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广西:让理论宣传工作真正“接地气”
2013年10月17日 13:00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性,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宣传必须着力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柳州市在这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以百姓宣讲活动的成功尝试,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柳州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在2012年5月组建广西首家百姓宣讲团。至今不到一年半时间,先后开展“广西精神柳州精神我弘扬”、“党的十八大,让我梦想飞”等五大主题宣讲100多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目前柳州已有市、县(区)、乡镇(街道)百姓宣讲团16个,宣讲员队伍300多人,全市以接力棒的形式共开展百姓宣讲400多场,听众近50万人次。百姓宣讲用实践生动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对谁普及、普及什么、谁来普及、如何普及的问题,已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理论宣传和形势政策教育新品牌。
第一,形成并坚持“百姓讲、讲百姓、百姓听”的活动定位
开展百姓宣讲活动是一项全新探索,找准定位是确保这一活动取得实效的前提。在开展宣讲实践中,柳州将这一活动定位为“百姓讲,讲百姓,百姓听”。“百姓讲”,就是充分信任百姓,让群众担纲宣讲主角,从而实现百姓自己教育自己。柳州市百姓宣讲团目前的30多名宣讲员中,有企业职工、社区居民、乡村农民、学校师生、退伍军人、基层公务员、自由创业者等等,是真正的平民百姓。同时,他们又是各县区、各系统推荐和自愿报名人员中的佼佼者,政治素质较高,有较强的文稿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且参与百姓宣讲活动的热情很高、干劲十足。几轮宣讲下来,他们已成为群众喜爱的“百姓名嘴”。“讲百姓”,就是以百姓为宣讲的主体,讲述百姓宣讲员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经历、感受、见闻,讲身边事、话身边理,鲜明体现百姓宣讲的贴近性。从这个定位来说,百姓宣讲不是英模报告。在宣讲中,百姓宣讲员在柳州城乡讲述的鲜活故事和心灵感悟,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百姓听”,就是以基层单位为讲堂,以普通干部群众为宣讲对象,力争达到百姓和百姓之间“心与心相通、情与情交融”。百姓宣讲团已经开展的各大主题宣讲,大都是在基层机关和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医院举行的。
第二,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传播主流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与专家宣讲一样,百姓宣讲也是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服务的。已经开展的五大主题宣讲,以弘扬爱国主义、奉献精神、诚信品格、人间真情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百姓身边伸手可触的真实成就宣扬科学发展观,以十八大精神和中国梦来鼓舞人民群众和凝聚发展力量,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始终贯穿其间。从特点来说,专家宣讲具有全面、慎密、统一、权威的优势,还有重宏观、重说理的特点,而百姓宣讲往往是故事化、平民化、个性化的,侧重于以小见大、以事说理。因此,采取百姓宣讲还是专家宣讲的形式,宜根据宣讲对象的不同和宣讲内容理论含量的高低而定。一般来说,对于企业职工、社区居民、广大农民、青年学生等,百姓宣讲更有说服力;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专家宣讲则更具权威性;有时候也可以“混搭”。总之,采取切合实际的方式,就能更好地传播主流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第三,始终坚持“三贴近”,激起普通百姓的“心灵共振”
理论本身是理性的、抽象的,但宣传方式、表达形式可以是感性的、具体的。实践表明,一感性就鲜活、一具体就深入。对于普通百姓、特别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基层群众,百姓宣讲必须坚持以小故事阐述大道理、以小话题回应大主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朴实话语,用老百姓熟悉的语言、熟知的话题、身边的故事,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讲述深刻的道理。这样的宣讲“接地气”,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柳州市在开展百姓宣讲活动中,一直注重以具体化的方式去宣传科学理论,突出故事化、形象化、个性化,坚持做到朴实而不做作,力戒空话大话、作秀表演和教化摆谱,将抽象的理论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形象的描述,深入浅出地阐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通俗易懂地解读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可以说,百姓宣讲的魅力所在,就是让真理激起普通百姓的“心灵共振”。
柳州市百姓宣讲活动的实践说明,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必须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适合大众需求的新形式、新方法、新载体,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必须根据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坚持以民为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贯彻落实“三贴近”的原则,自觉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使理论宣传工作真正“接地气”、为群众所欢迎,更好地用科学理论武装人。
(作者为柳州市委讲师团团长)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17/7397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