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典型案例
卢照辉:奋战一线防台救灾
2013年10月21日 10:31
是党员,关键时刻就要豁得出!
是党员,危难来临就要冲一线!
群众的安危就是一切。面对台风“菲特”来袭,面对重大灾害威胁,全市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勇于担当,率先垂范,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全力奋战抗台救灾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宗旨誓言。
奉化莼湖镇民警把老人背到安全区
武警宁波市支队党员突击队在余姚段河堤上抢险
江东交警将涉险的车辆推离积水区域
10月10日,消防队员与社区党员干部通过水陆接力,在余姚转移一位病重老人。
海曙永丰社区党员将受困的病人安全转移
鄞江镇党员干部投身灾后清理工作
海曙区机关党员干部为被困居民送去干粮
坚守在一线
为了群众安危,舍弃“小家”为“大家”
卢照辉,这位市公路局应急抢险突击先遣队的负责人,在“菲特”来袭后,他第一个带队前往受灾最严重的余姚陆埠、梁弄,抢修塌方的甬梁线省道。灾难面前,时间就是生命。卢照辉带领突击队员,不管白天黑夜,奋战在一线。11日下午,一度中断的10多条山区公路全线抢通,为处于“孤岛”的陆埠等地打通了救援的生命线。
和卢照辉一样,无数基层党员干部,在这次抗台中,坚守在一线,争分夺秒,废寝忘食地投入到抢险救灾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市委、市政府及时部署下,各地各部门全力以赴做好迎战“菲特”的准备。
“结束休假、提前到岗。”10月6日起,各地一道道指令发送给各级党员干部。
广大交警返回路口和重点路段,加强交通指挥。排水公司配备近200人的应急抢险队伍,对市区主要道路、易积水路段轮番巡查,蹲点留守。公路局成立应急抢险突击队,随时准备出发。消防、城管、交通、城建、水利、电力、通讯、自来水、燃气等部门都组成了党员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应急抢险队伍……
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此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奔赴抗台抢险第一线,组成一支支防台抗灾队伍,全面排查沿海低洼、水库山塘、重要堤防、危旧房屋以及各类地质灾害点等隐患。
余姚在建立乡镇(街道)领导联村、村班子联组联党员活动点、党员联户的责任网络,市、镇两级共组织抢险队伍155支;江北区级机关和各街道(镇)实行24小时值班,并有专人赴现场巡查;宁海实行“点对点”式监控,盯人、盯工地、盯道路、盯重点区域,确保巡查监测人员24小时到岗到位;镇海参加“连心解忧”活动的4000余名党员干部迅速奔赴挂钩联系的各村(社区)……
在台风中,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在一线,很多党员干部为了群众的安危,虽然自己家里也进水受灾,仍顾不上自己的“小家”。
鄞州区横街镇梅梁桥村支部书记孔盛君从10月6号开始,连续奋战两天两夜,挨家挨户排查摸底,及时转移安置危险地段的群众。但他自己也有一家企业,在台风中损失已达150余万,但孔盛君两天来没回去过一次,仅靠电话与家人沟通。村民问他为何不管自己企业,他说:“我现在是村干部,不是企业老板。”
为了群众顾不上自己企业的何止孔盛君一个,余姚大岚镇华山村党支部书记鲁勇波,奉化江口街道三迸桥村书记王仁法、双马村党支部书记马华龙等一批党员干部都以转移安置群众为首要任务,却不管自己企业损失惨重。
更多的党员干部把抢险救灾看得比自己家更重要。奉化江口街道新桥下村党员张平国冒着暴风雨赶赴江口抢险,女儿三次急电,说家里水已没到膝盖,催促其回家自救。他告诉女儿:这里比家里更重要!江东区城管局执法科长陈天培坚守在抗台第一线40余小时,自己家里严重积水却顾不上排。黄鹂社区干部阮蕾瑛的孩子刚满8个月,还没有断奶,孩子一连三天见不到妈妈,吃不上奶,哭闹不止,阮蕾瑛也顾不上回去。宁海跃龙街道民兵应急小分队队长金义为了支援余姚救灾,推迟了原定10月10日举行的婚礼……
冲锋在一线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
10月7日晚,正是台风“菲特”登陆前后雨量最大的时刻。受台风影响,慈溪横河镇梅园村路灯停电、全村陷入一片黑暗。为保村民安全,村书记胡森苗带领村干部,顶着滂沱大雨,靠着一支支手电筒,整夜在村内巡逻抢险,组织进水农户进行自救和转移人员。凌晨2点,一辆在暴雨中行驶,载有两人的皮卡车半个车身冲至路下,前进无路、后退不行,见此情形,正在巡逻的村干部立即前去,将车上人转移至村委会大楼。
哪里最危险、哪里群众最需要,党员干部就冲锋到哪里。
江东区永达路东侧仓储区储存了大量的家具板材,但因地势低洼,一旦进水损失将非常重大。关键时刻,街道机关干部和党员来了,他们和现代商城党员群众100余人奋战了20余小时,顺利将货物将高处转移,为经营户挽回损失300余万元。
台风过后,洪涝灾害肆虐。市委、市政府接连作出部署,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救灾的硬仗。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决定在第一批活动单位中继续深入开展“百局千人”走亲连心活动,要求各单位党员干部以最实作风帮助基层做好抗洪救灾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台风灾害损失。
“菲特”肆虐,余姚受灾最为严重,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救灾任务。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全市之力支援余姚。兵贵神速,10月10日,从有关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抽调的19个工作组、620名干部火速开赴余姚灾区。
每个工作组都由30名以上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机关干部组成,并由县局级领导带队。他们自带卡车、皮划艇等救灾装备,自带干粮食品,解决自己用餐问题,决不给当地增添麻烦。
支援帮扶工作组干部由余姚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主要帮助余姚受灾的乡镇(街道)、社区做好“三个送”、确保“三个有”,即:送食品、送药品、送设备,每栋进水楼房都有干部联系、每户进水家庭都有干部访问、每个进水小区都有排水设施运作。
市住建委工作组39名党员干部当天中午12时多就来到余姚梨洲街道的物资储运中心迅速开展救援工作。为了将大批救灾物资准确及时地送到受灾群众手里,工作组成员在缺少装卸工具的情况下,个个手搬肩扛,全力以赴,加班到深夜。到12号,住建委工作组成员增加到70余人,除了留下30人继续在梨洲街道物资储运中心承担物资搬运、分发任务外,其他40余人成立小分队,到各受灾点从事抽排水、垃圾清运、卫生防疫等专业工作,全力帮助群众恢复生活。10月13日,他们调集了上百台大功率潜水泵对积水较严重的云河绿洲小区、花园小区等居民区进行强排,到14日,已基本完成这两个小区的排水。
帮扶在一线
送去温暖,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这里有孩子需要送医院,大家快过来帮忙。”“这个老人刚从医院回来,我们去扶一下。”“那个阿婆家需要水,我送过去。”“这里有垃圾没及时清运,我们一起来处理。”……10月10日下午,海曙区机关干部杨锋和同伴们一起,在马园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这是海曙区为社区灾后恢复而开展的灾后结对服务行动,和杨锋一样参与此次服务的有230名机关干部,他们走到居民中间,解决居民的难题。
台风过后,许多小区积水严重,出行不便,很多居民被困在家中,基本生活受到影响。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为受灾群众送去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物品,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我动过手术不久,需要就医换药,现在下面积水这么大,出也出不去,叫我咋办?”10月9日,鄞州宋诏桥社区积水未退,供电未能恢复,党支部书记王德光和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将紧急调运来的蜡烛发放到居民里时,居民王雪法向他说出了苦衷。“你放心,你出不出,我把医生接过来到你家。”王德光一边联系社区医生,一连去找皮艇。一切联系妥了后,他又自己划皮艇将联系到的社区医务室医生送到王雪法家中。
广大党员干部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为受灾群众送去各类服务。
北仑区为让群众安心避灾,党员志愿者纷纷发挥自身特长,为避灾群众开展测血压、听诊等现场服务以及开展文艺演出、游戏等活动,让避灾的群众感到了温暖。一名在新碶街道高塘社区避灾点的小朋友说:“有叔叔阿姨陪着玩儿,台风再大也不怕。”
台风来临,身为共产党员的江东区全国百佳志愿者马琴从超市买了200件一次性雨披,然后赶到火车东站分发给没带雨具的乘客。看到雨越下越大,乘客等候出租车或公交车时间也越来越长,马琴就通过志愿者QQ群和电话叫来10多名已报名的“双闪”志愿者,开私家车前往东站运送旅客。第二天一早,马琴又和20多名志愿者一起来到火车东站为旅客开展志愿服务……
安置受灾群众、帮扶困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党员干部在风雨中留下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短评
第一线就是执政生命线
“菲特”来袭,暴雨骤降,积水不退,交通瘫痪,断水断电……适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际,全市党员干部把抗台第一线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场。他们坚守在第一线,提前结束国庆假期,到岗到位;他们冲锋在第一线,竭尽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们帮扶在第一线,让群众没有过不去的“坎”!他们始终与百万受灾群众在一起,勇于担当,敢于亮剑,凝心聚力夺取抗洪救灾的最后胜利。
作为执政党,我们的许多党员干部集中在党政机关之中,集中在上层建筑领域,这是客观事实。但是各条战线,都有自己的工作第一线。第一线始终在那里。我们的执政根基、执政力量、执政资源,就蕴藏在千万条工作第一线之中。尤其是在群众安危受到威胁时,工作在上层建筑的党员干部,更要扑向第一线,抵达在第一时间,冲锋在最前沿,担当在危急关头,出现在群众最期盼的时候。
生命线是事物生存发展的根本因素,离开了它事物就会失去生命。政党的生命线,就是维系自己生存、支撑自身发展不可离开的因素。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路线就是党的生命线。第一线是最接地气的,它与生命线是直接相通的。当我们把抗洪救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第一线,接通了路,接通了水,接通了电···更是接通了人心,赢得了执政生命线!
责任编辑:闫文刚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21/7403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