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案例】莫让节日成为“垃圾劫”!
2013年10月16日 14:47
【百姓心声案例】
【事件介绍】
国庆节垃圾劫?景区遭遇垃圾大清洗
2012年10月4日,“走嘞!走起来嘞!”常石头操着河北衡水的乡音喊了两句,人群于是向前涌几步,腾出一丝空隙。老常弓着腰钻进人缝中,快手捡起果皮、纸片、矿泉水瓶……十一期间,八达岭长城…
国庆长假的到来,除了让高速变得拥堵,景点变得只能看人外,清洁工人也经历了一番“垃圾劫”。“十一”长假各地景区的垃圾遍地的图片也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然而面对此问题,景区大多表示只能从自身加强打扫力度,却很难针对游人进行有力约束。
2010年4月10日,市民来到北京玉渊潭公园赏樱花时,却看到园区内“到处是垃圾”,许多游客在草坪聚餐打牌,公园管理较混乱。玉渊潭公园管理处表示,因樱花节开幕,公园客流猛增,清洁人员忙不过来才留下死角,今后将加强管理。
也可能因为今年的双节时间长,加之国家出台的车辆免费通行、部分景区降价的利好,让国人无比欣喜,所以,今年举家出行的人数明显多于往年,景区车堵人拥成了一种必然。不过这些因素,在现有的条件下一时半会可能还难以控制。但景区垃圾成堆还是多少让人有点失望,因为这完全是一场“人祸”。
2011年10月4日,八达岭火车站站台上,旅客即将上火车,留下一地垃圾。
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说起来都是游客的举手之劳。因为景区这些垃圾都是游人造成的,每一堆垃圾的背后对应的是具体的游人。如果每一位游客都自觉做到不给景区制造垃圾,自己产生的垃圾自己带走,何来景区垃圾满天。
2011年10月4日,在s211列车到达八达岭车站后,游客在座位上留下的垃圾。
乱丢一个烧烤签、饮料瓶、饼干袋等,在一些游人看来不算什么,但折射的是社会文明和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正是不起眼的一次乱丢,才使长沙烈士公园一天产生垃圾30多吨,使景区内变得脏乱不堪。
天安门广场岂能变成“垃圾场”?
2013年的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举国上下都在以朴实节俭的形式祝贺我们祖国的生日。这本来是大喜之日。有一首传唱了多年、且妇孺皆知的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国庆升旗仪式年年搞,人们总是群情激奋、热血沸腾,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力量。然而,今年国庆升旗仪后,天安门广场发生的“异常变化”,确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反思。
《新京报》是这样描述的:升旗仪式结束后,游客散去,地面上废报纸、广告、饮料瓶遍布,一片狼藉,环卫工人清理半个小时,才将这5吨垃圾清理干净。在报道这则新闻时,《新京报》还特意配发了两幅现场照片。每一个读者,看了这条新闻后,都会本能地提醒自己“引以为戒”。
加强文明道德教育,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看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任重道远,时刻松懈不得。爱国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些大道理谁都知晓。但从每个人自身做起,从一滴一滴做起,这也是起码的常识和基本要求。其实,在观看升旗仪式时,如果我们手头上备个塑料袋和纸袋,把杂物收集起来,别遍地乱抛、脚下乱踩,天安门广场就不会是“一片狼藉”的样子。平素我们外出旅游,或游逛公园、出入商场、医院、厂矿、机关、学校、行进在街道上和其它公共场所,都不可随意吐痰、乱扔纸屑、烟头和其它垃圾杂物。那么,为什么这些本来可以克服的“小毛病”,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常犯”和“复发”呢?显然是我们的文明水准、公德意识有些欠缺,或者说是法制观念淡薄的表现。但不免也会有人不以为然地认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奈何不了大局。殊不知:“一滴一滴看素质;细微之处见精神”,建设美丽中国,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同心同德、众志成城,需要全民族的不懈努力和持续奋斗。
但愿天安门广场垃圾一幕,成为一面广角镜子,照一照我们的思想和灵魂!
广场垃圾成堆折射监管缺位
黄金周开始,又见中国式乱丢垃圾。去年乱丢垃圾的“主战场”依稀还记得是高速公路,以及海滩边上,今年的曝光点则是天安门广场。据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统计,当日清晨,来自全国各地的约11万名群众冒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他们不仅带走了看升旗仪式的好心情,还留下了万斤以上的垃圾。
另外一个数据说是有5吨以上。其实多少吨位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一地鸡毛的是我们喊了很久的公民素质。在年复一年扯着嗓子喊这人那人素质不行的时候,的确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据笔者目测新闻中的垃圾图片,发现绝大多数都是食品包装,早起看升国旗的这个时间档,很多人是把早餐也在天安门广场上包办了,但现场的垃圾箱并没有达到几步一个的地步。当人数达到11万之众的时候,随手丢垃圾也就成了不尴不尬的选择了。
也有人会说,为何不让这些人有塑料袋兜着带着,这种绿色自律的垃圾随人走早不是新鲜概念,但的确没有太大的现实语境。一是国民环保意识大部分还处于启蒙阶段,二是“垃圾随人走”很多时候是临时起意,想到就干,没想到也就忘了。
但作为广场监管者,却有不当之处。升旗仪式后,将有国家领导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的重大活动,这是要通过媒体传达到众人眼中的大事。所以在短时间内收拾万斤以上的垃圾,就显得安排、调度流程的不科学。为何不在升旗仪式中设立多个临时垃圾点,难道有关部门就真的那么自信于国人会有不丢垃圾的良好表现?
其实国民素质良好与否,一方面和自身修养有关系,还有更大的层面和监管者的到位,以及硬件设施的配比有着莫大联系。譬如几公里范围内难见公厕,那内急者只能选择随地排泄,这是硬件的比喻。而在监管者方面,更需要事无巨细想周全,在天安门广场这个级别的层面上,确实应该有考虑到国家形象的因素在里面。多给游客不乱丢垃圾、不出丑的机会,也是兜底社会素质的着手之一。当然,笔者在这里或许有事后诸葛之嫌,但多种声音,不也是多种进步吗?
随手乱丢垃圾丢出形象“差评”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句宣传标语,我们从小听到大,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但是实际上还是有部分人只是在嘴上说记在脑子里却没有真正付诸行动。乱丢垃圾现象还是随处可见,我们乱丢垃圾时丢的不只是垃圾,还可能把自己的形象丢出“差评”。曾经新加坡的事件让每个国人都印象深刻,在新加坡在草坪等公共场合用中文立牌提醒中国人,不要践踏草坪、不能乱扔垃圾等。这让许多国人感到气愤,但更多的应该觉得羞愧,丢人都丢到国外去了。
随手乱丢垃圾,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举止,不仅污染环境,同时也影响了他人欣赏优美环境的权利。试想,在公共场合,校园内、街道上、公园内、甚至景区内,本是干净整洁的环境,一人不经意随手一丢多余的垃圾、随口吐一口痰、随意吐口香糖等等,瞬间变得肮脏凌乱,你将作何感想?最明显的是景区内乱扔垃圾,我们选择旅行必然是希望能放松身心,来到景区内看到满地满眼都是垃圾乱飞,这还能有好心情吗?例如当你置身颐和园的湖泊前,微风拂面,绿树成荫,自然惬意的感觉油然而生,但是当你望到碧绿湖面上漂浮着五颜六色的垃圾,你还能有一丝一毫的美感吗?你看到有游客把垃圾丢于湖中,你还能对他有好印象吗?笔者几年前就有过一次这样的不愉快经历,至今印象深刻。但笔者相信,现在应该有所改观了,景区乱扔垃圾抓到会被罚款,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在国外,对待不文明行为是要受到严惩的,轻则罚款,重则判刑。德国对于不文明行为的罚款明码标价,乱扔旧报纸罚80马克等。在美国第一次乱丢垃圾的处罚是100美金罚款以及8小时清扫路边垃圾,严重者甚至要服刑。在日本对乱倒垃圾者处罚极其严厉,最严厉的是处5年以下拘役、罚款1000万日元以下,折合人民币约70万块。国外尚且如此注重环境建设,我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更需要注意对不文明行为的整治。
不文明的仅仅只是少数,大多数还是有爱护环境的意识的。笔者能体会到乱扔垃圾者的心理,或许会心想看不到垃圾桶随手丢了没有关系,或者是认为没有人看到就无所谓等等类似心理。但是丢得爽快潇洒了,却把自己那一份对环境的爱丢掉了,很有可能被别人对你的印象分上烙印下“差评”。笔者曾很感动,在街上看到有些人拿着垃圾一直逛街直到看到垃圾桶才丢弃,而不是随手丢掷于路边。
希望能有相关规定对不文明行为的惩处和整治,但更重要的是自身注意文明礼仪举止,管束好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修养。只是几步路的距离,带着自己的垃圾丢到正确的地方有何难?我们乱丢垃圾时丢的不只是垃圾而已,丢掉了我们对环境的爱,也丢出了个人形象和举止的“差评”。
【启示与思考】
国庆长假除了让高速变得拥堵,景点变得只能看人外,清洁工人也经历了一番“垃圾劫”。“十一”长假各地景区的垃圾遍地的图片也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公园、景点是大家的,市民、游客都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珍惜别人的劳动,谨防“国庆节”变成“垃圾劫”。
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说起来都是游客的举手之劳。因为景区这些垃圾都是游人造成的,每一堆垃圾的背后对应的是具体的游人。如果每一位游客都自觉做到不给景区制造垃圾,自己产生的垃圾自己带走,何来景区垃圾满天。乱丢一个烧烤签、饮料瓶、饼干袋等,在一些游人看来不算什么,但折射的是社会文明和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正是不起眼的一次乱丢,才使天安门广场一次升旗仪式就留下多达5吨的垃圾;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一天的垃圾就多达六七十吨;鼓浪屿国庆前三天垃圾总量达到180吨,日均垃圾产量60吨;八达岭长城6天清理109吨垃圾……
一味指责同胞的素质无助于杜绝此类现象的再度上演,毕竟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别人的影子。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人当掷出垃圾的“头羊”,如果没有人对随处散落的垃圾无动于衷,如果每个人都对乱丢垃圾的行为及时劝导,在这样的环境下,还会有人肆无忌惮地随手施展垃圾“变没魔术”?相信每个人都有自知之明。如今节多了,人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生活也变得幸福了,但游客的文明素质也亟待升级。不然,景区垃圾成堆的闹剧还会在今后的节日里上演,进而破坏景区的环境和人们旅游的快乐心情。
没有人愿意,生存之地垃圾成堆;没有人希望,生活之所污染笼罩。留住文明,守住美好,保卫这一片蓝天绿地净水,过一个“干干净净”的国庆节。
莫让“国庆节”变“垃圾劫”,莫让素质褪色,环境失色。每个人自觉文明,多弯一个腰,拾起文明;多走一步路,串起文明;多留一份心,留住文明。
观旗本是场肃穆的爱国仪式,但此时,遍地乱丢的垃圾却显得刺眼。对此,我们可以批评许多观旗者的不文明,缺乏公德意识,可如果将之上升到“不爱国”的程度,未免言之过重。
一种社会公德问题,没必要动辄贴上政治标签。如果天安门广场乱扔垃圾,就是不爱国的话,那么张家界、九寨沟乱扔垃圾,同样可以是不爱国。以此类推,我们的社会中,随地吐痰、闯红灯、损坏公物等缺德行为,都能算不爱国。
一个社会不能泛政治化,具体的问题可以具体讨论,但不可乱贴标签。就拿观旗现场垃圾遍地的问题来说,这种现象当然值得反思。文明在每个人的脚下,在每个细节中体现。不只是在天安门广场观旗,哪怕是去听一场音乐会,看一次比赛,也要努力做到尊重公共文明。
回到争议的话题上来,作为自认爱国的观旗者,需要反思,爱国应当是让这个国家变得更美好,不能举头仰望飘扬的国旗,而忽视我们脚下的土地,收好自己的垃圾,给他人做个榜样,不过是举手之劳。
作为管理部门,需要思考,为什么观旗遍地垃圾的情况年年发生,在管理上是否可以改进?例如,观旗现场设置更多垃圾箱,向民众发放免费的垃圾收纳环保袋,这样可能比单纯的道德说教更有效。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16/7396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