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馒头限购”背后折射出什么社会尴尬

2013年10月17日 14:41

 

【百姓心声案例】

【事件介绍】

北大馒头限购教职工家属被指蹭学生福利

3

2013年9月24日,北大农园食堂,一中年男子购买了十余个馒头之后刷校园卡付钱,工作人员在刷卡处提示他食堂规定每种主食限购三个,请他下次注意。

4

北大农园食堂挂出这样的提示板,但限购令有令难行。

   馒头、花卷都限购了,你听说过吗?

这事发生在北京大学,“主食每个品种限购3个,请自觉遵守”。这个规定张贴在北大多个食堂里,2毛钱一个的馒头,是学生的低价权益,源自教育部、财政部2008年初出台的《关于落实高校学生食堂补贴措施的通知》。《通知》旨在下达补贴资金,用于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

餐饮中心工作人员称,限购令是主要针对教职工家属因便宜抢购主食,来保障学生权益。但它却招来两方部分人士的不满:教职工家属不理解、不听劝;有令难行,让多位学生发帖质疑。

农园食堂,北大校内最大的学生食堂,共分两层,位于三教、四教、电教、理教交汇处。因地理位置好,饭点总是食客云集。

9月24日17时15分,主食窗口前,一位男生左手端菜碗,侧身挤进人群,用右手逐个掀开9个蒸笼的蒸笼布,翻到最后,跟同伴叹息一声,馒头卖光了。“怎么又都没了?”

 一个馒头引发的吐槽

15分钟前,食堂开饭,主食窗口前,9种主食在白色蒸笼布的覆盖下,冒出腾腾热气。食堂内聚集了数十名学生和八九位非学生模样、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女性居多。

仅10分钟,9个蒸笼内的主食品种就只剩三分之一。其间一位30多岁的男子,从包中取出塑料袋,一次买下5个馒头及其他主食。还有位50多岁的妇女,往口袋中夹进7个馒头、7个发糕及其他主食,共16个。

他们都没遵守窗口上方用A4纸打印的“主食每个品种限购3个”的规定。

“这是北大特色哦。”一位经济学院的大三男生提到馒头难求,连声发笑。他时常听到身边同学“因为一个馒头引发的吐槽”。

天津大学考研过来的物理系研一女生闫丽(化名)称,作为新生,她来到北大听到的第一个“传说”是:“主食难抢”,学长学姐“说起来都是痛”。

随机询问20多位学生,多人表示,在农园一层买主食确实是最难的,其他食堂相对会好些。“主要是那些教职工家属,老头老太太拎着塑料袋来买”。学生们称,偶尔还能看到食堂人员和老人争执,“一个馒头引发的争执”。

 

 有令难行引发的质疑

“孤鸿影过”跟馒头和限购令较真儿了。

9月23日17时56分,这个网名的用户把名为《农园一层主食被抢》的帖子,发表在北大校内论坛“北大未名站”栏目“北京大学学生会”下。

帖子称,当日下午5点整,农园食堂一层,一位老爷爷拿着夹子,有条不紊地夹走了小半筐发糕,放进了他装着十来个馒头的塑料袋,然后掀开了花卷的垫子……

“孤鸿影过”质疑限购令的形同虚设,“因为远远超过了限购量,所以我留意了一下,他结账没有收到任何提醒和阻拦。”

帖子下附有5张配图,均为非学生模样的老人或中年人,用塑料袋装着多个馒头及花卷,或正排队购买,或买好了放在桌上,或拎着馒头离开。

“趁学生没下课,吃学生的主食,让学生无主食可吃,还有一点点为人师表的样子吗?”“孤鸿影过”措辞强烈。

“孤鸿影过”抨击称,这充分说明餐饮中心根本不想限购,“否则他们有一万种方法,封卡、不给结账、罚款等”。

“希望学生会能出面和餐饮中心沟通一下,落实限购政策”。帖子写道。

“昨天中午在农园一层吃饭。大概扫了一眼……一群大叔看着根本不可能是学生。”昨日10时43分,北大未名站又出一条帖子,直指农园食堂。发帖人对这种情况表示“着实无语”。

  一边是令,一边是情

北大食堂的窗口售卖人员也左右为难,一边是令,一边是情。

“不遵守限购令就是违规,我敢违规吗?违规一次扣1分,罚120(元)。”北大燕南美食专卖馒头的食堂工作人员张宇(化名)说。

张宇介绍,食堂白面馒头一个2毛钱,花卷3毛,芹菜肉包7毛,物价“便宜得就像人民公社”,“很多教职工家属来食堂打包”。

虽然刚工作不到一个月,但张宇已多次遇到这种情况:“老头老太太大老远跑来,求着你多卖个馒头,我能有什么办法?”他说。

据张宇了解,很多前来购买的老人,都是退休老教师或者教职工家属,很多还是空巢老人,平时子女不在家,早上来学校晨练时,顺带打包一些,回家慢慢吃。

“三餐时会有值班经理定时来窗口巡逻,也有监控摄像头。”张宇说,售卖人员一旦被抓到违规,将被罚款120元。

前几天,因为一位老太太买了6个馒头,被值班经理看到后,张宇挨了批。

“她是用两张卡买的。”张宇说,很多人针对限购令想出很多办法:买完后重新排队再买;多准备几张卡买;换其他主食品种买。

 限购令不止在北大

关于北大的主食限购令,可以追溯到一条通知。

《关于各食堂主食面点限购的通知》,落款为北京大学餐饮中心,2012年12月12日发布在北大的食堂内。

限购的原因是“鉴于目前食堂后厨空间、设备、设施有限,使加工主食生产能力受到限制,不能满足师生大批量购买主食面点的需求”。

“限购令主要针对教职工家属。”多名北大学生及食堂工作人员称。

事实上,高校主食限购令,北大并非第一家。

 

2011年1月,中国传媒大学的食堂内贴出通知,每人每顿饭限购鸡蛋两枚、馒头5个。学校饮食中心主任表示,因为常有校外人员到学校购买大量鸡蛋和馒头。

9月24日,中国传媒大学食堂工作人员称,食堂目前只对鸡蛋限购,对馒头的管理暂时“宽松”。

餐饮办公室一负责人称,目前在一般情况下,食堂对馒头没有限购措施。但传媒大学校内有居民区,早餐时确有上年纪的人买很多馒头。对个别人一次性购买大量馒头且有可能影响到学生供应时,食堂将对其限购。

该负责人给记者粗略算了笔账:一斤面粉价格为1.8元,能做10个馒头,每斤面粉运费约1元钱,每个馒头的人工制作成本约0.2元,三项相加,一个馒头的成本约0.48元。“这只是最低成本,还没算上水、电、工具等费用。”

北大餐饮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主食难买”的原因,就在于学生享受教育部和财政部规定的高校学生食堂补贴,价格便宜,因此很多教职工及家属就来“广积粮”。

 困难与方法

为解决该问题,北大学生会及餐饮中心都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该人员说,餐饮中心新建了两个主食专卖点,其中一处就在学生反映最多的农园一层食堂后面,暑假之前便投入使用。

餐饮中心工作人员称,由于北大8个食堂都是师生混合,未设置单独的教职工及其家属餐厅。“希望每人都能自觉遵守。”该人士称,限购令虽已执行,但它只是一个建议,不能够强制执行。

农园食堂也有难处。9月24日,农园食堂值班经理说,由于该食堂是自选餐厅,执行起来难度很大,不如其他窗口售卖制食堂。“更多的要靠自觉”。

北京某知名高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称,北大食堂“主食难求”,其实就是教职工及其家属“蹭学生福利”。低菜价的福利,是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给学生享受的,教职工及其家属并不是受用人群。因而,最简单的应对措施,即学生食堂和教职工食堂专门化。

据其了解,目前清华大学食堂就餐共分三种卡:学生餐卡、教师餐卡及临时餐卡。并规定称,持教师餐卡不得到学生餐厅使用。临时卡主要为方便短期赴清华交流及参加活动人员,但购买时需额外加收10%至15%的搭伙费。

北大馒头限购引发的笑话

近年的北大从来不缺公共话题,但很遗憾地说,多半不是什么正面的事情。比如请毫无建树的某贵公子作为优秀留学生代表到校演讲、教授引诱餐厅服务员事件闹出一地鸡毛、校长屡屡发表缺乏常识的惊世言论等等。这次呢,则简直就是个笑话了:北大馒头限购,每人每次限买3个!

若只是限购也就罢了,我们中国自打搞计划经济起就养成了这个习惯,早就见怪不怪了;可问题远不止此,北大馒头限购还引出了更多花絮,那就是没资格购买的教职工却屡屡违反“限购令”,在学生食堂抢购主食,以至于学生“主食难抢”,“说起来都是痛”,有学生吐槽:“趁学生没下课,吃学生的主食,让学生无主食可吃,还有一点点为人师表的样子吗?”

事情演变到这等程度,为了馒头都影响到了师生关系,酿成古今中外师生关系一大悲剧,北大的馒头限购是不是够荒唐的了?是不是让这个所谓的中国第一大学丢尽了颜面?虽然说实话,北大不要脸也已经很多年了。反正我这个吃过多年北大食堂的校友依然觉得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起因当然很简单:食堂主食便宜,馒头2毛一个,而成本就5毛上下,市场上一般卖一元左右,所以有些教职工就多买了打包带回家。但食堂加工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于是乎,出台了这个“主食每个品种限购3个”的规定。

而食堂价格所以便宜,却是缘于国家对于高校食堂的财政补贴。2008年初,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落实高校学生食堂补贴措施的通知》(教发[2008]1号文),其中说道,“根据国务院的要求,为继续做好稳定高校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工作,财政部已对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校学生食堂采取了临时补贴措施,下达了专项补贴资金。地方财政也要按照隶属关系,对所属公办和民办普通高校(含独立学院)安排补贴资金,用于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各高校要管好用好中央、地方财政对学生食堂的补贴资金,切实承担起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的责任,要继续给予学生食堂政策、资金上的支持,不能因财政给予了补贴而减少对学生食堂的支持”。

正因为如此,高校学生食堂的价格才大大低于市场价格,价格杠杆稍微一发挥作用,就吸引来了大量购买力,于是就出现了供不应求,于是就有了限购,就有了限购引发的师生矛盾冲突。

说起来,当然首先是教职工的不对。因为补贴是针对学生的,教职工不能享受;但教职工不但享受了,还要超额享受,才产生了这样的问题。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北大提高下自己的管理水平,学学清华吧!清华不就把就餐卡分为三种,一种学生卡、一种教师卡、一种临时就餐卡么,补贴只用在学生卡里,不就没这些事了吗?不能指望人的自觉,不能指责北大教职工贪小便宜,简单的管理制度都不会制定,只能说明北大管理水平太低下了!还有什么号称国内一流的行政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呢。

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政府对于高校学生食堂的补贴。看起来这也没错,还是照顾贫困学生的人道举措。可反过来说,为什么单单要补贴高校学生食堂?只有高校有贫困生吗?高中为什么不补贴?小学为什么不补贴?农民工连食堂都没有为什么不补贴?农民也在遭受高物价之苦,为什么不补贴?只是因为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还是财政能力有限,只能选择性补贴?可如此选择,是否又会造成对其他人群的不平等?却是我们在制定类似公共政策时必须考虑的。

国外大学的物价一般也比市场价格便宜些,如学生公寓租金都要比所在地的正常租金要低。但有两点:一是这种便宜不是政府以公共资金补贴的,而基本是学校自己提供的(国外大学本就多半是私立大学);二是租住便宜的学生公寓也有条件限制,得是注册的学生。至于食堂,似乎没有我们这种?校园里的餐馆基本都是市场化经营的,或者学生自己交钱搞的那种兄弟会、姐妹会公寓附带有自己的餐厅。

我们的这种财政补贴,往往会造成扭曲市场、造成不公平之类事情,这就是馒头限购引发的笑话的根源。

可我们就是喜欢这种方式。湖南常宁畜牧水产局,近亲繁殖严重,三分之一职工是家属,其原因之一是近年国家对于生猪养殖采取财政补贴,所以畜牧局的“效益好了”,领导纷纷把自己的亲属办到局里来,真不知道国家的生猪补贴政策到底是补给猪了还是补给官了?笔者近年在调查企业创新问题时,很多企业反映,要拿到政府的科技补贴资金,大约需要把补贴总额的20-40%用于打点中间环节(各级官员啊)!再想想财政部那位小小处长,居然就可以通过帮人申请各种补贴、扶贫项目而提取40%上下的回扣,几年敛财几千万元,我们就知道这种补贴政策的漏洞到底有多大了!可见这种政策设计到底有多么的不合理了!

同时,我们也就更加知道,为什么这种补贴政策会长盛不衰,为什么各级政府、各位官员都喜欢实施各种补贴政策。

 

【启示与思考】

大学食堂推出馒头限购令、包子限购令、鸡蛋限购令等主食限购令并不新鲜,早在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北航等多所高校就推出过此类馒头限购政策。直接原因就是在物价高涨的今天,社会上的物价已经涨了很多,而大学食堂由于享受着国家和高校提供的补贴,使得大学食堂销售的馒头等饭菜价格要比外面市场价格低很多,让大学食堂饭菜成为实质上的稀缺资源。而一些在高校里工作、生活的教职工及其家属,为了节省生活开支,大量购买大学食堂的低价主食,甚至有个别人员从中赚取差价,将大学食堂里的低价主食拿到校外市场销售,确实侵犯了学生利益。从这个角度说,“馒头限购”有合理性。

然而,大学是一个半熟人型社会,大学教职工及其家属与大学食堂工作人员相对较熟悉,尤其是同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大学内的体力劳动者与大学食堂的打工者之间更为熟悉,往来也多。而我们中国又是一个人情社会,食堂工作人员碍于情面,不可能强硬的阻止教职工及其家属超额购买馒头,况且教职工及其家属超额购买馒头对大学食堂的工作人员并不造成任何经济损失。退一步说,即使学校食堂严格执行“馒头限购”政策,购买者大不了多跑几次,多跑几个窗口,照样能买到大量馒头。另一方面,大学食堂就餐都需要排很长的队伍,食堂工作人员更不可能为了阻止教职工及其家属超额购买馒头,而耗费大量时间与之纠缠,乃至吵架,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购买。这就决定了不管是实行“馒头限购”,还是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建设专门的教职工食堂,都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教职工及其家属去贪学生的便宜,去购买本属于学生专有的低价馒头等饭菜的侵犯学生权益行为。

事实上不管是国家出台的楼市限购令,还是高校食堂出台的“馒头限购”,实践一次又一次证明限购本身就不是万能的,“馒头限购”也不会奏效。真正要避免非学生群体侵占学生的低价馒头,治本之策是改革对学生的饭菜补贴政策,由补贴给学校食堂的模式,转变为直接补贴给学生个人。而学习食堂经营模式和饭菜价格走市场化道路,与校外市场接轨,同时实行竞争,该是什么价格就是什么价格,不让食堂吃亏。如此,学校食堂不低的饭菜价格对教职工及其家属失去了吸引力,同时又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伙食费,没有增加学生的生活负担,一举两得。当然,可能让部分不在食堂就餐的学生赚了一点补贴费,但是既然他们属于学生,国家的补贴中就有他们的一份,并不能因为他们家里有钱,不愿意在食堂就餐就可以不补贴。

再从深层次角度说,在物价高涨时代,难以继续维持同等生活水平的不只是没有收入的学生群体,还有广大中低收入人群。而他们没有享受任何国家照顾政策,所以他们才千方百计的要去占享有补贴政策的学生饭菜的便宜,表现出小市民的市侩性格。从这个角度说,大学食堂的“馒头限购”政策,实质上搅动的是小市民敏感的物价神经。这也是政府应当从“馒头限购”中看到的根本问题,如何让老百姓在物价高涨时代安稳生活,如何降低物价,别再让CPI乱了老百姓的心。

特殊资源或者有限资源的分配,必须确保效果达到最佳亦即公平合理。这就需要兼顾市场与公益、效率与公平,并通过良好的政策和科学的管理,将最稀缺的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的对象。巧借市场之手,出好公益之牌,方能凝聚共识、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衣食足,方知礼仪。在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渴望面前,任何看似投机的心态和举动都能够被理解。我们应该重视和思索的并非“占便宜”本身,而是导致此种行为大量存在背后的归因。基于此种考虑,无论是北大的馒头,还是北京的房子,作为民生之急需,都应该引起管理者的特别关注。

北大的“馒头限购令”等同虚设,“一刀切”式的行政管理最容易,但也最容易留下后遗症。资源稀缺时,但凡有能力的人,都会想分一杯羹,问题时如何保证分配公平,不妨借用市场之手。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17/7398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