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传递正能量

2013年09月28日 18:28

 

【网络传媒案例】

【事件介绍】

1

兰溪15名环保局长下河游泳表示治理污染义不容辞

以往我们经常听说过某地方的河水污染已经严重,当地的市民或者是一些名人要求环保局长或者市长亲自下河游泳来体现一下。之前一直有市长回应说,确实这个水质具备游泳的条件。9月7号,浙江省兰溪市举办了"保护母亲河、畅游兰江水"活动,包括兰溪市各区县15名正副环保局长以及金华市副市长、兰溪市委书记都纷纷下河游泳。这个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消息引发了媒体的热议。

最近几年,由于城市人口的猛增,工业的粗放式发展,生活垃圾、工业废水不断侵蚀着城市的河流。我们小时候记忆中的那条河好像已经失去了往日迷人的风采。正因为城市河流污染的顽疾久治不愈,一座城市的河流是否污染严重,父母官敢不敢下水游泳成为了衡量水质好坏的指标。"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也成了微博的热门话题。

内河水质的好坏,对于流域群众的健康、生态环境、经济发展都是密不可分的。也许能不能下河游泳,并不是检查水环境好坏的指标,但是却能最直观的反映出民众对保护水源、改善环境质量的强烈愿望。昨天晚上,下河游泳的浙江兰溪环保局局长施廷勇接受了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的采访。谈到下河游泳,谈到治理河道,他有哪些体会?

作为东道主也是活动的主办方之一,浙江兰溪环保局局长施廷勇表示,这一次下水游泳,是兰江从上世纪90年代初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可以下河游泳。

施廷勇:兰江在80年代,90年代初以前可以游泳。

记者:这一次是不是说上世纪90年代初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可以下河游泳么?

施廷勇:大规模的游泳是第一次,兰江是我们兰溪市的一个备用水源。

但是提起之前兰江的污染,施廷勇告诉记者,主要是因为上游来水污染比较严重。

施廷勇:因为兰江市由进化江、曲江这样汇集下来到兰江,曲江水这几年还是稳定在三类水向兰江输送,进化江这几年水一直在四类以上,有时候五类水以上也比较多,所以它下来以后导致我们兰江断面也达到四类水,上游来水造成兰溪的污染比较大,老百姓觉得水质比较差就不敢去游泳。

现在能够做到下河游泳了,是不是能够说明水质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呢?施廷勇坦言,经过治理兰江水质的变化很明显。

施廷勇:比较多的水段能够达到三类水,我们三类水是可以应用的,包括养鱼,包括我们经过处理的也可以饮用的。

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发现家门口的河流污染越来越严重,第一个想去反映的部门就是环保局,施廷勇也表示义不容辞。

 

施廷勇:水污染跟我们环保有很大的一些联系,实际上水环境的治理在职能部门,也是有很多的分工,我们作为环保部门也义不容辞的要承担责任。小林业的治理包括小曲流的治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一个是政府要对一些企业该关停的关停,该检讨的检讨。第二个老百姓现在的大面积的农家养殖队污染还是比较大的,所以老百姓也承诺在这方面将全部达标。

采访的最后,施廷勇说,这是兰溪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活动,以后他还会继续到兰江游泳。至于到底需要多少年才能让兰江回到老百姓所盼望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质,他说,他也不知道,他能做的是以年为计划时间表,一年一年地完成既定的治理工作。

施廷勇:我们都会去的,因为我们也想,今年是首届搞活动,那么我想通过上下的一些共同的努力,兰江的水应该还是可以越来越好的,下河游泳是最基本的治理效果。现在老百姓的想法就是能够回到原来的状况,这是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的。现在我们根据年度计划来全部实施它,到底要多少年,我们现在一下子说不清。但是我们能够尽早去实现这个目标吧。

短短二十年我们失去了一条清澈的河流,再花多少年可以不可以让它回到从前,我们没有答案。城市河流污染治理为什么这么难?目前,我国城市河流的现状如何?污染程度又到了什么样的一个程度呢?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水危机》作者马军自己有一个调查结论。

马军:在全国看来,按照环保部门这样一个公式,全国的河流受到的平均是一些轻微污染的状态,但是在一些流域,污染特别的严重。南方水质普遍是要好于北方,但是在流经城市之后,很多河流还是受到了相当严重的污染,比如说在长江,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长江的干流由于水量特别的大,相当于近20条黄河的水量,所以干流有强大的稀释和自净的能力,但是它中间所排放的这些污染物依然对长江已经开始造成了污染。因为全国40%的一些污染物都排入了长江,它的一些支流实际上污染已经比较严重,包括一些湖泊,像太湖、巢湖,都处于较为严重的污染状态,而在每一个长江流域的这些城市下游,如果从卫星图片上来看,都能看到一些黑色的飘带,加起来差不多也有几百公里。

面对河流的污染,看着那五颜六色河水,我们难免心痛。但是我们同时看到,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城市河流污染的现状,并且采取大量措施积极治理河流污染,相信,这些曾经陪伴我们成长的河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有一天还是会再次重新焕发风采。

“局长下河游泳”,这个可以有

要求环保局长下河体验水质,近年来成为多地流行话题。一座城市的河流是否污染严重,父母官敢不敢下水游泳成为重要衡量标准。从悬赏邀请所在地的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到环保局长自觉下河游泳,不得不说是一种难得的进步。

治水的成效值得肯定,这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功劳。监测数据可以作证,当地百姓有目共睹,治污乃政府及相关部门尽职尽责,治污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说,“现在网民检验湖泊水质的标准,是市长敢不敢跳下去游泳。”假如地方领导都如此自觉“带头下河游泳”,无疑更能增强老百姓的信任。如果说环保局局长被约下河游泳只是现阶段发展和环境之间的一个矛盾缩影,那么环保局长自觉下河游泳无疑是对治下环境向好的一种表现。

目前,我们正在搞的群众路线,需紧密官民联系,现在,15名环保局长及一副市长和委书记下河验水,说明河水干净了,说明政府工作取得了成效,这一举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什么是真正的考察,什么是真正的走下去,什么是真正的走到群众中去。

 

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干差了,群众会埋怨,干好了,群众也明白。要满足公共的知情权,若涉及技术性、专业性的领域,可通过相关数据、结论并结合直观感受公诸于世,众多干部下河检验,更能直接地证明措施取得的效果。

环保局长自觉下河游泳,不仅证明了地方的水质优良,还激发了大家的环保意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笔者认为,保护环境不仅仅是环保局长或者说是政府部门的职责,同时也是我们每位公民的责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平常心看“环保局长集体下河游泳”

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了,而且是十多名环保局长“集体”下河游泳!在一些地方网友呼吁当地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热情邀请”下,浙江15名环保局长在市领导带领下下河游泳,无疑是值得网友亢奋的事情。市领导带领十多名环保局长集体下河游泳,显然不止是对网友“邀请”的回应,更寄往此举打消当地民众关于河流水质问题的担忧。这种举措,虽然不乏些许浮华喧嚣,但终究值得肯定。

但是,“环保局长集体下河游泳”并不值得过度渲染。“集体下河游泳”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河流水质的好转,但也正是因为环保局长们知道了水质好转到已经可以“下河游泳”了,他们才下河游泳的。在下河游泳的兰溪15名环保局长下中,就有环保局长坦言“两年前还没有底气游兰江”,这显然说明了问题。虽说“局长下河游泳”具有对河流水质质量提升的宣示意味,但这种行为显然不能当做环保工作的典范。最好还是以平常心看待环保局长们的“大举”。

一直以来,民众和官员对于社会治理问题的看法通常有着殊为明显的差异。部分原因固然由于双方因身份不同而导致的看问题的视角存在差异,但更多却可以反映出民众的直接观感与官员的“体制内看法”之间存在的理念隔膜。一方面是“红豆局长”等另类官员令人瞠目结舌的言论,另一方面是面对网友“下河游泳”的激将而罕有官员践行的言行错位,这种现象不仅暴露出某些官员的懒政思维和鸵鸟意识,更可以从中窥见民众和官员这两套话语体系之间如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巨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反过来又进一步加深了二者之间的隔膜。

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之所以引发社会热议,根本原因是民众对于某些官员只待在办公室而疏于调查研究的不满,更是两套话语体系难于融合现象的一个映射。其实,网友并不是真的要环保局长“下河游泳”,而是要他们看到不容乐观的环境污染问题,并真正重视起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如果环保局长做到这一点,即便他们不下河游泳,网友想必也不会说什么;反之,即便他们下河游泳了,而继续无视环境污染,这样的“下河游泳”也没有丝毫现实意义可言。说到底,“环保局长下河游泳”还是涉及一个推动公民参与公共事务,促进官民双方良性互动的问题。

“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只是引起公共部门重视公共事务存在的问题的一个引子。这只是民众促使官员乃至公共部门正视工作不足的一个提醒。这个提醒不可少,但促进包括环保工作在内的公共事务,又不能只靠民众的提醒。公共事务繁冗复杂,公共部门不能坐等公众提醒那些方面存在问题,才慢吞吞将眼光投射过去,慢腾腾采取措施,而要积极主动发现不足、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拿环保工作来讲,总不能水污染了等民众喊环保局长“下河游泳”,那空气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光污染等问题,总不能?等者民众提醒局长去亲身体验吧?因此,公共部门要积极作为,主动出击,这是公共部门的性质决定的。

最近一则新闻可以说明问题。据媒体报道,9月初开学以来,乐清市某小学相继有19名学生发生流鼻血,近百学生出现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乐清市环保局出具报告显示,学校附近的空气中检测出“铬酸雾”,学校内部检测出“苯”。虽说有专家表示检测结果可能与学生流鼻血当日的空气状况不同,尚不能就此断定事故原因,但出现胸闷、流鼻血等不适症状的学生不是一两名,而在老校区却未出现此类问题,这显然需要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学校新校区在建设过程中是否充分进行了环境评估,是否考虑到学校周边电镀厂等化工企业对学校环境和学生安全的影响,显然是人们心中无法打消的疑问。对此,将“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案例移植过来,是否管用显然有待商榷。因此,相关部门与其坐等公众“邀请”自己去体验问题,不如主动出击解决问题。虽然民众“邀请”可以倒逼某些公共部门正视问题的积极性,但这种“倒逼”显然无法治愈某些公共部门存在的懒政顽疾。

 

【启示与思考】

“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语中略带些戏剧性的意味,在网络上此语一发随即在全国各地掀起了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浪潮,可见全国上下万众一心,都在密切关注着水污染与治理这一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初“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在网络引起的热潮,也引起了各地政府及环保部门的重视,纷纷参与到整治河流污染的大部队中来,面对媒体的舆论及网友们的呼声,全面整治河道垃圾,黑河臭河已成为环境执法部门的第一要务。环境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不论是从年初雾霾天气笼罩大半个中国的严峻形势来看,还是一些网民由于当地河流的污染而悬赏重金“邀政府官员下河游泳”也罢,实质上都是对我们环境的担忧表现,我们在期待相关部门的重视与解决。

此次15名环保局长用半年时间答民众所问,为表治污效果亲自下水游泳,是对网民呼声的一次直面回应,各地网民也纷纷吐槽:“兰溪市委书记、环保局长已经下河游泳了,我们的书记、环保局长是不是也该行动起来了,要不马上就冬天了。”当然,我们并不是希望更多的环保局长都纷纷效仿下河游泳,我们是在期待各地环保局长,能根据当地环境编制出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来治理本地河流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用实际的治污效果给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古往今来,凡事成于真、兴于实、败于虚、毁于假。官员只有弘扬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优良作风,注重为当前发展创造显绩的同时,更要注重为长远发展创造潜绩,切实做到干一任工作、想几任的事,才能让群众看到诚意和决心,让群众满意,切实为子孙后代造福。作为官员,在困难面前,绝不能选择逃避、束手无策、畏缩不前,也不能提脱离现实的高指标,不能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更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而是要像浙江官员一样,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摸清现实状况,研究实际问题,拿出务实管用、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用真诚地态度积极作为、真做实做、善做善成,缩短与群众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用行动用事实来证明他们不是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而是敢于亮剑,敢于担当。

不管民众出于什么想法,在笔者看来,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这是民众对当地政府的无限期待和信任。当前,我们党正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密切联系群众?首要的就是善于倾听民声,牵住群众利益这个牛鼻子,把精力更多地倾注到群众中间,了解民众的期待,朝着民众的期望不断努力,让群众的生活充满阳光、尊严、幸福和希望。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事件,让我们深切地读出了民生之盼,读出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改善民生的决心、信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每一次事件,都是一次深刻地教训,但愿每次教训都能让我们找到解决办法,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杜绝后患,不断提升干部办事能力,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从而汇聚起中华儿女的每一份力量,加快实现“中国梦”的步伐。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28/7369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