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留守学生稻田舀水喝”谁之殇?
2013年10月23日 10:13
【百姓心声案例】
【事件介绍】
村干部建房包围蓄水池留守学生稻田舀水喝
村小学生四处找水喝
马号村是一个海拔800多米的偏远山区,水源稀少,饮水困难。据马号村小学教师黄承寿介绍,该村小目前有3个班级、3个代课老师和30多名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近两年来,这30多名学生一直过着到农田里取脏水喝的生活。每到下课时间,学生就会到学校附近去找水,能找到的只是农田里或水凼中的脏水。“找来的水不能直接喝,一般要沉淀几天才能让娃娃们喝。”黄老师说。
黄老师说,2010年之前,学校师生一直四处找水喝。2010年,在当地村委的争取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在离校1公里外的地方打了一口水井,修了一个50立方的蓄水池,专供学校师生用水。但好景不长,第二年,当地一村干部为了修建房屋,强行占用了蓄水池,并弄断了蓄水池通往学校的水管,学生们又开始了四处找水喝的日子。
学校:多次反映都无果
为了解决饮水问题,学校老师多次向当地党委政府反映,但都没有结果。“村长还支持村干部把房子修在蓄水池上,把水池锁在屋里,断绝了学生的水源。”黄老师气愤地说,“没得水,学生们就向我们叫唤:‘老师,我们要喝水!’每每听到孩子们的叫唤,我们心里就很难受。”
据黄老师介绍,学校原来的蓄水池现在被一栋四间两楼一底的房子包围着。
据了解,占用学校蓄水池的村干部是马号村7组组长王元虎。记者问他为啥要占用蓄水池时,王元虎却理直气壮地说,他在蓄水池上修房子是通过当地政府同意的。
乡政府:正在调查解决
2013年9月21日,记者电话采访开江县甘棠镇政府时,相关负责人声称,马号村小学饮水难的问题已引起县、乡政府高度重视,并多次走访调查学生饮水的实际情况,将在学校周围打一口水井专供学校师生饮用。关于村干部强占村小蓄水池建房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当地政府并不知情,目前正在调查此事。本网将持续关注。
新闻跟踪:开江马号村小学喝上清甜井水不再稻田舀水喝
近日,一篇名为《达州村干部建房包围蓄水池学生稻田舀水喝》的帖子,引起社会和广大网友的关注。该网帖反映:从2011年开始,由于其供饮水的蓄水池被当地村干部修房屋,致使管道破裂,使开江县甘棠镇的马号村小学30多名山村学生出现饮水困难的状况,孩子们有时甚至在学校周围的稻田舀水喝。
此网帖发布后,开江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事,先后组织县委办、国土、教育、水务、甘棠镇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迅速组织安排解决孩子们的饮水问题,于10月8日新建的两口卫生井饮用,不仅解决了马号村村小的饮水问题,附近村民饮水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加快工程进度 让孩子们尽早喝到饮用水
据了解,该网帖发布后开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事,立即召开了联席会议,要求各部门尽快拿出方案,解决孩子们的饮水问题,并聘请专业打井队伍实地考察,确定了饮水打井地点。连夜将机器搬到山上,打井,力争尽快完工并为师生开始输送饮用水。
地质结构特殊 新井挖掘遇到困难
据悉,由于该地区地质结构特殊,表层土质松软,留不住水源,土壤下石块众多,钻头探到10至20米深后遇地底坚硬岩石阻挡,速度极慢,连续几天作业,都无法打出水源。
为了解决孩子们暂时的饮水困难,开江县教育局专门送来10多桶纯净水,供学校师生们饮用,让孩子们都有干净水喝。最后,经过现场实地勘查施工队决定以附近一口老井为基础改建成一座全新的现代化水井,进行深挖、清洁、水质处理等。
另外,为确保马号小学师生全年不出现断水情况,决定又在学校左前方20米远处开凿一口备用水井,以保障学校全年供水正常,终于在10月8日新建两口卫生井开始正常供马号村师生们饮用。
简兴艳:“这水好甜啊!”
当记者赶到甘棠镇马号村小了解当地饮水改善情况时,正好遇见了正在喝水的简兴艳。简兴艳系该校四年级一班的学生,刚刚上完了体育课,口正渴着呢。喝完水的简兴艳笑着说了一句“这水好甜啊”,就又重新跑回了操场继续跟同学们一起玩游戏。
开江县甘棠镇马号村小教师黄承寿说:“非常感谢党委、政府和有关领导对我们马号村的关心和厚爱,能让我们这么短的时间内喝上这么干净的水,以后马号村小的师生们再也不会为喝水难发愁了。”
村干部违章建房 纪委介入调查
据甘棠镇党委书记李世路介绍,网帖所反映的村干部黄远虎违章建房一事,该甘棠镇纪委以介入调查,如果调查属实将严肃处理。群众利益无小事,并希望以此次事件为鉴,积极检讨党委、政府工作中的不足,对有损于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将认真严肃处理。
村干部强占学校蓄水池建房问责于谁
村干部修房强占专供学校取水的蓄水池,导致30多名留守学生没有水可以饮用,只能到处找水甚至到农田里取脏水喝,让人想着就心酸。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然而因一己之私强占学生的饮水源,让学生喝脏水,这样的村干部让人发指,这样的人还能作一名群众的干部吗?更让人不解的是在蓄水池上建房又是如何经过房屋审批的?笔者不得不问一句难道马号村可以随处建房?不用经过审批?不用经过国土人员实地查看吗?
有记者去采访,强占蓄水池的村干部却理直气壮地说,在蓄水池上建房是通过当地政府同意的。由此可见当地政府是如何把关的。难道村干部就有特权,就不用遵守相关法规?就能够把孩子的饮水源给强占了?然而当地政府给予的回应却让人唏嘘,用不知情,正在调查此事。两年间学校都在反映此事,而当地政府却用如此理由搪塞,不得不让百姓心寒。就此事责任于谁当地职能部门真应当好好反思,并不仅仅于只是重新给学校打一口井,应该严肃看待此事。
我们的干部要想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勇敢担当社会责任,以最大的诚意满足公众合理利益诉求。要正确对待和运用权力,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克己奉公,清正廉明。要自我约束,严于律己,自觉做到不为情所动,不为欲所惑,不为权所屈,不为名所累,始终为人民服务。
村干部何以变成村中霸王?
据了解,为了解决饮水问题,学校老师多次向当地党委政府反映,但都没有结果。当记者电话采访开江县甘棠镇政府时,相关负责人声称,马号村小学饮水难的问题已引起县、乡政府高度重视,并多次走访调查学生饮水的实际情况,将在学校周围打一口水井专供学校师生饮用。关于村干部强占村小蓄水池建房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当地政府并不知情,目前正在调查此事。
村干部究竟从哪里提来的胆量,以“我不享用,谁享用?”的气魄,强行霸占本属于村小学生的水源?就这一情况,总结出出现这样的村干部变成村霸的原因,分析归纳如下:
一、乡党委、政府的纵容、包庇。试问,当学校老师多次向当地乡党委、政府反映学生饮水难的问题,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水源被村干部霸占?既然是知道这个情况的,为什么在长达2年的时间里,让老师的反映石沉大海?而当记者问涉事村干部7组组长王元虎:“为啥要占用蓄水池”时,王元虎却理直气壮地说,他在蓄水池上修房子是通过当地政府同意的。王元虎的回答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二、领导干部思想麻木、习惯不作为。为什么乡镇领导干部在明知道村干部霸占村小学生水源的情况下,却不闻不问呢?原因很简单。这些领导干部怀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不愿意得罪人,没有及时纠错的勇气和魄力。更何况在村小里读书的学生当中又没有自家孩子。试问,如果有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他们还能让手底下的村干部胡作非为吗?
三、强盗逻辑作祟。就算王元虎为了自己的利益修建房屋也不应该把水管切断。为什么近水楼台,不该先得水呢?笔者根据当地是个偏远山区,水源缺少的地方这一情况,大胆推想,王元虎把自家房屋建在蓄水池外围,就是为了得到水源。既然水源变成了“自家”的了,哪里还有什么义务放水给村小学生呢?。
四、村干部聘任制度漏洞大。像村干部王元虎这样的最起码的良心都没有的人,他有何德何能成为村里的干部?笔者相信但凡是有点点爱心、良心的人都不会眼睁睁看着这些孩子们去农田里舀水喝。以此可以看出当地村干部任用制度有很大的缺陷。究竟当初王元虎是怎么当选上生产小组组长的呢?就算之前他很努力,也很有能力,但是现在他至少因为自己的霸占而眼睁睁看着孩子喝脏水达2年之久,如此无德之人就应该一票否决,剔除出干部队伍。所以,推选村干部就应该任人为善、能者居之。选出德才兼备的领头人,带领群众走向发家致富的幸福路。
总之,村干部班子就是一个村子的领头人,他们自身的素质、执政水准关系着全村群众的切身利益。笔者希望今后各级政府能完善村干部的管理、监督制度,管出一个个让群众受益的村干部而不是一个个村中霸王。
【启示与思考】
说起达州,想必并不陌生,既是革命老区,曾经涌现出无数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女,更是全国优秀组织干部李林森同志的家乡。然而,在这样有着无数的美好荣誉和光环的土地上,却发生着“村干部建房包围蓄水池,学生稻田舀水喝”这样不可思议的事件,着实令人难以置信!
但事实就这样无情地摆在眼前。从报道来看,从2011年开始,该村干部就强行占用了该蓄水池,并弄断了蓄水池通往学校的水管,学生们又回到了两年前四处找水喝的日子。试想,如果没有媒体记者的报道,这30多名留守学生和老师,不知还会在“稻田舀水喝”的日子里煎熬多久?特别是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生稻田舀水喝”这样的事件为何迟迟没有人管呢?难道真是“天高皇帝远”?!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然而,这样一件关乎民生民心、关乎学生教育的大事,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却表示“并不知情”。不知这是当地政府机关领导干部真不知情,还是该村干部在欺上瞒下、为虎作伥呢?特别是当记者问该村干部为啥要占用蓄水池时,其却理直气壮地说“是通过当地政府同意的。”那么,就算是当地政府同意的,可作为一名为村民服务的村干部,不仅没有服好务,竟然还以建房为名,强占水池、断学生水源,这又是为哪般呢?
其实,从该镇政府相关负责人的回应,我们也可以看出,马号村小学饮水难的问题并非他们“并不知情”,而是“已引起县、乡政府高度重视,并多次走访调查学生饮水的实际情况......”可是,为何却在学校多次反映都无果呢?当地政府为何没有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呢?难道真是还在走访,正在调查解决?一言以概之,这是典型的懒政行为,更是“四风”问题在作崇!
最后,希望相关部门应积极沟通协调,强化工作举措,尽快解决马号村小学饮水难的这一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走访、调查中;其次是对涉事村干部进行调查取证,如真有其事,定当严厉惩处。否则,民心何聚,政府公信力又将何在。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23/740919.shtml
