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飞机滑行5公里折返”彰显人性温暖
2013年10月10日 10:05
【网络传媒案例】
【事件介绍】
已滑行5公里的飞机为一名迟到乘客返航
2013年9月15日,长沙女子陈静正在杭州出差,突然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称她家中的女儿和婆婆出了车祸,女儿当场就走了。心急如焚的她急于从杭州赶回长沙,但等到她赶到萧山国际机场时,已经错过了当天最后一班从杭州直飞长沙的班机。就在她绝望无助之际,机场叫回了已经准备起飞的班机,重新搭上她,让她能第一时间赶回长沙。
没赶上班机失声痛哭
记者21日联系上陈静时,她还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不过,提起9月15日在萧山机场的一幕,陈静还是连说了几次“谢谢”。“接到家里面的电话后,我马上订机票,原定起飞时间是9月16日0点05分,但我从杭州市区往机场赶时已是晚上10点多了。”等她赶到机场时,还是错过了办理登机牌的时间。
绝望的陈静在候机室里失声痛哭,而这也引起了机场工作人员的注意。“当时这一班飞机是南航的,值班人员问了我的情况后,立即说替我想想办法。十几分钟后,他们告诉我,飞机返航,叫我准备登机,当时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滑行航班为特殊乘客折返
说起9月15日晚上的那一幕,南方航空杭州站站长感叹,这样的情况在南航杭州地区还是第一次,“主要是因为这位乘客的情况太特殊了”。
原来,当晚陈静出现在登机口时,飞机已经滑行到离登机口5公里之外的跑道上,即将起飞。“我当时也只能试一试,先是联系机组,让机组人员说服飞机上的乘客,然后立即向机场报告此事。”
20分钟后,CZ6490航班返航,滑回登机口接上陈静。最终,飞机在晚点了一个小时之后从杭州起飞。
晚间航班少返航影响小
采访中,相关负责人也坦言,CZ6490航班返航成功也存在一些巧合因素,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晚间萧山的航班数很少,没有对其它航班造成影响,安全性上有保障。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虽然飞机还没有起飞,但这样的返航成本还是不小的,最直接的就是燃油消耗。“从登机口驶向跑道起飞要耗费大量燃油,就像是汽车发动的时候最费油,飞机也一样,等到飞上天后匀速飞行了反而最省油。”南航杭州站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飞机为误机乘客折返,不必拿制度说事儿
飞机折返,让痛失女儿的女子能及时回家,温暖人心却引发争议,有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诚然,准时起飞是机场的义务,为迟到乘客返航,没有制度依据。但机场打破规矩为迟到乘客返航,是正当之举。
任何规矩都无权要求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执行,相反,在某种场合,一些规矩要让位于另外的规矩。此话已经透露了一个规则:服从还是放弃某种规矩,必须考虑具体的情景。机场已经明确表示,此次返航是有条件的。其一,晚间这个机场的航班少,返航对其他航班无影响,安全上也有保证。其二,机组人员说服了飞机上的乘客。打破规矩返航,乘客谅解。
机场也表示,如果不是航班比较少的晚间,或许就不返航了。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飞机打破规矩返航或者临时迫降,都是允许发生的,比如乘客生病。因此,处理一件事情,往往会有两种甚至三种以上的规矩发出不同的指令,而指令之间会发生冲突。如何取舍?方法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法律法规也好,风俗习惯也罢,规则制定出来就需要遵守。但不要以为打破规则就是错误,还得看具体场景。只看到其中的一种规矩就认死理,只会导致评价公共事件时有失偏颇,个人生活也会无所适从。
为民返航的飞机,滑翔出了群众路线!
为迟到的旅客返航,不仅仅在萧山国际机场的历史上不多见,就是在国内的机场历史上也不会多见的。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则在于,这次返航不是为了明星,不是为了官员,也不是为了特权,只是因为一份母亲家逢意外时想要“回家”的迫切之情。
飞机能不能为一个人返航?这还真没有相关规定。正是因为没有规定,才在网络上引起了口水战。有人认为可以,是民意的期待。有人认为不可以,侵犯了他人的权益。笔者注意到,在这条新闻的跟帖里,有个细心的网友还算了一笔账:一、飞机滑行以及燃油方面的经济损失;二、全部乘客晚点;三、航空公司调度受到影响;四、造成进出港航班延误;五、目标机场晚点,影响目标机场调度;六、全部乘客的接机人延误。他的结论是:这样一算,整个社会成本至少有几万元。
其实,这账算得真还是仔细的,也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我们要看这账目如何算?用什么方式算?尽管,飞机返航的事情没听说过,但是,类似的情况还是见过的。比如说警察奔赴千里之外抓获犯罪嫌疑人,只是为了追讨一部市民的手机,用这样的算法,显然是得不偿失的,但是,他们追讨的不是手机而是正义。前段时间,还有这么一档子事,一乘客的手机在公交车上丢失,为了抓住小偷司机让所有人员都不能下车,为此还与部分乘客发生争执,有人说这剥夺了别人的权益。要是用这种理论来看问题,的确因为一个人影响了其他人的权益,但是,我们更该看到的是,这也是为了保障乘客的权益,更是为了正义。为了正义,损失和付出是值得的。
这起飞机返航事件也是同样的道理,公司损失的是金钱,也许还损害了其他人的权益。可是用金钱的损失换来了善良的关爱,这不也是一种正能量吗?当然,对于其他乘客来说也损失了宝贵的时间,但是面对突然的不幸,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为了别人付出的担当。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当然,对于飞机这样特殊的交通工具而言,我们也真的不希望看到它的返航不严谨,这需要我们每一位乘客都做到心中有数,尽量不给飞机添麻烦。无论这样的举动是不是科学,都请别用苛刻的思想来拒绝人性化的善良。如果这种为民返航的理念能够深入到每一位公职人员的心间,我们就能把群众路线走的更完。
为民返航的飞机,让民意起航,它的飞行路线划出了群众路线的美!
班机为一个人返航给予我们感动
本次为迟到的乘客返航,不仅是南航杭州站的第一次,在萧山国际机场的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但我们相信,就这么一次不为其他原因,只为那悲痛的母亲想回家的迫切心情,必定是会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也充分体现出了机场以人为本,极具人性化的一面。我们不得不对萧山机场和南航竖起大拇指,你们真是好样的,你们为这位迫切想回家的母亲开启了绿色通道,也在所有人心里留下了一丝温暖。
我们赞扬机场的正确做法,却也不能忽视航班上那133名乘客对此次返航的支持。我们都了解,随着我们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很多人都不愿意等待,认为等待就是在浪费时间,就是在浪费金钱。但本次航班上的133名乘客,在机组人员的劝说下同意返航,这不正体现出了我们社会和谐美好的一面,不知这股正能量是否能抚平那些丑恶现象给我们带来的心灵创伤?我们坚信着我们的社会是美好的,丑恶必定会被美好给消灭,我们生活的社会会越来越和谐美好。
生活中的这种特殊情况并不多,但每一次都能给予我们感动,带给我们新的感悟。再次感谢机场工作人员和乘客对陈静的帮助,感谢他们传递的正能量。
【启示与思考】
飞机改变返航时间并不容易,需要顾及航班次数、跑道安排、返航成本、乘客投诉等因素,可陈静遭遇特殊情况时,萧山机场航班为她延迟一小时返航。
这件事之所以感动很多人,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不外乎两方面因素:第一,陈静是普通乘客,飞机能为她“搞特殊”令人感动;第二,为陈静延迟返航,机场必然会有一些损失,最关键的是,紧要关头7个部门商量,说服133名乘客,为陈静开绿灯,这种不怕繁琐的以人为本理念,非常难能可贵。
家人遭遇车祸,女儿当场离世,面对从天而降的灾难,陈静陷入到应激性悲痛中,她回家心切,万分焦急,如此情况下,机场为她延迟航班,不仅是对她本人的一种安慰,更多的是为她创造尽早回家的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已逝家人的同情,送上一份生命关怀。
相比之下,在一些社会事件中,我们往往忽略那些生命个体的冷暖,尤其是一些悲剧事件中,只会用冰冷数字描述整个群体,而对一个又一个的个体以及个体背后的家属、家庭置若罔闻,这是对生命的漠视。当然,这并不是说类似的飞机搞特殊情况越多越好,而是说人永远大于制度,要重视个体生命,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作家王开岭在书中写道,重视“小”,重视那不幸人群中的“个”,爱护生也爱护死,严肃对待世上的每一份痛苦,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重大。它教会我们一种打量生活、对待同胞、判断事物的方法和价值观,这是我们认知生命的起点,也是一个生命对另一生命的最正常态度。
进一步说,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陈静”,因此,飞机为她“华丽转身”,也是对我们个体的同情。所以,飞机返航所传递的正能量是当下社会稀缺的生命关怀,更是整个社会所需深思的人性考题和制度考题。
为了迟到的乘客返航,是南航杭州站的第一次,无论是对于航空公司还是乘客,这个“第一次”都显得弥足珍贵,乘客能够及时回家见到家人,航空公司因此举获得了公众的好评,这是在当今商业社会花多少钱都无法换回的口碑。只不过,在表扬航空公司及机场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机上乘坐的133名乘客,可以设想一下,即便在航空公司愿意返航,并得到机场涉及地服调度、配载等7个部门的同意,如果机上的乘客反对返航,飞机同样没有折返的可能性。正是由于航空公司、机场和机上乘客的理解与帮助,陈静才得以登上飞机,因此,与其说是飞机返航是一次特例,不如说是一场集体爱心互助下产生的巨大动力,最终让即将起飞的飞机折航。
“飞机滑行5公里折返”同样还具有示范意义。对于企业而言,不能只算经济帐,人性化服务应该体现在企业经营的每个细节里,这也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民众普遍反映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关键是服务意识缺乏,需要真正用“以人为本”去化解;而对于公众而言,奉献爱心并不需要付出多少代价,更多的时候一声问候与理解,就能让爱心接力继续下去,传递社会的正能量。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10/7381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