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畜牧局的“近亲繁殖”需警惕

2013年10月15日 13:13

 

【反腐倡廉案例】

【事件介绍】

2

湖南一机关3成职工系亲属 局长崽未毕业已入编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用这句话来形容湖南省常宁市(县级市)畜牧水产局几年前推行的“进人”原则,再贴切不过了。

近日,有网友在网上爆料,湖南省常宁市畜牧水产局原局长肖齐兴,在退休前将弟弟、儿子、侄儿、外甥媳妇4名亲属招进了本单位,其儿子在上学时就已经进入了事业单位编制。同时,该单位还按干部职工“打分”的高低,安置了数十名干部职工的亲属。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干部子女就业,在其他地方“拼爹”、“拼妈”是潜规则,但在常宁市畜牧水产局却曾是盛行一时的明规则。

“满局皆是‘父子兵’”

今年5月以来,一则描述常宁市畜牧水产局进人“关系网”的网帖,开始在互联网上热转。

网帖称,常宁市畜牧水产局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性质的事业单位,现在局机关在职领薪人员165名。最近几年进入局机关人员50多人,按照有关事业单位录用人员政策,应是逢进必考,可是最近几年进入人员无一人是公开招聘的,全部是找关系进入,而且绝大多数不是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2009年年底,一次就进了20人,其中局长一家就进了3个亲戚。

“人多事少,人浮于事,甚至有的人未上一天班,工资照领,有的还是在校学生就开始拿工资了。”网帖如此描述。

网帖还附上了该局副科级以上干部亲属在局机关就业人员的名单表,共计50人,占全局在职人数的30%。

网帖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9月19日下午,记者赶到常宁市畜牧水产局进行调查。

在常宁市畜牧水产局大门口的桌子上,放着一本《常宁市畜牧水产局机关工作人员考勤花名册》,记者细数发现,该局花名册上共有97名工作人员。虽然已经到了上班时间,但直到当天下午3点10分,在考勤册上签到的干部职工只有40人。

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因为当天下午衡东县畜牧水产局到常宁市畜牧水产局进行篮球赛,所以,许多工作人员直接赶到球场看球去了。

在电话中听完记者的来意后,常宁市畜牧水产局局长刘志刚表示,这是前任局长的事情,而且市纪委已经作了调查。之后,刘志刚安排办公室主任李文君接待记者。

记者拿着打印下来的“关系网”网帖,向李文君一一核实起来。

 

原局长肖齐兴的弟弟肖齐新、儿子肖熠、侄儿肖贵阳确实在单位上班,其外甥媳妇王美凤原在单位上班,现在停薪留职。

分管办公室的副局长刘永生的妻子朱艳辉、儿子刘璐均在局办公室工作。

另外副局长廖解恒、龙仕振、吴洪进,纪检组长唐明生、工会主席吴振文、水产总工程师关建生以及黎才国等4名主任科员、谭年春等7名副主任科员大部分都有妻子、儿子或者女儿在常宁市畜牧水产局系统就业,总计有30多名。目前这些人员大部分还在岗,只有几个人停薪留职、调离或者退休。

“放眼望去,满局皆是‘父子兵’!”在常宁市畜牧水产局刘明(化名)看来,这几年以来,本单位干部“近亲繁殖”现象几乎到了疯狂程度。

“原局长肖齐兴的儿子肖熠读书时就入编拿工资了;副局长刘永生分管办公室,而其老婆、儿子都在办公室工作,这样部门内部开会,岂不成了开‘家庭会议’一样。”刘明对记者说。

对此,李文君回应称,原局长肖齐兴在常宁市畜牧水产局连续担任了14年局长职务,其儿子肖熠是在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入编的,但入编时没拿工资,上班后才拿工资;而副局长刘永生的妻子原在文化局工作,后来为了照顾夫妻关系调到畜牧水产局工作,她适合做办公室工作。其儿子大学学的是新闻专业,适合写材料,所以也分在了局办公室工作。

李文君同时解释,为了加强管理,该局规定,副局长的老婆或者儿子、女儿都不能在机关或者下属单位担任股长、站长职务。

“拼爹”“拼妈”成明规则

常宁市畜牧水产局的官方网站显示,常宁县畜牧水产局成立于1958年8月30日。1997年1月,因撤县设市更名为常宁市畜牧水产局,下辖畜牧站、渔业站、动物防疫监督管理站、渔政站、畜牧水产技术服务部和种猪场、种禽场、鱼苗鱼种场及23个乡镇畜牧水产站。

“这个单位原本很不起眼,却挤进了很多关系户,以致单位人员不断膨胀,人浮于事现象非常严重。”刘明对记者说,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生猪补贴等政策,畜牧水产局的效益也转好了,很多人都想挤进来。

而李文君向记者证实,该市畜牧水产系统在编的干部职工有700多人。

按照相关规定,从2002年7月开始,我国事业单位开始试行人员聘用制度。2005年12月,湖南省人事厅下发文件,要求全省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公开招聘。2006年10月1日,衡阳市人事局转发了相关文件,并制定了详细的《衡阳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

那么,常宁市畜牧水产局安置干部职工亲属的做法,是否违反了相关规定呢?

“常宁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是从2010年才开始实施,我们安置干部职工亲属时间是在2006年至2009年之间。”李文君对记者说。

随后,李文君向记者提供的一份该局向常宁市委宣传部汇报材料称,常宁市畜牧水产局在常宁市未启动公开招考、逢进必考(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之前,根据新陈代谢规律和事业需要,为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助推该市畜牧水产事业的发展,该局着实安排了部分干部职工的亲属就业。根据申请,按工作人员的工龄、职称(职务)及子女就业情况三项打分,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安置他们的亲属。每次安置,局党组都认真进行了研究,并公示结果,所有被安置人员都办妥了编制体检手续。

“所谓按工作人员职务高低打分,实际上就是明摆着在‘拼爹’、‘拼妈’,谁爹妈的职务高,分儿自然会打得高,子女肯定就可以进单位安置就业。”对于本单位自认为“公平、公正”的“打分”明规则,刘明并不接受。

 

“近亲繁殖”何时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网上发帖举报单位干部“近亲繁殖”的正是常宁市畜牧水产局的一名职工。

“他的小孩只是初中毕业,也要求进来就业。后来进不来,他就四处打报告,还把这事发到了网上。”李文君认为,这名职工举报的内容“夸大其词”。

“很多干部子弟读大学时,学的就是畜牧或者水产专业,毕业后,不分配到畜牧水产局,分配到那里去?”李文君说。

李文君坦言,照顾本单位子弟就业,这以前在常宁乃至湖南都是“通病”。

“我们单位的子弟,我们自己不去消化和解决的话,人家单位是不会帮你去消化和解决的。其他单位只会解决和消化自己单位的子弟,不会吸收我们的子弟。人家单位不照顾我们的子女,我们自己还不照顾呀!”李文君对记者说。

而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近年来,各地确实不断有官员“近亲繁殖”新闻事件见诸报端。

2010年8月,湖南省平江县林业局副局长曾永才先后把妻子、儿子、女儿等9名亲属,全部安排在平江县林业系统工作,此事经媒体曝光后被查处。

2011年,浙江省温州市交通系统被曝其领导给子女、亲属在温州公路管理处安排工作,且都属于事业编制,前后近9年,招进60多人。

2013年,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山西“房媳”张彦的丈夫、夏县公安局原局长孙宏军涉嫌长期吸毒。他们生活在以运城市财政局原局长孙太平为核心的一个“官员家族”,孙家成员及其亲属,至少15人在运城市担任官员、公务员或国企领导。

“官员在本单位安置自己的子弟,这种做法贻害无穷。”有法律界人士认为,官场“近亲繁殖”会出现“权力家族化”和“权力世袭化”,导致权力垄断,任何权力都被垄断,官场被极少数的人控制,其他德才兼备的人根本无法进入。这样的官场生态如果任由发展,会伤害社会公平。

“要遏制权力‘近亲繁殖’衍生畸形官场生态,必须将权力关进监督和制度的笼子。”这位法律界人士说,只有当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时,权力的“家族式垄断”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间。

采访结束时,李文君向记者透露,2010年后,常宁市畜牧水产局公开招考了3名工作人员。

“这3人在常宁市畜牧水产系统没有任何关系,全部都是自己考上来的。”李文君说。

常宁畜牧局:“近亲繁殖”缘何泛滥成灾?

引用该局一名机关同志的话说 “放眼望去,满局皆是‘父子兵’!”一个小小的常宁市畜牧水产局“近亲繁殖”缘何泛滥成灾到了疯狂程度?在笔者看来,制度缺失是其根本原因。

在记者调查中,有人提出:“常宁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是从2010年才开始实施,我们安置干部职工亲属时间是在2006年至2009年之间。况且,这是根据新陈代谢规律和事业需要,为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助推该市畜牧水产事业的发展,该局着实安排了部分干部职工的亲属就业。根据申请,按工作人员的工龄、职称(职务)及子女就业情况三项打分,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安置他们的亲属。每次安置,局党组都认真进行了研究,并公示结果,所有被安置人员都办妥了编制体检手续。”看似多么合情合理符合政策的“英明决策”啊!然而事实是如此吗?当然不是。按照相关规定,从2002年7月开始,我国事业单位开始试行人员聘用制度。2005年12月,湖南省人事厅下发文件,要求全省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公开招聘。2006年10月1日,衡阳市人事局转发了相关文件,并制定了详细的《衡阳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既然上级早已出台相关规定,为何当地迟迟不能落实相关政策,并且在2009年大批安排编制?我想,其中缘由不言自明。

此次事件的东窗事发,我们确实应当庆幸,如果不是该局内部人员的“窝里斗”如此黑幕或许仍将不被外人所知。然而,作为当地组织人事、编办、纪检监察部门干嘛去了?难道一直没有群众反映问题?众多人员缺岗吃空饷,审计、财政部门忙啥呢?难道一点没审出问题?其实,类似事件往往是一笔人事和财务的“糊涂账”。在许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编制不透明,哪些人在编,哪些人不在编,工资支出是多少,对本单位的大多数人来说秘密,而且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过于依赖机关单位的自律,社会监督的介入不够。

因此,要从制度设计上推动人员编制、单位经费的透明化,引入社会力量加强监督,不断压缩“空饷”得以产生的空间;同时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让“喂空饷”者也受到严厉惩治,从源头上遏制“空饷”利益流的泛滥,从而真正堵住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一个小小畜牧局“近亲繁殖”泛滥成灾到了疯狂程度,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希望上级纪检监察部门要顺藤摸瓜,将背后的黑幕尽可掀去,让相关责任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唯有此,类似事件事件才能避免,才能给群众一个交代。

 

常宁畜牧局“近亲繁殖”尴尬了谁?

尽管法不溯及既往,然而如此大规模的“近亲繁殖”,还是密集得让人起鸡皮疙瘩。也让人不禁想问,就算2010年前,当地事业单位没有实行公招,这一切就合理了么?在校的学生提前“预定”编制,成为正式员工,不领工资就合理了么?通过干部职工申请,按照“打分”高低安置进入编内的近亲属员工能适岗、能胜任吗?当地的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对于这样的情况会一点都没察觉到么?或者说明知不合理的潜规则安排,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就真的如此无能为力吗?难道一眼就能看穿的不合理现象,也要等到群众举报、媒体曝光后,相关部门才能给点“条件反射”的反应吗?对于不合理现象的熟视无睹,实质就是懒政,甚至是渎职、行政不作为。

官场“近亲繁殖”会出现“权力家族化”和“权力世袭化”,导致权力垄断,任何权力都被垄断,官场被极少数的人控制,其他德才兼备的人根本无法进入。这样的官场生态如果任由发展,会伤害社会公平。要遏制权力‘近亲繁殖’衍生畸形官场生态,必须将权力关进监督和制度的笼子。对于“近亲繁殖”,笔者以为,一要加大公选公招干部的监督查处力度,防止别有用心者钻空子、捡漏子;二要加大“近亲繁殖”追责问责力度,让公招干部成为“高压线”,让领导干部不敢闯雷区;三要不断完善公务员和事业人员的考核机制,加快建立退出机制,让那些没本事、没能耐的人让出编制、腾出位子,为官场建立一个优胜劣汰的生态环境。

【启示与思考】

常宁畜牧水产局干部“近亲繁殖”,是权力把持之下防止“肥水外流”的表现。常宁市畜牧水产局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性质的事业单位,人员工作清闲,收入稳定。近些年好工作一职难求,能到这样的单位工作,着实令人羡慕。按照有关政策,事业单位录用工作人员,应是逢进必考,可是该局最近几年进入人员无一人是公开招聘的,全部是找关系进入,而且绝大多数不是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2009年年底,一次就进了20人,其中局长一家就进了3个亲戚。

常宁畜牧水产局干部“近亲繁殖”,“繁殖”权掌握在领导干部手中。该局录用人员,按工作人员的工龄、职称及子女就业情况三项打分,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安置他们的亲属。一般来讲,领导干部较普通人员的工龄要长、职称要高,领导干部在打分上最占优势,所以他们的亲戚更容易被录用,录用的亲戚最多。常宁畜牧水产局录用人员的规则是自己制定的,权势和资历占尽优势,干部子女就业,在其他地方“拼爹”、“拼妈”是潜规则,但在这里却成了明规则。

干部“近亲繁殖”是领导干部特权思想在作祟,破坏了人员录用上的公正公平性,不利于单位的建设管理,是不折不扣的腐败,并容易滋生出其它腐败问题。干部“近亲繁殖”的现象当得以认真纠正和坚决遏止。

有网友戏言“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用这句话来形容湖南省常宁市畜牧水产局的“进人”原则,再贴切不过了。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很多刚踏出校门的莘莘学子为考取稳当一点的公职岗位,挑灯夜战如临高考,无奈僧多粥少,只能一再备战。而湖南常宁水产局的做法让这些人情何以堪。

我们任何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不得不说普通百姓的子女本来因为出身普通,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官员再以“不成文规定”明目张胆定向招聘自己的子女,岂不是渲染身份世袭,让百姓离竞争起跑线愈来愈远?本该对外公开招考的事业单位岗位,结果成了某些“官二代”的就业专利,领导干部如此安排家属子女就业实际上是赤裸裸的“权力通吃”,是把公众排斥在知情权与参与权之外,少数人对公共就业岗位的非法侵占。这不仅影响到普罗大众的朴素感情,更突破了社会公平的底线。

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不是家族企业,不是官员的“一亩三分地”,公众有权参与管理。特别国家已经明令党政事业单位“凡进必考”的原则,地方单位如何敢大张旗鼓的“招亲纳属”,其具体流程又是如何操作,背后有没有相关的利益链和更大的“老虎”,对此,当地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应该介入调查,给公众一个明确合理的解释。

“中国梦”对于跟多刚毕业的学子来说就是“就业梦”, 要想遏制“官场近亲繁殖”,必须将权力关进监督和制度的笼子。”只有当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时,权力的“家族式垄断”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间。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15/7392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