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监管规则受认可助推中资银行国际化
2013年10月15日 13:07
中国版“巴III”通过国际评估,提升了国际市场对中国银行业的信心,加之近期中资银行国际化提速的消息频频,业内普遍认为,中资银行国际化或将升温,迎来海外发展的关键机遇期。
中国版“巴塞尔III”通过国际评估
中国银监会11日宣布,巴塞尔委员会近日发布了中国资本监管规则与国际资本监管规则一致性的评估报告,对中国银行业监管制度进行了积极正面的评价。
《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巴塞尔III)是国际社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强化金融监管的重要举措。巴塞尔III显著强化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并明确流动性和杠杆率监管要求。为确保巴塞尔III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一致的和稳健的实施,巴塞尔委员会建立了国别评估机制,重点评估各国资本监管制度与国际规则的一致性,评估结论分为“符合”、“大体符合”、“大体不符合”和“不符合”四个档次。
2012年以来,巴塞尔委员会先后完成了对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瑞士和中国的评估。
第149次巴塞尔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对中国资本监管制度的评估报告中,总体评估结论为“符合”,资本监管框架的14个组成部分中,适用范围、过渡期、信用风险、证券化等12项被评为“符合”,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等2项被评为“大体符合”。
作为二十国集团和巴塞尔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国,中国全面参与了危机以来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程,高度重视国际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工作。根据巴塞尔III的核心要求,并结合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实践,银监会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审慎资本监管框架。2012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为配合新的资本监管制度实施,银监会陆续发布了一系列配套监管规则和指导意见。
银监会表示,巴塞尔委员会对中国资本监管制度给予很高评价,反映我国审慎银行监管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有助于提升国际市场对我国银行体系的信心,深入推动国内大型银行实施国际化战略。
下一阶段,银监会将继续稳步推动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工作,进一步强化资本约束和市场约束,不断增强我国银行体系稳健性,积极促进银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图为中国人民银行)
中资银行国际化提速
与此同时,近期中资银行国际化提速的消息不绝。农行法兰克福分行近日正式获得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的批准,成为今年以来该行获批的第3家境外机构。同时,中行蒙特利尔分行也在日前举行开业仪式,成为该行在加拿大开办的第11家分行。
农行负责人透露,作为该行在欧洲大陆设立的首家经营性机构,法兰克福分行标志着农行在欧洲大陆地区的业务经营全面启航。截至目前,农行已在1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3家境外机构,其中经营性机构已达10家,初步构建起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境外机构网络骨干体系。
事实上,中资银行参与国际投资和开发,已是近年来世界金融舞台的上亮点。银监会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末,中资银行海外机构数量、资产规模双双突破整数关口,16家中资银行在海外共设立分支机构1050家,资产规模达1万亿美元。
从近几年来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情况来看,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中资银行明显加大了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一方面,在地域上,在进一步布局发达经济体的同时,呈现出向新兴经济体转移的趋势;另一方面,在进入海外市场的途径上,依然以申设机构为主,但并购案例正在增多。
以建行为例,上半年建行成功参与俄罗斯第二大银行——俄罗斯外贸银行新股增发,投资金额达1亿美元,成为其今年开设莫斯科子行后在俄罗斯市场完成的又一项重要投资活动。
(中国农业银行迪拜分行今年3月25日在阿联酋迪拜开业,这是该行在中东地区设立的首家经营性机构。)
中资银行海外发展机遇期降至
银监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曾公开表示,今后五至十年将是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关键机遇期。这一方面是中资银行不断发展所积累的优势;另一方面是整个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西方银行业发展相对缓慢。
业内普遍认为,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银行业,早就有心到国际舞台上去闯一闯,但是面对国际金融环境的激烈竞争力,底气稍显不足。
“在金融危机前,国际和海外当地的监管机构对中资银行的风控能力和服务能力认同度不高,一定程度上给中资银行国际化造成阻力。”一位银行内部人士表示,而这种情况在金融危机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不下水不可能学会游泳,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是大势所趋。可以想见,近期公布中国版“巴塞尔III”获国际认可的消息,或使已经处于提速阶段的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升温。但通过并购或者开设分支机构走出去之后,“本地化”生存和发展问题,仍是中资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
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副主任陈颖认为,随着世界经济进入转型调整期,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保护主义的抬头和扩散,使得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加大。
“国际监管标准层出不穷,且趋向从严,母国和东道国监管法规相互冲突的情况也在增多。”范文仲表示,基于当地可能与中国文化风俗迥异的情况,中资银行必须以更全面的视野对“走出去”进行战略性规划。(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15/7392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