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案例】“无钱自锯病腿”的悲哀何时止?

2013年10月22日 13:57

 

【网络传媒案例】

【事件介绍】

男子无钱治病自锯病腿:15分钟一声不吭咬掉4颗牙

镇里为其办理低保发补助金

2013年10月10日,臧村镇副镇长赵迎春和村里领导一同来到郑艳良家里。赵迎春表示,当时他患病时村里知道此事,后来听说只能活三个月,也没详细过问。赵迎春称,患病后,郑艳良去年10月开始享受低保,还每个月免去他家15度的电费,并在今年6月为其发放了5000元的生活补助金。“其他的一些养老保险等保险都给他办了。”

赵迎春说,接下来,镇里将和市里的卫生部门协调,为他进行一个体检,然后治疗,如果他身体允许的话,将给他申请安装假肢。

记者向郑艳良求证,上述福利保障属实。

上海医生愿为其免费诊断

10月10日,有网友对于郑艳良锯腿一事表示质疑。上海沃德医疗中心首席血管专家张强也提出疑问,他说截肢对皮瓣设计的要求很高,自己锯腿后骨头残端暴露,会导致骨髓炎和创面不愈,且截肢后大量出血和渗血没有专业器械不可能止血。

不过张强认为,郑艳良的病情应该是真实的,有疑问是因为报道中没有详细解释郑艳良锯腿之后伤口是如何愈合的,“我和我的医生朋友们愿意为他提供义务的医疗援助。”张强在微博上公开表示。

10月10日,记者联系到张强,将郑艳良锯腿后留下的伤口照片发给他后,他分析,根据病人年龄看,像动脉血栓中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能与患者吸烟有关系。根据郑艳良的描述,他的动脉血栓已经到了晚期。

“安装假肢的条件不具备。”张强判断,根据照片,郑艳良的骨头出现外露,伤口愈合的情况不太好,难以安装脚的断面,仍需要做处理。张强提示,如果郑艳良的左腿再次出现坏死、溃烂,一定要进行医疗介入,“我可以免费帮他诊断,判断他的另外一只脚能否保住。”

讲述

“15分钟一声不吭锯下腿 吐出4槽牙”

10日傍晚,记者来到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臧村镇东臧村的郑艳良家里。坐在轮椅上的郑艳良正在接听电话,看到生人进来,他点头示意,接着挂掉电话。说起自己的经历,郑艳良不断摇头。

 

患病

双腿动脉大面积栓塞

患病前郑艳良是家里的顶梁柱,身体结实,感冒发烧都没有过。

他说,家里有4亩地,患病前一个人完全可以打理过来,其他时间他还去附近的砖窑厂打打零工,一年下来,可以有一万多收入,满足基本的生活没有问题。

平静的生活在2011年10月4日被打破,这天正在干农活的郑艳良忽然感到腹部疼痛难忍,医院诊断后,证实为阑尾炎,做了手术后,疼痛消失。

3个多月后的2012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六下午5点多,郑艳良感到臀部和大腿疼痛,并很快发展为难以走路。被家人搀扶到村卫生所打了一针镇痛剂后,郑艳良感觉自己已经无法站立了,村卫生所的医生建议他到保定市检查。

在保定市一家医院检查后,医生称是缺钾导致的,并进行了输液治疗,当天夜里9点多输完液,郑艳良的病情未见好转,最后转院到北京,医生最终确诊为双腿动脉不明原因大面积栓塞。

医生当即表示要住院手术治疗,但是面对数十万的截肢以及术后治疗费用,郑艳良选择保守治疗。2012年1月30日,他从北京回到农村老家。

郑艳良回忆说,当时医生在他临走前告知,如果能挨过今后的疼痛,那就没问题,不然最多只能活3个月。

折磨

右腿溃烂里面全是蛆

回到家中的郑艳良开始了“等死的旅程”,三个多月时间里,郑艳良被疼痛折磨得意识模糊,喊叫声令周围邻居都不能入睡。一个邻居回忆说,那段时间郑艳良日夜嚎叫。

郑艳良的妻子沈忠红告诉记者,那段时间,不管白天黑夜,他只能倚坐着,无法平躺下。强效镇痛药别人一天一针就有效果,丈夫一天注射三次都不管用。几天后,丈夫的右腿上开始出现很多紫斑,而后皮肤变黑开始大面积溃烂、流脓,“我每天都在他腿下垫尿不湿和纸,半小时就得换一次。”

2012年4月11日,妻子给他换尿不湿和纸巾的时候,郑艳良忽然看到自己右腿爬出了一只蛆,他拿着镊子夹了一只放在一个小玻璃瓶里,“又冒出了一只,我就又夹了一只。”郑艳良说,“我拿了一小刀在腿上拉了一道口子,发现里面全是蛆。”

疼痛难忍的郑艳良请村卫生所的医生给他截肢,但是对方根本不敢动手。更让他揪心的是,左腿从脚掌开始,也有了溃烂的迹象。

决定

“骂”走妻子自锯右腿

2012年4月14日上午,看着渐渐发烂且露出骨头的右腿,郑艳良冒出了自己给自己截肢的念头。“烂得越来越多,拖个废腿还不方便。”郑艳良说自己根本没有考虑,而是瞬间就下定了决心,没钱手术,不如自己给自己做。

当天上午11点多,郑艳良找来家中的一柄红塑料把小水果刀、一根钢锯,再把毛巾缠在一把痒痒挠上咬在嘴里,就在东卧房的床上开始给自己做截肢手术,当时在旁边的妻子怎么也不同意丈夫忽然下的这个决心,郑艳良骂了妻子几句,妻子负气跑到了西卧房,“我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会锯,知道他会这么做,我也不会让他一个人待着。”沈忠红说。

 

郑艳良花了15分钟左右锯下了自己的右腿,整个过程,郑艳良说他一声不吭,锯完后,郑艳良大声把妻子叫了过来,“我让她来把烂腿收拾一下。”

闻声而来的沈忠红被眼前一幕惊呆:丈夫的右腿已从距大腿根约15厘米处被锯断,截肢用的钢锯条因受力过大崩断成两截,桌子上是四颗被咬掉的槽牙。好在因为双腿动脉栓塞,截肢时出血并不多。

沈忠红连忙电话叫来了自己的家人,“家人当时说把腿扔了,但是我怕被狗糟蹋了,又想着农村讲究今后有个全尸,就留下了。”

沈忠红记得当时自己是颤抖地用塑料袋包裹完郑艳良的右腿,放入自家院子的一个破瓮里。

10月10日,记者看到不完整的腿骨仍躺在瓮里,沈忠红说,有些地方是之前在丈夫身上就已经烂掉了,所以不完整。

新生

截肢后气色好转胃口好

记者摸着他右腿愈合后仍裸露在外的一节腿骨问他疼不疼,郑艳良笑着说不疼,并庆幸自己当初那个决定,“如果没有锯掉,我可能活不到今天。”

就在郑艳良给自己截肢的第二天下午,他逐渐发烂的左腿脚踝以下也脱落了,“原来想如果再往上烂,就把左腿也锯掉。”郑艳良说,后来左腿并没有往上溃烂的现象,为了省钱,郑艳良想出了一个对付溃烂的土办法:先用大量碘消毒液擦洗,再用涂抹了红霉素的纱布包裹,最外面捆上婴儿用的尿不湿吸收脓液。

令沈忠红感到高兴的是,丈夫在截肢后,气色也一天一天好转,而且能大口吃饭,“一顿能吃4个火烧,最多可以吃7个。”沈忠红说。

郑艳良说他在轮椅上坐了一年多,接下来希望能得到好心人的帮助,给他安上假肢,“让我也能再次行走。”

自锯病腿农民免费住院治疗:医生建议少打扰

河北省清苑县农民郑艳良因患双下肢动脉闭塞而放弃治疗并在家中“自锯病腿”的事情经媒体披露后,引起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自其10月11日入住保定市第二医院接受免费治疗后,各方爱心人士、媒体蜂拥而至,使得医院、郑艳良及其妻子应接不暇。

中新网记者13日下午在保定市第二医院某病房看到,郑艳良正躺在靠窗的床位上打点滴,妻子沈忠红陪护在侧。据郑艳良介绍,这两天主要是进行各种相关检查,等检查结果出来就能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这期间,他接到了不少爱心人士和媒体的短信或电话咨询,均一一进行了回复。

据保定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值班医生介绍,郑艳良因为肢体疼痛,睡眠质量本就不好。目前,他的病情不允许太多的打扰,需要多休息,保持优质的睡眠、正常的饮食和稳定的心态,做好术前各方面准备。希望各方人士从病人的健康角度考虑,少予打扰。

因郑艳良不能移动,妻子沈忠红便成了他的“对外发言人”。沈忠红表示,住院以来,她已接待了十几家媒体,丈夫的经历也被重复了10多次,加上自己还要照顾丈夫,现在身体有点儿透支,“我的嗓子都哑了。”

据了解,因郑艳良在保定市第二医院住院后最先的病房临近护士站,人流多,比较嘈杂,该院已于12日晚将其转到目前的病房接受治疗。

截至12日下午,郑艳良已接到全国各地、海外爱心人士及河北省、保定市红十字会捐款达5万多元人民币,由清苑县官方组织协调的捐款等事宜也在同时进行中。关于13日最新的捐款情况,郑艳良的妻子沈忠红称,“这两天人多,还没时间去看。”

 

村民无钱治病家中“自锯病腿”悲剧如何终结  

“自锯病腿”的悲剧,自然让人想起重庆农妇“挥刀自剖放腹水”事件,怪病突袭,花光了所有积蓄,在生与死的面前,这也许是他们唯一可以”自救”的活路。显然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痛楚或一个家庭的悲剧,它同样痛在我们所有人身上,它更像一个巨大的讽刺,用残酷的现实在追问:假如这种不幸被我们碰上,或者我们就是这位郑某,有没有他的勇气,挥刀锯腿还是等死?医改改了这么多年,“病有所医”医在哪?对这种特殊病人和家庭,我们社会的保障在哪?  

像类似的罕见病人目前我国有上千万人之多,而农村医保虽然近几年一直在逐步提高报销比例,但一旦患了大病,罕见病大多数家庭还是无力承担。一方面是一些人看不起病,近几年发生的“跪行救女”、“卖儿治病”,甚至有的想在“狱中享受免费医疗”,而另一方面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大部分医疗资源是为官员服务的,各级医院的高干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等,一年开支数百亿元,该救助的得不到救助,不该救助的却在大量浪费医疗资源。  

“自锯病腿”的悲剧是一个丰裕社会不该有的悲情,在我们张口闭口谈幸福尊严的今天,即便我们盖的大楼再高,汽车再多、动车再快,货物出口的再多,繁华如何的耀眼,只要有这样的悲剧发生,我们的地方政府就该羞愧,我们的医疗保障制度就存在很大缺陷。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终结“自锯病腿”的悲剧,既要靠媒体的报道,也要靠社会的捐助,更要靠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制度。一个真正温暖而公正的社会,应该让每一个存活于这个社会的普通人,都得到生命的关怀与起码的救治,这是政府应有的责任。

自己锯腿打了“医疗保障”一记耳光

“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这句话是笔者在几年前听到一个山区农民自己编的顺口溜。现如今,我国农村很多的患病农民不愿意住院就是因为住院费用太高,负担不起。得了大病,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只能放弃治疗,甚至放弃生命。可以看到,新闻里保定硬汉郑艳良看不起病的不幸遭遇凸显了当前社会医疗救助体系的薄弱。那么,谁来救助无钱治病的贫困群体?

现如今,贫困群体的医疗救助得不到保障,其重要的原因是无法可依,什么人该救、救到什么程度、由哪一级部门负责,还有救助资金的来源及管理等都必须通过立法来明确。但直到目前为此,国内关于医疗救助的法规还是一片空白。因此,政府资金有限、社会募捐不稳、救助体系薄弱和无法可依是目前困扰社会医疗救助的四大难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完全可以负起这个责任来,组织有能力的慷慨人士或企业筹资,建立大病统筹基金,用来帮助那些急需治病的人们,才能最大程度的解决困难。

首先,要改变一个观念,要意识到经济发展是为了人,而不是人为了单纯经济数字,这才是“以人为本”,而任何幸福追求,都比不上生命的重要,生命是一切幸福指数的基础。另一方面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良好时期,完全有能力建立这样的以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权为基点的社会保障体系。远的不说,只要我们加强反腐倡廉,把每年用于公款吃喝、公费旅游所挥霍的费用依法收取回来,就足以保障老百姓的大病、重病医疗费用。从这一点看,似乎并不难,而且是最现实的一条路子。其次,国家需要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各类从业人员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并探索如何在农村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减轻参保人员的个人负担,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同时可鼓励企业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建立由政府投入支持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人群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到那时,看不起病的问题才会得到有效缓解。

总而言之,解决这一问题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而且从财力和措施上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而作为老百姓的一分子,笔者呼吁政府应当立即采取行动,而不是让更多的老百姓在时间的延续中失去生命。

 

【启示与思考】

“无钱手术自己”锯腿"谁的哀悲?首先,这是一种家庭之悲。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本来就不富裕,家庭再遭此变故,无疑是雪上加霜,是一种常人难以忍受的“家庭灾难”。这个家庭实在太不幸了,试想,如果不是万般无奈,谁愿意“忍痛锯腿”?如果家庭有更好的救治方法,他们是不会出此下策的。这样的“家庭蒙难”实在“惨不忍睹”。

其次,这是一种社会之悲。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可我们的民生保障竟然是如此脆弱。全民医保的口号人们不知喊了多少年,可现实语境下,这样的悲催故事一再上演,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居有其屋,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可是,面对一根病腿,社会却无能为力,可见,我们离小康社会,甚至文明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关注民生方能体现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关注民生不是只喊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要更多地见诸行动。令人忧虑的是,一方面,关注民生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另一方面,某些民生保障项目比如社保、医保,却远远落后于人们的预期。高楼一幢接着一幢,马路越来越宽敞,可令人不解的是,我们的医保咋就成了“民生短板”?

悲剧已经发生,不可能再“腿复原样”,下一步郑艳良的最大愿望就是安装假肢,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撑起一把伞。按说,郑艳良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可是,安装假肢绝非唾液点灯那般容易,一个连截肢手术都做不起的人,安装假肢更是奢望。

不错,面对如此惨遭不幸的家庭,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完全可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郑艳良渡过难关,问题是,帮助一时却帮不了一世。当下社会还有多少王艳良、赵艳良们需要帮助,这是一个亟待化解的社会问题。

要化解这种社会中的悲催故事,唯有加大民生投入,只有不断地完善社会保障,人们才会看到“希望的明天”,只有这样,“自己锯腿”的悲剧才不会重演。人们期待着全民医保的恩泽惠及所有的大众,而不成为一种愿景。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22/7407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