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硬件创新“异军突起” “中国创造”迎来机遇
2013年09月26日 14:59
几年前,互联网创业圈的时尚主题还是“软件为王”,硬件常被视为高投入、低利润的产业。然而,在这一两年,越来越多的创意开始在硬件行业出现: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机……其中,不乏大量软件生产企业。
从互联网到硬件
专家认为,这是互联网渗透至硬件及各行各业带来的现象。
近来硬件“酷”产品不少,国内外开发者跨越行业,推出的硬件涵盖各门类,售价普遍“亲民”。
硬件创业潮中,有“腕”级企业,更多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杰澳电子技术开发的“智能插座”能让使用者凭借网络“云服务”远程控制家里的开关,设计者刘宗孺告诉记者,为了节省成本,他开发的产品是通过“众筹”模式发布的,也就是网站向公众筹集资金的融资模式,已有几家商贸企业和风险投资人通过网站找到他订货,并提供资金支持。
众筹网站“点名时间”CEO张佑发现,众筹网站平台上,智能消费硬件产品的创业者越来越多,为此,点名时间专门在6月底举办了一个以智能消费为主题的众筹大会。
为支持更多创客梦想成真,曾经投资智能手表Pebble Watch和3D打印公司MakerBot的咨询公司Dragon Innovation计划,将最近获得的230万美元融资用于帮助硬件创业公司做好推广和融资。
(图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发的新型3D打印机)
软硬结合新风潮
接受记者采访的学者、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年出现的硬件产品,可以根据背后的动力分为3种类型:
由技术本身催生的硬件发明,如3D打印机、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自行车GPS导航车头等,这些产品背后,互联网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的技术发展,IT企业纷纷探索“软硬+结合”融合发展模式以粘住顾客。
对非IT行业来说,由于其互联网化程度加深,一些原本与互联网看似无关联的企业,不得不借由“软硬结合”的模式实现产品升级。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指出,这一革新将颠覆诸多传统行业的产品开发、生产和营销模式。
“硬件创新潮和过去的软件创新是一以贯之的,背后的逻辑是互联网化,只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硬件也联网了,因此加深了智能化程度,对各行各业意味着机遇和挑战。”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毅说。
刘毅认为,未来大数据的应用将进一步普及,因此,“硬件+软件+云”将成为诸多企业的发展方向:“互联网程度加深了,云端产生的海量数据必然发挥价值。比如,运动手环记录的健康情况,可以使人们随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这其中肯定蕴含商机。”
(图为小米手机)
我国硬件厂商迎来新机遇
硬件创业潮中,中国企业崭露头角,有的声名在外,有的“闷声发财”,更多企业处于埋头苦干的创业期。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企业的崛起或将终结中国IT产品制造的“山寨”时代。
负责引入创意消费品的北京创酷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经理李安认为,随着国内互联网生态发展日益成熟,相关知识的获取成本、硬件的生产成本在降低。
开源硬件日益风行,使得国内开发者的眼界不逊于国外同行,国外技术垄断优势不再明显。24岁的济南小伙姜斐祚去年推出自己团队开发的3D打印笔,他告诉记者,正是利用开源硬件社区的知识和人脉生产出了这款产品。
我国集中了大量硬件生产商,产业链完善,大大降低了硬件生产成本,都在为“中国创造”注入活力。
此外,融资模式的创新为硬件开发提供了资金来源。目前,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通过“众筹”模式融资,即面向公众筹集资金。众筹网站“点名时间”上,有大量的硬件创业项目,包括智能灯光系统、智能插座、智能电源等产品。
机遇固然存在,但创业不是轻松的过程。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王川指出,智能硬件创业者须尤其注意供应链问题。当初,液晶屏供应商不相信小米能够顺利出售产品,不愿意为其供货,小米历尽万难才取得供应商的信任。
李安坦言,中国的硬件智能消费品在外观设计、用户体验方面仍然与国际同行有一定差距,这是“中国创造”需要发力的地方。(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26/7366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