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财经视角
【案例】有关银行卡“盗刷险”的思考
2013年10月06日 10:58
【全球财经案例】
【事件介绍】
“借记卡盗刷险”能否转嫁“盗刷”风险?
近年来借记卡被盗刷的事件频发,深圳有银行首推借记卡“盗刷险”的服务,由银行向保险公司投保,将盗刷风险转嫁。财险专家表示,理赔的关键是明确被盗刷的责任是否在银行,若是银行自身管理的原因产生的盗刷,只要符合合同约定的均可进行理赔,但如果是持卡人管理银行密码不当而造成的盗刷,或难以获得理赔。律师认为,该保险免责细则多,持卡人要获得赔付很不容易。
借记卡被盗刷暂没有明确适用的法律
记者从深圳一家股份制银行了解到,借记卡屡遭盗刷后,主要困扰持卡客户的问题是:“克隆卡”暂没有明确适用的法律法规。
这家银行法规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克隆卡和网上盗刷这类案件由于没有明确适用的法律,持卡人往往陷于举证难的弱势,最后往往持卡人需要承担大部分损失。持卡人与银行为了盗刷损失谁来承担责任的问题,经常产生纠纷并诉诸法律。
记者从不少盗刷案件的法院判决结果发现一个普遍现象:法院通常会追究银行与持卡人双方的共同责任。一方面认定银行存在监管缺失,如对POS商户的安全管理不到位,银行在安全管理上存在过错;另一方面认定持卡人在使用银行卡时存在不规范行为,在银行卡信息和密码泄露方面存在过错。
律师金焰则告诉记者,目前法律对“克隆卡”带来的盗刷损失并没有明确规定,持卡人一旦遭遇盗刷,由于取证困难,法院多会判持卡人保管密码不善承担大部分责任,而判银行担责的比重则较小。
不少持卡人认为,由于金融业务相对专业,对于普通持卡人来讲,在遭遇银行卡盗刷时,很难为自己保留有利证据,这往往令个人在索赔时变得被动。而持卡人如果无法证明银行和商户存在明显过错,法院则可能判持卡人承担大部分损失。这往往是持卡人最不愿意得到的结果,却又很难避免。不少持卡人认为这有违公平。
深圳首推“借记卡盗刷险”
记者近日了解到,在借记卡盗刷风险不断增加而持卡人索赔困难的情况下,平安银行与平安产险紧密合作,近期推出针对借记卡的“盗刷保险”,根据持卡人的受损情况,借记卡“盗刷险”最高赔付额度将高达100万。
记者了解到,深圳市场上,并非所有银行都会购买银行卡被盗刷的保险赔付,目前包括交行、广发、华夏等银行推出了信用卡失卡保障的服务,由银行统一投保,通过保险公司购买保险,来减轻持卡人甚至是银行的责任。而平安银行此番推出的“借记卡盗刷险”,在行业内尚属首次。
据悉,“借记卡盗刷险”的主要保障范围涵盖了目前主要的盗刷风险,包括:借记卡因被他人盗刷、复制而导致的资金损失;借记卡被他人在银行柜面及ATM机器上盗取或转账导致的资金损失;网银账户被他人盗用导致的资金损失;客户在被歹徒胁迫的状态下,将银行卡或网银账号及密码透露给他人导致的资金损失。
平安产险的理赔专家提醒,理赔的关键是持卡人要如实提供如下材料:持卡人成功投保后,保险公司发给持卡人的保单号;持卡人银行卡及网银账户被盗刷及盗用的交易记录;有关损失资金的流向记录,比如涉及转账,需提供收款方姓名及账号等信息;持卡人的身份证明;挂失时间证明;公安机关证明。这位理赔专家表示,持卡人报案20天后,仍无法侦破的案件,保险公司将予以理赔,保障期内(1年)最高累计赔偿分别为20万元、50万元及100万元。
“借记卡盗刷险”获赔难
不过,市场质疑这是否为银行的炒作之举。有持卡人在微博上发问:“盗刷险的赔付是否藏着太多细则?持卡人如果遭遇盗刷了,想获得赔偿真的有银行说的那么简单吗?盗刷险是否真正能帮助持卡人转嫁盗刷风险?”
据悉,“借记卡盗刷险”的免责范围有如下细则:持卡人的亲朋好友、以及持卡人授权的人员使用持卡人的银行卡及网银账户,导致的资金损失;在没有被胁迫的情况下,持卡人向他人透露银行卡或网银账号及密码,导致的资金损失;持卡人的银行卡及网银账户在向银行挂失前48小时以外的损失;持卡人没有遵循银行的银行卡及网银账户的使用条例,导致的资金损失。上述情况,保险公司将不承担赔付责任。
平安产险的理赔专家表示,理赔关键是看被盗刷的责任是否在银行。“多数银行规定:凡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发卡机构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若因卡片或密码保管不善等原因造成的损失,由持卡人自行承担”,他告诉记者,“若是银行自身管理的原因产生的盗刷,只要符合合同约定的均可进行理赔,但若是因为自己管理银行密码不当而造成的盗刷,或难以理赔。”
律师金焰分析,从“借记卡盗刷险”的免责细则来看,想要通过这个盗刷险获得赔付很难。虽然宣传单上说银行将承担被盗刷的损失,但通常情况下,持卡人难以举证无意识丢失。他认为,免责细则中“持卡人没有遵循银行的银行卡及网银帐户的使用条例,导致的资金损失”这一条,有霸王条款之嫌。在盗刷金额小的时候,保险公司也许会赔付;但一旦遭遇金额较大的盗刷案件,银行和保险公司可以以任何一个理由拒赔,比如,说持卡人保管卡片不当、无意泄漏密码等等。
他建议,“与其指望通过买保险来转嫁风险,持卡人不如花点钱主动把磁条卡升级为芯片卡,芯片卡至少可以从技术上阻截盗刷的发生。”
与信用卡相比借记卡遭盗刷
损失更大
3月底,上海的吉先生先后收到4则银行发送的服务短信,通知其借记卡在境外共刷卡消费近16万元,可是吉先生并没有出境,也并没有用此银行卡进行过大额交易。显然他的借记卡被盗刷了。为了挽回盗刷损失,吉先生与发行借记卡的招商银行各执一词,并对簿公堂。
持卡人在POS或者ATM机上一个不经意的操作,就可能就被不法分子盯上,银行卡随后便被克隆复制。近年来,随着克隆银行卡的技术越来越成熟、银行卡遭遇盗刷的案件更是层出不穷,已成为持卡人最担心的安全隐患之一。
平安银行信用卡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与信用卡遭盗刷相比,眼下借记卡盗刷涉及的金额更大、区域跨度更广,用卡安全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与信用卡不同,借记卡是客户重要的资金归集工具,借记卡内往往有较大金额,尤其是银行的高端财富客户,一旦遭遇盗刷,资金追回困难,因此借记卡遭盗刷的损失更大。”
正如平安银行的工作人员所说,借记卡遭遇盗刷,金额往往较大,动辄十几万,记者最近所获悉的一笔借记卡被盗刷金额竟高达48万。
据广东省银监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四大国有银行广东省分行涉及克隆银行卡的投诉达1280件,涉及金额2919万元。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9倍和5.7倍;2012年仍呈高发态势。
盗刷险保“盗刷”是否噱头?
保险公司推出个人账户资金损失保险可保个人账户盗刷引发了读者热议,许多被盗刷过银行卡的市民致电记者,诉说自己的经历。同时他们也充满疑惑,一旦被盗刷,这种险如何理赔?是不是保险公司宣传的噱头?保险公司又是如何认定什么情况属于被盗刷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再次采访了相关人士。
是不是噱头? 市民担心理赔不易
“我觉得这个保险很好,但是保费应该由银行埋单。”南宁网上购物达人蒋小姐有四五家银行的信用卡,淘宝是她每天的功课,为了方便支付,她把所有的卡都绑定了支付宝的快捷支付功能,“我的信用卡最高额度8万元,所有卡加起来也有几十万了,很害怕被盗刷,如果这个保险真能保,那就太好了。”蒋小姐说道。但她也质疑,虽然保费不贵,但是不是真的能在关键时候起作用有待验证,“我身边有人被盗刷过,后来都是不了了之,毕竟作为普通人,遭遇盗刷、盗抢并不容易取证”。
而南宁市民农先生就是承担了盗刷后的重大损失,今年3月底,南宁的农先生先后收到4则银行发送的服务短信,通知其借记卡在境外共刷卡消费近16万元,可是农先生并没有出境,也并没有用此银行卡进行过大额交易。显然他的借记卡被盗刷了。为了挽回盗刷损失,农先生与发行银行各执一词,并对簿公堂。目前,对于此类案件的处理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法院在认为双方均未能举证证明自己已尽应有义务的前提下,作出持卡人和银行均存在过错的判定,尽管如此,持卡人农先生利益亦受到较大损失。
基于这种现象的多发,国内的保险公司就顺势推出了跟银行账户资金安全相关的险种。如平安产险近期推出的个人账户资金损失保险8元保费可保2万元,最高保额50万封顶,通过网上直销渠道购买还能享受保费5折优惠。
对于“盗刷险”,采访中,许多市民都抱着观望的态度,担心只是保险公司营销的噱头而已。
只保银行卡? 网银和支付宝也能保
与此前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的盗刷险只针对银行卡而已,该险企推出的个人账户资金损失保险保障范围则更广,买了一份保险,就可以为自己名下的所有银行卡、网银、第三方账户进行保护。在这一年之内,只要你名下的银行卡、网银、第三方账户发生资金被盗现象,保险公司就可以给予最高金额为50万元的赔偿。
为此,记者上网真实体验了一番,首先登录官网注册一个账号,接着就可以自由选择该险种的保费和保额,保费有 2万、5万、10万、20万、50万元五个层次,保障期限为一年,对应的保费分别是8元、15元、25元、40元、80元。接着输入投保人信息,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必须为同一个人即记者本人。标的信息为记者名下所有个人账户,意味着无需一一输入记者名下所有银行卡号、网银账号和支付宝账号,即可自动保障,并且该保险保障的银行卡须为在国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银行申领成功的银行卡。记者选择的是40元保费保额为20万的档,最后支付完毕投保成功。
推出该险种的险企广西分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这个险种是刚推出的,目前还没有统计相关投保数据。不过,据北京媒体报道,该险种上市之后市场反应不错,数天内有上百个针对此险种的咨询电话。
如何认定被盗刷? 提供三项证明很关键
曾被盗刷过银行卡的农先生简单看了这款盗刷险的介绍,觉得花费不多,可以给个人账户上道保险,倒也是不错的事情,但到时候能不能做到全额理赔,他心里是打了问号的。“保险公司如何认定我的卡是被盗刷的?如果保险公司在理赔时取证存在困难,那么就意味着这份保险很难得到全额赔偿。”
针对农先生的疑惑,平安产险广西分公司理赔部相关负责人姚经理解释说,盗刷险具体的保障项目为保障因被他人盗刷、复制而导致的资金损失,保障因被他人在柜台及ATM机盗取及转账导致的资金损失,以及持卡者不幸遭到胁迫,因个人账号及密码透露给他人导致的资金损失。不过由于被保险人将银行卡交予家庭成员以外的人保管而被盗用;被保险人未遵循银行卡使用条例导致的损失;被保险人挂失前48小时以外的损失;非实名的银行卡被盗用等情况是不予赔偿的。
投保客户出险后,只要提供3样理赔资料即可:由公安机关开具的报案证明;二是投保者到银行开具的盗刷金额记录以及盗刷地点的记录;三是分别由银行和公安机关开具挂失时间证明。
“由于是新险种,目前广西包括全国尚未有理赔案例。在实际理赔操作过程中,尽管银行以及公安部门处理程序有其自身要求,但从目前的法律环境及理赔技术角度看,通过调取以上材料核实盗刷事故真实性是行业内较为普遍和成熟的理赔方式。”姚经理补充说道。
专家支招:如何防止盗刷
目前有很多银行已经开始办理磁条卡升级芯片卡的业务,银行人士建议持卡者应提高防范意识,主动到网点进行换卡升级,将磁条卡更换为芯片卡,特别是出国办理信用卡(国外信用卡盗刷手段更高明)。由于芯片卡的个人信息全部储存在芯片内,安全性更高。
同时,个人办信用卡不宜太多,额度不宜太高,一般使用2张信用卡,一张用于日常消费,低额度,一张购置大额商品,额度可稍高。与此同时,不要对外泄露个人信息和信用卡密码,遮蔽信用卡背面三位数的CVV码,并通过正规网站登录网银支付。刷卡消费时,记得不要将信用卡给外人使用,也不要将信用卡交给收银员或服务人员代为刷卡。
“盗刷险”客户掏保费埋单 是对银行业讽刺
信用卡被盗刷,损失到底由谁承担?答案是保险公司,但前提条件是客户得自掏保费。近期,一款可赔偿信用卡盗刷损失的新险种上线。不过这款新品的上线也引发了市场的巨大争议,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它的诞生对中国银行业而言是一个莫大讽刺。
客户在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银行卡里的钱被人盗刷,显然银行难辞其咎,理应给予客户全额赔偿。然而,银行为了逃责,与保险公司暗地一拍即合,表演了一个忽悠客户的“双簧”——推出一种所谓的“信用卡盗刷损失险”,让客户出资为自己的信用卡投保,规避信用卡被盗刷风险,等于是银行出错,由客户埋单。
不可否认,银行卡被盗刷,银行在操作上确实没有过错,更何况盗刷行为根本就不需要在银行进行人工操作。然而,银行卡存在防伪、防盗功能差,技术含量低等问题,给不法之徒盗刷留下了空间。也就是说,银行在管理和服务上技术不过关,使其发行的银行卡存在漏洞和风险,这本身就是一种过错。因此,银行以“信用卡盗刷损失险”规避自身的经营风险和差错,并打出免责牌,损害客户利益,是毫无道理的责任转移。
相比中国银行霸道的免责行为,国外的一些银行就显得更守信、更有人性。比如,新加坡一家名叫DBS的银行,前段时间就发生过储户银行卡被盗刷的情况,银行在调查的同时,及时弥补了储户的损失,并且立即对全新加坡的DBS银行卡进行升级,另外还发了电邮给所有储户,告诉大家怎样保护自己的存款。特别是邮件最后一句话写道:“即使你前面的都没有做到,但是只要你的钱被盗用,我们银行会100%赔付,你的钱存在我们DBS就是100%安全。”看看人家银行的态度,有错自己承担,不将损失转嫁给顾客,真正视顾客为上帝,并竭力维护他们的利益。
外国银行“为错埋单”的经营伦理,值得中国银行学习。虽然银行也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并没有错,但不能总是靠免责逐利,去损害顾客的利益。这就要求银行首先应摒弃免责思维,秉承契约精神,与顾客平等互利;同时,银行应在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技术升级上舍得投入成本,不给非法得利者可趁之机,确保储户承担零风险。当然,仅靠银行自律是行不通,要通过立法,使储户承担零风险,成为银行一项强制性义务。比如,客户银行卡被盗刷,事涉银行应承担100%赔偿的义务。
【启示与思考】
近年来,银行卡被盗刷的事件时有发生,不少持卡人很难向银行讨回损失。因此,近期有保险公司针对这种风险推出一款个人账户损失险,投保该险种的客户一旦银行卡被盗刷,凭相关资料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
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种盗刷险的上市对中国银行业而言是一个莫大讽刺,客户在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银行卡里的钱被人盗刷,显然银行难辞其咎,理应给予客户全额赔偿。但银行为了逃责,与保险公司表演了一个忽悠客户的“双簧”戏。法律人士认为,盗刷险由持卡人买单,这等于将银行保障储户资金安全的义务推到了储户身上,借记卡、信用卡存在的技术漏洞或潜在风险应由银行自己买单。
但也有相关专家认为,盗刷卡的责任划分非常困难,不能单独归咎于银行,目前责任划分不清晰,主要是相关法律不健全,盗刷险的应运而生倒是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笔者以为,盗刷险由持卡人买单,这等于将银行保障储户资金安全的义务推到了储户身上。储户把钱存在银行,与银行之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资金保管人必须对储户的储蓄资金安全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就银行的借记卡、信用卡存在的技术漏洞或潜在风险,银行应当为自己买单。
对于银行“为错埋单”的经营伦理,我们不妨学学外国银行。虽然银行也是企业,但不能罔顾顾客利益,依靠免责条款来降低自身的运营风险。改变这种状况,银行首先应摒弃免责思维,秉承契约精神,与顾客平等互利;同时,应在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技术升级上舍得投入资金,为漏洞打上补丁,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确保降低客户承担的风险。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要通过立法,使储户承担零风险,让银行“为错埋单”成为一项强制性义务。
当然,从市场角度上来讲,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更新,保险公司的产品也愈加多样化、个性化,诸多特色产品层出不穷。针对银行卡频繁被盗刷的现象,保险公司推出的此类产品为之买单,也体现了保险公司的市场敏觉性。
但是,也有保险行业业内人士提出,银行卡盗刷险只不过是看上去很美,理赔起来却困难重重,问题出在如何判定持卡人的卡是被盗刷。保险公司的条款有详细规定:投保客户报案后,需要提供相关理赔资料,如由公安机关开具的报案证明;投保者到银行开具的盗刷金额记录以及盗刷地点的记录;由银行和公安机关开具挂失时间证明等。由于取证困难,所以购买这份保险之后也很难得到全额的赔偿。不论是从银行程序还是公安机关的办案程序,最终开具一份能够证明信用卡被盗用的材料都是比较复杂的,也比较耗时。所以赔偿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06/7372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