一下花了多少钱吗?

于家勇:其实挺便宜的,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合计资金1000多万元,后期又花了点钱添置了一些设备。

记者:女儿知道这个幼儿园是你给她买的吗?

于家勇:应该知道,收购期间大人们谈话她也能听懂。不过她一向顽皮,不关注这事。

 

记者:您认为这么做对孩子来说是利大于弊呢还是相反?

于家勇:我觉得这个问题吧,顺其自然就好了,因为她的家庭经济状况目前是不可逆的,我们不刻意让她得到一种优越感,包括对幼儿园的老师我们也态度明确:一视同仁。如果我非要让她在艰苦环境中长大也不切实际。

记者:那将来读小学或初中是不是有条件的话也要买一所?

于家勇:(大笑)不会那么夸张吧,长大以后她会有自己的判断的。

其他孩子家长:“怎么不羡慕?”“跟着借光了”

如果你也是这所幼儿园的家长,面对这样一个大手笔的家长,你会羡慕,嫉妒,还是恨?

孩子家长徐女士对记者感叹:“人家条件好,不是咱能够比的啊,怎么会不羡慕呢?”

在幼儿园门口刚送完孩子的部分家长中,这个话题引起了讨论。一些家长明确表示,很羡慕人家有条件,对孩子来说能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学习,但也认为自己借到了光。

部分理性一些的家长担心家长的这种做法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位家长就表示,这位新老板为幼儿园新添了设备和师资,对于孩子来说是好事,而人家为孩子做的事是因为有实力,自己实力有限,不需要攀比,对于自家孩子也得说明白,不能让孩子在幼儿园内互相攀比谁家更有钱、能买到什么这类,对于孩子成长来说没有好处。

而在营口经营一家小型幼儿园的院长李老师指出,她经营幼儿园有十几年时间了,那时,为了方便管理,曾经将自己的女儿安排在自己的幼儿园中,本以为这样会方便看护和管教,但过了一年多,由于所有老师都要对女儿“格外关照”,女儿和这些老师非常熟络,后来甚至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了。“她虽然小,但也知道所有的老师都要听妈妈的,于是,这种天然的优越性到后来就成了管理上的掣肘了。”李老师说,后来不得已将女儿送到另外一个幼儿园才逐渐改掉身上的毛病。

教育专家刘煜:

从教育来说,家长在为社会做贡献

沈阳市教育专家刘煜对此表示,不管家长是不是幼儿园的老板,都要遵循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的规律去做事,大家也不必为此事大惊小怪,从教育本身来说,这位家长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

“他为女儿做的同时,就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幼教环境。”刘煜说,当然,对于这个孩子,家长还是尽量做到与其他孩子一致,不要让孩子感觉到特殊化,谨防公主病的发生。

教育专家王萍:

家长要老师严格对待孩子是非常正确的

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王萍认为:“如果家长没有炫耀,如果孩子不知道此事,那么买了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可能对社会增加投资也是好事,但如果孩子知道了,或是幼儿园老师对孩子有特殊的待遇,那对孩子来说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王萍指出,父母都有想保护自己孩子的心理,但如果因为孩子家长的身份,老师们对孩子就特别优待,有什么问题都给提前解决,孩子就会缺乏挫折教育,甚至因为老师的特殊对待,孩子也容易被其他孩子孤立,孩子需要在群体中学习、交往和锻炼。对于这位营口家长要求老师严格对待自家孩子,王萍表示这是非常正确的方式,但也需要老师们的配合。

她表示,现在一些幼儿园和老师为了迎合家长期望,专注于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开发,而忽略了情商和心商的教育,导致很多孩子长大后受些挫折就容易做出不理性行为。家长应该让孩子在正常环境中生长,学会面对各种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躲在父母保护之下。

 

【观点交锋】

支持的声音:“为女儿花千万买幼儿园”的父亲何错之有?

这年头,怎么教育孩子成为所有当父母的头等大事,原来是从小学开始为小升初操心,现在这种操心提前到了幼儿园,为了找到一个能对孩子好一点、教学硬件“硬”一点的幼儿园,不少家长甚至拿出靠工资积攒下的积蓄,不惜花上三五万元找关系托人上比较知名的公立幼儿园。毫不夸张的说,拼爹从三岁娃娃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年就已经开始了。

说到拼爹,就得说道说道这不惜千万买下整个幼儿园的家长——为了闺女上幼儿园不受委屈,竟然买下幼儿园,难道以后闺女上小学中学大学您还把这些学校都买下来不成?话语中暗含的对这位富豪父亲的一些嘲讽,让人不禁感叹,这年头富人做啥事情,可都得注意点影响啊,必须低调再低调,这不,为了给孩子一个放心的环境买了一个幼儿园,也会被人非议和嘲讽。

其实,对于这位父亲的做法,一部分人完全没有必要对其冷嘲热讽,因为这位父亲的做法虽然有点不太合“常规”,比如上个超贵超豪华的国际幼儿园,比如给园长或老师备上一份大礼,让他们多多关照自己的女儿,这是一般人在期待子女得到老师照顾的时候的常规做法,但是这位父亲直接跨越这些步骤,买下了整座幼儿园,这样的做法我认为也没什么不妥的。

原因很简单,这个父亲买下整座幼儿园是事实,但是他也没有因此就垄断其他孩子上幼儿园的权利,而且人家还特别说明,让幼儿园老师对自己的女儿要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一视同仁,甚至要更严格。况且人家在接受采访时也说明了,“也是赶上那时候手头有点闲钱,放着也是放着,就当是一种投资了”,所以这个父亲买幼儿园算是“公私兼顾”了,既能投资,又能让女儿的生活学习环境随着自己的心意来提高改善,何乐不为呢?

如果我的孩子在这个园上学,恐怕我不但不会对这个父亲有什么非议,估计高兴还来不及呢,试想,幼儿园的大股东的女儿在这个园子生活学习,难道这个园子会各方面都很差吗?

我们当然可以对这个父亲爱女儿的方式进行评论,但是不能因为人家有钱能买下这个幼儿园,就对他买幼儿园的行为进行一些带着“仇富”情绪的人身攻击或者嘲讽,这多少让人感觉有点太小家子气了。因为幼儿园不是义务教育,是学前教育,国家也没有明令禁止个人不能参股或者投资学前教育,所以当有的企业家愿意个人投钱搞学前教育,而且是自己的女儿也在所在的学校,何乐不为呢?

反对的声音:买得下幼儿园的父亲,买不下孩子的一生

爱女之心人皆有之,盼女成凤也可以理解,但为了女儿成才和不想让其在艰苦环境中长大,动辄就买下一个幼儿园的作法还是让人难以理解。且不说这种作法能不能达到营口老板想要的结果,单就对女儿的人生成长来讲,也未必有利,那么接下来的路又该如何走呢?

不想让女儿在艰苦环境中长大的作法本身就是一招臭棋。人常说,花盆里栽不出参天松,花园里跑不出千里马,把女儿的成长环境固定在“温室”里,以后又该如何让其在社会上立足和生存。因为社会的大环境是开放的,也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不可能为了让女儿不与艰苦环境接触,就把整个社会环境都买下来。

央视热播的《变形计》节目就很能说明问题。这些“问题少年”多是纨绔子弟,家中条件相当优越,也因此使他们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家长们伤透了脑筋。最后使他们实现人生变形的,恰恰就是农村艰苦的环境。

按照这位父亲的想法,为了不想让女儿在艰苦环境中长大就买下一个幼儿园,那么接下来的求学之路和以后走向社会又该如何,是不是也要一直把好的环境买下去,其资金能承受得了吗?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在好环境中成长,即使温室里的花,也要拿出来晒太阳,经受太阳的炙烤,更别说不断变化中的人,今天是女儿,明天是人妇,后天又是一名下属,环境在不断随时改变,唯有适者才能生存。

所以,为了女儿不吃苦,轻易就买下一个幼儿园的做法很傻很天真。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其早点接受艰苦环境的考验,多在提高女儿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上下功夫,唯此,才是成长正途。

 

“为女儿买幼儿园”背后是幼教焦虑

如果仅从表象看,这家长不仅不够理智,还是钱多烧的。但是,仔细想想,这里面有金钱的尴尬,亦有教育的尴尬。一方面,有人在为孩子的学费发愁,有人怕孩子受委屈却可以轻松买下幼儿园;另一方面,人家为什么怕孩子受委屈?这说明我们的幼儿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爱护子女,无论是有钱人还是没钱人,心情都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能够享受公平的教育,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在幼儿园里被教师待若亲生。可是,现实却是多么骨感。一者,公立幼儿园条件不错价格还行,可是由于公办幼儿园很少,或者公办幼儿园存在门槛,很多孩子很难进,即使能进,也得让家长“费尽心机”;二者,正规私立幼儿园条件倒是不错,可是由于绝对的市场化,价格如芝麻开花,很多家庭难以承受;三者,还有其他一些私立幼儿园,价格倒是便宜了,可也有不少问题,甚至是黑幼儿园,让人提心吊胆。

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不管是有证的还是没证的,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很多幼儿园存在不少乱象,这些乱象让家长对幼儿园有了胆怯的心理。谁不害怕自己的孩子出事情?富人害怕,穷人就不怕吗?富人可以买下幼儿园,穷人只能在心里默默祝福孩子了。从非法幼儿校车事故连发,到犯罪分子将孩子当做泄愤的对象;从把孩子扔到垃圾桶里的教师,到扇了孩子十多个巴掌的园长;从为抢生意在奶里加了毒药药死孩子,到园长罪恶之手伸向孩子的内裤……你说谁能不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谁能不担心孩子的成长问题?

其实这个有钱的家长,也并没有纵容自己的孩子,他多次交代老师:“要严格对待孩子,不能和其他孩子有区别。”他花钱买来的不是骄纵孩子,而是孩子的安全。

从这新闻中,希望有关部门能读懂一位家长对幼教现状的焦虑。

家长千万购幼儿园背后是“教育资源失衡”

按照这位家长的逻辑,因为害怕自己的女儿在幼儿园“受委屈”,索性就投资将幼儿园买下来。这样一来,孩子就在自己家开的幼儿园里成长,老师是自己聘请的,孩子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成长,也就不存在不放心和受委屈的可能了。这样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正是典型的提供最优质资源和用金钱堆砌起来的教育模式,当然也有家长不理性的成份,但却实实在在反映出众多家长和家庭最普遍的“望子成龙”心态。

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寄于厚望的希望,哪怕付出巨大代价,甚至不惜直面社会非议。日前,南京“鹰爸”因为安排自己5岁的儿子驾驶轻型飞机飞越北京野生动物园,引起广泛热议,驾驶飞机的孩子就是去年引发公众舆论关注的“裸跑弟”小多多。按照正常的教育规律和逻辑,南京“鹰爸”的鹰式教育和营口这位爸爸的“巨资购置幼儿园式教育模式”,都是非正常的模式,也是一种饱受非议的模式。但这种“另类”教育模式的背后,却有着现实无奈的“土壤”。

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更优秀、更好的成长,但囿于现实教育资源所限,尤其是优质资源资源相对稀缺,无法满足家长们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们“奇招”迭出便是必然的结果。为让孩子上名校的“挤破脑袋”、“半夜排队”,“条子满天飞”等等。又如,前段时间《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北京、长春等地调研时发现,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紧张,北京、上海、长春等一二线城市中,名校周边学区房交易火爆,价格水涨船高。这些都是现实教育资源分配存在问题,是教育资源存在畸形配置的折射,也是优质资源稀缺但又相对失衡下的结果。

我国长期以来对教育投入不足,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才首次达到4%,这是1993年首次提出、经过20年努力终于达到的教育投入目标。而同样长期存在的城乡教育的差距,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上,尚未有效解决。社会公众期盼教育公平,更期盼子女获得更优质的教育条件,但囿于社会现实短期内又无法充分满足公众教育期望所需,出现“八仙过海”式教育模式,甚至“另类”式教育就与此密切相关。当然,更是我国长期存在教育领域的主要最主要矛盾之一。解决教育不良现状,应继续秉持“再苦不能苦教育”理念,让各地方“最漂亮的建筑是校舍,而不是办公大楼”,让各地方最大限度减少“三公消费”,更加重视教育投入投资以及科学的实施教育和管理,这是让家长们乐于接受现有教育模式和少些“千万购置幼儿园”式非理性教育投资的根本。

 

【启示与思考】

面对这样一个大手笔的家长,大家在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提出质疑。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担心这位幸福的女儿可能因为老爸是幼儿园老板产生天然的优越感,在老师们的特别关照下恃宠而骄,养成公主病;二是害怕由此导致孩子们在幼儿园内互相攀比谁家更有钱、能买到什么,从而不利于健康成长。

不过,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两个客观前提。其一,在这位父亲买下幼儿园之前,这个价值千万元的幼儿园就已经存在,有它的老板,当然也有老板家的王子或公主。既然以前都能相安无事,难道换个老板就要瞻前顾后?其二,当事者明确表示,既是为了孩子上学,也是作为一种投资。买下幼儿园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理性决定。

早些年,社会上有种说法:“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在冯巩、牛群的相声《瞧这两爹》中,牛群为了让孩子吃苦,故意制造一种家贫如洗的感觉,闹出一连串笑话。当下存在贫富差距已是不争事实,就拿这起事件来说,即使这位当父亲的没有买下幼儿园,女儿也会对家庭经济状况有所感知。对此,父亲的想法是“顺其自然”,“不刻意让她得到一种优越感,非让她在艰苦环境中长大也不切实际”。基于这种心态,他才没有掩饰为女儿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想法,将其一步步变成现实。

当然,家长买下幼儿园成为老板,可能导致老师教育起老板的女儿来束手束脚,带来管理的掣肘。难能可贵的是,这位父亲特意对老师提出希望,严格对待孩子,不能和其他孩子区别对待。

前阵子“家长让孩子在家上学”的话题引发全民热议,也是出于对现行教育体制和环境的不满意,这一次“家长投千万买幼儿园”只不过是个豪华的翻版。透过该事件,我们应该看到家长对幼教现状的焦虑。据报道,我国有超过3400万在园幼儿,却仅有131.56万幼儿专职教师,人才缺口巨大。而且,这些教师仅有40%左右拥有教师资格证书,人员素质不容乐观。另外,由于公办幼儿园无法满足需求,大量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因为缺乏监管存在无证经营等问题,让整个幼教环境质量参差不齐。加之近年来频繁曝出的幼教老师虐待儿童、儿童被猥亵性侵等事件,加重了家长对幼教环境的不信任和忧心。

“投资千万买幼儿园”的做法很惊艳,但并不具有推广性,只会更加加重家长对幼教环境的忧虑。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是政府应尽的职责,教育部门应该从中体会到家长的这份焦虑,对幼教存在的师资缺口巨大、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需要着力改善、加强监管。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26/7365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