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典型案例

阿不都瓦依提:一心为了百姓

2013年09月30日 09:58

 

9月16日,夕阳西下,记者在伊吾县下马崖乡见到一位头上冒汗,裤脚满是泥土的维吾尔族汉子从枣地里出来。他正是记者要找的人——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阿不都瓦依提·而格乃。他一脸喜悦地说:“1000多亩红枣丰收了。今年,村里种的瓜和枣品质好、产量高,人均收入过万元不成问题。”“听说这一片片都是‘鸡窝地’,能有个好收成很不容易吧?”记者问。“是啊,但只要心里装着乡亲们,事就能干好!”阿不都瓦依提回答。

                  阿不都瓦依提·而格乃正在地里查看农作物长势。(资料片)

“用行动赢得村民信任”

下马崖乡中心村地处边境,土地贫瘠且严重缺水。村里2200多亩地,几乎都是东一块西一块的“鸡窝地”,再加上气候偏凉,远离市场,只能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村民们收入低,生活并不富裕。

2008年3月,下马崖乡三个小村合并成中心村。换届选举中,阿不都瓦依提高票当选中心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

如何发挥土地最大效益,让248户农民尽快富起来,是新班子考虑的头等大事。

阿不都瓦依提请来新疆农科院专家,经过调研测土分析,专家提出种红枣增加收入。听了专家建议,他立即组织村民去哈密市五堡镇学习。“我家院里的红枣长了十几年才挂果,一年就能结枣卖钱,谁信啊?”听支书说要种红枣, 多岁的老农民霍加布都·巴喀压60根不信,村民们也半信半疑。

光动嘴皮子,不如干出个样子。2009年春天,阿不都瓦依提先在自家地里种了10亩红枣,从河南引来骏枣与本地酸枣嫁接,当年一部分枣树挂果,一亩地纯收入500元;第二年,一亩红枣卖了1500元;第三年,一亩红枣收入高达4000多元。村委会决定,把村集体的200亩地都种上红枣。“给大家算一笔账:1亩红枣500株,1株2公斤,亩产就1000公斤,按1公斤10元计算,1亩收入10000元,去掉成本还能挣8000多元。红枣与哈密瓜相比,成本低,劳动强度小,收入高出几倍!”村民大会上,阿不都瓦依提用事实说话。

其实,不用支书算账,看着一片片果实累累的枣树,乡亲们早就动心了。2011年,伊吾县出台了一项优惠政策:为鼓励农民种红枣,前三年每亩补助200元。有村支书带头,县优惠政策支持,村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霍加布都改变了老观念, 10亩地都把种上了红枣。

中心村红枣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800亩,建成了“红枣基地”养殖基地”。“ 全村农业总产值由2008年的469.17万元,上升到2011年的617.4万元,增长了148.23万元。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8477元,比上年增收1450元。今年,中心村相继成立了养殖、种植两个专业合作社,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全面提速。

“集体经济壮大了才能为群众办事”

中心村成立后,壮大集体经济摆上了议事日程。在村党支部会议上,阿不都瓦依提说:“村里有了钱,就能给老百姓办些实事、好事,要想办法壮大集体经济。”他和一班人,开始寻找壮大集体经济的出路。

先是把外包的200亩地收回种上红枣,由村委会管理,第一年就收了近10万元,又发展了120亩生态果园。

2011年,村里大规模推广红枣种植,村委会从集体收入中拿出20万元,为种植户免费提供地膜、化肥、滴灌带。

今年9月18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淖毛湖至甘肃柳沟公路64公里处,只见路两旁是一溜的门面房,有小商店、餐馆、旅馆,还有补轮胎店。各种各样的车来来往往,路人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乡党委书记吴志坚介绍说:“2011年,阿不都瓦依提向乡里提出,在交通要道建门面房,增加集体收入帮助贫困户。乡党委采纳了这个建议,自筹资金158万元,建了24间门面房,给中心村的贫困户分了8间,其余交给中心村村委会经营,一年收入10多万元。”

近些年,哈密作为“西域咽喉,东西孔道”,交通业发展迅猛,一批铁路公路项目开建。中心村瞅准这个机会,组织村里50多名青壮年和十多辆车,参加铁路公路项目建设,多渠道开拓集体和个人增收渠道。

 

2011年,在做大红枣产业的同时,发展养殖绒山羊240头(只),村集体每年净收入3万多元。到6月底,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6万元。

下马崖荒漠草场面积大,比较适宜养骆驼。三年前实施禁牧后, 亩草场闲置。300哈密地委组织部基层办结合当地实际,出资100万元,支持该乡发展骆驼产业。阿不都瓦依提为村里积极争取了项目,养了102峰骆驼。今年,下马崖乡政府与阿勒泰玉泰集团达成协议,骆驼养殖规模达500峰以上,企业计划在当地建驼奶、驼绒加工厂。

今年,自治区民委、县政府和玉泰集团都将投入100万元,把骆驼产业做大。阿不都瓦依提高兴地说,明年骆驼深加工项目建成后,下马崖的驼绒、驼奶产品,将出口到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

“等大家都住上新房了我们再搬”

宽阔笔直的马路上,太阳能路灯闪着银光;黄墙红瓦的新房,被绿树鲜花环绕;从坎儿井涌出的清泉水,穿过村庄流进果园良田;新落成的广场上,老人晒太阳孩子在玩耍。多么美丽的一幅新农村图画。

走进村里,记者仔细观察发现,有十多座土块房,横七竖八隐在一片树丛中。

村支委克尤木·帕索卡见记者一脸疑惑马上解释:四年前,村里实施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初期,村委会决定,按照实际情况每年解决一批。阿不都瓦依提在党员干部大会上要求:新房盖好后先让村民住,等大家都住上新房了我们再住。到2012年底,全村210户都住上了新房,剩下的几十户党员干部,今年最后一批住上新房。

5年过去了,中心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们口袋鼓了,房子新了,环境美了,心灵更美了。前年,村民范鹏的儿子患了肺包虫需要手术,老范正在发愁时,阿不都瓦依提来家里看望,他掏出身上150元钱放在范鹏手上说:老范“别担心,村里一定会帮助你。”当天,村民们自发地为范鹏捐了3000余元。去年,村民努尔扎提·吾素尔得了肾病需要手术,全村上下捐了8000多元。

今年春天,阿不都瓦依提接到通知,要到地区党校学习半个月。正值春播季节,两个孩子在外面上学,家里只有老伴一人。3月10日,正当老伴为春播着急时,地里一下子来了十几个人,大半天就帮忙播完了种。这件事令阿不都瓦依提很感动,也让他倍感欣慰:干部事事为百姓着想,百姓也会牢牢铭记在心。(记者 刘 枫)

 

2011年,在做大红枣产业的同时,发展养殖绒山羊240头(只),村集体每年净收入3万多元。到6月底,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6万元。

下马崖荒漠草场面积大,比较适宜养骆驼。三年前实施禁牧后, 亩草场闲置。300哈密地委组织部基层办结合当地实际,出资100万元,支持该乡发展骆驼产业。阿不都瓦依提为村里积极争取了项目,养了102峰骆驼。今年,下马崖乡政府与阿勒泰玉泰集团达成协议,骆驼养殖规模达500峰以上,企业计划在当地建驼奶、驼绒加工厂。

今年,自治区民委、县政府和玉泰集团都将投入100万元,把骆驼产业做大。阿不都瓦依提高兴地说,明年骆驼深加工项目建成后,下马崖的驼绒、驼奶产品,将出口到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

“等大家都住上新房了我们再搬”

宽阔笔直的马路上,太阳能路灯闪着银光;黄墙红瓦的新房,被绿树鲜花环绕;从坎儿井涌出的清泉水,穿过村庄流进果园良田;新落成的广场上,老人晒太阳孩子在玩耍。多么美丽的一幅新农村图画。

走进村里,记者仔细观察发现,有十多座土块房,横七竖八隐在一片树丛中。

村支委克尤木·帕索卡见记者一脸疑惑马上解释:四年前,村里实施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初期,村委会决定,按照实际情况每年解决一批。阿不都瓦依提在党员干部大会上要求:新房盖好后先让村民住,等大家都住上新房了我们再住。到2012年底,全村210户都住上了新房,剩下的几十户党员干部,今年最后一批住上新房。

5年过去了,中心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们口袋鼓了,房子新了,环境美了,心灵更美了。前年,村民范鹏的儿子患了肺包虫需要手术,老范正在发愁时,阿不都瓦依提来家里看望,他掏出身上150元钱放在范鹏手上说:老范“别担心,村里一定会帮助你。”当天,村民们自发地为范鹏捐了3000余元。去年,村民努尔扎提·吾素尔得了肾病需要手术,全村上下捐了8000多元。

今年春天,阿不都瓦依提接到通知,要到地区党校学习半个月。正值春播季节,两个孩子在外面上学,家里只有老伴一人。3月10日,正当老伴为春播着急时,地里一下子来了十几个人,大半天就帮忙播完了种。这件事令阿不都瓦依提很感动,也让他倍感欣慰:干部事事为百姓着想,百姓也会牢牢铭记在心。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930/7374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