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政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共同理论基础
2013年10月18日 10:23
纵观两者的历史渊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均融入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最新的概括。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发表的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宏伟奋斗目标。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并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作为当前全国人民重点学习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两者有着相同的理论基础,能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本文就两者之间的理论基础作初步探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的研究提供借鉴。
(一)从发展根源来看,两者均具有历史性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与差异性导致部分群众的政治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扭曲,诚信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道德失范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凝练出来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了一个高度的概括。
中华民族曾经在历史上辉煌过很长一段时间,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明不间断的民族之一。后来受到了帝国主义的欺凌,一度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踏上民族复兴之路。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中国已经为复兴中华民族积累了相当的条件。中国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纵观两者的历史渊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均融入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从理论属性来看,两者均具有阶级性
任何一种理论、口号的提出,都是代表着一定阶级的共同意志。我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提出的理论、口号代表着广大人民,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意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针对社会上一些恶俗现象提出来的,是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强劲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党对人民的期盼。中国梦的提出更是全体华夏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党的奋斗目标。两者均是党对个人、社会、国家发展的期望,体现了国家管理的意志。
(三)从理论内容来看,两者均具有客观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伴随着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社会发展到现在,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根据现实情况和客观需求来实事求是地提出解决方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就其形式来看,具有主观性,是头脑中的精神性的东西,但就其内容来讲,两者具有客观性。两者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思辨、推理的结果,是建立在大量历史事实、现实情况以及未来需要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实践的结果,是党对我国发展需要的主观反映和认识成果。
(四)从理论本身来看,两者均具有实践性
理论、口号的提出不只是停留在思想观念中,最重要的是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需要付出实践行动。因为这种理论、口号并不是先验地存在于人们的主体意识之中,而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而来的。在理论指导实践的同时,实践也影响着理论的发展,对理论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这是理论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
历史雄辩地证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走中国道路,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需要全体中华儿女投身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中去。
(五)从实践对象来看,两者均具有人民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基础上,它是从社会的现实情况出发,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提出来的。中国梦更是全体华夏儿女百年来的共同夙愿,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两者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这三个层面来展开论述,这三个层面的主体都离不开人,都是人直接参与的结果。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理论的内在需要,其内在本质就决定了理论实践对象的人民性。
(六)从实践方法来看,两者均具有多样性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等是明确的,方法很多,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套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可以在学校、社区、单位等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学习理论开始,也可以从行动规范开始。
中国梦的实现方法也不是固定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三者的主体有区别,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所实现的方法当然不尽相同。不同的个体实现梦想不尽相同,实现梦想的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七)从理论发展来看,两者均具有现实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提出,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更不是一个遥遥不可及的乌托邦。两者均具有现实性,是客观事物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性的存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社会法制相对完备,人民文化素质达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产生的。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会逐渐接近。中国梦也是我国在综合国力达到一定程度提出来的,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目标越来越近。
(八)从发展前景来看,两者均具有全面性
社会的发展是具体全面的,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双轮驱动作用的结果。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从发展前景来看,是全面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均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出发,涵盖了发展的全部。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才能带动国家的发展。这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但又相互区别。三个层面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推进着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叶其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18/7398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