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又见土豪金,7000万一条河豚值吗?
2013年10月20日 20:43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江苏现奇葩“黄铜河豚塔” 造价7000万欲申吉尼斯
金光灿灿,摇头摆尾,一条“河豚”跃出水面——这个黄铜披身的巨型雕塑,是江苏扬中的新地标,也是刚刚开幕的第八届江苏省园博会的重要标志。仅就其本身的设计而言,足以引人注目乃至赞叹。然而,不同的声音在于,倾注7000万元巨资兴建这样一个地标,真的值吗?有网友直言,在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等要求和精神下,与“面子工程”相比,民生实事才更加紧迫。
探访“新地标”正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黄铜河豚”其实是个景观塔,因而又被称作河豚塔,位于扬中园博园的西沙岛上。9月26日,记者坐船上岛,来到了塔下。
好一个大家伙!眼前这只巨型“河豚”栩栩如生,两只圆滚滚的眼睛望向北方,夕阳照射在鱼鳞状铜片上,通体闪闪发光,乍看又像一尾“大金鱼”。河豚肚子下方还有几个大字:“中国河豚岛·扬中”。
“这个塔,最大亮点就是造型。”河豚塔项目经理陆建新一边指着这只“河豚”,一边向记者介绍说,这只“河豚”长90米,宽44米,高62米,是对着河豚标本,按比例放大设计建造的。整个建筑重约2100吨,外表由8920块铜板片拼接而成。
“河豚”距地面42米,相当于15层楼那么高。今后游客可以乘电梯直达它肚子里的观景平台。
记者钻进“河豚”的肚子看了个究竟。原来,里面完全是空的,主要靠各种钢结构支撑,尤其在鱼头、鱼尾位置,更是密密麻麻布满了钢管。观景平台位于“河豚”的肚子中间,面积大约有13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篮球场那么大。站在平台上,透过任何一个空隙,都可以窥见西沙岛周边的景色,还可以看到对岸的主副场馆。
而到了晚上,随着外部LED灯光设备的开启,岛上的这只“河豚”还会变色。开园期间,这里将是灯光秀和烟火秀的重要场地。
根据官方的介绍,河豚塔目前是国内最大的异形钢结构城市雕塑,体积则创下世界之最,正在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项目背后设计施工未采用招投标模式
记者在现场看到,河豚塔的主体结构已经基本完成,工人们正在忙着收拾地上的脚手架、钢板等。而这个项目推进的速度,也不得不让人惊叹。
今年3月份,河豚塔打下第一根桩;4月底开始混凝土浇筑,耗时仅6个月。而如此规模的一项工程,从动意到规划、设计、施工,总共还不到一年。
据扬中市政园林工程处副主任翟骏介绍,去年9月,在园博园区的整体规划建设中,与主副场馆相对的西沙岛一眼望去空空荡荡比较苍凉,市里便考虑在岛上建设一处标志性景观,一来可以与园博园主副场馆“对景”,二来以此为龙头,带动今后全岛的开发。
于是,去年12月份启动了河豚塔的设计工作。
不过,记者查询扬中规划局等网站,并未看到西沙岛及河豚塔项目的有关公示。其次,河豚塔项目也并未采用招投标的建设模式。对此,翟骏表示,是因为“不需要”、“也招不起来”。他说,河豚塔的设计施工难度是非常大的,采用的理念和技术水准非常高。
而最终承接了河豚塔项目的,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据翟骏介绍,之所以选择该学院,因为此前扬中市政府的大楼也是他们的方案,“双方有过合作”。
尽管河豚塔的项目并未采用招投标形式,但扬中市领导于9月17日在对媒体记者介绍园博会筹办情况时却表示,“所有工程严格执行招投标、政府采购、权力节点报告等制度……”
9月26日,记者也试图联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据扬中方面的介绍,该学院不但是河豚塔的设计单位,还是“总包”,承担了从设计到施工等整个项目,并由该学院副院长黄一如教授亲自担纲。
遗憾的是,无论是电话还是短信,黄教授均未回复。
成本调查 7000万元的造价是高是低
这条巨型“河豚”一亮相,便引起网上热议,而“河豚”的造价更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那么,7000万元的总体造价是高是低,又该如何看待?记者采访了建筑界、雕塑界人士,结合河豚塔项目方的介绍,算了一笔账:
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河豚塔总重2100吨,而这其中主要的重量并非黄铜。
“铜的用量是85吨。”上海迪蒙幕墙工程技术公司负责该项目的铜片,其项目经理石敏慧表示,将近9000块铜片没有一块是一模一样的。而黄铜的价格,记者查询了阿里巴巴等网站的最新价格,约为4万元一吨。也就是说,85吨黄铜的总价约340万元。
这只“河豚”身上使用最多的材料是钢。“主要靠钢构件、杆件支撑整个建筑。”负责钢结构制造的南通中汇重工有限公司工程质量技术部项目经理陈玉章表示,差不多用了1700吨钢,具体的造价则不太清楚。记者同样查询了9月25日上海钢材市场的最新行情,角钢、槽钢、工字钢、镀锌钢管的平均价格为每吨4000元左右。测算下来,钢材的总价约为680万元。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则对近2000吨钢材的用量提出了问号,这么多钢材至少要装33节火车皮,就算河豚塔施工损耗再大,也让人存疑。
主要的材料成本,黄铜和钢材加起来共约1020万元。这一数字,离7000万元的总造价相去甚远。不过,确实还有以下成本有待核算:一是混凝土等其它材料成本,以及异形构造导致的高损耗;二是加工及施工成本;三是周边配套设施等。当然,还有一个成本也很重要,即设计费用。
至于上述这些费用在另外的近6000万元造价中是如何组成的,记者尚未能了解到。不过,一份报告显示,扬中市审计局对园博园工程进行了全程跟踪审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份,通过跟踪审计累计为工程节约资金12835万元,“其中,河豚塔外表皮认价,审计节约资金1122万元。”即便如此,河豚塔项目中是否还有水分,也有待进一步公开。
热议
巨资建地标,值吗
其实,本届园博会也不乏节俭之举。例如,开幕式只有半小时,闭幕式则取消大型演出,仅此一项便可节约600万元。然而,这只“史上最贵河豚”的7000万造价,却让这些节俭之举变得微不足道。
这样一个巨型“地标”,也因此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一种声音认为,扬中本来就是中华河豚之乡,河豚塔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品牌形象,促进城市的发展,且能够为市民创造更好的休闲空间。而相反的声音则认为,打造城市形象不一定非得花巨资建这样一个实用性并不高的建筑,例如网友“@四十有惑869”吐槽说:“太湖、阳澄湖边是否也要树个大螃蟹呢?”
还有网友则认为,中央去年12月就出台了八项规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面子工程,而当时河豚塔项目并没有真正进入施工建设阶段,且“河豚”在某种意义上恰好是公款吃喝的代名词。此后中央出台的有关六项禁令、禁止政府机关新建楼堂馆所等政令,其精神也都一脉相承。更何况,当前最迫切的不是城市景观这类形象工程,而是民生实事。正如网友“@小王大伟”的评论:“身为纳税人,更希望这笔钱用于污染防治、关爱贫困儿童等民生问题上。我们其实没有那么富,不需要去刻意制造这些意义不大的世界之最。”
7000万元“河豚塔”,民众需要吗?
花7000万买条“大金鱼”,有何意义?当地认为,扬中是河豚之乡,建河豚塔有利提高城市品牌形象。
但是公众却不买账。一是,打造城市形象不一定非得花巨资建这样一个外表蠢笨、实用性不高的建筑;二是,“河豚”之乡花7000万造一条河豚,太湖、阳澄湖边是否也要树个大螃蟹呢;三是,相比造个大金鱼,7000万用于民生有更大的意义,可以解决多少贫困家庭的生活费、医疗费、教育经费,这7000万岂不是白扔了?
人们最要问的是,花7000万买条鱼,是怎样决策的?经过了怎样的论证和民意征集程序。扬中的这次园博会一边倡导节俭,开幕式只有半小时,闭幕式则取消大型演出,据说因此节约600万元。然而,与这只“史上最贵河豚”的7000万造价,难道不是小巫见大巫吗?这种所谓的节俭让人觉得可笑。
能不能申报吉尼斯毫无意义,领导的满意也不重要。如果说7000万是为民众花的,那么,事前应该征求民众的意见。如果民众不满意,“大金鱼”就是树立在大地上的“耻辱碑”——永远记录下形式主义、铺张浪费的耻辱。
花7000万建河豚塔到底为了谁?
扬中本来就是中华河豚之乡,河豚塔的建设,当地官方花费巨资的用意是提高城市品牌形象,促进城市发展,并为市民创造更好的休闲空间。但打造城市形象,就一定要花巨资建这样一个实用性并不高的建筑吗?从很多例子如“巨轮”、“巨蛋”来看,这只“史上最贵河豚”更多的是扭曲政绩观或其它目的。
中央去年12月就出台了八项规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面子工程,而当时河豚塔项目才处于启动阶段,且“河豚”在某种意义上恰好是公款吃喝的代名词,正好可以停止,但江苏扬中市对此抛之耳后。此后中央出台有关六项禁令、禁止政府机关新建楼堂馆所等政令,很多地方都停止搞得热火朝天的工地。但江苏扬中市反而逆流而上,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全力打造“扬中速度”,其胆子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作为政府,特别是扬中市一把手,在民生生未见这么快的速度,搞形象工程反而风风火火,可说拿百姓的钱不当钱。不知道中纪委,你怎么看?
7000万,如果用于污染防治、关爱贫困儿童等民生问题上,谁也不会有意见,反而拍手叫好。现在河豚塔的修建纯属只为领导政绩服务。且背后存在令人信服的举动:
一是项目背后,设计施工未采用招投标模式。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地并未对此项目公示,采取公开招标。按照规定,如此巨大的项目,必须立项报上级审批,并实行公开招标。对扬中市违规操作的举动,在面对记者的询问,扬中市政园林工程处副主任翟骏表示,是因为“不需要”、“也招不起来”。理由是河豚塔的设计施工难度是非常大的,采用的理念和技术水准非常高。现在看来鸟巢、水立方等建筑是没法比了,从它们还需要公开招标就可以看得出来。
二是“河豚塔”总体造价中主要材料成本经记者调查仅1000万左右。虽还有混凝土等其它材料成本,以及异形构造导致的高损耗;加工及施工成本;周边配套设施,及设计等费用,但其能花的了6000余万?有报告显示,扬中市审计局对园博园工程进行了全程跟踪审计。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仅河豚塔外表皮认价,审计节约资金1122万元。材料成本才1000万左右,审计结果反而节约资金1122万元。这未节约的钱又是多少呢?不知道当地政府能否全部公开?
三是后期维护费用一直未提。既然是标志性建筑,待“河豚塔”彻底建成后,每年都要投入维护费用,至少也需要几百万。不知道这笔费用又该谁来买单?
改革三十年,经济腾飞,沿海一带发展很快,地方政府有钱是事实。但不意味着钱可以乱花,因为普通百姓的生活质量还不高。扬中市政府此举无疑是违反中央规定的,说重点,就是打了中央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规定一耳光。习大大提出走群众路线,要多倾听百姓心声和意见。百姓要的其实也简单:政府的钱来自于民,就要用之于民。希望其他地方政府以此为鉴,把钱花在百姓需要的地方,让百姓真正分享改革红利,生活得更好。
【启示与思考】
河豚塔的设计足以引人注目乃至赞叹,但其仅作为景观塔实属浪费。据悉,建设河豚塔是为了配合园博园区的整体规划。虽然本届园博会已在中央厉行节俭的倡导下缩减了开支,但这只“史上最贵河豚”让这些节俭变得微不足道。
地标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中功不可没,但是,很多地方政府热衷于建设商业地标、政治地标,盲目追求高和大,将地标建成了财富积累和炫耀的面子工程。其实,地标的价值不在于造价高、视觉震撼,而在于是否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有人说,扬中本来就是中华河豚之乡,河豚塔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品牌形象。可是,用纳税人的血汗钱来建造一个华而不实的景观塔,不免让人怀疑是“面子工程”。而且,河豚塔项目并未采用招投标的建设模式,负责人给出的解释是“不需要”、“也招不起来”,这是否从侧面证明了该项目的回报并不可观,只是个政绩工程?
面对外界的质疑与非议,扬中市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以河豚为形建塔,意在呼吁公众保护长江生态资源。保护长江生态资源没错,可一定要花费数千万元巨资去建造一个基本没有什么实用性,徒具观赏价值的河豚雕塑吗?这么大数目的一笔钱,如果能够把其投入到各项民生工程中,是可以办很多实事,产生很多实际效果的。
更何况,当中央于去年12月份出台八项规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面子工程的时候,扬中市的河豚雕塑项目还没有真正进入施工建设阶段,在这个时候是完全可以放弃这一形象工程的。令人遗憾的是,八项规定没有阻止它,随后的六项禁令,以及禁止政府机关新建楼堂馆所等一系列的政令,也没有阻止它。
于是,在园博会的开幕式上,这只金光闪闪的“史上最贵河豚”就横空出世了。只是,同样的一只“河豚”,政府吃出了面子,官员吃出了政绩,但是百姓却吃出了无奈,吃出了心疼,也吃出了质疑与不满。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20/7401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