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社保
社会保障司:抓共建 转作风 促改革
2013年10月11日 09:45
社会保障司
8月底骄阳似火,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党支部积极行动,组织开展了“抓共建,转作风,促改革”调研活动。四位司领导带队,分赴广西、河北、湖北、安徽四省区,深入乡村、社区,分别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业有所就”四个专题开展基层调研。
同时,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党支部与四省区财政厅社会保障处党支部、一个市(县、区)财政局党组织、一个村(社区)党组织开展“直通到村(社区)”的四方共建共学活动,听取基层民意,吸取群众智慧,四方携手共进。
接地气 转作风
“要带着问题去,带着建议回。”社会保障司司长由明春这样要求。
四个调研组精心设计了调研方案,一方面从财政社保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到落脚点各个环节,全面了解“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业有所就”等四大民生问题在基层的现状,以及政策设计、执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等;另一方面,从财政社保资金的分配、下达、支付到单位及个人的全过程,了解资金分配使用是否科学、规范、安全和有效。
在广西,由明春一行主要就“老有所养”进行调研。在与部分在桂全国人大代表进行座谈时,全国人大代表黄超提出,目前广西养老保险基金存在收入与支出增长不匹配、难以健康持续发展等问题,建议尽快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由明春表示,保证可持续性是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要继续大力增收节支,增强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的科学性,推动建立基金自求平衡机制,在此基础上,各级财政将按政策规定担负起兜底责任,确保广大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在广西龙州县水口镇埂宜村慰问困难群众并与乡镇干部、村民代表座谈时,村民们竞相发言,以亲身经历和感受,高度肯定了党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好政策,同时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村民赵民海说:“我去年在广东汕头打工,老板帮我交了养老保险,今年回村里又在这边参加了新农保,但这两个政策不衔接,不能一起算。希望政府制定个办法,让我们心里有个底。”由明春表示,目前中央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完善相关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政策,并争取尽快出台,以便更好地保障参保人员的权益。
赴河北调研“病有所医”情况的余功斌副司长一行了解到,沧州市自今年3月起改革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支付方式,力推购买服务,居民通过刷身份证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部门通过身份证刷卡记录按照服务量核定财政补助,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这有效调动了卫生院职工向农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服务态度和质量与过去相比有明显变化。”沧州市新华区小赵庄乡卫生院院长王景刚说。
余功斌表示,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就是要变“养人办事”为“办事养人”,使政府卫生投入切实让群众受益。他建议进一步总结沧州市的这一经验,尽快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在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联棚乡长岭村,原村干部赵长清告诉前来调研“困有所助”情况的符金陵副司长一行:“国家近几年出台的救助政策很好,低保、五保等制度保障了贫困村民的生活,但实际操作中也有不合理的事儿。比如,申请低保的条件"一刀切",造成一些原先经济条件还可以、但因生病或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农户难以及时获得帮助。再比如,低保对象"进来容易出去难",一些不再符合条件被取消低保资格的村民还会不停地上访要求继续"吃低保"。希望国家能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
“你反映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符金陵说,“低保的基础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低保政策与促进就业政策以及其他社会保障政策之间也要做好衔接。在政府帮助解决基本生活困难的同时,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也要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在安徽,全国人大代表缪学刚向调研“业有所就”情况的宋其超副司长一行提出:“企业是创造和扩大就业的真正源泉,促进就业首先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只有企业发展好了,规模扩大了,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不能对个人创业大包大揽,更不能动用税收存量。政府只能做该做的事,比如减少审批环节、出台税费优惠政策、加强市场监管等。”
宋其超对此深表赞同,他说,政府在就业工作中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一方面要通过必要的财税金融政策对困难群体就业予以扶持,另一方面要注重营造更加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就业的作用。
调研组一边听取意见,一边回答问题,一边做好记录,表示将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逐一带回去认真梳理,并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让财政社会保障政策在实践中得到落实、在人民群众身上得到体现。
建机制 促改革
“走群众路线是社保工作的立足点。”由明春说,开展共建共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探索创新机关党建工作方式,为完善“五个为民机制”夯实实践基础,最终促进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社会保障司党支部在去年被确定为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主要领导同志的联系点,部党组对此高度重视,王保安副部长要求,社会保障司党支部要在党建工作中突出双向结合,突出以人为本,突出作风建设,突出机制保障。司党支部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部党组的要求,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加强支部建设,实施了“三个动力工作法”,即通过发挥党建工作的优势,激发党员干部的思想动力、成长动力和工作动力,使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从而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有感情”的财政社保干部队伍。同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建立“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引导民意、珍惜民力和化解民困”的“五个为民机制”,核心就是将群众路线贯穿到每个干部的日常工作中,建立长效机制。
健全了解民情机制,坚持“进百姓门”,做到“二深三到”,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困难群体多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试点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实现接地气、通下情。在基层共建共学单位建立社保民情直通车机制,即是了解民情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每逢元旦、春节、“七一”等重要节日,司党支部都要开展以“进社保对象门、暖社保对象心、听社保对象言”为主题的访贫问苦活动,到养老院、荣军院、儿童福利院以及困难群众家中走访,倾听他们对社保工作的期盼。时刻密切关注媒体和网络舆情,设专人编辑整理《每日新闻观点摘报》,及时反馈社会各界对社会保障热点问题的意见。
健全集中民智机制,坚持“纳百姓谏”,充分吸收借鉴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及时推广地方探索的经验做法,确保社会保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如社会保障司建立了财政和社会保障专家库,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依托共建共学平台建立制度化的意见建议搜集反馈机制。搭建了全国财政社会保障信息网,地方财政社会保障部门可在这一平台上学习交流基层工作经验。近年来国家实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就是在总结地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出台的。
健全引导民意机制,坚持“释百姓惑”,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针对社会保障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加强正面宣传,主动解疑释惑。如在医改、新农保等重大政策出台时,社会保障司积极参与各项宣传工作,参与编写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手册》等宣传资料;两会期间,按照全国人大的安排积极参与有关部门举办的记者招待会,回答媒体和社会关切的问题。
健全珍惜民力机制,坚持“理好百姓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政监督,向规范管理要安全、向绩效管理要效益。按照“每一项专项资金都要有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不断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专项资金分配所依据的因素及其权重向地方公开,增强透明度。改革财政投入方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实行中央财政资金“以奖代补”,调动地方部门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健全化解民困机制,坚持“解百姓难”,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现好、维护好困难群体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社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当前社会转型、矛盾多发的背景下,针对社会保障工作中大事、难事、急事多,改革创新任务重的情况,一方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改革发展,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等重大改革,注重长期战略研究和制度顶层设计,推动完善社会保障安全网。另一方面,关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如针对社会反映较多的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较重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针对“无主病人”“路倒病人”等“等钱救命”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在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应急反应与资金保障机制,并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了解灾情,及时拨付救灾资金,支持灾区保障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据悉,下一步,社会保障司还将进一步完善共建共学活动方案和“五个为民机制”,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不走过场,促进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
责任编辑:郑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11/7385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